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以下简称陕历博秦汉馆)举行,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正式开馆,"秦汉文明"系列展览也同时揭幕。
5月18日,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正式开馆。上游新闻记者贾晨摄
陕历博秦汉馆地处陕西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毗邻秦咸阳城遗址核心宫殿区和西汉帝陵遗址带,占地面积约300亩,其中展陈面积1万余平方米,是国内唯一一座集中展示秦汉文明缘起、发展和贡献的博物馆。
陕历博秦汉馆主体建筑群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主持设计,7座建筑呈北斗七星布局,彼此以架空廊道连接。
"秦汉文明"系列展览包括基本陈列"天下同一——秦汉文明主题展"和"城与陵""技与美"2个专题陈列,以"大历史+小专题"的展览设计,系统讲述秦汉时期大一统格局下的社会风貌、生活理念和精神追求。
据介绍,该展序厅以"‘制’启华夏"开篇,将秦汉时期中国版图的变化置于当时的世界格局之中,讲述秦汉时期作为中国各种制度奠基时代的重要性。
大量游客来此参观。上游新闻记者贾晨摄
最后,展览以"中国大宁"结尾,与序厅的"‘制"启华夏"相呼应,再次点明展览主题。
陕历博秦汉馆现阶段展出1500余件文物,其中90%是首次展出。金怪兽、杜虎符、鎏金铜蚕等珍贵文物在秦汉馆与游客见面。
与西安主城区的陕西历史博物馆相似,开馆后,陕历博秦汉馆也是一票难求,游客可以通过其官网订票。
"丝路一号"汉代古船
"丝路一号"汉代古船。上游新闻记者贾晨摄
它是目前中国发现时代最早的木板船。该船采用榆木、圆柏、槐树等木材打造,长9.71米、宽1.98米、承载量约为3到5吨。这艘古船不仅展示了古人的高超技艺,秦汉时期与世界各国交往交融的历史,还是千年来中西方丝绸之路往来交流的见证。所以,它被命名为"丝路一号"。
杜虎符
2017年大型文博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中,入选了三件国宝,杜虎符就是其中之一。
杜虎符。上游新闻记者贾晨摄
神兽金饰
神兽金饰于1957年在陕西省神木市纳林高兔村出土。
神兽金饰。上游新闻记者贾晨摄
根据神兽金饰底盘上的小孔,学者们推测可能是匈奴族首领帽上的冠饰。
鎏金铜蚕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饲养家蚕和织造丝绸的国家。中国最早的蚕丝业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末期。到了汉代,养蚕制丝业达到了高峰。据记载,在都城长安从事织造的工人可达数千人。汉代的丝绸颜色鲜艳,花纹多样,做工精致,不仅畅销国内,还通过"丝绸之路"行销西亚和欧洲。后来蚕卵和养蚕方法也经由"丝绸之路"传播到世界各地。
鎏金铜蚕。上游新闻记者贾晨摄
由于对蚕桑业的重视,我国自古就有祭拜蚕神的传统,所以这件鎏金铜蚕很可能是一件祭祀用品。古人有"事死如事生"的观念,他们认为人死后只是去另一个世界生活,因此这件文物也可能是陪葬品。无论这件鎏金铜蚕作用是什么,它都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桑蚕耕织生活的真实写照,更是丝绸之路繁荣畅通的重要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