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教书匠收集文物开办博物馆传播瑶家文明

在湘南边陲的湖南省江永县源口瑶族乡清溪村,有一位地道的瑶族乡村退休教师,在瑶乡执教39年,如今已71岁。但他退而不休,为保护传承瑶族传统文化,10多年来收集瑶族文物10722件,自筹资金30余万元创办清溪瑶族博物馆,免费向社会开放,为传播瑶文化、传承文明乡风无私奉献,他叫田万载。

为保护文物奔走呼吁制止不法分子购买古民居从二楼摔下致腰椎骨折

2017年4月16日,田万载陪同福建美术学院的唐一鹏教授考察清溪瑶古民居,当他们走到村中心时,突然听到乒乒乓乓的敲打声,走近一看,只见几个不认识的外地人正在拆一间古民房。田万载大声问他们为啥来拆这老房子?那人回答说:这房子是他买的,要把这些材料拆下运走。田万载告诉商贩:“清溪村古民居是政府部门批准的文物保护单位,你们贩购拆毁古民房,触犯了《文物保护法》是要追究法律责任的,你们拆下的材料也运不走。”随即,田万载上楼劝阻商贩,在楼上踩断了一块腐朽了的木板,从二楼摔下来,导致腰椎骨折了两节。商贩子见势不妙就跑了,幸亏粗石江中学的美术老师和唐一鹏教授租车将田万载及时送往广西恭城县人民医院救治。

田万载住院期间,村民、各级领导、听说田老师为保护古民居受伤而深受感动的陌生朋友,共200多人次自发前往医院看望慰问田老师。

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好人有好报”,田老师的伤势恢复得很快,不到两个月伤势就基本痊愈了,田万载又马上投入到他的工作中去。

自费创办瑶族文化博物馆,做瑶文化的传播者

江永县的清溪瑶、勾蓝瑶、古调瑶、扶灵瑶统称为四大民瑶,为了能把瑶族历史文化更好的保护、传承下去,田万载退休后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对江永“四大民瑶”的历史文化研究中去。

退休十多年来,他走村串户寻访老瑶胞,查阅碑记文史,拍摄照片1222张,写下16本日记,抄写24块碑文,共搜集了从明代到建国初期的各类文史契约等原始史料10262件,收藏了460件古代瑶民用具。2017年3月1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王宪昭前来调研,见到田万载收藏的《瑶目簿》时称:“这本不起眼的《瑶目簿》,给我们研究江永县“四大民瑶”的沿革,政治,乃至瑶族的发展史,有不可估量的参考价值,在湖南这是首次发现。”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湖南日报以《湖南江永发现首本明代瑶族村官册》进行了报道。

为把瑶族的历史文化传承下去,他从2012年开始撰写《清溪村志》。村志分别以“历史沿革”、“文化教育”、“四大民瑶记”等共十五章八十六节,15万字。田万载耗时6年,耗资48000元,手写稿叠起来有半米高,这本江永县第一部村志已于2018年初完稿。

四大民瑶的非遗文化面临消失的危险。为了抢救四大民瑶的非遗文化,田万载自购了两部录音机,两台摄影机,历时十年,把老瑶艺人唱的、讲的、舞的“长鼓舞”、哭嫁、坐歌堂、《佳期诗》、瑶歌山歌、童谣、孝歌、耍春牛等传统非遗文化,全部记录、翻译、整理、编写成册。

2005年,田万载将瑶族的“长鼓舞”申报列入为江永县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瑶族的“长鼓舞”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让更好传播瑶族文化,田万载自筹资金30万元,把10年来搜集的一万多件瑶族史料,通过整理、分类创办了“清溪瑶历史文化博物馆”。由于没有资金兴建场地,便把自己家住宅楼的二三楼腾出来作为展厅。博物馆开业后,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永州日报、湖南日报、新华网、人民网、凤凰网以《退休教师创办“瑶文化博物馆”》为题进行了报道;湖南卫视以《江永:七旬老人自办“瑶族博物馆”》为题在湖南午间新闻进行了报道;央广网以《湖南江永:清溪瑶族好家风》为题进行了报道;中新网、中国日报网以《江永清溪瑶民建首家民族史馆》为题进行了报道;湖南省民族事务宗教委员会等政府官网以《江永县退休教师创立“瑶文化博物馆”》为题进行了报道。搜狐、新浪、红网等新媒体纷纷转载。

媒体的报道引来许多高校的专家、学者前来调研、考查。博物馆接待过的专家学者包括:日本东京大学唐立(中文名)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王宪昭教授、复旦大学骆玉明教授、中南大学古村落专家胡彬彬教授、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吴滔教授、湖南师大历史文化学院李传斌教授、湖南农大张珺教授等近1000人,社会影响广泛。

田万载的三个孩子在外工作,生活条件较好,按理说,退休后他应该可以安享晚年生活。可是,清溪瑶博物馆自2017年6月向社会开放以来,接待游客超过1万人次,忙得不亦乐乎。田万载每天义务免费接待游客,由于清溪村还未进行任何的商业旅游开发,村里没有宾馆和餐馆,田万载还经常免费为游客提供吃饭、住宿。他的爱人、女儿、女婿、侄儿、侄女及其他亲戚朋友和村民经常来义务帮忙。有人问他图什么?他说,不为别的,就为传播我们瑶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必须趁着现在还能动能写,继续为瑶乡做点实事,发挥自己当乡村教师的优势,做一个瑶文化的传播使者,让瑶民树立“瑶族文化自信”,接力乡风文明传承,助力乡村振兴!

田万载先生在瑶族文化研究、保护方面所作的贡献,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认可。2018年元月21日,田万载应邀参加湖南瑶族文化研究中心第二届代表大会,这次代表会的代表来自全省瑶族文化研究精英、学者和瑶学专家,二百多人,田万载在会上当选为理事。

THE END
1.为什么好的民间收藏品,藏家现在不想放在网上在我国有着明文的规章制度指出:禁止文物的买卖,尤其是属于出土的藏品,在售卖的过程中十分容易产生司法纠纷,不管是买方还是卖方都不想承担相应的责任。 其次民间的文物级藏品还不能公开交易,网络交易还是属于卖家与买家公开交易类型的一种,这是因为私下交易藏品被国家称之为倒卖倒买,如果所交易的藏品还是属于文物,根据相http://www.jianbaoshoucang.com/gudong/33292.html
2.电子艺术品交易平台能否确保买卖双方的权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电子艺术品交易平台必须具备一定水平的人工智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帮助鉴定和验证作品是否符合描述,并对商业活动进行监控,以防止违规行为。此外,还应该建立一个透明可靠的事后投诉机制,让用户如果发现任何不当行为,可以通过该机制寻求解决。 此外,对于那些依赖于特定技术或软件来创作并展示其内容(比如NFT等https://www.04z95bmt.cn/yi-shu-shi-chang/11951.html
3.网上买青铜镜犯法吗网上买青铜镜犯法吗 2 小时前 网上购买青铜镜是否犯法,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总的来说,如果青铜镜属于普通青铜器,并且来源合法,则购买行为不犯法;但若青铜镜属于国家稀有文物,则一般不允许进行买卖。 具体分析如下: 一、普通青铜器的购买 如果网上购买的青铜镜是普通的青铜器,并且是通过合法渠道进行交易的,那么这种https://lvlin.baidu.com/question/316383257921665524.html
4.展览还能代拍照?这些博物馆周边产品火了,但有些行为涉嫌违法多个博物馆都出现“代购”。 “中午到展馆,特展导览册的架子就已经空了,这一现象近两年特别明显。”陈先生发现,随着文博热兴起,导览册这类原本服务于观展的物品,正逐渐“一册难求”——在展品照片之前,展览的导览册、盖章已成网上热门商品。一些人还会在交易平台和社交媒体上公布自己参观热门展览的时间,可以代领导https://www.shobserver.com/wx/detail.do?id=731479
5.在网上买到大英博物馆文物,是种什么体验?澎湃号·湃客在网上买到大英博物馆文物,是种什么体验? 原创 小印 印客美学 最近,大英博物馆有2000件文物失窃。 这轰动全世界的事件,其实多年前就被人窥见了。 早在2016年,就有文物学家发现,网络上竟然有人在大摇大摆地售卖大英博物馆的文物。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4478223
6.这个暑假,去网上“探馆”(网上中国)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推出“百川江海”书法展览直播,中国丝绸博物馆推出“国宝飞跃3000公里”文物展直播,吉林延吉恐龙博物馆推出“触摸地球历史”古化石展览直播……许多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场馆的直播活动,让观众“云”游展览,欣赏珍稀馆藏,听到专业讲解。 “通过直播来逛博物馆效率很高,时间上也方便。”北京居民青女士https://app.people.cn/h5/detail/normal/5380388457481216
7.你愿意买文物NFT,还是在博物馆玩剧本杀?今年阵仗更大,普通青年还在“集五福”的时候,时髦青年们已经开始蹲守数字藏品上架了。20余所博物馆与支付宝平台小程序鲸探合作,推出数字藏品,用户可以通过福卡兑换等方式获得,兑换到的数字藏品可以在鲸探存放及使用。 文博单位搞数字藏品的初衷,是希望激发年轻人对文物的兴趣。不过掐点抢数字藏品的人们,只怕更多是冲着https://36kr.com/p/dp1620608413873925
8.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博物院建立于1925年,是在明朝、清朝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文物收藏主要来源于清代宫中旧藏。https://www.dpm.org.cn/
9.中国文字博物馆文物征集办法文物征集工作人员持国家文物局《关于请支持中国文字博物馆征集文物展品的函》、文物调拨清单,与当地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收藏单位联系,进行拟征集文物情况调查。 (二)登记 通过调查,确认可以调拨文物的名称、时代、数量、规格、文字内容、完残情况、文物级别等情况,填写《中国文字博物馆文物征集情况登记表》,进行汇总。 https://www.wzbwg.com/newsinfo/11732
10.2024年广西博物馆圆明园兽首暨回流文物特展门票问题解答汇总导语“国宝沉浮:圆明园兽首暨回流文物特展”将于2024年6月8日至9月1日在广西博物馆展出。本文为你带来南宁圆明园兽首展门票价格、购票方式、改签及退换、热门问题解答等信息。 在哪里可以购买到展览门票? 本次展览门票提供线上提前购票和现场售票处购票两种渠道,具体如下: http://m.nn.bendibao.com/xiuxian/202464/74621.shtm
11.没买到称心文创,女子复刻百件文物打造小型家庭博物馆玉壶春瓶、秋叶型鼻烟碟、虎形枕、秋操杯……近日,浙江温州的周女士用黏土复刻出多个博物馆的经典文物陈列在家,打造成一个缩小版的家庭博物馆,她将这些缩小版的复制文物发布到社交平台上,吸引了不少关注。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的得知,周女士特别喜欢做手工,一次偶然逛博物馆时,看到喜爱的经典文物,想去买个文创https://wap.yzwb.net/video_details.html?id=4084012
12.四川博物院聚焦融媒视野下博物馆宣传推广 四川省博物馆学会传媒和市场推广专业委员会2024年会在遂宁成功举办2024年12月5日、6日,由中国文物报社、四川省文物局、四川省博物馆学会、重庆市博物馆协会指导,四川省博物馆学会传媒和市场推广专业委员会主办,四川博物院、遂宁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遂宁市博物馆(四川宋瓷博https://www.scmuseum.cn/
13.2024北京遇见博物馆新展古埃及文物大展门票价格+购买链接+展品3.免票适用人群:1米及以下儿童、70岁以上老人凭身份证免费入场(老人优先入场,需一位成人持票陪同观展)。 2024北京遇见博物馆新展古埃及文物大展门票正在火热预定中,欲购从速!https://www.dahepiao.com/news1/yanchu/20240805480215.html
14.陕西历史博物馆公众号线上预约放号时段,特陕西历史博物馆公众号线上预约放号时段,特殊人群免票政策操作以及馆内讲解的收费标准。 时隔一年之后,重游陕西历史博物馆。受疫情影响,每天限流6000人。 需提前在网上预约按时段进馆,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官网公众号可以提前预约,每一台手机号只能预约一张票,每天逢18:00 19:00、20:00、21:00、22:00时整点分批放号https://m.dianping.com/review/788162249
15.文博日报陕西印发考古新办法北京将新增一大馆州桥■福州市长乐区为文物建筑买保险 ■ 淮安清江浦探索文物保护活化利用新路径 【博物馆】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新一批故宫博物院文物 ■ 大运河文化带新地标助推北京打造“博物馆之城” ■山东博物馆647家,总量等6个指标均居全国第一 ■杭州博物馆“百万收藏”计划第三期开启 https://www.d-arts.cn/article/article_info/key/MTIwMzM5ODczMDeDz59lsHawc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