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云作者痴试解其中味艺术

展览:隻立千古——《红楼梦》文化展

展期:2019/12/20-2020/3/7

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北2、北3展厅

常有人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针对西方人艺术赏析心理的形象比喻。而对于中国人,《红楼梦》才是心中那一个久久都挥之不去的情结。这部奇书诞生之后的300年间,从最初的手抄本到木刻本,再到铅印本及至多种译本,《红楼梦》早已成为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书中各色人物悲欢离合的命运牵引着每一个读者的神经,不管他们居住于何方。而该书作者的命运,尤其是最后的结局和归宿,更是一个长期以来学术界研究的重点。

2020年春节前夕,国家博物馆“隻立千古——《红楼梦》文化展”隆重开幕。本展涵盖的文物、文献、艺术品近600件(套),单件展品2000余件。分为六个部分,从创作背景、传播历程、文化影响及各方评价等多个角度对《红楼梦》的创作过程及传播渠道范围进行了历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回顾。我们不妨沿着展出的众多文物,循着历史的足迹,重温曹雪芹这位文学大师的坎坷人生。

追踪蹑迹:曹家的痛苦与荣耀

众所周知,中国的文学传统源远流长,由“诗三百”至《楚辞》,再至两汉辞赋,继而晋骈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戏曲小说,一脉相承,千年婉转,滋养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也塑造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品格。《红楼梦》诞生于清代“康乾盛世”的末期。作者是生长在“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中的贵公子。为了形象地说明这部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小说产生的创作背景,展览第一个单元汇聚了不同的实物,努力还原一个真实的时代氛围。

曹雪芹的先祖来自辽阳,有来自辽阳博物馆的《东京新建弥陀寺碑记》和《大金喇嘛法师宝记》拓片为证。其上刻有若干曹姓官员的名字,特别是曹雪芹高祖曹振彦的题名。依据这几块重要碑刻,一个被关外满族人俘虏后驱使奴役的汉族家庭发迹史渐渐明晰起来。

原来,曹雪芹曾祖父曹玺的妻子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康熙皇帝的奶妈。因为这层关系,曹玺之子曹寅,也就是曹雪芹的爷爷成为了康熙皇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一幅曹寅书写的立轴书法《行楷宿避风馆诗》可以说明他从小伴读玄烨专注临习董其昌书法的效果。因为这层亲密关系,曹寅由家臣转为皇帝的心腹,有了掌握国家重要经济命脉的机遇。

展厅中有一幅《多铎进南京图》,记录了作为江南重镇的南京在1645年经历的重大变故。当时的豫亲王多铎兵临南京城下,守将赵之龙、驸马齐赞元和魏国公徐允爵等人出城迎降。从此南京成了清廷所设江宁织造府所在地。当时江南一带丝织业兴盛,年产值达白银1200万两,江宁织造是代表朝廷管理当地丝织业的官员。清朝第一任江宁织造就是曹玺,从曹玺到曹寅、曹颙,再到曹雪芹的叔叔曹頫,曹家已是三代四人担任这个要职,受康熙恩宠58年。

而另一位出身于满清内务府包衣地位的李煦,是曹雪芹祖父曹寅的妻兄,虽然两人都曾地位低微,却因自幼服侍于康熙身前,而成了权力通天的那一群人。李煦同曹寅家族在康熙年间掌江宁、苏州、杭州织造几十年,又轮流兼任巡视两淮盐课监察御史,其间又充任康熙在江南的耳目,有密奏之责权,深得皇帝个人的宠信。康熙皇帝几次南巡均由曹李两家接待,可谓荣耀之极。然而外人在艳羡之余却不知这正是没落开始之时。因为迎接圣驾,曹家落下了巨额亏空,这为日后曹氏家族被雍正皇帝查抄埋下了伏笔。

1712年7月,江宁织造曹寅偶感风寒,竟辗转成疾,于7月23日身亡。临终前向守在床前的李煦哀鸣“身虽死而目无瞑”。面对23万两的亏空,自然死不瞑目。李煦特上书奏请康熙暂缓治罪,给曹寅后代补上的机会。康熙念及旧情,批复由曹寅23岁独子曹颙接任江宁织造。没想到两年后,他就病故了,留下一遗腹子,即曹雪芹。江宁织造一职由曹寅另一个儿子曹頫接任。这一连串的通信,都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提供的清宫奏折为证。至1722年康熙去世,雍正继位,开始大规模清查钱粮,追补亏空。1728年,曹頫被雍正帝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等罪名革职,家产遭抄没。曹氏家族由盛极而衰的历史清楚地记载于清宫档案里,展陈于此展之中,今人读来,嘘唏不已。

草蛇灰线:曹雪芹的辛酸与伟大

曹雪芹由一个成长在“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的贵族少年到目睹家族衰微,直至没落,再无东山再起之力,深切地体会到世态炎凉之悲,骨肉离散之痛,却为他日后创作《红楼梦》提供了绝好的生活素材和情感之源。因此,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认为《红楼梦》的叙述“皆存本真,闻见悉所亲历”,该小说属于一部自叙性创作作品。

据清宫档案记载,雍正七年,曹雪芹随祖母奉旨迁回京城,朝廷“将赏伊之家产人口内于京城崇文门外蒜市口地方房十七间半,家仆三对,给予唐寅之妻孀妇度命”。至此,前后在江南长达六十年左右的曹家回京归旗,曹雪芹随其祖母李氏与母亲马氏离开了生活十三年的江宁。

至乾隆初年,曹雪芹谋到一个职位,在一所专收宗室子弟的学校授课,每月可领到几两银子和几斗米。北京曹雪芹学会的研究资料表明,到了乾隆九年(1744年),曹雪芹开始创作《红楼梦》(初名《石头记》),这一年他30岁。

关于曹雪芹的生平事迹,实在难觅踪迹。后人细查《红楼梦》脂砚斋评本中若干评语才稍稍获取一些零散线索。约在1746年上下,30岁出头的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继续他的创作。他到底居于何处呢?现场展陈的三块斑驳墙皮也许可以锁定其住处。写有墨迹的文物来自当年坐落于西山脚下正白旗39号的一间老屋之中。1971年,北京二十七中退休教师舒成勋回到香山老宅居住。4月的一天,老伴陈燕秀独自在家收拾西屋,搬床时把西墙灰皮碰掉了一块,发现剥落的地方有墨笔写的字迹。等舒成勋回来细看,是题诗与对联,其中两处落款,署名“拙笔”。后经张伯驹先生鉴定,题壁诗的书体、诗格应出自乾隆时期。展陈的墙皮中有一块上书: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有;疏亲漫友,因财绝义世间多。横批:真不错。有记载这是曹雪芹友人赠给他的一幅联语。

这个发现与1963年西山的一位老住户张永海的叙述大体一致。那一年文化部举办曹雪芹逝世200周年纪念活动,著名红学家周汝昌等人到香山走访考查。张永海说,据当地老人回忆,曹雪芹于乾隆十六年正式定居香山正白旗,四年后搬至镶黄旗营上坡居住,最终葬在那里。围绕这里是否为曹氏故居和墙壁诗是否出自曹雪芹亲笔展开的大争论持续至今。但是,1984年,还是在此建立了中国第一座曹雪芹纪念馆。

展厅现场按原比例搭建了位于北京植物园曹雪芹纪念馆内题壁诗屋的场景。除了题诗,另有展出上世纪80年代被贵州省博物馆购得的《种芹人曹霑画册》。经国家文物鉴定小组审定为乾隆时期作品,初定作者是曹雪芹。全册为绢本设色,以写意笔法勾画有芋头、萝卜、茄子、西瓜、海棠、残荷、峭石灵芝、渔翁等八幅。其中第六幅绘一个大西瓜,左侧附行书七绝一首:“冷雨寒烟卧碧尘,秋田蔓底摘来新。披图空羡东门味,渴死许多烦热人。”落款为“种芹人曹霑并题”,钤印一方,篆书“曹霑”。虽然有部分学者对曹雪芹与曹霑是否为同一个人提出质疑,但至少为我们提供了另一条追踪《红楼梦》作者的线索。

从书法看,其中一些作品明显受到晚明董其昌的影响,用笔虽不如董氏灵动,稍显臃肿,但还是体态规范。康熙和雍正都热衷于临习董其昌字体,到了乾隆,才把元代赵孟頫奉为上宾。另观画风,写意风格与明代中期的陈淳颇为相仿,有些笔墨,依稀可见八大山人的简括笔意,足见曹霑在画格上的高蹈追求。由大家族的贵公子沦落为京城的教书匠,再到西山脚下开荒种菜。由此画内容可将曹雪芹友人写给他的唱和诗有机联系起来。如爱新觉罗·敦敏和敦诚兄弟曾于乾隆二十六年秋造访曹雪芹住处,留下如“满径蓬蒿老不华”和“日望西山餐暮霞”之类的诗句。敦诚所作《佩刀质酒歌》一诗小序中记道:“秋晓遇雪芹于槐园,风雨淋涔,朝寒袭袂。时主人未出,雪芹酒渴如狂。余因解佩刀沽酒而饮之。雪芹欢甚,作长歌以谢余,余亦作此答之。”由此可知,曹雪芹好饮,然而最后十年在西山的贫寒生活有时竟到了“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曹雪芹仍在对《红楼梦》进行润色和修删。史料记载说“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转眼到了1760年,46岁的曹雪芹续娶芳卿为妻。展厅摆放了一对由北京红楼梦学会收藏的书箱,向观众透露了曹雪芹再婚的消息。这对名为“芹溪”的书箱属黄松木质地,箱面存有曹雪芹“为芳卿所绘彩图稿本”等字迹,另有一首署名芳卿的悼亡诗。关于曹雪芹的死因,好友敦诚在《挽曹雪芹》诗中有一注云:“前数月,伊子殇,因感伤成疾。”原来曹雪芹因独子夭折悲伤过度而去世。查阅乾隆朝社会生活记录,有记载乾隆二十八年,北京城天花流行,死者以万计。曹雪芹的爱子很可能因感染天花而死。学界对此看法比较统一,没有太大分歧。

由于资料散佚,关于曹雪芹的许多事情都无法真正厘清,甚至他的生卒年月都还存在诸多争议。一般说来,曹雪芹的生年有1715年和1724年两种说法,而曹雪芹卒年一般都认定是1763年,也有人认为是1764年。因为卒年相对来说比较准确,所以今人纪念曹雪芹大都采用逝世多少周年的说法。

即便一切皆是谜团,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红楼梦》的作者没有百转千回的人生阅历是创作不出这样一部伟大作品的。曹雪芹凭借着艺术家对时代的敏锐洞察力,在“茅椽蓬牖,瓦灶绳床”的萧瑟环境中,饱含深情地回忆旧日时光里的人情与事故,艺术化地还原了当时的生活情景,以“诗家笔法史家之言”,创作出的史诗性巨著。正如清末黄遵宪所评:“开天辟地,从古至今第一部好小说,当与日月争光、万古不磨者。”法国《快报》周刊与其不谋而合:《红楼梦》是“宇宙性的杰作”。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THE END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3年6月,这张合影的原版照片,连同其他60件(套)相关实物资料被无偿捐赠给了国家博物馆。国家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后续他们还将对照片进行研究梳理,深挖其背后价值。 “课本上的文物来到了我面前,仿佛和我对话,讲述着文明的故事。”在“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厅,北京市顺义区第八中学初二学生代梓程拿着一本《中学https://www.mct.gov.cn/wlbphone/wlbydd/xxfb/zsdw/202412/t20241210_956782.html
2.网上展览中国国家博物馆浴火重生——巴黎圣母院增强现实沉浸式展览 展期:2024/9/12—10/20 展厅:北3展厅 冰路征程——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成就展 展期:2024年6月28日—10月20日 展厅:中国国家博物馆 艺术长廊 文脉共生——袁小楼绘画展 展期:2024年8月25日—10月13日 展厅:北10展厅 熔铸古今——八十而立朱炳仁艺术展http://m.chnmuseum.cn/zl/wszl?eqid=e20a0a490005ceba00000003646d5d00
3.中国国家博物馆云展厅中国国家博物馆云展厅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普及,互联网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为了让更多人能够了解中华文化,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了云展厅。 云展厅是一个基于网络的数字平台,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网络访问。通过这个平台,观众可以欣赏到数百件珍贵文物的高清图片、360度全景图和详细介绍。这些文物涵盖了中国https://www.dpsjsj.com/zixun/5665.html
4.热点关注全国150个线上博物馆汇总在家足不出户“云看展”展览资源来源于国家文物局 1.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 故宫博物院 https://www.dpm.org.cn/subject_hesui/guide.html 2.全景故宫 故宫博物院 http://webapp.vizen.cn/gugong_app_pc/index.html 3.归来——意大利返还中国流失文物展 中国国家博物馆 https://www.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1646693
5.中国国家博物馆民国九年11月(1920年),国立历史博物馆正式成立[3]。 民国十五年10月(1926年),正式开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12)1949年10月,改名为国立北京历史博物馆,隶属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 1950年3月,成立中央革命博物馆筹备处。设址在北海团城,不久迁入故宫西华门武英殿。 https://baike.sogou.com/v238096.htm
6."云旅游"哪家强?这些景区不出门也能逛在“国博数字展厅”里,可以选择包括“大唐风华”、“古蜀华章”、“卢浮宫的畅想”、“伦勃朗和他的时代”等不同主题的展厅,进入之后便能实现全景游览。 中国国家博物馆数字展厅: http://www.chnmuseum.cn/Portals/0/web/vr/ 03. 上海博物馆 藏品三维展示 https://travel.ifeng.com/c/7u53nQ6SjYG
7.全国博物馆网上展览资源汇总3、归来——意大利返还中国流失文物展 中国国家博物馆 https://webapp.vizen.cn/backhome/index.html 4、军事博物馆历代军事陈列数字展馆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http://3d.jb.mil.cn/lidai/index.html 5、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虚拟游览 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 https://www.cnr.cn/ent/ylzt/kangyi/yunyou/20200220/t20200220_524983888.shtml
8.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是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建筑面积近20万平米、拥有48个标准展厅。国博现有藏品数量140多万件,涉及甲骨、青铜器、瓷器、玉器、金银器、钱币、佛造像、古籍善本、碑帖拓本、墓志、玺印、书画、雕塑、漆木家具、砖瓦石刻、珐琅器、玻璃器、丝织品、工艺品、老https://www.maigoo.com/citiao/56614.html
9.云逛博物馆(国内篇):25+线上博物馆超全分享AIAF2.国家博物馆 http://www.chnmuseum.cn/zl/ 3.上海博物馆 ①三维场景展览: https://www.shanghaimuseum.net/museum/frontend/infomation/infomation3d.action?infomation3dTypeCode=INFOMATION_3D_TYPE_1 ②三维藏品: https://www.shanghaimuseum.net/museum/frontend/infomation/infomation3d.action?infomation3dTypehttp://www.aiaf.edu.cn/dongtaixinwen/1382.html
10.新春特辑2024到博物馆里过大年独家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北4展厅 此次展览鳞萃自新石器时代至20世纪初的珍贵文物,涵盖青铜器、玉器、瓷器、金银器、漆器和绘画等多种形式。其中,红山玉龙古朴稚拙,是研究龙原始形态的重要物质资料;战国龙虎纹双耳盘,纹饰错落有致,辉煌浑厚;唐代双龙耳瓶设计巧妙,造型精美;清代海水云龙纹硬木屏风大气稳重,是清代宫廷家具https://news.artron.net/20240209/n1129340.html
11.游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在这个暑假,我和父母一起游览了中国国家博物馆,这一次游览,我看到了许多课本上的国宝,让我受益颇多。下面我来介绍我的这次游览感受。 博物馆的大厅宽广明亮,地上是光滑的大理石。阳光从外面照进来,把博物馆照射得蓬碧金辉。博物馆高端大气却又不失庄重和优雅。 https://www.meipian.cn/55lxlbfx
12.国家博物馆324项展览可“云看展”,新增三维展示文物官方微博、微信公号、学习强国、头条号等多个平台推出“国博邀您云看展”“国博珍藏连连看”“国博珍藏云欣赏”等专栏,其中“网上展厅”页面上显示展出项目共有27页,共计324项展览,这些展览项目中除了大部分为二维图片配文展览外,其中有44项列入国家博物馆数字展厅中,观众可以在电脑上360度进入虚拟的展厅内身临其境https://www.cqcb.com/entertainment/2020-03-10/2244510_pc.html
13.五千年星汉灿烂丨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笔记机核GCORES当然,这条笔记诞生的直接原因是我参观了代表国家收藏、研究、展示、阐释中华文化代表性物证的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中国国家博物馆,对于它所展示的历史厚重而言,九张图片是远远不够用的。小时候它翻修了很多年,只在很久以前得见它一面,如今能以它作为博物馆笔记系列的开端,真的让人感到十分荣幸。 https://www.gcores.com/articles/184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