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很多人选择红色旅游作为一种出游方式。在游览祖国的美丽河山,观赏历史文化遗迹的同时,感受红色圣地革命岁月的激情。
参加红色旅,增强历史知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是5000年华夏文明史的延续。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其历史遗迹展示出不平凡的历史进程。每年重要纪念日,或逢“黄金周”等旅游旺季,韶山、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就吸引了大量旅游者。通过这些红色旅游,我们可跨越时空,参观地域景观、回顾历史背景,学习历史知识,激发我们的斗志。
参加红色旅游,提高文化底蕴。民族气概、理想信念和博爱情怀等都能在红色旅游中得到传承和升华。通过红色旅游,使道德文化教育更加生动形象,入耳、入脑、入心,可以学习历史,提升文化素质。在游山玩水、观潮听涛中学习革命先辈创业精神,感受和谐盛世和国泰民安给人民带来的幸福与尊严,让红色旅游成为人民群众的精神食粮和文化“菜肴”。
通过参加红色旅游,在参观祖国山川美景、历史名胜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以“瞻仰一次圣地,净化一次灵魂”,达到“寓教于游,寓游于教”的目的
安装处组织党员参观革命圣地西柏坡,让我们理解精神洗礼。
11日上午11点许我们去了正宗战争的争的老地址。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看了电影《真正的战争》。起伏不定的故事让我感动和回肠。蜿蜒曲折,四面八方的正宗,也成为我小时候磨练手掌、梦想的憧憬。之后,我得知电影《真正的战争》是以冀中平原的冉庄为原型拍摄的,我的心动摇了对冉庄的憧憬和憧憬。
冉庄正宗战争遗址在清苑县国内。抗日战争时期,冉庄民兵在党的领导下,利用神出鬼没有的正宗工程,左右开弓,打击日寇,日寇战战兢兢地听到风。郑铮有声的冉庄曾经让日寇宁绕过黑风口(张登),不从冉庄走,而是在燕赵大地闻名。当然,冉庄的正宗是在与日寇的战斗中逐渐构成的。民兵们首先在村子、村外挖蟾蜍蹲下,然后把蟾蜍蹲下,把一个洞变成两个洞,成为真正的雏形。最后发展成三通、三交、五防的正宗。正宗以十字街为主,有东西南北四条主干线,长四条。5里南北支线13条,东西支线11条。另外,西通东孙庄、东北通姜庄的联村地道有东南通隋家墓和河坡的村外地道,总长约30里。构成相通,四通八达,可以进退,可以攻击守护的地下交通网。
离开冉庄,我们在平山县休息一会儿,第二天早上踏上了去西柏坡的路。
西柏坡是中国革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全国土地会议和七届二中全会在那里召开,三大战役在那里指挥,新中国从那里来。
两侧的山脉层叠,低矮的树木装饰着突兀的山丘。途中,星星点点的农家庭院散落在狭窄的山中,炊烟在慢慢上升。在那里,没有钢筋混凝土的装饰,到处都是古朴的颜色。
我们先到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在党旗下发誓,重温入党誓言。
根据导游的介绍,我们知道现在的西柏坡遗迹实际上是50年代建造水库时搬迁的1:1的模型,现在也能看到当时红圣地的原貌,我们也是三生幸运的。
随着导游,我们参观了毛泽东、任比时、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革命先生的故居。参观时,我们都有极端尊敬的感情,我们国家的开国元勋们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领导着数千万中国人民走向革命胜利。那个低矮的房子,斑驳的石墙,灰黑色的木门都承载着无限光辉的日夜,静静地向人们讲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和光荣。
最让我们震惊的是那个不足十几平米的武将作战室,一个小房间悬挂着一幅巨大的武将策略指挥图。在这个房间里,革命先辈们制定战略,指挥若定,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过千里,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取得胜利的坚实基础。这样看来,新中国从那里来一点也不为过。
离开西柏坡的遗迹,我们来到西柏坡纪念馆,广场上五大书记的形象在花丛屹立在眼前,那毅力的眼睛似乎眺望着中国的未来。进入纪念馆,迎面来的是五大书记和当时中共中央机关士兵们的巨大雕像,雕像整体势头恢复,照明下金碧辉煌,人物生动。看着这些改写中国历史的革命伟人们,我们深深鞠躬,作为后辈,祭祀伟人们永远不朽的英魂。
西柏坡总是讲述光荣的历史,西柏坡精神总是鼓励我们前进!
延安,我心中久仰的圣地。几十年了,我只能从书本里、影视中、报刊上了解到它光辉的历史,看到它雄伟的身影。总想有一日能亲临延安去瞻仰它的风采,感受老区人民淳朴的风情和崇高的风范。近日,外服党委组织了延安红色之旅去参观学习,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几天下来,感慨多多,一言难尽!
这次活动我们还参观了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秦始皇陵等。黄土地、黄皮肤、黄河水,这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华夏族的始祖炎帝和黄帝在这里留下光辉的足迹,九曲黄河,万里泥沙,浩浩荡荡,想我中华泱泱大国,幅员辽阔。观秦始皇兵马俑,几千年前我们的前辈们就创造了伟大的奇迹,可谓世界之最,这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中华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让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感到自豪,都深深的热爱这片土地。历史上多少英雄儿女为之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今天的中国。了解历史,展望未来,这也激励着我们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幸福安康而奋斗!
延安之行,使我们受到了一次最生动的党性教育。延安之行坚定了我的信仰。在那艰苦的年代,延安的抗战大学吸引了全国无数的人,虽然那里的条件很艰苦,露天食堂,集体宿舍等,是党的方针政策吸引了大家,大家都怀着崇高的理想,奋斗目标,也正是这样,大家一块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打-倒了蒋家王朝。新的时期,我们更要坚定信仰,在党的领导下,和全国人民一块,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现在改革开放了,一些西方传过来的不好的思想开始泛滥,什么享受主义,金钱主义,铺张浪费等等。
延安精神是党的传家宝,是我们民族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贯彻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我们进一步弘扬延安精神,始终坚持艰苦奋斗,执政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弘扬广大伟大的延安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忘为人民服务的本质,牢记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精神,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好好学习,踏实工作,为伟大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中国革命是从乡村走出来的,乡村承载了中国革命的红色记忆,推动红色旅游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具有天然的基础。进入新发展阶段,要接续推进红色旅游健康稳步发展,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文化、凝聚奋进力量,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以红色旅游融合产业发展,助推乡村产业兴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发展产业是红色文化资源发挥作用的重要渠道,为红色旅游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一方面,要以文旅深度融合优化红色旅游产业结构。加强区域协作联动,整合各地资源连片建设,充分挖掘本地红色文化资源;找准红色旅游和乡村振兴之间的最佳连接点,依据“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原则,形成集参观、学习、旅游等功能于一体,具有革命传统体验、红色精神传承、绿色休闲观光等功能的红色旅游产品,全力推进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打造乡村振兴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要站在区域综合发展的高度,统筹推进红色旅游与自然生态、民俗风情、康养休闲等各类旅游资源的融合发展,让青山绿水、革命情怀、文化魅力相得益彰、相映生辉,满足多样性的旅游市场需求。打造“红色+生态农业”“红色+休闲康养”“红色+培训研学”“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模式,带动乡村现代农业、茶产业、林果等产业发展,打造地标农产品和特色手工艺品等旅游衍生产品,与文化创意、红色教育、乡村民宿、观光农业等产业协同共进、融合发展,助推乡村产业兴旺。
以红色旅游带动乡村建设,建设生态宜居乡村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保护利用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应与美丽乡村建设同频共振,以红色文化遗产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提升乡村宜居性和整体风貌。首先,选取一些在党史、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重大影响、红色遗址遗迹数量多、保存完好的小镇或村落,充分整合当地资源,建设一批红色文化特色小镇或名村。对具有红色文化遗产的乡村和区域整体规划,融合乡村风俗人情文化、地理生态文化等特点,探索红色资源与乡村风光相结合的乡村建设模式。其次,借助国家各类重大建设平台及项目支持,如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重要革命历史文化遗存和纪念设施的修缮保护等,进一步完善红色经典景区基础设施。将纪念馆、展览馆等革命遗址建设和重大文化工程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新农村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生态旅游开发相结合,建设配套的基础设施,推进公共卫生设施、文化设施落地建设,提升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以红色旅游引领乡风文明,繁荣发展乡村文化
开展红色旅游,能够以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启迪人,以党的奋斗精神鼓舞人,以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感召人。要充分利用好红色资源,开展红色旅游,进一步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革命先烈的故事,有利于持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凝聚人心。大力开展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优良传统为主题的文明示范村等乡风文明创建活动,使广大农民群众自觉接受红色文化熏陶,切实把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和农民精神家园建设好。通过红色教育和研学培训,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对革命英雄、模范先进人物事迹精神的宣传弘扬,为广大农民群众确立标杆、树立榜样。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丰富内涵,通过红色文创产品开发和红色文艺作品创作,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方式,引发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共鸣,使他们在接受视听艺术享受的同时受到文化滋养,让红色文化更好地融入乡村生活。
以红色旅游激活红色基因,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红色文化是激励各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精神动力。发展红色旅游要注重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激活乡村振兴的各类资源要素,打造乡村治理新格局,提升乡村治理效能。近年来,一大批红色乡村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推进红色旅游开发,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在传承红色基因中调动农民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以红色旅游推动农村旧貌换新颜。如井冈山市龙市镇大仓村,井冈星火最早燃起的地方,曾经的省定贫困村,在推进红色旅游的过程中,党员干部带头奉献,群众担当治村主角,短短几年间就成为井冈山红色培训的教学点、美丽乡村的示范点和全域旅游的新景点。持续强化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将红色文化中蕴含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精神风貌转化为拼搏奋斗和为民服务的精神动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确保乡村振兴各方面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以红色旅游促进农民增收,增强农民幸福感获得感
新时代红色旅游要担当起富农惠农的新使命。从区域分布来看,大部分红色景区位于革命老区和乡村地区,发展红色旅游,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具有很好的基础条件,应以提高农民收入为切入点和落脚点,在发展红色旅游的过程中让农民群众的腰包鼓起来。一是丰富农民参与形式,引导农民以土地、林权、资金、劳动、技术、产品为纽带参与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开展多种形式合作,强化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完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乡村群众在红色旅游产业的稳定发展中增收致富。二是强化对农民的专业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帮助他们在当地红色景区直接就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三是发挥政府的引领指导、桥梁纽带作用,在农民与红色旅游市场之间做好服务工作,积极拓宽红色旅游消费市场,带动农民实现共同富裕。
创新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战争年代伟大的共产主义,能够加强人们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给人们以知识的汲取、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激励和思想的启迪,有利于让广大党员培养革命意识、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使他们勿忘国耻,感受老一辈革命家、领导人的饱满的革命热情,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以更高的工作激情投入到现实工作当中,更加满怀信心地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
弘扬红色文化,创新发展当地红色旅游,要搞好规划,联动推进。在发展红色旅游中,重视规划的制定,并积极推动红色旅游与观光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其他旅游产品点、线相结合,形成以红色旅游为主题、形式多样的复合型旅游产品和线路,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竞争力,实现了产业化发展。
弘扬红色文化,创新发展当地红色旅游,要打造品牌,深化主题。在发展红色旅游中,重视红色文化精品的打造,结合自身特有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创作情景剧再现当年革命斗争的情形,既发挥了思想教育的作用,又有了经济效益,根据自身的情况,开展红歌会、艺术节活动,讲红色故事,朗诵红色经典,唱红色歌曲等。
弘扬红色文化,创新发展当地红色旅游,要创新内容,完善设施。在发展红色旅游中,注重创新内容和加强完善基础设施工作。突出教育性,把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宝贵财富。强化时代感,不断改进陈列方式,创新展示手段,综合运用文物、模型、雕塑、演出、声光电等形式,强化红色文化的表现力和震撼力。
弘扬红色文化,创新发展当地红色旅游,要加强协作,整合资源。在发展红色旅游中,注重加强区域合作,进行资源整合,推动共同发展。加快了红色旅游精品点线发展连成一片,真正实现资源整合、线路互通、市场共推、利益共享,构成红色旅游共同体。努力开发红色旅游商品,提供餐饮、住宿等多样化服务,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弘扬红色文化,创新发展当地红色旅游,要建设队伍,提高素质。在发展红色旅游中,注重旅游人员的队伍建设。各地都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建立旅游从业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特别是对导游员、讲解员,将绩效工资与工资水平、能力、实绩结合,建立导游讲解服务质量评定制度、服务跟踪监督制度、发展激励制度。
创新发展当地红色旅游,要搞好规划,联动推进;要打造品牌,深化主题;要创新内容,完善设施;要加强协作,整合资源;要建设队伍,提高素质,才能发挥了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想教育作用,才能更多的为当地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文档为doc格式
《红色旅游基地感想5篇.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