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3.10.23山西
董宪勋纪念馆开馆庆典纪实
孔庆珍
泰山起舞黄河唱,人声鼎沸锣鼓响。2023年9月17日,柳滩村一派节日气氛,人们载歌载舞,隆重举行“董宪勋纪念馆”开馆仪式。
董宪勋纪念馆坐落在董氏祠堂后院。由赵一曼孙女陈红题写馆名,《赵一曼传》作者李云桥女士设计,建筑面积300平方米,院落完整。纪念馆庄严恢弘,与董氏祠堂前后呼应,珠联璧合,彰显着董氏家族的兴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自九点起,来自各地的朋友们自由参观董宪勋纪念馆和董氏祠堂。彼此熟悉的朋友互相问候、倾心交流;择机合影留念者握手言欢,其乐融融。
东道主董光生、董广坤、董黎明等今天格外精神,出里进外迎宾忙。
参加开馆仪式的宾客来自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济南市、平阴县、肥城市、东平县等地,由董光生会长介绍与大家认识。他们是:
东北抗联研究会会长张智深、东北烈士纪念馆研究员《赵一曼传》作者李云桥、东北抗联研究会秘书长李江、东北抗联研究会副秘书长刘颖、东北抗联研究会研究学者金鑫、东北抗联研究会研究学者李世龙、东北抗联研究会会员廖弘宇、原黑龙江省出版局印刷发行处处长张永信、原黑龙江省出版集团编审出版处副处长刁小菊。
原平阴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庆余、原平阴县县委党校副校长刘东军、原平阴县政协文史委主任展恩华、平阴县收藏协会会长李其君、军旅作家王培静、原济南市历城区民政局副局长董桂香、平阴县诗词学会会长王冠先、济南吉人创意文化传播公司董事长范龙、原平阴县法制局局长翟恒民。
肥城市政协历史文化特聘研究员、泰西孔子后裔联谊会会长孔庆珍。
山东家电行业协会会长董信、济南尚恩科技公司董事长董玉明、济南金源农机销售公司董事长董爱民。
东平县原建委党委书记董宪同、东平县原社保局局长董贻鑫、东平县检测中心主任董光辉。
平阴县人寿保险财保公司经理董北平、平阴县摄影协会副会长孙明、平阴县孝直镇店子小学杨校长等师生代表。
还有来自济南市、平阴县各界人士、董氏家族会成员、柳滩村董氏家族代表以及新闻媒体的记者共120余人出席了开馆仪式。
董宪勋纪念馆开馆仪式由董广民主持,主要议程如下:
一、十点开馆仪式开始,击鼓鸣炮。鼓炮震天动地,观者肃然仰看,天地人同庆董宪勋纪念馆开馆!
二、董氏宗亲会副会长董广坤宣读贺电。贺电单位和个人如下:
东北烈士纪念馆馆长刘强敏、东北抗日联军历史文化研究会、宜宾赵一曼纪念馆、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中心主任韩尉、黑龙江省尚志市烈士纪念馆原馆长刘莉、赵一曼孙女陈红女士(视频祝贺)、韩勇义的儿子陈兆午、黑龙江省武警总队副司令员宋波、山东电力副总经理董经营、中央警卫局副局长董涛、黑龙江省自然资源厅监察局长董宜广、山东交通银行副行长董莹、广东省东莞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董光宝、济南市长清区委副书记董泽勇、黑龙江省伊春技师学院书记任弼时的孙子任学军、哈尔滨鑫马国际财富集团董事长董家明、烟台华河集团董事长董家河、哈尔滨金鑫源集团董事长董泽亮、大庆市外八珍副食品公司董事长董光辉、济南金源农机销售公司董事长董爱民、济南尚恩科技公司董事长董玉明、重庆市公安局双江分局科长董涛、原昆明军区情报部长董广法、长沙国防科技大学主任董佩涛。
泰西董氏家族在全国各地及海外代表也分别发来了贺信、贺电。
三、柳滩村委副主任董黎明致欢迎词、董氏宗亲会会长董光生汇报建馆经过。董会长在汇报中,特别感谢李云桥女士对董宪勋纪念馆的精心设计和董氏宗亲们的助资建馆。
四、东北抗联军研究会会长张智深先生、《赵一曼传》作者李云桥分别致辞。他们在致辞中,高度赞扬董氏家族人心向善的凝聚力,阐述了董宪勋纪念馆落成的重大意义,特别强调要充分利用其教育功能,传承优良家风,赓续红色基因,弘扬中华文明,建设美好家乡。
五、原平阴县党校副校长刘东军教授致辞、店子小学学生代表张忠铭同学发言。
六、向董宪勋敬献花篮。献花篮的单位和个人:东北抗日联军研究会、赵一曼孙女陈红(少先队员代献);东北抗日联军研究会向董宪勋纪念馆赠送抗联英雄事迹书籍。
七、少先队员歌唱英雄董宪勋赞歌。
八、宣布董宪勋纪念馆开馆!由东北抗日联军研究会会长张智深先生揭牌。
九、来宾参观纪念馆。
参观由高级教师董广民解说。董老师的解说,声情并茂,引人入胜,令参观者深受教育。
董宪勋纪念馆共分两个展厅。第一展厅为“民族危亡,责任担当”。主要介绍:①赵一曼被俘前的经历。②因腿伤被俘后在医院疗伤时向董韩二人进行抗日救国教育。③董宪勋、韩勇义等营救赵一曼出逃的过程。④营救失败后的悲惨遭遇。
第二展厅为“勋绩长存”。主要内容:①解放后党和政府宣传赵一曼事迹的情况。②董家四代人舍身营救赵一曼的历史考证(有良好的家风和历史传统)。③文史研究爱好者王宝民三访柳滩、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寻访董家四代故里。④董氏家族寻访烈士足迹东北行、宣传董宪勋事迹、建立董宪勋纪念馆的感人之举。
董宪勋纪念馆的设计者匠心独运,布展技巧极高,三大特色尤为突出:
首先,把感人事迹通过史料、拍照、绘画等方式完美表达。如:人物速写画面,展现了“董宪勋接受赵一曼教育、雨夜背赵出逃、抬轿过河、乘马车奔逃、赵一曼劝阻董宪勋拔枪与追敌拼命”的细节,生动形象,给人以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之感,使观者敬意油然而生!
其次,对董家四代人舍命救赵的思想根源挖掘极深。如:“勋绩长崇”匾额之下是“董氏家训”四个大字,再下是“赵一曼精神传万代,董宪勋义举昭千秋”,把“董氏家训”四个大字放在中间突出的位置。把“董”“知恩报恩”几字配以艺术边框、展示董氏祠堂和董氏家训的拍照等,其用意显而易见。在“董家四代勇救赵一曼史实考证”中,文图结合,明确指出:这是民族正义和侠义之举。追寻起来,董氏家族在历史上有前辈做出了榜样。明代后期,董宗信侠胆救朱斌的故事代代相传,家喻户晓。忠孝义举是董家人的日常准则。
再者,此展馆板块分明、文图并茂、形式多样。令读者爽目,美不胜收;就板块而言,条幅形、书页形、扇形等灵活配搭,巧用花草、植物、传统的装饰图案等衬托内容。就文图而言,文字少而精,题目多为艺术字。配图精美、逼真,揭示主题入木三分,有“一图胜千言”之功效;就形式而言,以墙壁展板为主,板块多有立体感,展厅内安装了电视,设置展柜,将文物置于展柜之中。
参观结束后,东道主董光生会长等与各地来宾在董宪勋纪念馆和董氏祠堂前合影留念,美照承载着友谊和董宪勋纪念馆的辉煌,传向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挥泪继承先烈志,誓将遗愿化宏图。董宪勋纪念馆必将成为泰山脚下、黄河之滨传承革命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中华文明的基地。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好她的价值,以先烈为榜样踔厉奋发,创造美好灿烂的明天,让英烈的在天之灵得到安慰。
现将开馆活动中的有关拍照选登如下:
一:开馆仪式现场掠影
二、展厅参观掠影
sdfd
三:展厅内精彩栏目拍照选登、赵一曼、董宪勋、韩勇义等人简介
1、以上为抗日女英雄赵一曼图片选登
在治疗腿伤期间,赵一曼做通了董宪勋、韩勇义的工作。1936年6月28日雨夜,董韩二人营救她出逃,并打算一同参加抗日工作。尽管他们计划周密,另有董家3人相助,由于路远,又逢大雨道路泥泞,在即将到达游击区时,被敌人追上,重入牢狱。1936年8月1日,日军将她押往珠河,8月2日将其枪杀,牺牲时年仅31岁。
2、以上为董宪勋接受赵一曼教育、营救赵一曼的部分情节
董宪勋:董宪勋原名董宪煦,1909年出生于肥城县安乐乡柳滩社柳滩村(现归属平阴县),1935年他投奔在哈尔滨的本族叔叔董传史谋生,董传史为他找到一份警员的工作,几个月后接受了监看赵一曼的任务,在赵一曼的革命精神感召下,他和护士韩勇义一起决定救出赵一曼,在营救即将成功之时,被日本鬼子追上抓回,受尽酷刑,坚贞不屈,最终惨死于狱中。
3、以上为参与营救赵一曼的董元策、董传史、董广政和赶车人魏玉恒
董传史(图片二):(1880一)出生于肥城县安乐乡柳滩社柳滩村(现归属平阴县),上世纪20年代初闯关东在哈尔滨的太平桥居住。因此地闯关东的肥城人多,故有“小肥城”之称,董传史是“小肥城”的头面人物,家乡人去哈尔滨寻谋生,都投奔于他。只要是家乡人他都热心相助。1935年董宪勋及次年董广政去哈尔滨都是董传史给找的工作。董宪勋营救赵一曼时,他出谋划策,租来一顶小轿抬着赵一曼出城。人手不够又让董广政去帮忙。在营救赵一曼失败,董宪勋、董广政和董衍策被捕入狱后,他又多方打点。两个月后只救出了董广政、董衍策,帮助他两个人逃回老家。
董元策(董衍策,图片一):肥城县安乐乡柳滩社穆屯村(柳滩邻村,现属肥城市桃园镇)。在营救赵一曼的行动中,是董家人辈分最大的。他上世纪20年代初闯关东,落户在哈尔滨东南方向40里处的金家窝棚,以种地为生。1936年6月28日凌晨,董宪勋和赵一曼几个人出逃到他家时,热情接待,机智照应。为避人耳目让他们在家里藏了一天。晚上,他以换工的方法协商租用魏玉恒老汉的马车。让他趁着夜幕送赵一曼他们奔向山里的抗联根据地。由于雨后道路泥泞,一个晚上才走出20多里。30日早上被敌人骑马追上,董元策和董广政一起被抓,受了牢狱之灾。两个月后他们在董传史的帮助下逃回老家。董传史1971年春天去世。
董广政(图片四):1906年生于肥城县安乐乡柳滩社柳滩村(现归属平阴县)。1936年6月,他闯关东来到哈尔滨,投奔爷爷董传史找工作。遇到了董宪勋救赵一曼这事,需要人手帮忙,在董传史和董宪勋的动员下,他毅然参与到其中。并表示和董宪勋一道跟着赵一曼参加抗联打鬼子。营救赵一曼失败入狱后,经董传史托人打点被释放逃回老家,之后到抚顺市定居。
魏玉恒(图片二):用三匹马套的铁轱辘马车拉赵一曼四人赶路,大雨过后道路泥泞,在即将到达游击区时被敌人追上。他按照赵一曼的嘱咐,说他是被花钱雇来的。伪警察听后,打了他几个耳光,一齐押回哈尔滨。经审问无果被释放。1960年哈尔滨文史部门人员到金家窝棚采访,给魏玉恒拍下了此照。
4、以上为为赵一曼疗伤的医生张伯岩和和护士韩勇义及韩与赵在一起的图片。
张伯岩(图片一):最早为赵一曼疗腿伤的医生。1915年于奉天南满医学堂读书,毕业后在奉天、长春等地的铁路医院任外科医生。1929年起,历任东三省特别区市立医院医务长、外科主任、市立医院院长。当他得知赵一曼被敌人杀害的消息,愤然辞去市立医院院长的职务,开办松山外科医院。东北解放后历任哈尔滨市卫生局局长、哈尔滨市副市长等职。
韩勇义(图片二):辽宁省横仁县人,九一八事变后,随家迁居黑龙江省呼兰县。1935年高小毕业进入哈尔滨市立医院看护妇养所。1936年到哈尔滨市立医院做见习护士,在看护赵一曼治伤时,受赵一曼影响和教育,决心与董宪勋一起帮助赵一曼逃出魔窟。营救失败后被敌人抓入牢狱判六个月的刑期。
1946年,东北解放后,党组织找到了韩勇义,给她安排了工作。根据她的讲述编写了电影《赵一曼》于1950年上映,成为教育革命后代的著名影片。
四、董氏家风展厅拍照
馆内董氏家训:仁义礼智信,勤勇敬恕谨,孝悌忠廉耻,俭忍友慈和。
五、展厅内的大电视、归魂石
1、舍生救一曼,大义董家人!展馆内安装的电视,内容丰富,史料翔实,合集感天动地。
2、魂归石,此花岗岩石发现于当年董宪勋、赵一曼他们被敌人追捕落难的李屯田野路边。它象征着董宪勋的铮铮傲骨。2021年6月27日,董家纪念董宪勋救赵一曼八十五周年,进行重走英雄路活动时,将其带回。镌刻上“魂归”,她意寓着董宪勋魂归故里,落叶归根。
六、董宪勋纪念馆东道主与来宾合影留念
七、董宪勋纪念馆内外文友会面、交谈留影
人物左起:张智深王培静
人物左起:王培静李其君翟恒民
人物左起:张智深孔庆珍
人物左起:孔庆珍王培静
人物左起:李庆余董广民
人物左起:刘东军展恩华
人物左起:张智深王冠先
人物左起:王培静李其君孔庆珍
人物左起:董黎明张智深
人物左起:李其君某记者展恩华
人物左起:董兴新孔庆珍
人物左起:张智深刘东军
八、笔者孔庆珍的祝贺礼品(锦旗一面、书刊40余本,其中有赠送朋友的)拍照
九、肥城诗词学会朋友献给董宪勋纪念馆的祝贺诗
七律·敬贺董宪勋烈士纪念馆开馆
杨衍忠
英雄故里柳滩村,红馆新开事迹囤。
敛尽生平凝气血,著成史册赛昆仑。
丹青永志关山月,义勇长镌杰烈门。
董氏家风千载誉,三江五岳一乾坤。
董宪勋纪念馆落成致贺
王庆吉
柳滩红馆金光燿,鼎鼎宪勋神州骁。
日寇嚣张何所惧?豺狼凶狠敢耍刀!
舍生忘死救一曼,董家四杰志冲霄。
纪念英雄彰正气,激励昆孙壮红苗。
七律·赞董宪勋烈士纪念馆
宋昭斌
一代乡贤董宪勋,祖籍家住在平阴。
英名传遍松花畔,史馆落成黄水滨。
激励后昆增壮志,发扬先辈爱国忱。
初心不变红旗引,当好长征承继人。
礼赞董英雄暨红馆落成
君邑儒风千秋暖,董府义汉英名传。
宪勋滨城当警士,恨日救曼奋当先。
功成垂败入牢狱,酷刑致死心未寒。
甘洒热血唤来者,钢骨懾敌感苍天。
人民敬仰红馆立,为国树标明镜悬。
正气堂堂族魄壮,英雄荡荡励昆贤。
(注:以上祝贺诗已刊登于《董宪勋纪念馆光荣册》,写诗祝贺的还有项茂松、孙庆任、田洪兰等)
十、笔者为董宪勋纪念馆编辑的《董宪勋纪念馆光荣册》书影
说明:编辑此册意在感谢为宣传董宪勋勇救赵一曼事迹暨寻访故里作贡献的功臣们,其本身也是祝贺董宪勋纪念馆开馆的礼品。《董宪勋纪念馆光荣册》由董光生会长策划,平阴县作协主席展恩华作序,泰西董氏宗亲会出资印刷,与会者人手一册,连同纪念包一同赠送。
(根据9月18日初稿整理)
孔庆珍,孔子第七十三代孙,1952年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部队服役期间荣立三等功。退役后加入教育行列,曾任中小学校长,学区党支部书记等职。在省级以上书刊发表大学毕业论文、教学论文7篇,1985年荣获山东省优秀教师称号。之后,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
退休后,创办泰西俱乐部、泰西传统文化学会、泰西孔子后裔联谊会(任会长)。被肥城市政协、左丘明研究院聘为历史文化研究员、出任肥城诗词学会文史部副部长、肥城市收藏家协会副会长、肥城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个人被评为“肥城市老有作为模范”“肥城市十大学者”,家庭被评为“山东省书香家庭”。
先后参与了“肥城市诗词学会”的创建、“藏书胜地陶南别墅”“汶阳田农耕文化研究”考察和新版《肥城春秋》1——4辑、《肥城桃发展史》的编撰工作。在《桃花源》《桃都诗词》《肥城文化》《左丘明文化》《肥城档案背后的故事》《肥城革命英烈》《泰山文化》《山东省历史文化村》(泰安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会》(山东省宣传部组织出版)等书刊上发表作品30余篇,出任《藏书胜地陶南别墅》副主编、《王庄镇志》特邀主编、《金线河畔刘氏族谱》编辑、积极为《汶阳田农耕文化研究》撰稿。个人著作有《金线河流韵》《王庄文化通览》《趣味习字歌》。先后被聘为《耄耋书忆》《肥城董氏史料汇编》《山水诗韵》《衡鱼王氏六代书画集》《岁月难掩英明》《涝洼村志》等书的编辑指导。
退休十余年来,效法圣祖孔子,甘当文化使者。跑遍泰西,向文友、学校、部队、社区、机关、文化团体等赠送或传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会》、个人著作、文友作品千余册;肥城市电视台邀请讲述陶南别墅的故事,并制作了专题节目播放;多次为肥城市、泰安市领导、大专院校学者教授介绍肥城历史古迹,协助山东大学考察农村历史档案、参与国家级范蠡研讨会、君子文化论坛。
目前正在编辑泰西《孔子世家谱》支谱。事迹载入《二十一世纪人才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