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一如其名,是知识的宝藏,也是了解历史、记录过去的最好的地方。1753年,大英博物馆的成立,使其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大型博物馆。除我们常见的纪念性博物馆、综合性博物馆外,还有一些拥有特殊专题的博物馆。当然,对建筑师而言,相比展品,博物馆的建筑设计或许更吸引人。于是乎,小编整理了10个集“才华”与“美貌”于一身的专题博物馆,快来一起欣赏!
01
国际间谍博物馆
设计|RogersStirkHarbourPartners
地点|美国
年份|2019年
02
巴勃罗·聂鲁达铁路博物馆
设计|ChauriyeStgerArquitectos
地点|智利
年份|2018年
巴勃罗·聂鲁达铁路博物馆前身是用于维修智利20世纪上半叶的蒸汽机车的用房,建筑因天气条件和不断的地震接连受损,后被改造成如今的铁路博物馆。项目由一个覆盖两层PVC的金属圆顶组成,在重量和自然采光方面有着巨大优势,同时也起到了热保护器的作用,增加的8片混凝土墙可以保护结构免受未来事件的影响。修复中使用了生锈的耐候钢,唤起人们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智利铁路黄金时代的怀念。
03
华盛顿圣经博物馆
设计|SmithGroup
年份|2017年
圣经博物馆是专门收藏最古老书籍的博物馆,其前身是建于1922年的冷库。博物馆有8层楼高,建筑面积约为40000㎡。新博物馆的设计本身并没有简单复制圣经符号,而是通过大量的隐喻和微妙的暗示来表达。圣经博物馆丰富的功能、辐射状的动线系统为参观者提供了休息和重新定位的空间。屋顶包含餐厅、会展空间和表演艺术中心,曲线玻璃连接了表演中心和舞厅,在这里还可以眺望华盛顿国家广场和其他地表建筑,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进一步提升了城市中心的复兴。
04
LaGota文化中心-烟草博物馆
设计|LosadaGarcía
地点|西班牙
05
厦门红点设计博物馆
设计|JJPArchitects&Planners
地点|中国
厦门红点设计博物馆位于高崎机场T2航站,是将闲置的机场空间进行活化再利用。人与人的行为动线通过串联,使博物馆的参访体验犹如开启一段飞行旅程,一场与众不同的设计文化飨宴在此呈现。博物馆包含展览、文创、教育三大要素,通过设计思维解决社会大众、社会或城市必须面对的问题,发挥实质影响力,展现“红点”核心价值,一场与众不同的设计文化飨宴由此拉开帷幕。
06
LUMEN山脉摄影博物馆
设计|GerhardMahlknecht
地点|意大利
07
中国评书评话博物馆
设计|加拿大考斯顿设计
年份|2016年
中国评书评话博物馆是凤城河景区的柳园内最重要的建筑,是国内唯一全面介绍评书评话艺术史和艺术家的专题博物馆,是以一筑三院一园为组合的园院群落:即建筑物、中庭、内院、沉院和卧园。设计创作包含了对中国传统山水文化和风景观,以及本地建筑风貌的敬畏和欣赏,同时面向当代性和全球观做朴实而谨慎的思考,与新地域主义倡导的“尊重自己;尊重世界”吻合。
08
葡萄酒博物馆
设计|Atelier405
地点|葡萄牙
年份|2015年
葡萄牙北部的杜洛地区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葡萄酒产区,葡萄酒博物馆的建立旨在保存葡萄酒的生产工艺和古老知识。葡萄酒博物馆是一座半覆土建筑,位于一座19世纪的葡萄酒出版社大楼后面。酿酒厂经过修复成为博物馆的主要展示空间,能够运用传统方式独立生产葡萄酒。同时,博物馆还设有临时展厅,展览空间贯穿隧道和画廊之间,楼层间隙形成了不同的光影对比,丰富了视觉体验。
09
荷兰水线博物馆
设计|JonathanPenneArchitects,RappRapp,West8
地点|荷兰
整个博物馆由FortbijVechten城堡改造完成,形成的是6m高的狭窄挡土墙断面,连通着通过运河的桥梁,这使室外博物馆变得可见。城堡上面有缆车与明显的建筑屋顶,沟渠处还有橡皮艇。除了历史建筑还有许多新增加的部分,包括一个50m长的水线折叠空间,在这里游客可以自己体验洪水是什么。
10
石仓契约博物馆
设计|DnA
契约精神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石,传说中的石仓名称起源也是源自人与神灵之间的契约精神。契约博物馆依山坡而建,房屋墙体全部采用当地石材砌筑,从远处看过去,如同河岸或山上梯田的挡土墙,与环境融为一体。建筑南北两侧形成半围合的庭院,提示出入口,也和环境形成对话关系,尤其是北侧和村庄相连,共同围合出一个小型广场,提供村庄室外活动的开放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