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陈列展览数字化建设的思考

对于文化遗产,首先是保护,其次是传播,而传播是为了实现交流传承的目的,借助的传播手段必须顺应时代的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众接受文化信息的途径也变得多元化,传统的展示传播模式太过注重知识传播,明显已经不再适应当下时代的发展趋势。数字化的手段打破了大众与文化遗产之间的距离,同时观众在参观文化展览中的角色逐渐从被动参观转变为主动参与、互动体验。各博物馆大力依托文化资源,并借助科技的力量来承载和传递文化遗产,致力于解决一些传统展览所面临的问题,比如展厅空间与其环境的脱节、信息的分散性、公众面对展品时常常缺乏体验感等,以此促进博物馆等文化机构实现传播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博物馆数字化的必要性

博物馆作为信息传播和展示的平台,在现代文明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以及时代的变化,传统的博物馆已经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数字博物馆应运而生。

(一)陈列展览数字化拉近大众与馆藏文物的距离

文化遗产不仅蕴含着思维方式、文化理念、哲学思想等精神元素,也存在于经典文献、建筑艺术、器物艺术等具有形态特征的实体中。它们的实质属性和非实质属性相互关联、互相补充。借由互动体验的展示方式进行文化传播,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和投影式技术等数字化技术能有效揭示实物所拥有的历史、文化内涵,可以针对不同人群接收信息的能力,发挥创意,积极创新,并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强大的叙事功能,将文物所蕴含的各类有效信息,通过多种阐释手段进行多方位传播。展馆利用虚拟形式展示馆藏文物,大众可通过电子媒介或预设展示空间进入虚拟文化场景,从视觉感知、听觉感知与触觉感知等全方位地接收文物所处的时代信息,让文物真正地“活”起来。

(二)数字化打破单一的信息传播

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不仅仅反映古人所处时代优秀的造型工艺与精良的技术,还蕴含着中华民族不断创新发展的精神。新时代的文化遗产展示传播借助数字化互动技术,将文化遗产的体验对象以及具体的历史场景、事件、文化理念串联在一起,增强观者对文化遗产的内涵、思想等各种层面上的理解,更有助于通过观展来激发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

(三)数字化展示形式提供多重感官体验

互动展示艺术作为一种全方位的感官艺术,满足了观众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以及触觉各个方面的体验感,打破了过去视觉元素在设计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将展示设计提升到全新的境界。相比以前的单向被动式传播模式,通过为观众创造一个多感官沉浸式的观看环境,博物馆的文物传播更具吸引力。

二、博物馆陈列展览数字化建设理念及技术优势

(一)博物馆陈列展览数字化建设理念

博物馆数字化是指博物馆将电脑作为日常工作平台,同时在博物馆全面采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从而更高效率、更为安全地为馆内文物的保存、收藏和利用服务。

博物馆的数字化陈列展览需要跨界合作,在保证实体博物馆正常运作的同时,积极引入信息科技,连接建立博物馆内部信息与网络世界的桥梁。博物馆的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被存储并发布在网络空间。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数字技术的运用,将博物馆内的珍贵藏品置入虚拟环境,成就了一个充满逼真感的在线数字博物馆。因此,文物藏品得以以全新的虚拟方式广泛地展示给社会大众。

(二)博物馆陈列展览数字化技术优势

与博物馆传统的陈列展览设计模式相比,线上虚拟展馆和线下多种数字化形式展览有着独特的教育作用和功能。博物馆在对藏品文物进行展示的过程中,通过合理采用数字媒体技术,使观众可以从不同角度和方位仔细观赏藏品细节。例如运用三维全息投影技术,可以做到藏品360度全方位展示,并且能够随意切换,此项技术的运用可以让观众将藏品从前到后、从里到外全面详尽地观察和欣赏。这种完全展示的观赏体验突破了传统陈列展览静态古板的局限性,可以带给观众前所未有的体验感,观察到单凭肉眼可能无法捕捉到的精美细节,使其对藏品的精妙之处产生更加深入的感悟和了解。

三、博物馆陈列展览数字化服务社会的传播途径

(一)flash动画

动画将文物的历史背景、工艺技术、文化象征等因素融会在一起,让观众更加全面、更加立体地认识文物,提升传播效果。动画的广泛应用,还可以减少文物的运输,避免运输途中可能出现的损坏。

(二)移动虚拟博物馆

(三)数字化文创产品

除了实际的文创产品,数字化的文创产品也颇受年轻人青睐,如手机、电脑的桌面图片,小程序图标,红包封面等。随着移动媒体的发展,以及年轻人群对于个性的追求,他们更渴望个性化装饰自己的手机、电脑等,数字化文创可以迎合、满足这些人群的需要,让文物以虚拟形象悄无声息地融入年轻人的日常生活,借此有效促进数字化博物馆的传播。

(四)博物馆“知识网红”

(五)数字化影院

在数字化影院,3D播放技术让人在历史的时空中遨游、沉浸,再配以博物馆权威人士的旁白讲解,能够让观众在亦真亦幻的世界中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也能从中获得传统文化知识。

(六)RSS

科技不断发展,博物馆也需要紧跟时代潮流,运用数字技术助推传统历史文化走向公众,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用现代的语言阐述古老的文明。

THE END
1.虚拟现实助力博物馆,VR线上博物馆在文物保护研究中的优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虚拟现实技术正在逐步渗透到各个领域,其中博物馆行业也不例外。VR线上博物馆的出现为文物的展示与宣传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通过VR技术,博物馆可以更好地保护珍贵文物,同时扩大观众群体,提升文化影响力。 一、提升文物保护与宣传的效率 https://blog.csdn.net/starsongda/article/details/141363254
2.虚拟博物馆的好处虚拟博物馆的好处-参观虚拟博物馆的意义和价值 一、虚拟博物馆的好处 1、融入文博衍生品 虚拟博物馆的AR技术可以以生动的方式展示博物馆收藏,也可以让用户与收藏互动,让收藏不再显得冰冷。现在,AR技术已经应用于许多博物馆。只需用手机扫描相应的项目,文物模型、声音、文字和特效就会显示在手机屏幕上。用户不仅可以https://www.mvpmeta.com/newdetail/1568.html
3.VR虚拟仿真博物馆互动展示为更多人提供参展可能性深圳华锐视点vr全景博物馆可以随时更新内容,让观众不断地了解到近期的研究成果和展览信息,这也为博物馆的管理和更新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三,虚拟在线博物馆的意义 1,虚拟在线博物馆可以增加人们在博物馆取得的获得感.这也是文化博物馆未来数字化的重要部分,数字文化博物馆需要给用户带来足够多的获得感,让参观者真正的满意. https://www.zcool.com.cn/article/ZMTU5NzY0MA==.html
4.数字媒体影响下虚拟博物馆的研究数字媒体影响下虚拟博物馆的研究,数字媒体,交互性,虚拟博物馆,传统博物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科普事业的蓬勃发展,虚拟博物馆应运而生。虚拟博物馆是将传统博物馆长期积累的藏品,进行系统数字化并建立多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1011242716.html
5.数字化研学博物馆设计方案一、数字化研学博物馆建设意义及展厅分区 数字化研学博物馆旨在通过多媒体设备、展板造型和知识内容、仿真实物等手段,提供一个富有创意和科技感的学习体验。展厅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都包含了不同的多媒体设备和展示内容。例如,“历史长河”区域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游客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亲身感受历史的变迁;“https://www.cqdashuju.com/news/newsinfo/9194.html
6.知·识丨石犀的虚拟修复——数字化解读文物当信息时代的先进计算机技术,与重达8.5吨的石质文物相结合,人力不能触及的区域被打开,视线不能穿透的厚重被揭秘,突破时空的壁垒,历史得以数字化再现,文化得以信息化传承——成都博物馆石犀虚拟修复项目的顺利完成,为下一步的文物修复、保护乃至研究、应用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https://www.cdmuseum.com/xinwen/202202/2643.html
7.重大学生探访东京国立博物馆1月16日下午,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日本媒介文化考察实践团在上智大学的老师带领下,来到位于东京台东区上野公园北端的东京国立博物馆,针对课程中的文化传播主题进行自由采风。在参观体验的基础上,通过采访、查阅资料等方式对东京博物馆的传播意义进行深入调研。 https://www.cqcb.com/chongqingcaijing/2024-01-18/5484109_pc.html
8.江苏省文物局关于2018年度全省文博优秀论文评选结果的通知9、博物馆如何用新方法吸引新公众 南京市博物总馆 刘媛之 10、经营遗产——遗址公园模式的运用 涟水县博物馆 汪大鹏 11、革命旧址类纪念馆消防安全分析与对策 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 王卫清、张冠中 12、博物馆伦理及其准则在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中的现实意义 http://wlt.jiangsu.gov.cn/art/2019/1/30/art_699_8879701.html
9.我校召开教育博物馆全景虚拟馆评展会议会上,党怀兴对与会嘉宾的参与表示真诚的感谢,他表示在全国抗疫的特殊时期,以线上会议的形式来召开“教育博物馆全景虚拟馆评展会议”具有特殊意义。他为参会人员介绍了我校教育博物馆、全景虚拟馆以及历史文化学院学科专业的具体情况,并希望能通过此次会议得到各位专家的指正与建议。 https://www.snnu.edu.cn/info/1272/16214.htm
10.VR/AR+博物馆丨全新的“历史长廊”漫游体验Pick一下?博物馆数字化一直是近年来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这两年伴随着VR/AR的兴起,也有不少VR/AR+博物馆的案例出现。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一下VR/AR在博物馆方面的应用。 大英博物馆就与VR开发商合作,推出全新展览方式 博物馆对人类来说是十分有意义的,通过各种博物馆人们能够体验到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而随着虚拟现实技术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1181474
11.网络中心该部分规定了职业教育中使用的三类数字资源的要求,包括课堂与实训室数字化教学资源(媒体素材、试题、试卷、课件、案例、文献资料、网络课程、教学工具软件APP、常见问题解答和资源目录索引等)、仿真实训资源(仿真实验软件、仿真实训软件和仿真实习软件等)、数字场馆资源(职业体验馆、数字博物馆、数字艺术馆、数字科技馆、http://www.xtzy.com/wlzx/detail.jsp?public_id=153330
12.历年资讯■专家论道“云冈学” :探寻云冈石窟的世界意义 ■江苏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创下众多全国第一 ■兰州市政协调研文物保护单位消防安全工作 ■延安红街将开街 新添红色旅游名片 【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http://www.1911museum.cn/article/950.html
13.从“博物馆热”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虚”“实”融合:文物与文物的融合,是“实体”与“虚拟”的融合。实体文物通过数字技术在虚拟博物馆与虚拟文物中实现深度融合,以更便捷化的方式即时让公众观摩。文物与人的融合,是人与“虚拟”文物的融合,也是“虚拟”人与“虚拟”文物之间的融合。第一种通过线上线下虚拟展馆参观虚拟文物,虚拟文物高精度还原文物https://www.zzqklm.com/w/wxlw/33630.html
14.探索世界历史网虚拟博物馆的数字化征程虚拟博物馆的一大优势是它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与其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世界历史网便充分利用了这一点,它与各类文化遗产保护组织、教育机构以及研究机构紧密合作,不断扩展其资源库。此外,该平台还开放了API接口,为开发者提供数据支持,使得更多的人参与到内容创作和分享中来。 https://www.akce0ljv0.cn/zhong-guo-li-shi/223160.html
15.24小时不打烊的Google虚拟博物馆,在家就能被艺术熏陶与传统意义上的全景不同,这里的全景以视频的方式呈现。通过谷歌街景地图和VR视频的结合可以帮你实现360°的虚拟观展。 你可以自由地走进大英博物馆中看看某幅画的具体位置,或是浏览凡尔赛宫和白宫等地标建筑的内部景观。 身临其境感受和探索虚拟现实中的艺术绘画、雕塑和建筑。 https://www.digitaling.com/articles/258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