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匠心守护古人智慧乐在其中——访首都博物馆文物修复工作者

新华网北京4月28日电(王莹)在首都博物馆的展厅里,有一件名为《红纱罗地平金彩绣百子金龙花卉女夹衣》的展品,这件源自明定陵出土珍品的复原件,色彩绚烂,纹样精致,吸引着无数观众驻足。当人们为它精细绝伦的做工惊叹不已时,或许很少有人会去想当年它出土时的样子,又是谁将它复原得如此华美生动。其实,参与复制它的人,就在首博,十几年的时光,经她们之手保护修复的珍贵文物不计其数,但她们从不张扬,当观众发出惊叹时,她们也只是欣慰地笑一笑。用她们自己的话说,“不为名利,就是爱这份工作”。

图为首都博物馆展厅内的《红纱罗地平金彩绣百子金龙花卉女夹衣》/首都博物馆供图

触摸历史那些小心翼翼的幸福和自豪

暮春的光景,草长莺飞。开半扇窗户,让绿意流淌进室内。坐在窗前,修复师张荣凤安静地在一块布料上一针针地绣制图案。与外面喧闹的世界形成强烈反差,首都博物馆的纺织品文物修复室内安静平和。张荣凤正在绣制的是北京老山汉墓出土棺饰的复原样品。她的同事兰桂环,也在不远处静静地修复一件清代盘金绣龙纹上衣。与其他文物相比,纺织品文物由于质地脆弱,极易损毁,工作室的修复师们每一个动作都格外小心翼翼,生怕有一丝疏忽和误差。“我在这里已经十几年了,但依旧不敢马虎,经我们手的可都是独一无二的珍贵文物啊,绝不能出错,每一秒都要仔仔细细的。”已在保护部工作十三年的傅萌告诉记者。

十几年的修复工作,傅萌经手了几百件文物。当记者问及修复工作会不会略显沉闷枯燥时,傅萌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在她看来,文物修复不仅不枯燥,反倒特别有意思。“虽然修复过程可能是几天都在重复一道工序,在外人看来确实显得比较单调。但我心里会想,这些古人留下的东西经过岁月的冲刷,已经破败不堪,但经我们之手,它又重新活了过来,我们把它们又重新呈现给世人,这种穿越在古代和现代之间的感觉,特别奇妙”。

图为修复师兰桂环在修复一件清代盘金绣龙纹上衣/新华网王莹摄

图为修复师傅萌临摹成功的织锦图案/首都博物馆供图

无怨无悔用匠心守护古人智慧

修复的艰辛不光体现在重大考古发掘现场,日常的修复工作也让傅萌记忆深刻。在工作室,记者看到了一种特殊的孔雀羽线。它用孔雀羽毛和丝线捻成,古代不少贵重衣物上都使用这种羽线,但目前市面上并无销售,因此需要修复师先制作出羽线,再进行文物修复。孔雀羽线的制作不仅对工艺和技法有要求,对孔雀羽毛本身的质地也有严格要求。据傅萌回忆,有一次栾老师让她去采购孔雀羽毛,买回来后栾老师一看就说,这孔雀不健康,这羽毛不能用,必须重新采购。虽是细微小事,但栾老师对工作的严谨和不苟深深感染了傅萌。

图为修复师们自制的孔雀羽丝线/新华网王莹摄

“文物修复最好使用原材质、原工艺。文物是什么样,我们就尽可能用同样的东西来修复。”由于修复团队接触的衣服来自不同年代,款式、纹样、材质都完全不同,很多材料当今市面上并无现成可买,也都需要团队自己动手制作。“我感觉我们有义务去尽自己所能地把古人的智慧保留下来,传承下去。我们必须用心对待每一个细节”。傅萌告诉记者。

图为修复师栾桂芝去年修复的传世珍品缂丝蟒袍修复前后对比图/首都博物馆供图

谈到这个问题时,傅萌告诉记者,以前曾有人进行粗略估算,以现有文物修复人员数量,想把现存需要修复的文物都修完,至少需要200年。而事实上,每年还有大量的新文物不断出现。对此,几位修复师表达了共同的焦虑。“我们都想尽可能地修复出更多的文物,但也不能为了多就赶工期。每一件文物的修复需要多长周期,需要多精细的工艺,我们必须要保证。但又确实盼望能再多修复点,让更多的文物寿命得以延长,让我们大众再多看到一些珍品。”

可以说,人手的紧缺是她们当前面临的最大困境。不仅如此,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个行业也让她们对未来颇有担忧。“现在的年轻人都坐不住。文物修复是个慢活,性子得特别静,心还得特别细。年轻人都想尽快看到成绩,所以不愿意来做这一行。”栾老师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图为修复师们在小心翼翼的移动文物/新华网王莹摄

除了年轻人意愿不足外,整个学科培养的缺失也是造成人手不足,后继无人的重要原因。据修复室的贾汀介绍,高校的文物修复专业很少,具体到纺织品修复方向基本没有。她们目前的传承基本依靠“师傅带徒弟”这样的传统方式延续。“但这样的方式毕竟人员有限,不可能培养出太多的人才。从根本上也解决不了人员紧缺的问题”。据傅萌介绍,栾老师再有几年就退休了,原本就只有5个人的工作室如果招不到新人,就会变得更加困难。

据了解,首博纺织品文物修复室面临的传承困境,并非特例,而是整个文物修复行业面对的集体挑战。这么多非凡技艺和修复经验如何传承下去,的确是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文保命题。“根本上还是得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这个行业,他们了解了就有可能爱上这个行业,爱上了,才能踏踏实实的在这一行干下去,那些好的技艺才能一代代的传下去”。贾汀告诉记者。

图为修复师们在测量文物的基本数据/新华网王莹摄

的确,文物修复是个慢活,纺织品文物修复更是慢活中的精细活。面对人手紧缺,修复室的她们确实担忧,但担忧的同时她们也有决心。当记者提问“你们会离开吗?”时,她们近乎不假思索的异口同声道“不会”。这样的坚守,令人动容。她们是平凡的,在工作室里日复一日的修复着,但毫无疑问,她们对工作的执着和坚守却闪现着令人尊敬的工匠精神。也正是千千万万个跟她们一样坚守在文物修复岗位上的他们,共同守护出民族璀璨绚丽的文化图景。向她们致敬!向所有平凡的劳动者致敬!

THE END
1.如果你不小心打碎博物馆文物,该怎么办?如果你不小心打碎博物馆文物,该怎么办?今天不开心 广东 1 打开网易新闻 体验效果更佳宇宙鲸王跳入超空间,巨大的下巴酷似灭霸! 跳跳猪追剧 510跟贴 打开APP 刘德华被强迫唱主题曲,宁浩因为穷能做出什么事情 语泽茶话会 830跟贴 打开APP 我们刚抗住制裁,如果美利坚再把芯片放开了,国产芯片怎么办? 火烈鸟洞察室 https://m.163.com/v/video/VDIROLJMJ.html
2.在博物馆,弄坏文物要赔偿吗?涨知识科普文物00:00/00:00 在博物馆,弄坏文物要赔偿吗?涨知识 科普 文物 拳击那点事发布于:江西省2023.10.08 00:00 +1 首赞 在博物馆,弄坏文物要赔偿吗?涨知识 科普 文物https://www.sohu.com/a/726381648_100114195
3.www.sxworker.com/e/wap/show.php?id=166870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陕西高质量立法工作取得新成效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陕西省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发布(2024年第6期)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李晓英到汉中市调研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和工会工作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陕西重点支持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及联盟名单出炉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Addhttp://www.sxworker.com/e/wap/show.php?id=166870
4.8点见世界第一所文物医院就在这里!新闻频道“望郡吉安”展近日在首都博物馆拉开帷幕。一系列富有代表性的吉安著名文化符号悉数亮相,为观众讲述“吉安往事”。据了解,280件文物展品中,一级品数量过半。展览将持续到6月23日,对观众免费开放。 男子穿“义薄云天”鞋子被警察盯上 一查是潜逃多年的逃犯 https://news.cctv.com/2019/03/04/ARTI42WKGGl4a3zAh5AyHHyk190304.shtml?spm=C94212.PV1fmvPpJkJY.S71844.49
5.《重生八零:从捡漏到古玩大亨》最新章节目录第七百八十七章 联系昆市博物馆 第七百八十八章 丰青 第七百八十九章 不屑 第七百九十章 要出手什么物件? 第七百九十一章 就这种垃圾? 第七百九十二章 我朋友说错了? 第七百九十三章 他也配当副馆长? 第七百九十四章 你连这个都不认识? 第七百九十五章 丢人现眼 第七百九十六章 是我走眼了 第https://www.xs8.cn/chapterlist/21961480108156006
6.学生参观私人博物馆打碎130万文物,家长:警方正组织调解直击现场1月25日,湖北武汉一网友爆料称他的孩子参加校外培训冬令营活动时,打碎博物馆130万元文物。画面显示,一座约半人高的人像雕塑立在展区墙角,有许多孩子在雕塑附近活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6457010
7.湘文物博〔2013〕31号湖南省文物局关于请支持湖南党史陈列馆党史湖南党史陈列馆是经省委批准建设,集党史资料征集、研究、保管、宣传为一体,集中反映中国共产党湖南地方组织的发展历程,反映湖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发生的伟大变革的综合性党史展览馆。该馆拟于2013年12月正式开馆。 2013年3月7日,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下发了《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关于做好湖南党史陈列馆党史文物征集工作http://wwj.hunan.gov.cn/wwj/c100325/201405/t20140522_10482191.html
8.湖南收荒村民134件藏品被扣30年申请国家赔偿,岳阳中院:无法律依据法院另查明,临湘市公安局扣押的潘泽黄家中134件疑似文物物品经临湘市博物馆初步鉴定,扣押物品中有三级流散文物一件(玉笔筒)、一般流散文物10件、一般出土文物3件,其余均不属于文物。所有物品现均存于临湘市博物馆。 赔偿义务机关临湘市公安局和复议机关岳阳市公安局在答辩中均提到,本案的行为发生在1990年9月,在国家https://www.cqcb.com/xindiaocha/redian/2020-09-01/2921933_pc.html
9.这个东西要抓着老公一块才敢看!博物馆猎奇文物 早在几年前,就有一批跨越几千年至几十万年的珍贵文物自叙利亚出发,漂洋过海来到了中国,开启了长达数年的巡展之路。 继南京城墙博物馆的叙利亚文物展圆满成功举办之后,下一站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看不到的小伙伴们不要着急,也许下一个展览地就是你的家乡,?持续关注?我的讯息?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309757072?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10.再捐给国家,被发现后这文物还要还回去么?还要我会不会被判刑大英博物馆里的:东周黄金剑柄 如果我去英国把这文物偷回来,再捐给国家,被发现后这文物还要还回去么? 还要我会不会被判刑? 那群不要脸的强盗! 属于我们的东西究竟什么时候能回到自己的家里! 我想文物们也不想流落在外!https://www.toutiao.com/w/1818641875613707/
11.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南开大学生用VR让沉睡在博物馆中的文物“活灵活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天津11月27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胡春艳)大学生给中学生当老师,用VR技术让沉睡在博物馆中的文物“活灵活现”地重现眼前,最近几位南开大学女生开发的“虚拟仿真古陶瓷文化课”在中小学生课堂上走红。 这些“小老师”来自南开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这支由一名女教师和6名女大学生组成的团队https://news.nankai.edu.cn/mtnk/system/2020/11/27/03004293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