虚拟展馆交互体验 国外博物馆如何玩转3D技术文化

梵·高博物馆展出的梵·高画作复制品

几年前,好莱坞大片《阿凡达》让人们对3D技术不再陌生。如今,3D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仅停留在营造立体的视听享受,3D扫描、3D打印、数字化3D等应用方式已逐渐进入文化领域。在国外,很多博物馆开发并利用3D技术,为游客提供更逼真的参观体验。

足不出户畅游虚拟展馆

近年来,随着网络3D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建立了3D虚拟展馆。法国卢浮宫是第一家把藏品从展厅搬上网络的博物馆。早在2004年,卢浮宫就把3.5万件馆内公开展示的藏品以及13万件库藏绘画放到改造后的网站上,并提供法语、英语、西班牙语和日语4种版本的3D虚拟参观项目。用户只需进入卢浮宫的官方网页,便能在家里完成一次3D虚拟参观。建立虚拟展馆的直接效应是卢浮宫网站的访问人数持续上升。推出当年,网上浏览人数已与实际进入卢浮宫参观的游客人数持平,达到600万。2012年,卢浮宫网站的浏览量突破1100万人次,比去年全年实际接待的游客人数还多100万。

新加坡VisualFactory公司旗下的Cybermuseum平台是专门针对博物馆建立的一个国际性3D互动虚拟博物馆平台。该公司与新加坡国家遗产文物局合作,为亚洲文明博物馆、新加坡国家博物馆、新加坡美术馆等6家文博机构创建了整套的3D虚拟在线展厅,世界各地的用户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参观新加坡的知名博物馆。

交互技术让藏品触手可得

出于保护文物的需要,博物馆中的藏品大多“只能看不能摸”,而交互式3D技术或许能弥补这一遗憾。英国伦敦皮特里埃及文物博物馆在创建藏品的3D影像和开发交互式3D技术上走在前列。皮特里埃及文物博物馆收藏了约8万件藏品,是世界上陈列埃及和苏丹文物最多的博物馆之一。为吸引游客、增强游客的体验度,皮特里埃及文物博物馆与伦敦大学学院合作,借助3D激光扫描技术,制作出高品质的3D藏品影像。博物馆还将3D影像带来的立体视觉效果与动作识别技术相结合,力图让游客实现“不仅看得到,更能摸得到”的双重体验。

今年7月,皮特里埃及文物博物馆又推出了一个名为“尼罗河之旅”的iPad应用程序。参观者只需用iPad上的摄像头扫一下馆内一幅特制的尼罗河遗址地图,各遗址上出土的文物就能以3D影像的形式一一出现在屏幕上。游客可以通过触摸3D影像,体验翻转、放大等效果,全方位地观赏文物。该应用一经推出,立刻受到游客尤其是年轻人的欢迎。博物馆方面日前表示,将进一步拓展该技术,开发在智能手机上运行的类似程序。

如果游客还是觉得不过瘾,一定要切身感受藏品的触感、重量和轮廓,那么正在建设中的英国化石标本3D数据库值得期待。据介绍,英国地质调查局目前正与威尔士国家博物馆、剑桥塞奇威克博物馆、牛津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等展开合作,开发化石标本在线3D数据库,涵盖了英国所有文博机构的化石标本。

今年8月,该数据库已部分上线。等到完全建成时,约2.1万个标本都将配有高品质的3D图像和可随意旋转的3D模型,参观者可以在交互式界面下对模型进行旋转、放大和下载。只要有一台3D打印机,一个立体的三叶虫标本实物会立刻呈现在游客面前。

3D扫描“活现”馆藏名画

经过7年多的研发,日前,荷兰梵·高博物馆与富士胶片公司联合开发出一项能精确复制画作的3D技术——浮雕体层摄影术。这项技术由3D画作扫描技术与专业的高分辨率印刷术结合而成,被复制的画作被称为“活现”。在梵·高博物馆和富士胶片公司双方专家的密切监测下,复制品的尺寸、色彩、亮度和质地都被尽可能精确地再现,以达到与原作无限接近的品质。

采用这项技术复制出的梵·高作品有5件,分别是《怒放的杏花》、《向日葵》、《麦田》、《乌云笼罩下的麦田》和《克里希大道》。“这是名副其实的新一代复制品,因为它们采用的是3D技术。如果你是一个门外汉,那么几乎看不出与原作的区别;如果你是一位鉴赏家,也许能发现其中的差别。”梵·高博物馆馆长阿克塞尔·鲁格说。由于技术相当复杂,“活现”每天只能制作3幅,且馆方规定每幅真迹最多只能制作260幅仿制品。

目前,梵·高博物馆正计划利用这项技术创造收益。据介绍,复制品均对外出售,每幅售价2.2万英镑。虽然不算便宜,但鲁格表示,这些高精复制品将售给那些真正喜爱梵·高画作的人。除了出售产品赚钱,博物馆开发此项技术还有教育目的。出于保护名画的考虑,博物馆收藏的梵·高系列画作原本只能被有限的观众欣赏。如今,公众与名画接触的机会大大增多。参观者现在不仅能够走近梵·高的画作,还能触摸它们,这对视力受损的人来说也是好消息。

THE END
1.探索世界历史网虚拟博物馆的数字化征程虚拟博物馆的一大优势是它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与其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世界历史网便充分利用了这一点,它与各类文化遗产保护组织、教育机构以及研究机构紧密合作,不断扩展其资源库。此外,该平台还开放了API接口,为开发者提供数据支持,使得更多的人参与到内容创作和分享中来。 https://www.akce0ljv0.cn/zhong-guo-li-shi/223160.html
2.什么是VR数字博物馆虚拟现实元宇宙vr虚拟博物馆csdn什么是VR数字博物馆|虚拟现实元宇宙 VR数字博物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提供身临其境的展览体验,包括虚拟展览、互动操作、多维展示及教育功能,打破时空限制,提升参观者对文化的理解和接触便利性。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VR数字博物馆是一种利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构建的数字化博物馆体验。它将传统博物https://blog.csdn.net/a13383845314/article/details/136270291
3.为什么说谷歌虚拟博物馆是一项创举我一直来自私享史为什么说谷歌虚拟博物馆是一项创举我一直都认为去博物馆看真迹是欣赏艺术最好的也是难以取代的方式。但是昨天体验完谷歌虚拟博物馆,让我感受到并且意识到,虚拟博物馆在未来可以做到从心理体验上无限逼近真实博物馆,而且它完全不受时间、地理、金钱和容量的限制。“虚拟”一词容易让人联想到“虚拟现实”(VR),谷歌博物https://weibo.com/1711243680/H5QFhi7CX
4.数字博物馆的介绍.pptx-什么是虚拟博物馆1虚拟博物馆的三种表现形式2苏州博物馆的介绍3 什么是虚拟博物馆?虚拟博物馆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展厅类型,也被称为在线博物馆。它将线下博物馆的空间和功能转移到互联网上,让观众在网络平台上感受到博物馆的震撼。虚拟博物馆可以使用VR技术、3D环境、全景技术等数字技术,让用户与线上博物馆内互动https://m.book118.com/html/2024/0613/6135053055010144.shtm
5.上海自考数字媒体艺术概论(14265)自学考试大纲1.领会虚拟博物馆的发展背景、意义,识记典型作品。 2.领会数字化的动态展示与体验设计的应用领域、意义、关键技术。 3.领会数字体验、文化、旅游和产品设计的应用、主要软件。 (十一)数字影视与动画 1.领会数字影视与动画在电影、电视、动画和广告中的应用,以及与建筑表面交融的空间艺术形式,识记典型艺术家和作品。https://www.zikaoben.cn/n/e-9719833081.html
6.虚拟展厅线上虚拟博物馆vr虚拟现实红色展馆建设【不熄灯的博物馆】深层互联运用前沿VR技术,打造高端VR虚拟展厅与线上虚拟博物馆,呈现沉浸式体验。做一个线上虚拟展馆多少钱?无论是VR展厅、VR博物馆,还是3d虚拟展厅、线上虚拟展馆、虚拟校史馆等的设计与搭建,均可量身定制。https://www.depthlink.com/xunizhanting/index.html
7.博物馆数字化:沉浸式数字技术还原古物,让“文物”活起来!传统的博物馆展览一般都是以展品摆设为主,而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展陈中的应用可使博物馆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以多种技术赋予文物生动性、互动性,让观众有更直观、更丰富的视觉体验,增强观众的文化体验感,同时使历史文化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 数字化网络技术的虚拟展示功能强大,以多媒体、跨媒体、全媒体为特色的信息http://yijigo.tuliyou.com/news/info/id/154.html
8.3D虚拟展厅,线上参观博物馆行业动态原拓数字科技官网所谓3D虚拟博物馆,其实就是指的是交互式的电子博物馆,参观者可以在房间之间随意移动,并可以选择房间中的任何展览品进行更详细的检查。可以说线上参观博物馆和线下参观博物馆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由于疫情的原因,人们的所有娱乐活动只能在家中进行。对于一些喜欢参观博物馆的人而言,他们自然是做不到亲自去参观博物https://www.oe3d.cn/news/video/247.html
9.虚拟博物馆视频虚拟博物馆高清原创视频下载新片场社区汇聚全球优秀创作人和海量作品精选出2652条虚拟博物馆等4K原创短视频,覆盖虚拟博物馆相关的广告,宣传片,剧情短片,创意混剪,婚礼,纪录片,特殊摄影,旅拍,Vlog,影视干货教程,音乐MV等虚拟博物馆无水印高清视频案例学习下载https://www.xinpianchang.com/search/82469
10.跨界丨打破边界的数字艺术馆,博物馆界的「新物种」博物馆的创建者和艺术家 Stuart Semple出生于英国伯恩茅斯,从小就对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1999年就有了创建在线博物馆的想法,但当时的条件仍不够成熟,直到疫情期间,他再次提出了建立虚拟博物馆的想法。 VOMA与一些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博物馆保持密切合作,譬如MoMA,芝加哥艺术学院和巴黎的奥赛博物馆等。VOMA为每件作品https://www.cnacs.net.cn/15/202208/4164.html
11.重建生态:价值与系统的力量——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11月启幕博物馆研学中的学生任务单设计 张晓扬 (南京尤里卡教育创始人) 混合式学习中的学生课程表设计 日本N高中 探究式学习中的阅读资源包设计 田桂诱(重庆江北新村实验小学副校长) 野外考察学习中的前置教学内容设计 Nina(瑞典自然教育导师) 体验式学习中的学习目标设计 池晓(钥匙玩校创始人) 学术主持:陈咏https://sghexport.shobserver.com/html/toutiao/2020/08/26/250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