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城市|“文化兴城”战略下首都“博物馆之城”建设路径探析

近年来,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推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北京在推动城市发展过程中腾退下来的工业遗产、历史建筑等存量资源,都成为“博物馆之城”建设的重要支撑。挖掘名人故居、文物建筑、工业遗产等存量资源,将其建设成具有京味文化的博物馆,是新时代北京建设“博物馆之城”的重要路径。

北京文物资源丰富,拥有灿烂的中华文明历史遗存,为博物馆建设奠定了优越的物质基础。目前,北京博物馆数量位居全国之首,北京是拥有国家一级博物馆数量最多的城市,已形成多学科、多层次、布局均衡的博物馆体系,逐步成为名副其实的“博物馆之城”。

(一)充分挖掘存量资源建设博物馆

1.名人故居类

当前,北京名人故居资源丰富,且未开放的故居数量较多,名人故居的文化价值还未充分体现,文化资源有待盘活。在北京建设“博物馆之城”的背景下,应充分利用名人故居存量资源,挖掘其中蕴含的文化精神,保护性修缮、开放故居,将其打造成博物馆和纪念馆,让闲置存量资源“活”起来。

2.会馆类

会馆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是保护城市记忆的重要载体。北京会馆文化兴于明、盛于清,在区域分布上呈现“大集聚,小分散”的特点,多集中在东城区和西城区,西城区的会馆数量最为可观。据统计,西城区现存会馆建筑达189处,为北京市现存会馆最多的城区,有各级会馆类不可移动文物31处,其中国家级2处(湖广会馆、安徽会馆)、市级8处、区级7处,尚未定级的普查登记文物14处。“十三五”时期以来,西城区通过各类途径启动腾退福州新馆等17处会馆,涉及766户居民,资金初步统计约34亿元。在疏解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首都功能的背景下,会馆作为文物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利用存量空间进行城市更新、保护城市历史文化、推动建设“博物馆之城”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市充分挖掘会馆文化内涵,修缮改造后盘活文物资源,将其打造成丰富的文化空间,推进“会馆有戏”系列活动,将安徽会馆、正乙祠戏楼、临汾会馆等8个会馆打造成会馆演艺新空间。建设全域性活态博物馆,1997年湖广会馆内成立了北京戏曲博物馆,2022年湖广会馆再次启动修缮,充分对文物建筑进行保护性活化,修缮后将形成“博物馆+戏楼+特色餐饮”复合业态,成为集会馆文化、戏曲文化、体验研学等于一体的全域性活态博物馆。此外,北京市西城区推进第二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项目,旨在将钱业同业公会建设成古玉文化博物馆,将绍兴会馆建设成北京鲁迅博物馆绍兴会馆分馆。

3.高校博物馆类

高校博物馆是推动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博物馆体系的重要分支。截至2021年,我国已在文物行政部门备案的高校博物馆达100余座。2011年,国家文物局、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高校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通知》,提出文物部门要积极辅导、协调高等学校做好高校博物馆的设立、注册、登记工作;凸显大学优势学科特色,完善博物馆功能,把增加博物馆的数量与提高博物馆的质量结合起来。2021年国家层面出台的《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协调不同属性博物馆发展,探索建立行业博物馆联合认证、共建共管机制,并将高校博物馆等纳入行业管理体系。

根据教育部公开数据,截至2018年,北京市高校数量超过90家,高校博物馆数量不足20家。高校博物馆作为学术博物馆,自身及藏品都属于学术遗产,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和专业性,如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是中国高等院校中第一座考古专题博物馆,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是北方地区唯一展示台湾高山族文物的博物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内的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座航空航天综合博物馆,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博物馆是以广播电视为主体的特色博物馆等。未来,应结合高校存量空间资源和文物资源情况,发挥特色学科优势,建设高质量高校博物馆,为北京建设“博物馆之城”贡献力量。

4.工业遗产类

工业博物馆是博物馆的门类之一,通过工业遗产改扩建后建设成博物馆,为工业建筑注入新的活力,有利于传承发展历史文化、工业文化,促进城市有机更新。2020年,国家层面出台《推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实施方案》,提出要完善工业博物馆体系,鼓励建设重要工业遗产等行业博物馆。在疏解非首都功能的背景下,北京遗存了较多老旧厂房,2017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保护利用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保护利用好老旧厂房,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和再生价值,承载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功能。据统计,北京已腾退老旧厂房240余个,总占地面积超过2500万平方米,其中大约七成处于待开发状态。

北京工业博物馆发展趋势较为明显,功能布局初具规模,如北京自来水博物馆是北京第一座由企业投资建设的博物馆,其主建筑为北京第一座水厂的蒸汽机房;中国铁道博物馆的正阳门馆则由原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旧址改建而成;北京二锅头酒博物馆由北京红星股份有限公司建设,是在原工业遗址上扩建的工业旅游专题博物馆。2023年,位于首钢园的瞭仓数字藏品博物馆挂牌类博物馆,其前身为拥有30年历史的料仓,现成为全国首家数字藏品类博物馆。

5.历史文化街区类

历史文化街区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提出,优化博物馆体系布局,统筹不同层级、不同属性、不同类型博物馆协调发展,倡导社区、生态、科技等新型博物馆建设。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成为老城更新的重要对象。充分利用街区存量资源建设博物馆,有利于提升街区文化空间品质,更好地实现老城复兴,彰显古都风韵与时代风貌相结合的城市文化特色。

截至2021年底,北京市已划定4批次共49片历史文化街区,如南长街、北长街、什刹海、南锣鼓巷、大栅栏等;此外,北京市公布了3批次共1056栋(座)历史建筑,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依托历史文化街区古建筑建设博物馆,有利于促使古建筑重新焕发生机,解决其修缮、维护和开发利用等问题,存量资源改建博物馆能够节约新建博物馆的“人财物”资源,不断丰富博物馆体系。例如,史家胡同博物馆是北京第一座胡同博物馆,其所在的史家胡同处于东四南历史文化街区,该街区为北京市第三批历史文化街区之一,史家胡同博物馆将整个史家胡同作为博物馆,对宣传和保护胡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社会力量参与共建博物馆

1.史家胡同博物馆:“共同出资+联合管理”模式

史家胡同博物馆位于北京东城区史家胡同24号,前身是民国才女凌叔华的故居,现在行政隶属朝阳门街道办事处。2010年,朝阳门街道办事处首次提出要以史家胡同24号为核心展区,建设老北京胡同文化博物馆,随后与英国王储慈善基金会(中国)签订《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建筑环境修缮公益合作协议书》,修缮建设史家胡同博物馆,并于2013年10月正式免费对外开放。在运营模式上,史家胡同博物馆采取与第三方合作的方式,形成“共同出资+联合管理+社造联盟+专项基金+志愿机制”的可持续运转模式。

政府与第三方共同出资、联合管理。2017年,朝阳门街道办事处与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北规院”)签订协议,委托其对博物馆进行运营管理。在博物馆发展资金方面,由朝阳门街道办事处每年拨付一定额度资金、北规院每年投入百万元,共同作为博物馆运营资金。在管理方面,购买第三方物业服务进行日常运维,由北规院负责博物馆文化内容建设,如展览陈列、教育活动等。史家胡同博物馆响应《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的“责任规划师制度”,作为北规院责任规划师制度的实践基地,促进高校、社会机构、博物馆三方协同联动,提供实习实践基地;以开放性思维开展社区文化建设和文化空间运营,对助力城市更新、加强基层治理、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具有重要意义。

多元主体成立“社造联盟”,提供内容支持。朝阳门街道是最早试点责任规划师制度的街道,扎根基层的规划师共同成立了“北规院社造团”,即促进社区健康发展和市民精神营造的团队,9家北京社区营造领域的高校、专业机构等主体共同成立“社造联盟”,陆续合作开展“胡同微花园”等系列展览活动,以及智慧城市专题讲座、主题论坛等活动,为史家胡同博物馆提供文化内容支持。

成立“社会培育”专项基金,提供资金支持。2018年,北规院与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共同成立了中社社区培育基金,这是我国首个以城市更新视角推动社区发展的专项基金,基金通过创新资金筹措方式,集聚社会资源,推动多元主体参与城市更新实践,为博物馆举办的社区活动提供资金支持,缓解博物馆运营压力。

“志愿机制”持续补充专业力量。2014年,朝阳门街道注册了由社区居民、产权单位、辖区单位等组成的群众自治组织——史家胡同风貌保护协会,由北规院的规划师担任协会责任规划师。通过协会汇集社会资源,开展院落公共空间改善试点、胡同口述史编制、“为人民设计”展览等空间改善项目和人文教育活动。建立“一日馆员”志愿机制,发布志愿者招募信息,组建志愿者团队,推动社区与公众共同运营博物馆。

2.北京郭守敬纪念馆:“小资金”撬动“大资源”

北京郭守敬纪念馆位于北京市什刹海景区汇通祠内。1986年,北京市复建汇通祠,辟为北京郭守敬纪念馆。1988年10月1日,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2008—2018年,纪念馆无人员编制,由事业单位监管并负责日常开放和业务运营工作。2017年,政府主管部门重新组织论证研究,确定以“郭守敬与大运河”为场馆主题,并闭馆开展展陈质量提升工程。2018年11月19日,纪念馆以全新面貌向社会公众开放,成为北京市大运河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

北京郭守敬纪念馆的社会化运营模式是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创新实践,是政府主管部门积极引入专业社会力量承担小微博物馆日常开放运营工作的首次试点探索。通过“以资源促提升”、以财政“小资金”撬动社会力量“大资源”,有效激发了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活力。采取“政府承担、定向委托、合同管理、监管运营、评估兑现”的政府供给公共文化服务新方式,引入青少年博物馆公共教育专业机构——北京忆空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忆空间公司”),政府主管部门仍为纪念馆的管理主体,主导纪念馆发展方向,并委托忆空间公司运营管理纪念馆业务内容。双方签署了《北京郭守敬纪念馆社会化管理委托运营协议》,有效期为3年,该协议明确了忆空间公司负责开展纪念馆日常开放接待、社教活动以及宣传推广工作,配合政府主管部门承担场馆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并在完成协议规定的公益性服务业务的基础上开展有偿性服务,其部分收益用于纪念馆日常开放运营和公益服务支出。

3.北京金漆镶嵌艺术博物馆:社会资本打造的“前展后厂”模式

北京金漆镶嵌艺术博物馆是北京金漆镶嵌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金漆镶嵌公司”)建设运营的非遗博物馆。北京金漆镶嵌艺术博物馆为由老旧厂房改造的博物馆,经金漆镶嵌公司注资改造修缮。馆内收藏展示了丰富的工艺品,包括采用镶嵌、彩绘、雕填等工艺技法的藏品。在具体建设运营模式上,博物馆采取了社会资本投资运营的“前展后厂”模式。

“前展”,即设立博物馆常规展厅和销售展厅。北京金漆镶嵌艺术博物馆设立常规及临展等展厅,供交流研讨、成果展示、学术研究等,发挥博物馆的行业特色优势;设立工艺体验区,开展漆艺体验活动;设立家具等产品销售展区,向游客展示博物馆工艺及产品,为产业链延伸巩固基础。

“后厂”,即打造产业链延伸的生产基地。通过博物馆销售展厅的产品展示,将非遗与产品深度融合,接受产品订单,并在河北省大厂县建设生产基地,对采用金漆镶嵌工艺的家具、摆件等艺术品进行规模化加工生产,构成博物馆“以门票为基础,以产业链延伸为补充”的收入体系,实现博物馆收支平衡和良性运转。

三·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路径

1.优化统筹布局,丰富市场供给。

2.坚持资源整合,发挥集聚效应。

博物馆之城的建设需要整合博物馆资源形成合力,发挥博物馆群的集聚效应,例如将李大钊故居、鲁迅博物馆等名人故居进行盘活,形成矩阵。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扶持,统筹规划各级博物馆,实施一馆一策,优化现有资源,形成一盘棋的格局。要借助北京高校众多的优势,在博物馆发展过程中借助高校资源,实现产学研互补。通过北京博物馆的资源整合,打造点、线、面相结合的博物馆集群,可以为博物馆之城的建设添砖加瓦,为古都北京注入新生机。

3.鼓励公众参与,实现共建共享。

4.融合新兴文化业态,打造数字博物馆

传统博物馆展示以单向的观看和解说为基础,让大部分参观者对着静止而冷冰冰的文物,难以知晓文物背后的历史场景。而不断发展的新媒体技术能够搭建数字场景来激活历史,和观众产生互动,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当这种体验结束的时候,“观众仍然珍视它,因为它的价值就在他们心中,并且经久不衰”。希望获得这种富有价值的、难忘的、引人思考的沉浸式体验,成为当前博物馆的发展趋势。打造沉浸式体验,需要融合博物馆的文化特点,结合概念设计、内容制作和各种数字科技,例如触控交互、体感交互、3DMapping、动态投影、VR/AR/MR、全息成像、多通道投影拼接融合技术等。

新技术将为文物的展出提供一个无限的、最安全的网络空间。在这个虚拟空间里,哪怕将故宫这一百百八十六万藏品同时、全部投入展出,也并非不可想象的事,任意一件作品都可以随意变动、随意展览,全听观看者号令。让观众从视觉、听觉和触觉全方位去参观虚拟出来的数字博物馆,可想而知这样的体验,不仅仅是让观众们亲近我们的文化传统,它更会为文化艺术的知识生产专家们提供最佳的研究条件。

THE END
1.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中国国家博物馆网站全面及时介绍中国国家博物馆概况,藏品,展览,活动,学术研究,国际交流等各项内容,提供参观导览,门票预约,留言问答等多类服务,努力为公众了解国家博物馆,参观国家博物馆和享受国家博物馆提供的各类文化休闲服务提供支持https://www.chnmuseum.cn/
2.北京:大力拓展沉浸式交互体验,打造文博藏品数字文化IP2024年,大空间体验在北京掀起热潮,紧跟这一趋势,中国科技馆即将推出两大备受瞩目的元宇宙沉浸探索展:《何以文明》与《奇遇三星堆》。 《何以文明》展览利用国内顶尖的VR技术,在虚拟世界中重现了良渚、陶寺、二里头、三星堆和殷墟这五大中华文明圣地的辉煌历史。观众将能够通过沉浸式数字交互空间技术,在虚拟环境中自由漫步https://www.yuanlishe.com.cn/doc/docView?id=5446
3.中国科技馆推出《何以文明》《奇遇三星堆》沉浸探索展—新闻—科学网在《奇遇三星堆》VR沉浸探索展区,走进全虚拟场景复原的古蜀大地,观众将近距离观赏到青铜纵目面具、一号神树、金杖等珍贵文物的历史风采,探访匠人村落、巨人世界和祭祀典礼等历史场景,沉浸式感受古蜀文化的瑰丽奇观。 《奇遇三星堆》VR沉浸探索展区。中国科技馆供图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2/535436.shtm
4.《劲舞团3》公告区久游论坛久游论坛?首页 ? 休闲、音乐游戏讨论区? 劲舞团3? 《劲舞团3》公告区 版块导航 休闲、音乐游戏讨论区 劲舞团 超级舞者 GT劲舞团2 手机游戏讨论区 爱情公寓消消消 拂晓 竞速类游戏讨论区 MMORPG及卡牌MOBA类游戏讨论区 剑啸九州 斗神 猛将OL 奇剑仙侠 玄天之剑 桌游卡牌讨论区 郡主别怕 https://bbs.9you.com/forum-191-1.html?id=wap299131
5.首都博物馆(精选十篇)智慧博物馆的提出和发展可以说是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 将实体博物馆和虚拟博物馆结合起来, 二者相互促进, 让博物馆的各个参与者联系起来, 尤其是让观众参与其中, 形成一个动态的生态系统。当然这个生态系统的发起者在博物馆一方, 博物馆首先提供服务, 然后观众参与其中, 二者再不断交互, 修正博物馆功能和服务,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70tzwev.html
6.北京市文物局虚拟博物馆 文献与传播 北京文博电子版 文物报电子版【已归档】 学者首页 古楸书院 精品典藏 口述历史【已归档】 文物故事 虚拟博物馆 专题大放送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妙境梵音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中国古代建 首都博物馆-京津冀历史文化展 首都博物馆-纪念北京建城3060年 https://wwj.beijing.gov.cn/bjww/362760/362768/index.html
7.全国博物馆网上展览资源汇总中国国家博物馆 https://webapp.vizen.cn/backhome/index.html 4、军事博物馆历代军事陈列数字展馆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http://3d.jb.mil.cn/lidai/index.html 5、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虚拟游览 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 http://www.pgm.org.cn/vr/tmp002/#d3k https://www.cnr.cn/ent/ylzt/kangyi/yunyou/20200220/t20200220_524983888.shtml
8.首都博物馆数字美术馆360全景案例利用多媒体技术,将360全景摄影、3D、视频、声音、图片、设计等表现形式集中展示在“首都博物馆”的项目中,实现前所未有的新的视觉传达与交融互动的展示形式。https://v1.chinatmic.com/sd_bowuguan/
9.国际博物馆日:在首都三大艺术殿堂体验独特文化景观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和中国美术馆于5月18日均举办了系列文化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和中外游客。 2016年5月18日是第40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为“博物馆与文化景观”,要求博物馆为其文化景观的管理和维护贡献知识和专业技能,扮演积极的角色,保管好博物馆馆区内和馆区之外的遗产,结合其周边开放状态的文化景观和https://www.jfdaily.com/wx/detail.do?id=17983
10.首都博物馆基本陈列为()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首都博物馆基本陈列为()A.基本陈列B.精品陈列C.临时展览D.海外展览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文档/PDF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制作自己的电子https://www.shuashuati.com/ti/6aefbe0c656e47329b91b99fe0b04945.html?fm=bd4ef424549b7f8950375fc1a52f569643
11.北京A级景区虚拟旅游北京市规划展览馆 龙潭公园 龙潭公园 明城墙遗址公园 明城墙遗址公园 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 地坛公园 地坛公园 什刹海景区 什刹海景区 北海公园 北海公园 北京动物园 北京动物园 北京海洋馆 北京海洋馆 景山公园 景山公园 首都博物馆 首都博物馆 陶然亭公园 https://www.shouqibus.com/zt/v/
12.北京首都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简称首博,位于北京长安街西延长线上、白云路的西侧,复兴门外大街16号,原馆址是“北京孔庙”。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博物馆,是北京地区大型综合性博物馆,属中国省市级综合性博物馆。截至2015年末,首都博物馆总建筑面积63390https://baike.sogou.com/v3829772.htm
13.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传承与创新自1983年加入国际博物馆协会以来,中国每年均组织相关活动以促进博物馆事业发展。今年,中国将国际博物馆日主会场设在首都博物馆,全方位展示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最新成果及世界范围内疫情常态化防控的背景下,博物馆面向未来应如何应对多重挑战。 “博”古通今,“物”华天宝 https://m.cls.cn/detail/769314
14.国际博物馆日丨来看展吗?文化饕餮的不朽与未来5月18日,是第45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 今年,国际博物馆协会藏品保护委员会第19届大会于5月17日在北京开幕,并通过线上会议的形式,聚集了全世界60余个国家的1000余名文保专家、文物保护工作者及研究人员共同参加会议。 https://zmt-m.hljtv.com/news_details.html?id=354705
15.学院三个单位党支部赴首都博物馆开展主题教育共建活动主题教育,落实“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夯实基层党建根基,加强支部交流学习,推动组织联学联建,促进资源优势互补,引导学院师生感悟学科使命、回应时代召唤,2023年6月16日,考古文博学院“时代楷模柴生芳”学生联合党支部与北京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党支部、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党支部赴首都博物馆开展主题教育http://eecs.pku.edu.cn/info/1037/5711.htm
16.博物馆进阶之路:从“分众”眺望“定制”如果策展工具足够好用,更多观众将参与到数字展览的策划和制作中来,形成“众策博物馆”之势。近年来“虚拟策展”概念方兴未艾,中央美术学院的“虚拟策展实验项目”,即运用数字技术,结合策展专业教学,由学生进行虚拟策展,使大量展览的策划思想得以具体、形象地建构在虚拟的空间中。除了专业领域,在娱乐领域“虚拟策展”的概https://info.whb.cn/mobile/2021-11-21/13205/detail-53467.html?timeTemp=16374480618125634
17.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博物馆价值不断被重新发现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 博物馆价值不断被重新发现 ---博物馆肩负展现自然历史的重要责任,但又不只是“古董店”,它是真实的“穿越”,是实物化的“科学殿堂”,是一个“奇境”!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5/18/c_1122850391.htm
18.圆桌当“到博物馆去”成为风尚,重看博物馆的未来艺术评论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以“恢复与重塑”为主题,后疫情时代,博物馆事业该如何发展,未来将面对怎样新的挑战?5月18日,以“博物馆的未来:新征程 新作为”为题,国家文物局负责人与博物馆管理、考古研究、文化教育、建筑设计、互联网科技、大众传媒等领域专家学者共同就此进行了研讨发言。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764219
19.中国园林博物馆官网社教| 中国园林博物馆十二月活动清单 观展| 开幕!绿满京华 美美与共——首都园林绿化75年成就展 PrevNext 最新公告 本馆快报 观展| “到公园去”展,文人茶舍中的思想…2024-12-10 赏景| 节气·大雪 岁寒时深,添衣勿念2024-12-06 社教| 周末走起,园林冬日自有一番韵味2024-12-06 https://www.gardensmuseum.cn/
20.历年资讯人民网北京6月1日电 (记者王震)据财政部网站消息,近日财政部印发《关于下达2021年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本次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下达2021年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补助资金合计3.08亿元,此前已提前下达27.76亿元。 《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要做好预算编制http://www.1911museum.cn/article/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