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文物故事里读懂天津新闻中心

天津博物馆人一面秉承严谨的学术风范,一面大开脑洞,在丰富的馆藏中选取了10件代表,这些从万年前到近代的文物大咖,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观众面前,有望获得更多年轻人的追捧,靠实力出圈儿。

1.人面形石雕(史前)

这是一枚来自史前时期(青池遗址第二期文化遗存)的小型石制艺术品。清晰的容颜、迷惘的面庞,仿佛在引导我们穿越千年对自我凝望,思索人生的意义。它是天津地区诞生的第一件艺术品,正如世界大文明的觉醒大多从人像艺术的诞生开始一样,这枚小小的石雕意味着彼时的天津人已经在寻求生存必需之外,那一缕文明的曙光。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2.鲜于璜碑(东汉)

这可不是一块普通的墓碑。该碑墓主人鲜于璜,是日前已知史料中记述的天津地区第一个有名有姓的天津人。鲜于璜碑全称“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碑”,在天津武清区出土。碑上的文字显示,其立于东汉延熹八年(165年),距今已近两千年。让这块碑“圈粉”无数的是其碑文落笔稳健,如钢刀切玉,运笔劲折,代表着汉代隶书的最高水平,有方笔之冠的美名,是名副其实的书法艺术瑰宝。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3.十四仓石狮子(元)

这件“萌萌哒”的影青釉瓷狮子来自元代,出土于十四仓遗址,它的一双大眼睛,饱览了天津河西务帆如林、车水马龙的盛况。元代,为储运漕粮,政府设立了天津历史上的第一座国家粮库广通仓,又在北运河畔的武清河西务建立十四个粮仓,由此天津成为大都外围最大的仓储基地。狮子釉色在青白之间,脖子上佩戴项圈,下坠铜铃和红缨,身后有从项圈垂下的绶带,看上去格外乖巧可爱。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4.重修天津三官庙记碑(明)

这块碑厉害了,它为“天津”这座城市的得名提供了佐证。1402年,燕王朱棣攻下南京,即皇帝位,史称明成祖。次年改元“永乐”。朱棣曾命令工部尚书黄福、平江伯陈瑄在三岔河口地区设卫筑城,并将此地命名为“天津”,意即“天子经过的渡口”。在这块1550年(明嘉靖二十九年)刻的重修天津三官庙记碑上,就完整记述了这一重大事件。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5.秋庄夜雨读书图卷(清)

这幅图中烟雨蒙蒙,绘制的是清代天津文人雅士在私家园林中读书的场景。何人在读书?查为礼,又名学礼,是天津著名的芦盐巨商查日乾之子。在何处读书?水西庄,这座藏书万卷、文人荟萃的园林与扬州小玲珑山庄、杭州小山堂并称为清代三大私家园林,是天津文人雅士会聚之地。此图再现了水西庄的原貌,是研究天津地方史的重要资料。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6.大沽铁钟(清)

又名乐威毅公祠铁钟,是一座来自大沽口炮台的铁钟,国家一级文物。它见证了天津大沽口作为京津门户、海陆咽喉重要的军事地位,也记录着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在此三次抗击英法联军的侵略。八国联军入侵时它被作为战利品掠夺走,存放在英国。经过多方努力,由英国政府无偿返还,在海外流失105年后终回故里。回归的古钟也是民族的警钟,时刻提醒国人不忘历史,自强不息。现藏于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

7.大龙邮票(清)

8.周总理主编《天津学生联合会报》(近代)

“天津是我的第二故乡”,这是周恩来总理留给海河儿女的深情话语。1913年,15岁的周恩来入读南开学校,从此在天津留下了光辉的足迹。这本创刊于1919年的《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就是由他任主编,为该报他倾注了大量心血,亲自执笔写下许多重要的报道和言论。刊物共出版100多期,在社会上享有极高的声望,被广大读者视为反帝反封建爱国斗争的号角、旗帜,被誉为“全国学生联合会报之冠”,成为天津乃至全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刊物之一。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9.李叔同水色画片(近代)

这是一幅名为《明信片上的风景》的水彩画,尺寸不大,却打开了一个中国水彩艺术的新世界。它是《中国百年水彩画展》上的首幅作品,是我国早期水彩画的代表作,也是国内仅存的李叔同水彩画的唯一真迹。“为了一个人奔赴一座城”,被誉为“天才”的李叔同集绘画、书法、音乐,戏剧等艺术造诣于一身,在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独树一帜,是天津这座中西文化交汇的城市孕育的名副其实的“海河之子”。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10.天津公私合营钟表厂试制成的第一只国产手表(当代)

您可否知道这块“五星”牌手表表盘上,“中国制”三个字的含金量?它意味着这是我国自行研制、自己生产的第一只手表,直接填补了新中国工业建设的一项空白,开启了中国制表工业的新纪元。同时,它代表了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轻工业产品的水平,是天津发达的工业尤其是轻工业辉煌历史的最好代言和历史缩影。2024年,该表还入选了“共和国印记”见证物名单。现藏于天津博物馆。(津云新闻编辑付勇钧)

THE END
1.每日新报数字报刊平台十大“显眼包”穿越时空审视城市变迁http://epaper.tianjinwe.com/mrxb/html/2024-12/18/content_147113_1652802.htm
2.天津市津南区举行周汝昌红楼梦学术馆开馆二十周年暨周汝昌遗物捐12月16日,周汝昌红楼梦学术馆开馆二十周年暨周汝昌遗物捐赠仪式在津南区周汝昌红楼梦学术馆举行。 活动中,周汝昌先生侄子、周汝昌红楼梦学术馆负责人周贵麟为参观人员进行讲解。周汝昌红楼梦学术馆建于2004年,今年经修缮后焕然一新。学术馆从“周氏红学”、“海下文华”、“中华文化”、“悟证先河”四个方面,通过大量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KLPIP20553VFLH.html
3.上海市档案学会高校档案专业委员会简报2010年第2期(共第33期)3月26日上午,上海理工大学档案馆馆长章华明、张晋荣一行如约拜访沪江大学校长樊正康先生的女儿樊淑咸,并对其进行采访。 樊正康先生是浙江人,曾长期留学美国,是沪江大学第一任中国籍教务长,刘湛恩殉难后,任沪江大学校长,是上海理工大学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影响的教育家。樊正康生有8个子女,其中7人都曾就读于沪江大学。http://www.shgxda.ecnu.edu.cn/56/81/c31710a349825/page.htm
4.北京30分钟车程有个超牛的博物馆,可惜经常被人错过《海上风华 馆藏海派绘画作品展》 这样的展览目录堪称“炫技”!是的,明清大部分绘画流派已被囊括其中。事实上,天津博物馆收藏了明清所有重要画派的几乎所有重要画家的代表作品,此外还有明清所有重要书法家的精品力作。 紧跟天博的展览,你就能轻松学通明清书画史。 https://m.mafengwo.cn/gonglve/ziyouxing/89410.html
5.参观天津博物馆观后感(精选16篇)据天津博物馆研究馆员陈克介绍,中国早期的博物馆的产生基本是沿着两条路径,一种是由外国传教士创建的或是附属在教会学校中的博物馆,另一种就是由国人自己建的博物馆,多少与当时的博览会有点关系。而谈及国人自建博物馆的拓荒者,就要说到创建了天津教育品陈列所的陈宝泉。陈宝泉是近代教育家,在日本留学期间就在https://www.hrrsj.com/wendang/guanhougan/686467.html
6.文博时讯天博6大新展邀您共跨新年6大展览 主题多样 内涵丰富 为您带来穿越时空的震撼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参与点赞活动 有机会领取精美纪念品 (截止日期2024年12月31日) 祝大家2025皆得所愿! END REVIEW ◆◆往期回顾 ● 这就是天津丨怎么“折叠”,天津都有“面儿”! ● 文博时讯丨12月天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zNzU3MjU5NA==&mid=2247724242&idx=2&sn=8417f11c2d03b484182c6c9a863cb288&chksm=e9bb09999fe90bfe3bb2fce2d2e5d71e43eca55b55d99d99f1c7338684622a2d0ebed6d7b595&scene=27
7.封面故事历史的收藏者樊建川建川博物馆要做什么? 樊建川说,他在做的,其实是一件“提高历史像素的事”。 相比国家历史的宏大叙事,建川博物馆更多呈现的是个体生活和命运;不同于历史教材中的“阅读”历史,建川博物馆让人清晰地“看见”历史。 樊建川由一个个人的故事进入,最终通过“收藏”建起一个庞大的博物馆聚落。 https://www.jc-museum.cn/news/1100.html
8.天津博物馆每日环球展览四层:临时展厅,共3个,总面积2800平方米,不定期举办国内外大型特展,每年可承办几十个临时展览。五层:专题陈列厅,共设8个专题展厅,主题分别为:中国古代玉器、明清书法、明清绘画、明清青花瓷器、天津民间艺术、古代吉祥文物、古代文房清供、天津收藏家捐献文物。数字:天津博物馆,成立于2004年,2012年开设新馆,馆藏https://art.icity.ly/museums/2izwoz1
9.天津天津博物馆游玩攻略简介,天津天津博物馆门票/地址/图片/开放时展示天津历史、文化的有一楼“天津人文的由来”展馆、三楼“百年看天津”展馆、五楼的“天津民间艺术陈列”专题展示等,另外还有二楼“馆藏精品展”展馆、五楼的“天津收藏家捐献文物展”专题展示和几个瓷器、书画、玉器的专题展示等,共有二十多万展品,非常丰富。除了这些常设展外,博物馆内还经常会举办一些临时展览https://you.ctrip.com/sight/tianjin154/136271.html
10.第四个“文化遗产日”收藏家吴俊红向陕西省西安博物院捐献两件日前,在今年6月13日我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陕西民间收藏家吴俊红先生向西安博物院捐赠十二世纪大理国铜观音菩萨立像、明代铜鎏金眼光娘娘立像各1件。据文物专家介绍,这两件珍贵文物在陕西的博物馆里极为少见,为进一步丰富西安博物院藏馆文物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http://www.ncha.gov.cn/art/2009/6/9/art_723_30743.html
11.“鸣沙遗墨——天津博物馆藏敦煌文献特展”今日开展中新网天津11月20日电 “鸣沙遗墨——天津博物馆藏敦煌文献特展”于20日上午在天津博物馆开展。本次展览共展出70余件(套)展品,一级文物3件,二级文物11件,在展出的35件敦煌文献中,有14件是首次展出。从展品规模上看,此次展览是天津地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馆藏敦煌文献特展。 据了解,本次展出的三http://www.nujiang.cn/2022/1122/126045.html
12.天津博物馆心得体会.doc内容提供方:wlchyy 大小:33 KB 字数:约4.82千字 发布时间:2019-11-21发布于山东 浏览人气:50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天津博物馆心得体会.doc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第PAGE Page 4 页 / 共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1121/5231210214002202.shtm
13.唐骝千夫妇1.25亿美元捐赠美国大都会,曾捐《溪岸图》唐骝千为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荣休董事,也是其亚洲艺术部的顾问委员会主席。他于1997年从定居美国的大收藏家王季迁处重金购入中国山水画传世名迹《溪岸图》,后在大都会展出并寄藏于此,2017年正式捐赠大都会博物馆,他当年说:“我长久以来一直打算把《溪岸图》捐给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现在捐出正体现了我的一贯信念。” https://m.thepaper.cn/rss_newsDetail_15635994
14.戏曲新闻专家介绍,陕西秦腔博物馆馆址定于西安交大艺术馆,因场馆大小有限,同时为了保证展览品能具有一定的含金量、真实性及权威性,因此有必要对征集来的丰富多样的秦腔文物从历史性、真实性、艺术性、学术性这几个标准进行筛选。昨天,专家们现场讨论选定了秦腔艺术家苏育民的《悔路》《周仁回府》等剧照。《新和氏璧》《投笔http://www.sdxq.cn/index/list-48-48.html
15.天津博物馆《耀世奇珍》讲解词天津博物馆 《耀世奇珍》讲解词 馆藏文物精品陈列,类似“珍宝馆”,主要分为瓷器、玉器、青铜器、书画类等。书画类经常更换,其他文物大部分一直在展出。部分文物简介如下: 第一部分:瓷器 隋 白釉双龙柄联腹传瓶 白釉瓷始见于北朝,唐宋时期成为瓷器釉色的主流产品。器物造型新颖别致,盘口、独颈,双腹相联,肩左右两侧https://www.bilibili.com/opus/928777933243285524
16.那些曾经住在天津五大道上的收藏家如现藏于天津博物馆的北宋山水画大家范宽绘制的《雪景寒林图》。范宽是我国北宋时期山水画的一代宗师,现存传世范宽的画作极为少见,《雪景寒林图》是目前中国大陆仅存的一幅范宽的真迹,极为珍贵。此画宋代时曾被收藏于宫廷,明末清初时,先后被收藏家梁清标和安岐收藏。安岐曾经在《墨缘汇观》中评价这幅画为“宋http://m.zxart.cn/Detail.aspx?ID=60595&m=1
17.博物馆调研报告(精选19篇)博物院主馆二层、三层平面都是一个放射性的流线空间,即一个中庭空间与四个基本展厅,四层平面则只剩下一个展厅,这个展厅即是底层的中庭空间。 博物馆调研报告 篇2 在郑州市农业路中段,据有关数据显示,该馆占地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展馆面积3万余平方米,有19个展厅,是一座国家级现代化博物馆。院区https://www.wenshubang.com/diaoyanbaogao/107080.html
18.中国国家博物馆近现代文物的征集与捐赠为支持这次创作活动,1959年6月,中央宣传部特发函《关于中国革命博物馆借调一批美术家的通知》[11],借调刘开渠、董希文、王式廓、罗工柳、叶浅予、张仃等23位美术家集中到北京进行创作。 在全国美术家的支持下,至1961年中国革命博物馆开馆前,已创作出一大批思想性、艺术性很高的作品,其中包括侯一民的《刘少奇和安源矿工https://www.chnmuseum.cn/yj/xscg/xslw/201812/t20181224_36419.shtml
19.让捐赠人也火起来:早期上海博物馆馆藏往事四、各界人士和团体捐赠的文物。 其次,在早期的收藏历史里,上海一直是中国文物收藏的半壁江山,各个品类在上海都有一定的收藏群体,也造就了一大批着名的收藏大家。当胡惠春、谭敬、沈同樾、顾丽江、乐笃周、孙煜峰、丁燮柔、罗伯昭、李伟先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收藏家,踊跃捐赠文物时,上海博物馆的馆藏体系已占据了先天条件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634688885044347391
20.抗战纪念日将近,我们专访了这位火车站赤脚等车的老大爷——“草莽收藏“癖”成就的“草根”博物馆 在收藏和建馆成为樊建川的一种“责任”前,这仅仅是他的一个习惯,或者说,一种“癖好”。 经历过物资匮乏的年代的人,总是容易形成搜集、收藏物品的习惯,樊建川也不例外。工作后有了工资,他到废品收购站去找;到父亲或岳父的老战友家拜访时,就管人家要;有时还在机关宿舍的垃圾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63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