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谋变: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的改革印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保定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综述北京市新浪财经

保定谋变: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的改革印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保定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综述

2013—2024,探索铸就希望。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为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历届保定市委班子和千万干部群众接续奋斗:10多年来,保定市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坚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以清晰的改革思路和务实的改革举措,全力构建京雄保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精心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的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全市改革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亮点纷呈的良好局面。

连续三年,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彰保定市9项工作“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受表彰数量位于全国前列。“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的城市梦想,在主动识变求变应变的实干中清晰可触。

(一)

保定的发展,始终沐浴着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亲切关怀。

保定的改革,始终顺应时代大势,在贯彻落实重大国家战略中书写下砥砺奋进的篇章。

保定向南2000公里,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广东,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

2023年2月,市委书记党晓龙率保定市党政代表团到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东莞市、佛山市学习考察,带着“稳经济、促发展”的紧迫感,从“广东智慧”中寻找“破题之钥”。

这其中,最关键的一把钥匙,就是改革开放。

地处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部核心功能区,保定,迎来了极为重大的发展黄金期。

协调是发展问题,本质也是改革问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又一个划时代的会议,将改革全面扩展深化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国防和军队等各个领域。

习近平总书记的定向领航,党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成为保定努力在京津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先行区示范区中走在前列的信心和底气。

以全面深化改革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通过改革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通过改革打破地区分割,实现要素和商品自由充分流动。

10多年来,保定市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锚定“服务首都、对接京津、联动雄安”定位,加快把战略机遇转化为发展优势,努力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走在前。

——构建协同创新、产业联动、生态建设、公共服务、城乡融合、营商环境、社会治理“七个一体化”机制,深入探索技术、人才、创新、数据等优势资源和要素有序流动的体制机制,深入实施京雄保三地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现代化制度统一规范的政策体系。

——推进协同创新共同体改革,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以及清华、北大等创新“发动机”开展常态化联络,深入对接北京“五群六链五廊”产业图谱,完善央企二三级子公司或创新业务板块承接机制,打造京保石电力及新能源装备产业廊道、京雄保石生命健康廊道、京保雄空天信息空天装备产业廊道等,加快构建“北京研发、保定转化”的新格局。

——着力完善北京优质医疗资源的承接机制,着眼于疏解北京优势医疗资源、提升广大群众的品质生活,与北京儿童医院、北大口腔等北京医院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出台《支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人事薪酬改革意见》等政策,打造世界一流生命健康之都,建设首都医疗功能疏解“微中心”。

——深化文旅产业协同发展机制,打造亚洲最大的自然博物馆—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开启文旅产业协同发展的崭新一页;依托央媒疏解,建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涿州文化产业园,打造中国“视谷”和文化传媒产业“微中心”。同时,完善“文旅+”“体育+”融合发展机制,提升城市软实力,统筹推进古城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

10多年来,千万人、一条心,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主动去闯、主动去创、主动去干,努力在继往开来中再闯新路,在攻坚克难中再开新局。

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是北京中关村打破固有合作模式,在京外设立的首个创新中心。自2015年成立运营以来,已吸引362家企业和机构注册办公,累计培育国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60余家,为京津冀区域产业协同提供了经验样本。

2015年,保定积极承接北京优质医疗资源疏解,把保定儿童医院交付北京儿童医院托管,开创了公立医疗机构跨省托管的先河。

8年来,北京专家平均每年为保定危急重症患儿会诊2700人次、做手术1300例。保定儿童医院年门诊量由25万人次增长到63万人次,域外患儿超过80%,北京儿童医院外地患儿由70%下降到了50%以下,有效缓解了进京就医压力。

而这,也成为保定全力建设国际医疗基地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生动写照。

坐落在保定高铁片区的国际医疗基地,规划用地30平方公里,起步区占地7800亩。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广安门中医院保定医院、北大肿瘤医院保定医院,3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已经落户。

目前,京雄保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已取得累累硕果。这些改革发展成果也体现在经济、文化、科技、生态、交通等方方面面。

数据显示,保定与京津合作项目累计499项、总投资3837亿元,央企子公司在保定落户总数达到255家。全市10所市属医院、3所省属驻保医院及22个县(市、区)所有县级公立医院,均与京津高水平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初步形成“全覆盖对接京津、个个有特色专科”发展态势。

从非首都功能疏解重点突破到全面融入以北京为主导的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从交通、生态的率先突破到教育、民生的深度一体,从联防联治优化环境到创新驱动高度协同,保定在协同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宏伟蓝图正一帧帧转化为京畿大地上的美好现实。

(二)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保定的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大关,由2013年的2682.7亿元(含定州、雄安三县)增长到2023年的4012.2亿元。

之所以取得显著成绩,最为关键的是保定用全面深化改革这个“关键一招”,打开了高质量发展的“动力闸门”。

彼时,2020年,“十三五”即将收官,“十四五”即将开启。

保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工业投资下滑过快,城镇化率较低,开放度不高,经济增长质量效益欠佳,民生领域存在不少短板……

问题是改革的呼声。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并强调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以此为遵循,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的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成为保定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选择。

是年8月7日,保定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召开,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工作“11258”总体要求。

其中,“2”个抓手,便是服务北京、联动雄安和推进城市转型、产业转型齐头并进。

“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正在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特别是财政支持的社会事业,无疑是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党晓龙认为,保定产业之变,更加突出需求引导。

由此,保定更加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坚持以改革思维和改革办法,推动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聚“势”、未来产业破“冰”。

一方面,以改革的办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另一方面,以改革的眼光超前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绿色经济蓬勃发展,“医车电数游”及超低能耗建筑、现代都市农业等七大主导产业加速壮大,促进以高端高新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7+20+N”现代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主攻方向,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的制造强市。

——推动数据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编制《数字保定建设方案》,围绕“强基、兴业、善政、惠民”四大目标,构建“1499”工作体系,设立市县两级产业数字化赋能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市级产业大脑和产业运行监测、“万人助万企”等平台,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建设。

——完善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机制,打造2个县域特色产业和1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组成的县级“2+1”产业体系,依托27个数字化转型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构建起“一基地、两中心、多节点”电商发展新格局。

以改革为动力,保定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成效明显:全市37个特色产业集群营收4484.99亿元,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连续9年稳居河北省第一,超低能耗建筑新开工面积连续3年河北省第一,长城精工建成全球首条5.5G汽车柔性生产线,保定市已跻身于全国数字经济百强城市。

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日前发布《2024中国民营经济百强产业集群研究报告》,保定市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汽车及零部件两个产业集群上榜。

高质量发展在哪里,改革就在哪里。

保定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转变发展方式,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加快形成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

如何提升科技成果区域内转化效率和比重?

2021年,保定在全省率先实施“揭榜挂帅”科技制度改革,目前已累积发布7批次199个榜单,在政府资金支持基础上,有效撬动企业研发投入达到3.53亿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保定R&D经费投入强度由1.72%增长至3.48%,位居河北省第一位;市级以上研发平台由118家增长至516家。与此同时,保定市成功入选中国科协“2023-2025年度创新驱动示范市”,是全省唯一。

如何推动市场化要素自由流动、高效配置?

保定市强化科技、人才、土地、金融、数据等要素供给,在全省率先推行“交地即交证”改革,深化升级“百行联千企”活动,成功争创全省首批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建设华北地区最重要的数据服务中心和国家级大数据服务基地,打造多元覆盖、保障顺畅的要素环境。

如何推动开发区改革向产业和科技两大关键聚焦?

保定市推动21家省级以上开发区聚焦主责主业,剥离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并在所有开发区实施“区域评估+标准地+承诺制+代办制+先建后验”改革、开发区机构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和“管委会+公司”改革,探索园区合作运营和委托招商新模式。

如何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保定市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为导向,加快推进国有资产划转整合,确定“主业归核、资产归集、产业归位”总体目标,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成立国控、文发、交投、产发、农发、城投、数投、国康等8家平台公司,形成功能鲜明、分工明确、协调发展的国有出资企业格局。

如何持续抓好营商环境这个高质量发展关键?

翻看保定市政府工作报告: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行动96条,在全省首推“无感审批”模式,推动京津冀50项资质资格实现互认、213项涉企事项实现“跨省通办”;建立总管家、行业管家、专业管家的“一企一策”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为长城汽车、华北电力大学等67家企事业单位制定专项政策“服务包”……一系列具有含金量又有针对性的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带来高质量发展的回响。

2013年至2023年,全市经营主体总量从26.5万户增长为100多万户,实现年均增长7.35万户,平均每天增长200户。

(三)

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

今年6月30日,保定市主城区城中村改造三期水碾头村安置区举行交付仪式。居民代表接过新家的钥匙,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城中村改造历来被称为“天下第一难”,然而保定市城中村改造,规模之大前所未有。自2020年8月起,分四期压茬推进78个城中村改造,共涉及3.6万户、13.5万人。

保定市创新“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补偿安置、阳光操作、双向激励”五项城中村改造机制,全面拉开城市转型、有机更新的大幕,城市“新颜值”不断扮靓。这项工作获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

“哪个城市建设得好,人口、资金、产业就优先向哪个城市集聚。”市长闫继红说,从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建设切入,将城中村改造作为助推器,吸引集聚城市人口,推动“产人城”向“城人产”转变,以此带动城市产业发展,为保定蓄积强大发展动能。

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的60项具体任务、336项改革举措中,涉及农村的改革就占到六分之一。

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习近平总书记驱车300多公里,来到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向全党全国发出脱贫攻坚的动员令。

10多年来,阜平山乡巨变,保定9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1104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迈步乡村振兴新征程,保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先后实施完善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宅基地制度及现代设施农业发展机制、科技支持农业发展机制、农产品加工机制、防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等30多项改革。

在此基础上,保定打造了一系列改革成色足、保定味浓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新举措。

——创新党支部领办土地合作社机制,让“小田”变“大田”。探索自主经营、与农业经营主体合作经营、委托种植大户经营等7种土地合作社运营模式,构建党支部领办土地合作社为主导,特色种养殖、民宿旅游、劳务服务等多种形式合作社共同发展的“1+N”格局。目前,全市3742个村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流转土地总面积71.8万亩,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7亿元。

——创新“保定小院”规划建设机制,抢滩“银发经济”新赛道。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和保定历史、文化、自然、区位等独特优势,通过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打造集生态休闲、微度假、高端产业融合创新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农房长租产品,满足城市居民对诗意栖居、田园生活的向往。

“保定小院”成京津冀游客新宠

——创新农村产业人才体系,筑牢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为攻克农村主导产业短板,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引进国家级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学科带头人等科技攻关型农业人才;为解决农业农村创新创业能力不强问题,建立博士农场制度,引进创新创业型农业人才;为解决农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问题,建立农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引进经营管理型农业人才。

一子落,全盘活。

今天的保定,“改革”让土地焕发新的生机。

数据显示,2023年,保定市获批全省唯一“整地市级”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建成高标准农田73.1万亩;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达106家、居全省第二;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正在保定大地徐徐展现。

与此同时,保定聚焦生态文明体制推进改革,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机制,健全白洋淀上游领域综合治理长效机制,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探索新型储能健康有序发展政策体系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稳步推进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工作。

凭借改革助力,保定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成效明显,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荣誉,成功入选国家“十四五”期间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全市8条有水入淀河流水质全部达到Ⅲ类及以上。2023年,保定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74,同比下降1.46%。

改革开放的磅礴力量,让城市更美好,也让人们生活更幸福。

从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到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从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到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从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到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定市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改革的目标,取得了扎实成效。

按照“小切口、大民生、大治理”思路,保定推动12345“接诉即办”向民生服务平台转变,建立“一条热线听诉求、一张派单管到底、一份卷子压责任、一套机制促提升”的工作机制,对群众诉求做到快速响应、高效办理、及时反馈、主动治理。2023年,12345受理诉求222万件次,满意率达99.2%。

为深入推动基础教育体制改革,保定市制定《基础教育高品质发展三年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等政策,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1530”工程,与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全面合作,人大附中原校长刘彭芝带领400余名全国教育专家对口帮扶22个县(市、区),努力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最好的学校教育、得到高品质教育。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2022年以来,保定市创新开展坚持人民至上“微改革”行动,全面唱响“解放思想、奋发进取”主旋律,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目前,全市已完成“微改革”项目600多个,竞秀区“房票+现房”异地安置、保定市公安局“警企会客厅”机制、安国市以改革办法盘活农村闲置中小学校资源破解中小企业用地难问题、定兴县“县聘乡管”农村公派会计等一批“微改革”,探索出一条“为人民改革、靠人民改革”的基层改革新路径。

(四)

党建领域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保定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举措落实,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扎实推进党的建设,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形成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干部人事制度、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基层组织建设制度改革齐头并进、互相支撑的良好态势。

其中,聚焦“激情实干、好学创造、务实担当”保定干部鲜明特质,完善干部选育管用各项机制,扎实推进干部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五大体系”建设。坚决把好政治关,坚持好干部标准,树立“凭能力用干部、以实绩论英雄”的用人导向,大胆选拔任用在项目建设、城市更新等一线表现突出的干部。

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基层治理是其中关键一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

从聚焦办好群众家门口事,打通抓落实“最后一公里”,到以党建带群建推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基层治理;从不断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到发挥好基层立法联系点作用,保定各级各部门全力将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体现在民主法制体制、社会(司法)体制和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各项工作中。

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好不好,关键要看法治化程度高不高。

为保障和促进保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和发展,保定市出台《保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条例》,将高新区成熟的产业扶持政策、创新激励体系、体制机制创新成果等通过立法予以固定,理顺了高新区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职能,破解了发展难题和瓶颈制约——这是我省近20年来地级市中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最新地方性法规。

保定市人民检察院发布《检察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白皮书2021-2023》并形成专项调研报告;保定市司法局整合律师、公证、仲裁、法援、司法鉴定、普法、人民调解资源,组建“优化营商环境法律服务团”;保定市公安局为341家企业建立“量体式”服务保障,为518个重点项目落实“一项目一民警”机制,全力保障重点项目顺利建设,为各类经营主体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

针对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保定政法机关牢牢扭住司法责任制改革这个“牛鼻子”,不断提升执法司法质效和公信力。其中,创新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为契机,将诉源、案源、访源等三源治理工作作为法院延伸司法服务、化解矛盾纠纷隐患、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凭借扎实成效,保定入选首批“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莲池区五尧乡荣获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先进乡镇。

与此同时,保定试点开展提级监督改革试点工作,在城中村、乡镇政府所在地村、集体“三资”富集村(社区)党组织由县级纪委监委提级监督,全面提升基层监督整体合力,打通执纪监督“末梢神经”,对农村基层事务进行制度规范,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加强监管,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今年7月,保定市中级人民法院“区块链数据管理和深度应用”入选2024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法院创新案例。

该案例以司法区块链为核心,面向数据监管、业务协同、诉源治理等实际场景,对审判、执行业务流程开展全业务上链、全场景管理、全流程预警,实现了办案信息、流程节点、电子卷宗、庭审信息等上链固化、防篡改,有力提升司法公信力。

同样搭乘数字化快车的还有保定交警。2023年5月11日起,视频快处模式在保定市主城区正式上线。

轻微道路交通事故从报警到撤离现场只需3到7分钟,完成定损理赔不超过15分钟,让群众省时又省力——此前,省公安厅交警总队在保定市举行全省轻微交通事故视频快处工作现场观摩会,大力推广保定这一做法。

改革与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保定市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探索建立律师列席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制度,确保改革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五)

保定是一座富有变革基因的城市。

新中国成立初期,一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西郊八大厂”陆续落户保定,成为新中国的工业摇篮。改革开放初期,保定开创我国“国企兼并先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保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保定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党晓龙旗帜鲜明地提出:大刀阔斧深化改革。

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推动改革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互动,全方位大力度推进首创性改革。

纵览这些年的改革数据、改革变化、改革亮点、改革成效,保定交出了一张砥砺奋进的优异答卷:

产业扶贫、职教扶贫、京保扶贫协作等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唐县移动医疗体检站入选第二届全球减贫最佳案例。

产业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获评全国数字赋能营商环境典型案例。

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集群获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成为京津冀区域唯一地市级产业集群。

创建全天候、全覆盖、全流程智能税务生态系统,在主城区探索实施“三厅一中心”的工作做法,在全国税务系统推广。

在全国率先实施“银龄讲学”“银龄健康医疗”“银龄社会治理”计划,在全省率先推行“城市合伙人”制度,加快建设创新英才汇聚的“强磁场”。

2021年,教育部、省政府联合印发《关于提升区域职业教育发展动能打造品质保定的实施意见》,决定共同开展保定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点。这是全国唯一一个独立的地级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市域试点。

……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保定在省级以上被推广的工作经验超过300项。其中,2020年、2021年、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连续三年通报表彰保定市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环境治理、财政管理、唐县公立医院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等9项工作“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目前,全市正在推进的国家和省级试点共126项。

不仅如此,探索成立保定市科技创新发展院,拿出1000名全额事业编制建立“编制周转池”,对民营企业新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落实事业编制,增强对科技人才的吸引力;大力度推进市级媒体改革,成立保定新闻传媒中心(集团),着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

大刀阔斧,既指向无私无畏、破障除弊的战斗姿态,也指向坚定立场、纵深进军的决心和信心。

在改革方法上,保定更加注重系统集成,积极探索一套符合基层实际、彰显地域特色、有力有效有为的改革方法和抓手。

——通过“解读+调研+问计”,抓实改革谋划。定期编辑《改革政策解读》,搜集梳理国家、省出台的重点改革政策及有关部门、专家学者、智囊机构的解读分析,结合保定实际提出落实建议。

——通过“会议+专项+平台”,抓实改革推进。组织开展“深化改革添动力、创先争优助全局”活动,激发各级各部门抓改革、出亮点、创经验的工作热情。

——通过“重点+试点+亮点”,抓实改革典型。聚焦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建设关键问题,健全线索发现、争取、设立、推动、督察、总结、评估、推广等一套完整的“链条式”试点工作体系,以重点突破引领和带动改革全局。

——通过“借鉴+联络+合作”,抓好改革质量。构建外地改革经验学习借鉴机制,促进200余项外地改革经验在保定大地上“生根发芽”。

——通过清单+督察+考核,抓好改革落实。创新“1+N”改革督察机制,即由市委改革办牵头,市委督查室、市纪委监委等共同负责,打通改革落地见效“最后一公里”。

保定的奋斗实践证明,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

2023年5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考察时,要求河北“在推进深化改革开放中培育新优势”。

深情厚望感肺腑,殷切嘱托燃豪情。保定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强调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动改革向民生领域聚焦,加大开发区改革力度,打造吸引全国乃至全球资源的开放平台,在推进深化改革开放中培育新优势。

保定改革策马扬鞭、乘势而上。在热火朝天的工厂里,全国首创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专用牵引变压器变频技术;在市民服务中心,市县乡三级2144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上线应用,896人帮办团队提供服务支撑;在忙碌的运输路上,“容易线”成为全球首个氢能重卡应用示范场景……

今天的保定,置身于伟大时代,是梦想接连实现的保定。

当前,备受期待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京召开,必将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又一座标注时代的里程碑。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1000万保定干部群众达成奋斗共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强化改革思维,进一步强化开放理念,坚定不移推出一批创新性、引领性、标志性改革,努力为保定阔步迈向现代化打开“动力闸门”,以实际行动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THE END
1.网络名人玩转保定12月10日至11日,由市委网信办主办,保定新闻传媒中心(集团)承办的“保你好看,一定精彩”系列主题活动精彩继续,活动组织网络名人走进保定,深度感受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的独特魅力。 活动中,10多位域内外网络名人先后赴保定城市展示中心、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西大街、直隶总督署、淮军公所、涞源七山滑雪度假http://www.hebei.gov.cn/columns/62725381-642a-4327-9196-e1e0923e22bd/202412/13/b204c7f5-9ac8-460c-bfe9-d1f212986cd9.html
2.《科学动物园》20241217馆长说——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科学动物园》 20240503 惊人的耐力 00:58:26 《科学动物园》 20240426 巧夺天工的动物们 00:58:33 《科学动物园》 20240419 猩界探秘 00:58:53 《科学动物园》 20240412 蛇影迷踪 00:58:50《科学动物园》 20241217 馆长说——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来源https://tv.cctv.com/2024/12/17/VIDEDzwNNxta0MxmeFJRdpCf241217.shtml
3.《科学动物园》20241217馆长说——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本期节目主要内容: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是亚洲规模最大的自然科学类专题博物馆之一,馆里陈列的展品约6000多件,让人目不暇接。镇馆之宝奇迹秀山鱼距今约有4.36亿年,奇迹秀山鱼是已知时代最早、头尾保存完整、拥有上下颌的有颌鱼类。(《科学https://tv.cctv.cn/2024/12/17/VIDEDzwNNxta0MxmeFJRdpCf241217.shtml
4.西安市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走进半坡博物馆 寻找汉字起源………67 第三板块 汉字故事活动 ………71 一人一口酥 ………72 “有趣的汉字之旅”活动视频文字脚本 ………73 仓颉造字 ………74 万字难写 ………75 夸父追日 ………76 刻舟求剑 ………http://www.xaeduyun.cn/s26ag/acommonapp/csite/ablog/cblog/ablog/cblog.mblogBrowse.do?blogid=2c90816679e42f6d017a09f1cff3042c
5.funNLP/data/地名词库/THUOCLBy use case DevSecOps DevOps CI/CD View all use cases By industry Healthcare Financial services Manufacturing Government View all industries View all solutions Resources Topics AI DevOps Security Software Development View all Explore Learning Pathways White papers, https://github.com/Emily-Tan/funNLP/blob/ed4361f4eadc8e1ccb2dc8315eb4adb2c39986ad/data/%E5%9C%B0%E5%90%8D%E8%AF%8D%E5%BA%93/THUOCL_diming.txt
6.辛集该市地处山麓平原与低洼平原的过渡地带,适合生存、生长的动物、植物种类很多,生物资源十分丰富。 动物资源 1、饲养类动物:主要有牛、马、驴、骡、猪、羊、辛集市烈士陵园占地40亩。园内种植着青松翠柏和各种花草,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王先臣烈士纪念亭坐落在陵园南端。北端是烈士事迹纪念馆,馆内陈列着抗日战争https://baike.sogou.com/v13265.htm
7.新中国工业革命与世界工业化回眸(三)该新闻指出:“遂平县嵖岈山卫星公社韩楼大队2.9亩小麦试验田,亩产小麦3530斤“。照片为嵖岈山公社旧址博物馆,还原的黑板报。创造“奇迹”的2.9亩小麦试验田,是信阳地委副秘书长兼遂平县委第二书记赵光定点负责,由韩楼大队的陈世俊、梁友仁、陈根和曹玉娥4人参与培育。割麦时,公社社长钟青德召开紧急会议说:“咱https://www.mzfxw.com/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12&id=38451
8.安徽省博物馆(纪念馆)名录(1012011年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这一天郎溪县博物馆正式对全县人民进行开放,人文郎溪画卷徐徐展开。展出各类藏品近300件,大部分出土于郎溪县境内。 郎溪县博物馆展出各类藏品近300件,大部分出土于郎溪县境内。藏品年代上至新石器时期,下至明清时期,有造型别致的陶瓷器,也有纹饰精美的青铜器,更有雅趣别致的杂项器物。https://www.meipian.cn/2e4l15rv
9.东北网2015年11月05日新闻汇总[127][东北网黑龙江] 黑龙江省博物馆藏钱币展开展 展出百余件古钱 2015-11-05 18:51 [128][东北网社会] 肯借钱排行榜出炉 你愿意借钱给别人吗? 2015[1403][东北网社会] 揭秘动物5大自卫绝技:桡足动物爆发力惊人 2015-11-05 09:05 [1404][东北网黑龙江] 牡丹江粮食收获面积达到843.31万亩 比去年增加https://www.dbw.cn/system/2015/11/05/0_20151105.shtml
10.世联河北秦皇岛海洋新城项目整体规划研究发展建议临近湾海六号和七号项目可以协同考虑学校、湾海二号和三号项目学校、奥体、湾海二号项目三面被大学包围,一面紧邻奥林匹克体育馆,具备最佳的文体资源优势地块西部和北部均为大学,南部为奥林匹克体育馆,文体资源优势明显周边资源 341 268 规模(亩)规模中等、规则距离海最近400米,一线海景最好,地块西南为城市森林公园https://doc.mbalib.com/view/cfa0f611d4721290566d93327127f0ac.html
11.遇到你很高兴1是产城一体,着力实现烟台葡萄酒全区域综合展示。以滨海广场与大马路56号作为核心节点,将朝阳街、张裕酒文化博物馆等特色资源串珠成链,形成带动城市消费和聚拢人气的新热点,构筑起以芝罘区为核心的葡萄酒全域展示中心。烟台市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姜英松解释何谓全区域综合展示。-- http://lanzhihuixuan.xiangcunfuneng.com/index.php/apldmew34861.html
12.时评界吧近日,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全省首家引进3D扫描仪和打印机,“引进3D打印机的目的是用三维成像系统给文物建三维档案,不管出现什么情况,都可以再造 听过奇迹 昆明动物园今日发布消息称,“9月2日有一只名叫‘大头’的食火鸡出现虚弱、无法站立的情况,工作人员全力抢救了2天,9月4日它还是离开了这个世界!” 贴吧http://nba.baidu.com/f?kw=%E6%97%B6%E8%AF%84%E7%95%8C&ie=utf-8
13.旅游攻略莘县介绍西瓜栽培历史,普及西瓜文化及科研成果,挖掘西瓜的文化内涵,把“莘县西瓜”品牌做大、产业做强,受北京西瓜博物馆和昌乐遥沟西瓜展馆的启示,莘县西瓜主体展馆现已于2014年建设完工并开馆。西瓜博览园占地600亩,总投资3800万元,建筑面积2160平方米,规模仅次于北京西瓜博物馆,列全国第二位。2015年7月份,莘县西瓜博览园http://www.jiangbeishuicheng.com/article/detail/id-11229.html
14.徐州最好去的景点;推荐参观的景点百科公元前341年,孙膑在齐魏马陵山之战中击败庞涓,因马相连而得名。 11、徐州市汉文化景区 徐州汉文化景区占地1400亩,由两部分组成:核心区由狮子山楚王陵、汉地博物馆 12、徐州市邳州艾山九龙景区 邳州市艾山风景区,位于苏鲁、山东两省交界处,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铁富镇,位列苏北三大名山,与花果山、云龙山齐名。http://www.qinghuaya.com/post/183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