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BANKOFCHINA)经孙中山先生批准,于1912年2月5日正式成立。总行位于北京复兴门内大街1号,是中央管理的大型国有银行,国家副部级单位。中国银行是香港、澳门地区的发钞行,业务范围涵盖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基金、保险、航空租赁等。
中国银行总行大楼(贝聿铭设计)
中国银行是中国唯一持续经营超过百年的银行,也是中国国际化和多元化程度最高的银行。机构遍及中国内地及57个国家和地区,旗下有中银国际、中银投资、中银基金、中银保险、中银航空租赁、中银消费金融、中银金融商务、中银香港等控股金融机构。2018年,中国银行再次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成为新兴市场经济体中唯一连续8年入选的金融机构。2019年7月,《银行家》公布2019年全球银行1000强,中国银行排名第4位。2019年7月22日,《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中国银行排名第44位。
根据中国银行2019年半年度报告显示,中国银行资产总额計222,660.24亿元,比上年未增长4.70%。截至2019年6月末,本行共有员工305,823人。中国内地机构员工281,417人,其中,中国内地商业银行机构员工269,357人;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及其它国家员工24,406人。
截止2019年6月末,中国银行共有企业网银客户数425.03万,个人网银客户数1.74亿,手机银行客户数1.63亿。其电子银行渠道业务替你见率达93.73%。
鸦片战争后,时至清末,外国银行涌入中国,通过垄断国际汇兑业务、资本输出、政治贷款、发钞、经营中国对外赔款等手段,扼住了中国金融、财政的咽喉。1895年甲午战争后,外国资本大量涌进国门,中国的金融、财政状况更加恶化。加之国内经济衰败,建立在中国薄弱市场上的民营经济已濒临破产,举步维艰。曾经风靡一时的票号在十九世纪末也已趋于衰亡。19世纪末,国内有识之士倡导兴办银行,“以中国之银,供中国之用”。
中国银行的前身是中国第一家国家银行——户部银行。光绪30年元月28日(1903年3月14日),奕劻上奏“试办大清户部银行推行银币”。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中国历史上第一家国家银行——户部银行于1905年8月在北京成立。1906年,户部更名为度支部。1908年2月,户部银行改为大清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到1911年,大清银行在全国各省省会和通商口岸设立分支机构35处,成为清末规模最大的银行。
大清银行第一次官商会议全体人员的合影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大清银行副监督陈锦涛经时任政府司法总长的伍廷芳提名,出任临时政府财政总长。此时,迅速建立新政府的中央银行,是非常紧迫的事情。大清银行本来就是清政府的国家银行,实力雄厚,将大清银行改为中央银行是再合适不过了,正如陈锦涛在致临时参议院咨文中所说“借已有之基础,应目前之急需,既可以增长民国之实力,又可因其资金为通融,实为民国国家与银行股东两得兼利之道。”于是陈锦涛常驻上海,于汉口路大清银行楼上专门筹划此事。陈锦涛开始借助大清银行“商股联合会”的力量,着手将大清银行改为中国银行,建立政府中央银行。
1912年大清银行改组成立了中国银行,借助大清银行,中国银行在成立之初减少了开设银行的资本。在特定时期,对于商人资本来说,依靠政府的扶持可以减少政局动荡所带来的政治成本。
1912年2月2日,大清银行上海分行停业清理。1912年2月5日,中国银行在上海汉口路3号大清银行旧址庆祝成立并开始营业;1912年2月14日,中国银行南京分行在南京城内珠宝廊宣布开业;1912年8月1日,中国银行总行在北京西交民巷原大清银行旧址成立,上海中国银行随即改称上海分行。随后,天津、汉口、济南、杭州、广州、南昌等地的大清银行也都在清理后,相继改为各地的中国银行分支机构。
伴随着中华民国的诞生,中国银行成立了。伴随着中国近现代金融业的发展,中国银行开始了她不寻常的前进历程。
一、大清银行商股联合会呈大总统文(1912年1月)
大清银行截止旧历12月30日(1912年2月17日)为止,各行一律停止营业,实行清理,所有清理办法大纲如下:(一)另设清理机关,附属于中国银行内,所有簿据均应另置,划分界限。(二)各处民军所取之现款账款暨生财等项,应请新政府照数发给公债票,以恤商艰。其取去簿据,由新政府电饬各省都督一律发还,俾资清理。(三)收取旧欠,新政府应担任保护,以重商本。(四)清理后如有损失,应以满清政府官股五百万两消灭备抵。(五)本银行商股五百万两一律改为中国银行股本,定期另换股票。(六)本银行行产、生财等项,由中国银行接收应用。
中国银行自旧历壬子年正月初一日(1912年2月18日)实行开办,谨拟办法大纲如下:(一)本银行由新政府承认为中央银行,应订章程由财政总长派员协同股东商定。(二)本银行专招商股,惟开办时可先由新政府酌拨公款若干协助,俟股份招齐即行拨还。(三)本银行自旧历12月中,财政部批准之日起,作为筹办期间,先由财政总长委任正副监督,会同大清银行股东代表筹办一切。
二、财政总长批示
右批示大清银行商股联合会。呈悉,奉大总统谕:“新政府既已成立,凡商民已得旧政府正当之权利,自宜分别准予继续。所请将大清银行改为中国银行,添招商股500万两,认为新政府之中央银行,由部筹款,以雄财力,并请派正副监督,先行开办,克期成立。凡新旧营业账款,请分电各省都督力加保护,并将该行原有房屋、器具、簿据等项先行发还各节,大致尚属妥协,著即准行。”至中央银行约法及办事招股等项细章,应由监督会同该股东会代表商订,呈请本部核准,分别送交参议院议决,由大总统批准后再行饬知遵照。此批。(1912)元月24日
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转型求实、变革图强,把中国银行建设成为新时代全球一流银行。
实现战略目标分“三步走”:到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达到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特色优势进一步巩固,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到2035年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实现从世界一流大行向世界一流强行的跨越,全面建成新时代全球一流银行。到2050年将中国银行打造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金融重器”,打造成为全球金融业的一面旗帜。
担当诚信专业创新稳健绩效“担当”: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客户负责,对股东负责,对银行负责,面对责任能够挺身而出,面对矛盾能够迎难而上,面对任务能够善始善终。“诚信”:重承诺,守信用,言行相符,表里如一,襟怀坦荡,诚实无欺。“专业”:本领高强,业务精湛,发扬工匠精神,做到精益求精。“创新”:永不停滞、永不僵化,敢于大胆探索,善于博采众长,勇于推陈出新。“稳健”:坚守风险底线,坚持合规经营,遵循发展规律,实现行稳致远。“绩效”:坚持结果导向,注重经营效益,促进持续增长。
中国银行行标于1986年经中国银行总行批准正式使用。
银行标志是由香港著名设计师靳埭强先生设计,采用了中国古钱与“中”字为基本形,古钱图形是圆与形的框线设计,中间方孔,上下加垂直线,成为“中”字形状,寓意天方地圆,经济为本,给人的感觉是简洁、稳重、易识别,寓意深刻,颇具中国风格。
王江,男,1963年7月生,汉族,山东乳山人。2019年12月2日,中国银行召开全体大会,会上宣布了江苏省副省长、省政府党组成员王江将出任中行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行长。
王江本科就读于山东经济学院财金系,1984年7月参加工作,毕业后留校任教,于1992年至1999年期间担任山东经济学院财金系副主任、副教授,期间在厦门大学财金系金融专业委培脱产博士研究生学习,1999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刘连舸,男,汉族,1961年5月生,吉林永吉人,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高级经济师。于2018年06月—2019年06月期间担任中国银行行长。
陈四清,男,汉族,1960年出生于湖南省,中共党员。于2014年2月-2017年7月任中国银行行长。
1982年,毕业于湖北财经学院(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基建财务信用系。1990年,加入中国银行,在湖南省分行工作多年并外派中南银行香港分行任助理总经理。1999年,获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00年6月至2008年5月,先后担任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行长助理、副行长、总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广东省分行行长。2008年4月,任中国银行党委委员。2008年6月,任中国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2014年1月,任中国银行党委副书记。2014年2月,任中国银行行长、党委副书记。2014年4月,任中国银行行长、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2016年6月,兼任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主任委员。2017年2月,兼任国际商会中国国家委员会(ICCChina)银行委员会主席。2017年7月,任中国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人选。2017年8月,任中国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副部长级)。2019年4月,任中国工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男,1952年5月生,汉族,福建莆田人,在职研究生学历,经济学博士。于2004年8月-2014年1日任中国银行行长。
男,汉族,1952年生,辽宁沈阳人,1975年毕业于北京外贸学院英语专业。于1993年11月-2000年2月担任中国银行行长。
1972年入北京外贸学院(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系学习。1975年7月任国家体委驻塞拉利昂教练组翻译。1976年后在中国银行营业部清算组、伦敦分行、纽约分行工作。1984年5月后,任中国银行资金部副部处长、处长、副总经理。1988年6月任中国银行纽约分行总经理。1993年7月任香港光大银行(集团)常务董事、副总经理、党组成员。1993年11月任中国银行行长、党组书记、副董事长。1995年5月任中国银行董事长、行长、党组书记。2000年2月任中国建设银行行长。中共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1994年在美国被授予1994年度国际“黄金交易杰出领导人”大奖,是亚洲地区的第一位获奖者。
注:2003年12月10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受贿罪判处王雪冰有期徒刑12年,并处没收个人部分财产。1993年至2001年期间,王雪冰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给予的款、物,共计价值人民币115万余元。案发后赃款、赃物已全部追缴。
中国银行在业内首家推出与5G和生活深度融合的智能网点—中国银行5G智能+生活馆。依托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对未来网点业态进行大胆创新和积极探索,打造跨界新金融、新零售和新生活的综合金融业态。
新一代智能网点紧扣科技发展脉搏,聚焦客户核心诉求,通过迭加智能元素,向客户提供贯通现金与非现金、居民与非居民、人民币与外币的智能便捷服务。通过融入生活场景元素,让网点更贴近时代,以客户更喜闻乐见的方式,提供更有品质的金融服务。
全面推进以智能柜檯为核心的网点转型,提升网点价值创造能力。上半年,智能柜檯累计完成8次迭代升级,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成为网点客户服务、业务处理和产品销售主渠道。全面部署移动版智能柜檯,实现中国内地36家一级分行管辖行层级全覆盖,助推网点走出厅堂、融入场景主动获客,有效拓展服务半径。推广移动对公开户,覆盖中国内地12家一级分行,依托渠道创新与流程优化,实现银行上门“一站式”开立账户并签约产品,提升对基础客户和基础账户的服务水平。扩大现金版智能柜檯试点,覆盖中国内地33家一级分行,以人民币为突破口,为客户提供高限额、多面额、多介质的智能现金服务,打通柜面业务迁移“最后一公里”。业内首家推出O2O新型实物交付模式,实现客户线上预约下单,线下自主领取产品实物,进一步贯通线上线下。探索个人业务“无卡化”,引入手机银行扫码,实现线上线下认证互信,打造全新“无感服务”体验。
中国银行总行位于北京复兴门内大街1号,离故宫约2公里的西单商业闹市区长安街边,大厦主体高度为45米,南面和东面两个入口各宽54米,高9米,进深14米,在仅有45米的高度衬托下,建筑的体量显得很大。
中国银行总行大厦曾被贝聿铭自称“收山之作”,在本大厦的身上,贝聿铭善用几何形体设计的特点再次展现,与他设计的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香港中国银行、列“当代建筑的十大奇迹”之首的法国巴黎卢浮宫金字塔等一样,本大厦也具有强烈的几何雕塑感,体现出贝的个性,贝聿铭一直追求依托传统又超越传统的建筑风格,因此其作品总是与众不同,从而能成为经典。
中行总行大厦贵宾入口的玻璃墙,以三角形为主,菱行、圆形、方形、半球体为辅构成,简洁中蕴涵了变化,简单的数学几何语言使人易懂且融合进去,而且没有民族界限。而大厅内部,西北二侧高墙上的8个巨大切面,使空间视觉效果得到明显改善,而且还体现了银行的实力和应有的威严,中间切面上的中行标志非常醒目。切面之间,悬挂着一个钢制大圆环,起与切面缓和的作用。大厅内部墙壁有4个大圆孔,保证了西北二个方向的视觉延伸。由东南角的主入口进去,正好与切面组成的几何构造的内部空间遥相呼应,中间的楼梯二旁的绿化形成了愉悦的视觉走廊,拾阶而上,形成了上下二层的业务空间,一般业务在上,而保密性强的在下。
外墙与大厅内部颜色、装修保持一致,保证了内外空间的延续,扩大了内涵的外延。
建筑内部镂空设计了一个大堂,透明玻璃使内外通透,使建筑笨重感顿失,这种效果在万科建筑研究中心上也有体现。
而大堂近1500*150米,与10层平行的隔热透明的自然采光屋顶为两层高的巨型钢架托起来的,整个大厅无梁无柱,视野开阔,内外一体,气势惊人却无压迫感。
建筑的布局类似北京的四合院。大堂位于东南角,类似天井。西、北二侧分布写字楼,写字楼窗户不但向外开,向大堂也开。大堂的园林基本是民族色彩,大厅小池里面金鱼欢快地游着,据说水池子里的石头,是从云南石林的田间野地里找来的,比雨花石要粗犷很多。由于自然采光,大堂内从浙江转种的竹子长势不错。设计的时候,大厅是准备向行人开放的,是一个广场,就是说,你从长安街去西单可以穿过这里,但管理比较严格了。
北京中国银行总部大厦占地面积1315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4869平方米,地下4层,局部6层,地上15层,屋顶高57.5m,是一座智能化的办公大楼。大厦由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担任设计顾问,美国贝氏建筑师事务所(PPA)主持设计,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绿色建筑与生态城研究中心担任绿色咨询。建筑西侧、北侧主楼部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东侧、南侧附楼部分为钢、混凝土结构。因建筑功能要求,本工程四个区段间没有设缝,全部整体连接,整个结构为板柱框架—剪力墙体系。地下室墙为800mm厚地下连续墙结构,地下室四周设置预应力锚杆。采用筏基,底板厚16~23m。空间网架位于建筑物中部,弦腹杆均为焊接件,节点采用特殊钢板焊接空心节点。东侧、南侧两个主入口处采用大空间托空钢桁架,高6.9m,长55.2m,上部托有8层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首层地下室中部为大跨度空问,柱距39m,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