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国博110岁生日庆祝活动,为观众呈上一场精彩的「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展览看下来,真是收获不小。
上图:祭拜玛尔斯、维纳斯和西尔瓦诺斯的圣坛。公元124年,卢尼大理石,奥斯提亚,工会广场出土
圣坛一侧画面中左下角母狼哺育两个孩子的图案表现的是罗马建造者的传说。在罗马传说与神话中,罗慕路斯(约前771年~约前717年)与雷穆斯(约前771年~约前753年)是一对双生子,幼年被抛弃,一只母狼哺育了他们。后来,罗慕路斯杀死了弟弟雷穆斯,建立罗马。圣坛另一侧表现的是战神玛尔斯和美神维纳斯的婚礼。圣坛繁复的装饰意指罗马民族具有神祇血脉的主题。
1.“双勇士之墓”随葬品:公元前3世纪,意大利南部拉韦洛镇出土
3.蒙特福尔蒂诺女性墓葬随葬品
这是一件青铜梳妆镜,原应镶嵌有玻璃镜面。
上图为皮亚琴察铜肝(刻有伊特鲁里亚铭文)(复制品),原件为公元前100年,青铜,于皮亚琴察地区(意大利北部)出土
上图:母亲像,公元前4世纪,凝灰岩,封多.帕图雷利墓葬(卡普阿)出土。
封多.帕图雷利圣殿建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被萨莫奈人占领,仍然是重要的祭拜场所,可能供奉着某种“母亲女神”,一位掌管成年仪式和疾病治疗的守护神。这种崇拜主要是为了避免夭折,平安生育和养大新生儿。这尊雕像为端坐着的母亲和两个襁褓中的孩子。
国博大展「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
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北3-4厅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
上图:迦拉太人(凯尔特人)和希腊诸神战斗场景雕饰残件,公元前2世纪,赤土陶,奇维塔巴出土
这里展出的图像是对罗马人战胜凯尔特人的象征性描绘。公元前295年在离奇维塔巴不远的地方,罗马打败了萨莫奈人、高卢人、伊特鲁里亚人和翁布里亚人组成的联盟,这一事件后来被证明是第三次萨莫奈战争和罗马征服意大利半岛的转折点。
1
左图:奥斯克语铭文石碑(记录了庞贝古城街道与城距情况),公元前2世纪,石材,庞贝古城出土
2
右图:界石,公元前129年,石材,阿泰纳卢卡纳出土
在希腊神话中,森林之神马耳叙阿斯因在音乐比赛中挑战阿波罗而被绑在一棵树上,活活剥皮以示惩罚。而在罗马世界里,马耳叙阿斯变成了城市自由的象征,他的雕像常常树立在意大利及各行省的殖民市和自治市的广场上,如帕埃斯图姆。
这尊青铜雕像发现于1931年,头上的王冠表明他是一位国王,他的双脚戴着奴隶的镣铐,却没有锁链,证明刚刚获得自由。雕像被放置于公共广场,说明它可能和公元前273年该地成为罗马殖民(建城)有关,在罗马人看来,这个事件是从卢卡尼亚人手中“解放”了城市,于是授予它一尊新雕像。
这尊雕像以议事堂附近古罗马城市广场上的马耳叙阿斯像为原型。公元前82年,马尔西乌斯.肯索里努斯发行的古罗马第纳尔上也有马耳叙阿斯的形象。
宗教是罗马司法、社会和政治秩序的基石。通过按历法定期举行的宗教庆典和祭司在圣殿的各种仪式,宗教同罗马人的日常生活相伴。献祭在各种场合举行,目的是表示感谢、祈求吉祥如意、抵偿施加或遭受的邪恶行为、请求神灵庇护人类所做之事。在所有罗马殖民的城市中,建立卡皮托里尼山神庙里对朱庇特、朱诺和密涅瓦的崇拜是不可或缺的,三位神灵组成的卡皮托里尼三主神,标志着罗马及其政治和文化秩序在罗马化的意大利无处不在,从而确保了国家的凝聚力。
上图:卡皮托里尼三主神,公元前2世纪,大理石,圭多尼亚--蒙特切利奥出土
罗马的三位守护神,群雕表现出三主神各自的传统职能和象征----朱庇特居中,圣物为闪电和鹰,朱诺居左,圣物为孔雀和权杖,密涅瓦居右,圣物为猫头鹰。这幅图像呈现了古典时期诸神的典型模式。
上图:阿斯克勒庇俄斯胸像,公元前2世纪,帕里安大理石,奥斯提亚出土
这件残缺不全的躯干来自于一尊阿斯克勒庇俄斯的长胡须神像,发现于”四柱神庙“附近,可能是献给阿斯克勒庇俄斯的祭礼。“四柱神庙”和赫拉克勒斯神庙、圆形祭坛一起,组成了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圣地,是奥斯提亚最古老的祭礼场所之一。这件雕像是一件希腊原创作品。
上图:伊西斯--福尔图娜与年轻男子壁画,公元1世纪,庞贝古城出土
戴头盔的雅典娜头像
仿古普里阿普斯像
四季之神
上图:送葬队伍浮雕,公元前1世纪-公元1世纪,石材,阿密特尔努出土
从死亡到下葬的一系列仪式,事关死者所属氏族的口碑和荣耀。这件浮雕来自古代阿米特纳姆(今意大利中部拉奎拉附近)的墓碑,形象描绘了送葬仪式。逝者躺在”克里奈“躺椅上,由8个人用舆抬着。在它后面,可以看到类似星空、一弯新月装饰的天篷。这位身份不明的当地精英生活在罗马共和国晚期,其葬礼再现了该地区古代民族传统的辉煌。
左上,花瓶,彩陶;
右上,带盖水罐,雪花石;
左下,骨灰瓮,蓝绿玻璃;
右下,双耳瓶,雪花石
庞贝考古公园(庞贝古城)藏
左上,双耳高脚杯,青铜;
右上,缠枝纹杯,岩晶,巧妙地用浮雕装饰;
左下,酒杯,黄玻璃;
右下,双涡旋柄高脚杯形酒缸,雪花石
公元前1世纪,尽管土葬未被完全放弃,但火葬已作为替代的丧葬形式得到广泛传播,催生了对放置死者骨灰的贵重容器的需求,促进了大理石和玻璃材质骨灰瓮的批量化生产。在专门的骨灰瓮供给不足时,人们也会将原本具有其它用途的贵重容器当作骨灰瓮。
上图:阿波罗铜像灯座,公元前1世纪,青铜,庞贝古城出土
青年男子铜像的轮廓富有异国情调,是对当时宴会上安排年轻奴隶出场这一风习的有趣暗示。他们经常身着华服,某些情况下一丝不挂,供宴会上的主宾取乐。实际上这是精心制作的阿波罗形象,为公元前1世纪的杰作,是对希腊式仿古与晚近风格的兼收并蓄。
在古代,人们会刻画自己或家人的肖像,以期超越生命的短暂,使个人或家庭的记忆得以永存,这些肖像也蕴藏着艺术等价值。
公元前2世纪中叶,在罗马的葬礼上会出现一群演员,戴着印有逝者祖先面容的蜡质面具。人们用蜡直接拓制遗容,脱模制成死亡面具,储存在住所中庭的特殊橱柜中。
肖像画被认为是一个独特的罗马艺术类别,希腊化世界里的统治者、哲学家、政治家的形象与罗马传统进行了结合。在共和国时代的最后一个世纪,罗马社会流动性明显增强,对个人肖像画的需求日趋旺盛。在罗马治下意大利的统一价值体系中,除了统治阶层,自由民阶层、富有的成员也习惯展示自己的肖像。
NEWS
上:戴头巾的奥古斯都头像,公元前1世纪,大理石,安科娜出土
左下:卢西乌斯.凯撒头像,公元1世纪,大理石,阿奎莱来出土
右下:莉薇娅头像(奥古斯都妻子),公元前1世纪末/公元1世纪初,希腊大理石,罗马出土
公元前27年重建共和国后,36岁的屋大维被元老院授予”奥古斯都“头衔,这个称谓从此成为他名字的一部分。这位”第一公民“有了新的公共形象,即虔诚执行祭祀职责的罗马人,头上覆盖着托加长袍的下摆----这是古罗马的传统服饰,由奥古斯都重新引进,作为道德纯洁的象征。
为纪念尤利乌斯和奥古斯都,7月和8月的名称分别改为July、August。”八月的休息“一直延续到今天,被称作八月节,每年8月15日被列为意大利法定假日。
日晷(标有黄道十二宫),公元1世纪,大理石
上1:坎帕纳陶板(饰有胜利女神与战利品)
上2:坎帕纳陶板(饰有胜利女神献祭公牛图像)
赤土陶,奥古斯都时代
上图:胜利女神与胜利纪念物浮雕,公元前1世纪,大理石
上图:胜利女神之翼,公元1世纪,青铜,罗马出土
这只右翼是胜利女神像的一部分,表现了休憩的姿态,宛若天然的细节,一丝不苟雕出的层层羽毛都是用小刻刀精雕细琢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