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16号(天安门广场东侧)
公交线路:天安门东站(1路、2路、52路、82路、120路、观光2线、旅游公交1线、旅游公交2线)
地铁线路:地铁1号线天安门东站(C口、D口出站)
参观预约:免费参观,为切实保障文物安全和观众安全,提升观展体验,中国国家博物馆于2019年4月8日开始施行全员实名预约参观机制(分时段),每天预约人数为3万人,额满为止。预约入口请参照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首页——参观预约
有效证件:二代身份证、非纸质临时身份证、老年证、户口本、中小学生学生证、军官证、士兵证、护照、港澳通行证、台胞证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代表国家征集、收藏、保管、展示、阐释能够充分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代表性物证的最高机构,是国家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和文化客厅。2011年3月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建成开放。新馆建筑保留了原有老建筑西、北、南建筑立面。新馆总用地面积7万平方米,建筑高度42.5米,地上5层,地下2层,展厅48个,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现有藏品数量140余万件,涵盖古代文物、近现代文物、图书古籍善本、艺术品等多种门类。
带着崇敬之心,记者一行来到中国国家博物馆对正在进行的具有代表性的展览进行了现场报道。
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展
展期:长期展览(常设)
展厅:二号中央大厅
《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展》是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竣工重新开馆后举办的重要专题展之一。
佛造像,是带着宗教情感的艺术创作活动,其工艺手法多样。本展览汇集的佛造像艺术精品,既有简洁质朴的古印度造像,又有华丽庄严的藏传佛像;既有中亚遗风的彩塑泥像,又有中土气韵的木雕造像;既有窖藏出土的石刻精品,又有海外回归的石窟瑰宝。这些展品充分展示了佛造像产生与发展的历程,体现了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的文化内涵、地方特色和时代特点。(图为: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展区)
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展
展期:专题展览(常设)
展厅:北17展厅
中国陶瓷艺术历史悠久,是贯穿中华文明发展进程而从未中断的物质文明:原始社会的彩陶、黑陶、商周时期的白陶、陶釉,以及之后相继出现的青瓷、白瓷、釉上彩、釉下彩、颜色釉,甚至琉璃、珐花、紫砂器等,美不胜收,蜚声寰宇。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瓷甚丰,特选百余件(套)古代瓷器精品陈列于本展览中,以飨广大观众。展览分为三个单元:颜色釉瓷艺术、釉下彩瓷艺术和釉上彩瓷艺术。展品年代由西周贯穿至清末,其中南北朝时期的青釉莲花尊、唐代秘色瓷、元代青花云龙纹罐、明永乐的青花折枝牡丹纹折沿盘、清康熙的珐琅彩缠枝花卉纹蒜头瓶、清雍正的粉彩过墙枝桃纹盘、清乾隆的青花折枝花果纹六方瓶等均为陶瓷史中的精品。
青釉刻花印双凤纹折沿大盘,元代(1206—1368年),龙泉窑,附件平潭大练岛沉船出水
清代青花锦地博古花鸟纹盖罐
宋代石刻艺术
展期:专题展览
展厅:三层平台公共空间
《宋代石刻艺术》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开放空间举办的重要专题陈列,旨在通过内容丰富的石刻精品,向观众展示两宋时期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和丧葬习俗以及匠心独运的宋代石刻艺术。这些浮雕作品是研究同类宋墓与宋代社会史珍贵的历史资料,本次展出的30尊浮雕画像,汇集了四川地区出土的宋代石室墓石刻精品,多数属首次展出。(图为:宋代石刻艺术展区)
1970年6月,越南政府赠毛泽东同志的绣像《毛泽东会见胡志明》
友好往来历史见证——党和国家领导人外交活动受赠礼品展
展厅:北18展厅
《友好往来历史见证——党和国家领导人外交活动受赠礼品展》展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外交活动中受赠的611件(套)具有代表性的礼品,它们是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其中大部分为首次展出。
这些礼品见证了新中国60余年辉煌的外交成就,凝结着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反映了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和很高的艺术价值。
1973年7月,日本富山县知事中田幸吉赠毛泽东同志的木雕狮子头
1972年2月,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赠送周恩来同志的水晶玻璃塔
1973年2月,坦桑尼亚国防和国民服务部部长爱德华·莫林格·索科伊内赠周恩来同志的乌木雕人物群像
“丹心铸魂——吴为山雕塑艺术展”
展厅:中央1号大厅西大厅
展览分四个单元,全面展现了吴为山先生数十载孜孜以求的艺术探索——借助意笔塑写,从关于古代先贤久远简略的历史材料中创作诞生的“灵魂独白”系列,以纪念碑式个案达成一种新的精神重塑。作品深处印有一个辉煌的名字,那就是“中国”!它们饱含着吴为山那颗传承中国精神、守护文化灵魂的赤子之心。
吴为山是当代著名雕塑家,法兰西艺术院通讯院士。他的雕塑艺术实践以写意作为创作支点,承续中国文化艺术传统,突破西方雕塑的程式化语言,首倡写意雕塑理念,季羡林先生称之为“为时代塑像,为文化塑像”。
天人合一老子雕塑,身体部分用中空内刻《道德经》,此作品获卢浮宫美术展金奖。
延安窖洞对话。1945年7月4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杨家岭住处的窑洞里,与黄炎培(时任国民党政府的国民参政员等职)进行了关于“历史周期率”的谈话,成为党史国史上著名的“延安窑洞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