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里军迷节日科布伦茨国防博物馆游记器材频道

借着报道两年一度的影像器材盛会photokina大展契机,我很有幸再次前来这座位于德国西部的展会城市,依旧熟悉的建筑及风光令我欣喜不已(其实主要是上次来缩在霍亨索伦桥上的锁还在的原因)。在紧张而忙碌的报道工作之余,我还抽空去了一趟距离科隆市不远的科布伦茨市。前往这座城市的原因无他,是我还自诩算个军迷,而科布伦茨则拥有一座名为“国防科技科学博物馆”的军事博物馆,吸引我独自一人前来参观。

起个大早,我就打点行囊,前来位于科隆大教堂边上的科隆火车站,准备搭乘火车前往科布伦茨。从科隆到科布伦茨的火车非常多,即使不是快车一般一个多小时也到了。在这里我推荐大家使用“DB”列车APP,可以很方便地查询到所需乘坐的班次,以及经停车站名称。科隆火车站有个有趣的小细节(请看上图),这里悬挂有“4711”古龙水品牌的LOGO,以及德文“真正的古龙水”的意思。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古龙水是港台的译法,实际上就是“科隆水”,而这种发源于科隆的香水最著名的品牌便是“4711”了(得名于公司的门牌号)。

不过说实话,德国的火车交通还是感觉不够方便,比如买票的时候自动售票机有着繁琐的流程,乘坐的车次停靠月台编号并不印在票上而是需要自己在下图中的黄色表格查询,此外在车站也难以寻觅一个可以咨询的工作人员,总之要在这里坐车还是相当考验人的外语水平。

科隆火车站有个非常有意思的地方(请见上图),那就是车站内到乘车月台,没有任何安检、检票的过程,从台阶或者扶梯上来便是月台,是没有人检票的,而在列车上也不是总有乘务员来查票的,购票有时候还是看自觉。

在类似于国内硬座车厢的过道上颠簸了一个多小时之后,我抵达了科布伦茨这座美丽的欧洲小镇。在来科布伦茨的路上,火车路过了一个叫雷马根的地方,熟悉军事的军迷朋友一听就知道,当年在这里盟军与德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诸如《雷马根大桥》这样的电影也有所反映。此外,位于科隆和科布伦茨中间的一座城市波恩也相当有名。波恩曾经是原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的首都,更是大音乐家贝多芬的故乡。

相比喧嚣的展会城市科隆,科布伦茨给人的感觉则是非常传统的欧洲小镇,宁静而淡雅。走在干净整洁的小街上,看着街道两旁千姿百态的欧式建筑,要不是两旁的汽车,总会给人一种梦回十九世纪的感觉。就像电影里那样,一个风尘仆仆、抱着乐谱的年轻人,从你旁边匆匆走过,他的名字叫贝多芬;过了一会儿,一个同样年轻的奥地利下士也着急忙慌的跑远,他的名字么,算了不说也罢……时光仿佛在这里静止,历史则见证了无数的兴衰荣辱、沧海桑田,我觉得这也正是欧洲小镇的最大魅力了吧。

非常可喜的是,科布伦茨整体建筑依旧还是比较矮,几乎没有现代都市常见的钢筋水泥丛林,最高的建筑,依旧是教堂。走在科布伦茨的小街上(狭窄的街道着实不能称作大街),每走一会儿就能遇见一座教堂,而教堂的历史则有可能绵延至中世纪之久。

再来谈谈拍照家伙:这次photokina展会图片我都是使用奥林巴斯E-M5MarkII和12-50mm套机拍摄的,而闪灯部分则是日清的i40。这样轻便的设备在行走的途中可以说是非常轻便,开闪灯后的画质也足以满足报道的要求。考虑到即将参观的博物馆里面不允许使用闪光灯,我连闪光灯都放在了酒店房间里,全部行囊都装在一个小野人的六百万(这个包的型号叫六百万……)单肩摄影包里面。告别了沉重的单反相机,无反相机将会是未来我工作的主力设备。

越接近德意志之角,游客的数量就愈发得多了起来。我发现这里的建筑一个小细节,那就是阁楼的窗户侧面依旧会贴上瓦片,浑然一体的设计也有相当有趣的。

没走了两步路,还没到德意志之角,路边边又有了一座教堂,哥特式的尖顶高耸入云,教堂内也鲜有游人来访,一切都显得如此安静而祥和。我也只是大致看了下,就离开了,继续前往德意志之角。

在这里先扯点儿闲篇:其实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德国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国家,这也是历史如此有趣的地方。1871年,打赢了普法战争的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镜厅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自此“德国”才算正式登上世界舞台。尽管1871年成立的德意志帝国也叫德意志第二帝国,那么自然之前就有一个所谓的“德意志第一帝国”(1933-45的纳粹德国自称为德意志第三帝国)。这个“德意志第一帝国”就是神圣罗马帝国,用伏尔泰的话说就是“既不神圣,也非罗马,更不是帝国”,是一个由众多大大小小的邦国组成的邦联

自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后,德意志帝国的国力日益增强,成为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领导国家,开始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霸权帝国主义之路。其实在那个年代,这也毫不稀奇,用NHK大河剧《坂上之云》的台词说,当时的国家要不成为英法俄德这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不就是成为清帝国这样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更或是印度这样的完全殖民地国家,没有别的选择。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正是帝国主义国家争夺霸权以及海外殖民地的时候,德国与英法俄争霸的道路在当时也是势在必行。说实话,我一直比较赞成不要用现代的角度去思考历史,而是要站在当时的角度考虑,而德意志帝国在十九世纪下半叶正是作出了正确的选择,只不过具体的争霸路线有误,非要去跟英国较劲,以及后面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打输了。

德意志之角这个名字的来历便是这里是摩泽尔河与莱茵河的交汇处,相传凯撒曾率领罗马军团抵达此地,后又有军队在此驻扎,拱卫罗马帝国的边疆,而中世纪的时候这里还是著名的条顿骑士团的领地。如今,这些都已不见了,只有摩泽尔河潺潺的流水还在静静诉说这些风流故事。

德意志皇帝威廉一世的青铜雕像后的长廊悬挂有各州的州徽,根据维基百科记载,这里还有包括德国在1945年失去的东普鲁士的几个州在内的全部州徽,不过我翻照片貌似没找到。上面这张是photokina展会举办地科隆市所在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州徽,在此聊表纪念。

·大炮、大炮、还是大炮

好了言归正传,还是说说科布伦茨国防科技科学博物馆吧。即便是照着谷歌地图,我还是七绕八绕才在一个不起眼的小院里找到了博物馆的入口。要是不看德文介绍,你能想象下图就是这个博物馆的入口吗?说实话真的是简陋的够呛……可能人家觉得无所谓或者是没太多资金来装饰门面吧。

我参观的这个博物馆德文全称是“WehrtechnischeStudiensammlung”,翻译为中文便是国防科技科学博物馆,门票售价是3欧元,进去后可以拍摄。可能是我是工作日去的,整个博物馆的游客算上我只有五六个人,四层的博物馆非常按键,工作人员貌似也只有门口的一个老爷爷。

不知道是不是德国人也比较认同“民以食为天”这句话,一进博物馆大门就可以看到展示的军用口粮,内含食品的种类还是相当丰富的。我一直比较同意战争一定要重视后勤,让士兵无论是作战还是赈灾都能吃得饱、吃得好,而不是反复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我觉得后者这么做既对不起士兵,也是一种对后勤能力地下的推脱。

没走两步,有一件大杀器展现在眼前,这就是600mm口径的“卡尔”臼炮的炮弹一发。为了展示其尺寸,我把自己的iPhone5S手机放在了下图的炮弹旁,各位可以一窥其尺寸大小。后面的图片便是一辆经过改装的四号坦克吊起炮弹为卡尔臼炮装填的照片。卡尔臼炮最为“黑科技”的地方,就是这货竟然是自行的……

这个博物馆尽管装甲车辆比较少,但是火炮那真是大把大把的。我一直觉得火炮,尤其是大口径火炮可以说是一种“军迷的浪漫”。流连于这些火炮之间时,我总会想,也许七十多年前一群也是跟我差不多年纪的年轻人,以炮兵的身份参加了这场世界大战,他们经历了哪些战斗?战争结束后他们回家与亲人团聚了吗?

除了之前的卡尔臼炮炮弹之外,在一层的另一个角落里还放着一发俾斯麦战列舰的380mm主炮炮弹!俾斯麦战列舰的威名相比即使不是军迷也会有所了解。像这样的380mm大口径主炮在俾斯麦战舰上共有8门,想想便非常令人兴奋。我一直觉得发射导弹的现代军舰没有过去的大舰巨炮看上去有气势,多炮塔神教的浪漫也绝非现在坐在办公室里按电钮发射导弹所能够比拟的。

除了上面的大家伙之外,这型leIG18、75mm步兵炮也相当让我感兴趣。leIG18步兵炮与1927年由莱茵金属公司研发,400kg的总重量、可拆解为6-10个部件携带,最重的一个部分不到80kg的设计非常便于在山地间携带、使用,小巧的体积也难以被敌人发觉。类似的设计思路还有就是日本的九二式步兵炮,该型火炮令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吃了大亏。

我感觉这个博物馆是以军事科普为主,所以除了真实的武器装备之外,还陈列有包括俾斯麦战列舰、下面的古斯塔夫列车炮和巴黎大炮的模型,让人们,尤其是青少年了解到这些曾经存在过的人类工程学、军事科学的杰作。

在37年全面抗战前夕,中国国民政府曾向当时的纳粹德国购买了枪械、火炮、装甲车辆在内的大批武器装备,在武汉会战前还是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尽管未能实现武器装备的完全利用,但试想如果没有这些装备,抗战初期国军只会更加苦难。下图中的88mm高射炮,当时中国政府也购买了20门Flak18这一早期型号的88mm高射炮,用于巩固长江的防御,而这些火炮也最终被日军所获,全部损失。

除了88炮之外,国军还装备了下图中的sFH18重型榴弹炮,其中有一部分是32倍口径的莱茵金属150mm榴弹炮。这些火炮的性能在当时是高于日军装备的自产榴弹炮,但这些火炮也与1号坦克这样的装备一样,最终惋惜地全部损失。

在二战期间,国军还装备有下面的这款37mm口径、45倍口径身管的Pak36反坦克炮,尽管该火炮的穿深非常有限,但击穿日军装备的九五式轻型坦克、八九式中型坦克和九七式中型坦克的正面装甲,还是没有太大的问题。据网络资料,在台儿庄战役期间,国军炮兵部队使用这款Pak36反坦克炮对日军的坦克部队造成了很大的杀伤,有效迟滞了日军对台儿庄的进攻。

像上面这些自身不具备动力的裸炮,尽管具备成本比较低廉的特点,但无论是火炮的运输、展开以及位置转移都非常不方便,在二战结束后就相对比较少见了。火炮的部分就向各位观众老爷们介绍到这里,后面再来看看馆藏的装甲车辆部分。

·模型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在军用车辆区域,令我感觉比较遗憾的是这座博物馆似乎并没有陈列二战期间的德国及其他国家的坦克,此外我感觉可能是因为展馆面积有限,所以内部的车辆摆放十分密集,而且有不少展品是没有围栏的,观众完全可以零距离感受这些历史上的钢铁怪兽的极致魅力。

实际上二战初期法国投降时,法军还有不少的FT-17坦克正在服役,而这些坦克也被德军收入囊中,不过此时这款坦克已经严重过时,所以也没有太多的表现机会,还是有几分美人迟暮的感觉。

展厅正面,自然是要展出德国自家研发的坦克了,于是“一辆”豹一主战坦克便映入眼帘。不过最神奇的,还是这款坦克是被从中间切开的!观众不必钻入坦克内部就能看到豹一主战坦克的内部构造、乘员分配,以及各部分的装甲厚度,还是非常非常长知识的。

尽管坦克有着钢铁巨兽般的体积,但实际上内部由于内部动力、火控等诸多设备的占用,实际上留给乘员的空间可以说是捉襟见肘的。而下图中不同部分的装甲厚度,也反映了设计者对于防护和机动这两个彼此矛盾的参数进行的取舍。

前面我们提到,由于科布伦茨国防科技科学博物馆没有二战时期的坦克车辆,所以在雷诺FT-17坦克旁放置了不少军模,来展示二战时期的坦克及装甲车辆。下图中就有包括“三突子”、电传动的“象”式、四号坦克歼击车和猎豹在内的多款在原有坦克改装而来的坦克歼击车(严格意义上“象”式是保时捷虎的改装型号)。

下面还有包括追猎者,以及重型坦克歼击车的中级产物——“猎虎”式坦克歼击车。这款重型坦克歼击车配备有128mm的Pak44火炮,车体正面150mm、火炮正面250mm的超强护甲也是非常罕见的。但实际上这款坦克歼击车的实际使用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过于笨重、无炮塔的设计令其机动性严重不足,据二战第一坦克王牌卡尔乌斯回忆,猎虎在正常行驶时必须要固定炮管,否则火炮将会很容易损坏,而这对于遭遇战来说简直就是噩梦。

下面这里还有一战时期英、德两国的坦克模型,以及德国的一号、二号和三号坦克在内的多款经典的早期坦克。而下面一层则是玛蒂尔达、T34/85、霞飞、虎I、虎II和豹式等各国主力坦克模型。这些模型的意义则更多地是军事知识科普,让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了解到祖辈参加战争时的武器装备,以及交战对方的坦克车辆。

二战时期,德国曾经研发过一些“脑洞大开”的武器装备,比如下面这款SdKfz2半履带摩托车。根据维基百科资料,最早这款半履带摩托车是为了空降比开发用于空投后拖曳火炮而设计的,后来干脆用来拖拽飞机,并且在泥泞的东线战场运送兵员。半履带的设计令其具备了更好的越野性能,小巧体积也能实现比较强劲的拖曳能力。

二战结束后,德国分裂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德国成为冷战时期东西方对抗的最前线,所以东德配备有苏系的武器装备。90年两德重新统一之后,德国便同时拥有了北约和前华约这世界两大军事阵营的武器装备。所以在这个博物馆里我们也能看到部分苏系装备,比如下面这辆T-55主战坦克。

科布伦茨国防科技科学博物馆馆藏的装甲车辆中二战的车辆并不多,坦克更是难寻踪迹,从这一点来看还是感觉比较遗憾。如果是喜欢二战坦克车辆的话,还是要去俄罗斯的库宾卡坦克博物馆去看,那里有包括虎王、甚至是镇馆的“鼠”式超重型坦克。

·枪,我要很多很多的枪

前面向各位看官老爷们介绍了火炮和装甲车辆,那么还差什么呢?当然就是枪了!科布伦茨国防科技科学博物馆共有四层,其中有两层都是展览了枪械和步兵装备,其中枪械更是覆盖了从古老的前装线膛火绳枪,到如今德国国防军的现代化装备。馆藏枪械的数量和种类,对于军迷来说绝对是一场视觉饕餮盛宴。

如果看过好莱坞大片《爱国者》电影的话,你肯定会惊讶于那时候战斗方式——用戏谑的话就是“排队枪毙”。士兵以连排级为单位排成横队,大家肩并肩站立射击,即使距离很近的敌人射击时也并不躲避。如此奇葩的战斗方式也是与当时的前装滑膛枪射程近、命中率低、装弹慢的技术特点有关的,一旦进入到后装线膛枪时代,就不再会有这样的“排队枪毙”战斗了,更不必说下图中的马克沁重机枪了。马克沁重机枪直接将密集阵型冲锋战术打入冷宫,也为中国的抗战贡献出了自己的一分绵薄之力。

下面这款长得怪怪的、有点像双联装轻机枪的武器,正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冲锋枪(尽管长得不像),那就是意大利研发的VillarPerosaM15。这款枪械奠定了冲锋枪这一全新武器分类,实现了发射手枪弹、可以全自动发射等特点。

再来说说下面的StG44突击步枪吧:这款德国研发的突击步枪也是被普遍认作是世界上首款发射中间威力弹药的可全自动射击武器。我们知道常规的步枪弹由于后坐力比较大,实际上是不太适合作为全自动手持武器的弹药的(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美国的M14突击步枪),而手枪弹威力、射程又偏小,所以德国在二战期间创新地设计了一种威力介乎于标准步枪弹和手枪弹之间的这样一种弹药,用于这款StG44突击步枪。尽管这款武器并不完美,但却是极具划时代意义的。

下图这种前装燧发枪发射的原理是射手扣下扳机后,装有燧石的击发装置击中前部的钢片,打出火花点燃火药池内的火药。这样就不会担心火绳熄灭,无法射击的问题了。还有一个有趣的细节就是,如果网友们看过介绍拿破仑时代的电影的话,那时候的士兵使用这种前装燧发枪的时候,是要装填两次火药的,第一次是在枪管内装填推动弹丸发射的,而另一次则是火药池内供击发使用的。再考虑到战斗过程中士兵难免紧张,实际上燧发枪的射击速度是非常慢的。所以在现代意义上的后装线膛枪出现之前,各军往往采用之前我提到的“排队枪毙”战术,排成紧密的人墙,大家同时射击,这样才能获得比较高的命中率。

在前装燧发枪和后装线膛枪的过渡期间,也就是大概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和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各国还出现了一种前装线膛枪。使用时士兵先装填火药和米涅式子弹,然后在击发装置处安装一个含有雷汞的雷帽,然后射击。这样装弹的效率大大提升,枪管内的膛线也能保证更高的命中率和更远的射程。正是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这种前装线膛枪开始兴起,传统的拿破仑时代“排队枪毙”战术也再无用武之地了。

科布伦茨的国防科技科学中心楼上馆藏的枪械不仅数量的,干货也是相当的多,更可贵的是枪械的成色还相当不错,从中不难看出工作人员对枪械的保管和保养的用心程度。我在装修之前的军事博物馆看到有很多很珍贵的装甲车辆等藏品没有得到太好的保护,这一点上还是需要向人家学习。

·其他藏品&游览感受

除了火炮、军用车辆以及枪械之外,科布伦茨国防科技科学中心还馆藏了很多很多有意思的军事装备,其中不仅有下面的水雷这样的东西,甚至还有一艘小型潜艇!而在1层展馆最深处,则塞下了满满当当的飞机,观众只能从飞机间的缝隙间才能穿过,对于军迷来说也绝对是一个惊喜。

说实话作为一个伪军迷,我对军用飞行器没有太多的研究,而这里馆藏的飞行器数量相当多,并且涵盖了冷战双方东西方的装备,其中就不乏两架不同时代的米格战机,以及拥有“暴力美学”般的米-24武装直升机。

THE END
1.柳州工业博物馆游记:记录中国人自己的造车故事如今国产车的产品品类、特色都已经丰富了起来,也有了一些历史沉积,但是能够承载所谓“汽车文化”的东西,的确还不够多,譬如博物馆。国内相对知名的汽车博物馆很少,上海的汽车博物馆算是个典型了。然而我去过之后发现,它所展示的更多是世界汽车发展史,也就是“别人”的历史,关于“自己”的东西实在不多。 https://www.dongchedi.com/article/7383186703390933543
2.北京北京汽车博物馆游玩攻略简介,北京北京汽车博物馆门票/地址/图片/这是一座以汽车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馆内有众多历史上著名车辆的模型和实体,也有汽车内部构造的说明,以及对未来汽车的预测展示,可以了解汽车的历史发展。小朋友们还可以参加模拟赛车、汽车电影等众多体验活动。 汽车博物馆的建筑外形好像一只动感的大眼睛,门口的售票处是在一座火车头里,很有特色。博物馆的地下室是停车位https://you.ctrip.com/sight/beijing1/107839.html
3.北京博物馆游记经典老爷车启辰晨风论坛北京是中国的首都这一点都不意外,不管是从经济还是文化底蕴来说都是首屈一指的。而且好玩的地方也特别的多,你要想一次性的把它https://m.pcauto.com.cn/bbs/topic-11712446.html
4.河南<1>长途汽车(河南郑州开封博物馆游记)河南<1>长途汽车 “五·一”的清晨,北京始发的179次火车缓缓进了郑州站。按原计划,下了火车本想马上转车去开封。同路的朋友去买火车票,但买来一看,当时最早的一班开往开封的火车要到11:59才开,这样半天就耽误了。于是转头就把车票以票价的30%的价格卖给火车站一小贩,直奔火车站对面的长途汽车站买了去开封的https://www.izy.cn/travel_notes/ef7/9905.html
5.博物馆游记作文(精选45篇)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博物馆游记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博物馆游记作文 篇1 早上一般都吃得很简单,然而我没想到今天早上居然吃的是我最喜欢的宫保鸡丁,而且全是鸡肉,没有我不爱吃的莴笋https://www.unjs.com/zuowendaquan/youji/3226270.html
6.哈尔滨世纪汽车历史博物馆旅游攻略之哈尔滨世纪汽车历史博物馆哈尔滨世纪汽车历史博物馆的门票价格: 成人票价50元/位 70岁老人持有效证件、1.4以下儿童免费 信息纠错 哈尔滨世纪汽车历史博物馆的开放时间: 08:00--17:00 哈尔滨世纪汽车历史博物馆的驴友游记 东北虎:走遍中华110-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2014.5.29) https://m.meet99.com/jingdian-shijiqiche-116792.html
7.汽车之家旅游游记「游记」车生活汽车之家_旅游游记_「游记」-车生活 【车生活】收集了众多关于汽车之家旅游游记方面的贴子内容,旅游景点,线路,文化,用一篇游记得形式记录下来给广大车友们观赏的一个旅游游记版块!http://www.andapei.com/article/zt_8.html
8.历史车库这个团是由日经技术在线与景文舍共同组织的,一听说有这个团,我提前半年就报名了,在前两篇汽车日记我详细的介绍了丰田与马自达的一些参观感想,写的话题比较严肃,这篇游记篇我想通过我自己亲身的旅游来简单的谈谈我这趟日本之旅的感想。我们这个团不同于旅游团之处在于,我们所到之处几乎都不是中国旅行社带领的常规https://www.xincheping.com/tribe/art/234320.html
9.“陆巡”即将换代回顾越野传奇的历史精彩内容回顾: 除了捷达还有富康 重温95后的汽车记忆 博物馆巡礼——中国铁道博物馆探馆游记 博物馆巡礼——北京汽车博物馆探馆游记 即将换代 兰德酷路泽历史回顾https://www.yoojia.com/article/9464972859173329406.html
10.[游记][德国]汽车之城博物馆入场正价8欧,学生4欧,连Audio guide。德国博物馆很多也有提供学生半价优惠,其他国家却少得多。这博物馆主要介绍Mercedes-Benz的发迹史,展品自然就是历年来出产的汽车。但博物馆实在太大,太多展品,况且我们紧接还要参观另一个博物馆,很快便放弃了细听那Audio guide。http://exchange-nl.com/sc/sc-stuttgart%E6%96%AF%E5%9C%96%E5%8A%A0%E7%89%B9%E4%B8%80%E6%97%A5%E9%81%8A/
11.上海汽车博物馆,旅游攻略上海汽车博物馆游记来马蜂窝,更多自助游攻略游记上海汽车博物馆尽在马蜂窝https://group1-m.mafengwo.cn/i/24514307.html
12.博物馆游记作文(通用21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博物馆游记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博物馆游记作文 篇1 大英博物https://www.ruiwen.com/zuowen/youji/4381465.html
13.2023年大同博物馆游记通用9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大同博物馆游记【通用9篇】,供大家参考。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同博物馆游记【通用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https://www.shwstmt.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79487.html
14.[博物馆乐游记]潮州琵琶《柳青娘》演奏:陈贤澈[博物馆乐游记]潮州琵琶《柳青娘》 演奏:陈贤澈 00:00:48 [博物馆乐游记]琵琶古曲《十面埋伏》 演奏:任宏 00:02:25 [博物馆乐游记]琵琶古曲《春江花月夜》 演奏:王雁桢 00:01:31 [博物馆乐游记]《不染》 琵琶:孙晨荟 古筝:王燮 00:00:52 [博物馆乐游记]琵琶重奏《南北茉莉花》 编曲 演奏:孙晨荟 任宏https://tv.cctv.com/2024/02/09/VIDEBgDV2351PZJP4dnAIyx024020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