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秦风汉韵品文化盛宴

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展出的汉代古船。新华社记者李一博摄

战国错金杜虎符。陕西历史博物馆供图

5月18日,观众步入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参观。新华社记者李一博摄

秦代跪射俑。陕西历史博物馆供图

不久前的“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在陕西省西安市举办。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当天正式开馆,丰富的文物、精彩的展览为广大文博爱好者奉上一场文化盛宴。

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位于西安市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占地面积约300亩,展陈面积达1万余平方米,是一座集文物保护、陈列展览、学术研究、科普教育、旅游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博物馆,也是国内唯一集中展示秦汉文明的博物馆。秦汉馆的建筑采用秦汉时期流行的高台建筑风格,主馆区7座建筑各自相对独立,又通过架空廊道相连,如北斗七星般排列,体现了秦代宫殿“象天法地”的思想。馆内目前共展出1500余件文物,秦兵马俑、汉代古船、鎏金铜蚕……让观众大饱眼福。

多角度展示秦汉文明

秦汉馆开馆推出三大展览:基本陈列“天下同一——秦汉文明主题展”“大美中国——秦汉文明专题展”和临时展览“从长安出发:丝路申遗成功十周年主题展”。

秦汉时期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时期,翻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中国版图的确立,“大一统”政治格局的创建,以儒学为主体的政治思想的奠基,都是在秦汉时期完成的。

“为了保证叙事的完整性,我们用文字展板梳理叙事逻辑,用精品文物作为展览亮点,用多媒体装置和互动展项进行延伸和补充。”该展览策展人彭文说,除了“制度”这条叙事主线,展览还有一条辅线,将秦汉文明置于世界文明发展大视角下,与同时代其他文明进行比较,展现其在世界文明之林中独特的魅力。

“大美中国——秦汉文明专题展”包含“城与陵”“技与美”两部分,与“天下同一——秦汉文明主题展”共同构成彰显秦汉文明伟大成就系列展览的一轴两翼。

黑盒子是“城与陵”考古展厅,色调以黑灰为主,强调内部的空间结构。白盒子是“技与美”艺术展厅,色调以白灰为主,强调光影明暗。黑白盒子在空间上左右呼应,色彩互补,时空关联,极具艺术感染力。

为纪念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十周年,陕历博秦汉馆推出“从长安出发:丝路申遗成功十周年主题展”。展览以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33处遗产点为核心,在阐释遗产价值的基础上,集中展示申遗成功十年间的研究新成果和保护新面貌。展览中展出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等地博物馆和考古基地收藏的文物330余件,让观众领略丝绸之路多元文化的异彩纷呈。

展出众多罕见文物

“‘天下同一——秦汉文明主题展’是我30多年策展生涯中一次突破性的尝试。”彭文说,“为了区别于陕历博本馆展览,展出的730余件文物中,战国神兽金饰、战国杜虎符等广为人知的‘明星文物’仅占一小部分,绝大部分文物,比如春秋时期的漆猪、西汉灞桥纸、东汉绿釉陶孔雀灯等,是策展团队在陕历博的库房中精心挑选出的珍品。”

汉长安城北渭河桥遗址出土的古船堪称秦汉馆的“镇馆之宝”。这条木船不仅在中国造船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中外交流的重要象征。

彭文介绍,这条汉代木船出土于渭河桥遗址北侧岸边的泥沙里,被发现时已断为两半。拼合之后的木船长9.71米、宽1.98米,船身最深处达0.83米。船体为榫卯结构,由16条船板拼接而成,船板之间嵌入小木板,再用木钉固定。这条木船是目前考古发现时代最早且保存完整的木板船,经保护修复后,首次向公众展示。

“经检测,这条木船使用了榆木、圆柏、槐树等木材。这种榫卯式的制造方法在罗马时期地中海地区的木船上广泛使用,目前在其他地方还很少发现。这条船为汉代长安和罗马的文化交流提供了物证。”彭文说。

漆猪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秦公一号大墓,这是迄今科学发掘的春秋时期规模最大的墓葬,墓主人为秦国第十四代国君秦景公。漆猪为木胎,胎上髹黑漆为地,再施彩绘,猪身由圆圈纹和一道道光滑流畅的弧线组成云气纹,简洁而富有动感。秦国漆器发达,但由于地理原因,秦的漆器难以保存,十分少见。

西安灞桥区出土的残纸片由大麻纤维制作而成,掺杂有少量苎麻,质地比较粗糙。根据与灞桥纸同时出土的文物判断,它的年代不晚于公元前118年。虽然灞桥纸是用来包裹铜镜的包装纸,并非用于书写,但却为可书写纸张的产生奠定了基础。200多年后,东汉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制造出更细腻的植物纤维纸,极大地推动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城与陵”展厅里,坡道曲折,圆台高起,通过巧妙设计展现出秦汉宫城陵阙的布局。拐角处名为“太仓”的艺术装置,将釉陶仓、华仓瓦当、农具等文物与影像素材整合,讲述“粮食稳,天下安”这一千古不变的话题;考古发现的宠物狗墓葬,周围有许多陶俑玩具陪葬,让参观者感受到埋藏于地下的温情;沉浸式展示空间里,西汉壁画“活”了起来,朱雀掠天,玉兔走地,二十八星宿闪耀;专为儿童设计的低展台上陈列着体形小巧的动物陶俑,吸引孩子们细细观看……

“技与美”展览分为五色中华、锋毫辉映、舞影曲落、炉中余香4个板块。“五色中华”展区,多彩的文物反映了秦汉时期的五色系统,俄尔灯暗,四壁上映出“五色演绎”动画,绚烂夺目。“锋毫辉映”展区陈列着木简、印章、封泥等文物,展现秦汉书法艺术之美。在“舞影曲落”展区,汉代乐舞俑与现代舞者影像相映,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交流。走进“炉中余香”展区,精美的汉代熏炉映入眼帘,幽幽香气沁人心脾,展柜底座下放置着秘制香料,让人体味“重帘不卷留香久”的意韵。

教育和研究相辅相成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5月18日,在秦汉馆教育活动中心和主会场教育展示区,陕历博推出“文物与科技”“造纸术虚拟仿真课程”“流动博物馆数字化课程”等多场教育展示活动,吸引了许多观众体验。

“文物与科技”系列课程将文物中蕴含的古人智慧与博物馆教育理念相结合,从“古学今用”的视角探寻天文、中医、环保、算术等古代科技的传承与发展。“造纸术虚拟仿真课程”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模拟传统造纸工艺,让参与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古法造纸,孩子们纷纷表示“虚拟仿真造纸术”特别好玩。现场展示的“流动博物馆数字化课程”以“周秦汉唐”为主题,遴选45件(组)馆藏精品文物,运用5G、VR、虚拟数字人、视频云播等技术,通过讲解导览、交互展示、文物动画、游戏互动和数字观展等形式,打造“流动博物馆+云课堂”全新教育模式。

“千年秦汉·博物古今”博物馆之夜给人们带来难忘的美好体验。陕历博秦汉馆在灯光映照下流光溢彩,数字幻柜里,一件件文物“动”起来,风采迷人。不远处的大秦文明园中轴线上,“大秦水舞”光影秀气势磅礴,秦鼓汉乐激扬雄壮。“太史公”司马迁踏歌而来,瓦当点亮,时空之门缓缓开启,“秦人的步伐”大型雕塑群在夜色中肃立,众多历史人物纷纷现身,秦汉市井的繁华场景重现眼前。

侯宁彬认为,“教育与研究”是博物馆非常重要的工作,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研究是教育的基础,教育是研究的目的。“博物馆是激发人们创造力和好奇心的空间。我们要加强研究,把文物的内涵价值研究透了,才能面向公众做好阐释、传播,让公众通过观看展览,参与研学、讲座、互动体验等活动,深入感受博物馆的历史文化魅力。”

THE END
1.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正式开馆5月18日,观众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观看“技与美”专题陈列上展出的西汉鎏金银竹节铜熏炉。 5月18日,位于西安西咸新区的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正式开馆。这是国内首个以集中展示秦汉文明缘起、发展和贡献为主题的博物馆,现阶段展出1500余件文物,其中90%是首次展出。 http://www.xinhuanet.com/ci/20240527/99034634d82b4c0c9bc6b170a9c4e386/c.html
2.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国宝文物画廊动态温钦画廊画廊主页中国国家博物馆总用地面积7万平方米,建筑高度42.5米,地上5层,地下2层,展厅48个,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其中古代中国和复兴之路为固定展厅,其余为特色展厅和临时展厅。 中国国家博物馆有藏品数量143万余件,涵盖古代文物、近现当代文物、艺术品等多种门类,涉及甲骨、青铜器、瓷器https://gallery.artron.net/3421/g_shownews3421_34323.html
3.可盐可甜的“文物”你见过吗?中国国家博物馆 ↑西汉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和抹茶雪糕 ↑商代青铜器四羊方尊和考古巧克力 中国国家博物馆以藏品及展览为主题,开发饮食文创,借食品传递传统文化背后的美好寓意,讲述文物蕴藏的历史故事,让国博文物走进大众生活。新华社发(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https://m.gmw.cn/2022-05/18/content_1302952590.htm
4.陕西兵马俑现身澳门博物馆国家级文物秦俑首次在澳门展演转自:荔枝新闻 【#陕西兵马俑现身澳门博物馆##国家级文物秦俑首次在澳门展演#】今天是澳门回归25周年,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与陕西省文物局联合主办“周秦汉唐——文物https://finance.sina.cn/2024-12-20/detail-ineaavut9141393.d.html
5.国家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注意没有“省”字,级别就差了老鼻子远啦。陕西历史博物馆已经由省级博物馆升级为国家级博物馆。博物馆由梁思成先生的关门女弟子-张锦秋先生设计的,她也是大唐芙蓉园的总规划和设计师。国家级博物馆还有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我的下一站,南京博物院,那就齐活咯 https://m.dianping.com/review/791909998
6.国家博物馆《丝绸之路》文物大展展期:2014/11/6 - 2015/1/4 地点:南7、南8 展厅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文物局、陕西省人民政府、甘肃省人民政府、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青海省人民政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河南省人民政府 承办:中国国家博物馆 艺术历史唐代国家博物馆丝绸之路https://www.douban.com/note/453385331/
7.云南文物博物学术研究资讯(2020年第1期)云南省博物馆编者按:学术研究成果以国家和国际知名学术核心期刊登载的论文或论著,国家社科、自然、艺术基金项目支持的项目,国家各部委办以及省级社科规划部门支持的科研项目等成果的完成及公布作为衡量其学术贡献的参考标尺。本期学术资讯主要收集了与云南及其周边地区相关的学术研究成果,并兼收了对本省文物博物研究具有借鉴价值和意义的https://www.ynmuseum.org/detail/1617.html
8.全国百强!西安6座博物馆入选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劳动南路118号 西安半坡博物馆 发现于1953年的半坡遗址,是一处典型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聚落遗址。1958年在半坡遗址上顺利建成开放的西安半坡博物馆,是新中国第一座史前聚落遗址博物馆,馆藏各类文物18000余件,化石标本300余件,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和动物骨骼标本若干。国家一级文物人https://i.ifeng.com/c/8Updscn4ITC
9.[国家宝藏]陕西历史博物馆入选文物:懿德太子墓壁画《阙楼仪仗图》[国家宝藏]首期节目精彩抢先看 00:01:54 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主题曲《一眼千年》 00:03:34 [国家宝藏]浙江省博物馆入选文物:玉琮 00:08:33 [国家宝藏]湖北省博物馆入选文物:云梦睡虎地秦简 00:08:40 [国家宝藏]陕西历史博物馆入选文物:懿德太子墓壁画《阙楼仪仗图》 00:10:16 [国家宝藏]河南博http://tv.cntv.cn/video/VSET100369865622/2ce230beb872489aa7a03b16b836aa37
10.中国十大博物馆旅游景点推荐汉匠古建筑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藏品的年代从旧石器时代直至当代,种类有石器、陶器、玉器、青铜器、瓷器、书画、织绣、竹木牙雕、民俗和当代艺术品等。 5、陕西历史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位于西安大雁塔的西北侧,筹建于1983年,1991年6月20日落成开放,https://www.nbgjz.com/10077.html
11.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杂志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2019年第11期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杂志,月刊,本刊重视学术导向,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刊载内容涉及的栏目:古史新证、考古快讯、文物研究等。于1979年经新闻总署批准的正规刊物。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审稿周期:1-3个月 周期:月刊 主办单位:中国国家博物馆 创刊:1979年 出版地区:北京 国际刊号:2095https://www.youfabiao.com/zggjbwggk/201911/
12.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省文考古研究院、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山东省文物保护https://ihmm.ustb.edu.cn/xshd/3f8f0a443c074746a7036694da0c4d6f.htm
13.西安碑林博物馆1月10日,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三季西安碑林博物馆专场在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播出。本场节目内容充实、场景震撼,亮相文物代表了碑林文物的最高水平,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国宝守护人宣传文物的热情、对文博事业的追求令人感动、令人敬佩。节目热播再次引发了社会公众对我省文物工作和我馆文物的关注,https://www.beilin-museum.com/index.php?m=home&c=View&a=index&aid=3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