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遇上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最新特展与公众见面

上海博物馆最新特展的视觉总监并非人类

AI遇上博物馆,会带来什么改变

层层叠叠的丝绸帷幔从展厅中央垂下,倒映在湖泊般的镜面上;展柜里以白瓷雕刻而成的各种花卉,与色彩缤纷的珠宝相得益彰……这些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江南风物和展品特色的展陈设计,竟然是由AI设计完成的。

昨天上午,即将在上海博物馆东馆第一特展厅与公众见面的“满庭芳菲:卡地亚的艺术魔力”展揭开神秘面纱,展出卡地亚典藏珠宝、钟表、档案等298件珍品及34件与之对话的中国文物,共计332件展品。展览由艺术家蔡国强与团队开发的AI模型cAITM担任展览场景与视觉总监。

当AI走进博物馆这样保存人类历史文明的殿堂,会带来怎样的改变?

跨越物种的合作

走进上博东馆第一特展厅,观众的目光立即会被展厅中央顶上垂下的丝绸帷幔所吸引。层层叠叠的帷幔相互掩映,如同中国水墨山水中浓淡不一的山峦。这一装置正下方的镜面如宁静的湖泊倒映出上方的帷幔,虚实相依。展厅四周,一面截取山水画中的草木花鸟,构成一幅巨大的水墨山水,镶嵌其中的展柜成为画卷的一部分;另一面则以珠宝设计图的笔触,勾勒出江南园林亭台楼阁的轮廓,陈列其间的展柜像是庭院的“窗户”,以洁白瓷雕为背景,将展品衬托得更加绚烂。

作为上博首个由艺术家与AI共同参与展陈设计的展览,此次展览的场景与视觉总监由人工智能cAITM担任。cAITM是蔡国强与其团队量身打造的AI,它从蔡国强数十年的艺术创作出发,深度学习了蔡国强的艺术创作、著述、影像和档案资料,以及宇宙等蔡国强有兴趣的知识领域。此次设计也是在蔡国强与其团队引导下完成的。

跨越物种的合作是如何进行的?cAITM表示,一开始蔡国强告诉它白居易的《忆江南》《花非花》等诗篇和法国诗人让·考克多对卡地亚的描述:“一位奇妙的魔法师,用迷人的方式,从一缕阳光中捕捉月亮的碎片”,“成为我初期探索展览气质与精神的重要灵感。我在与他的对话磨合中,逐步诞生展览场景设计构想。”此后,它又从倪瓒山水风格图像和中国庭院设计中获得灵感,例如将展柜沿着倪瓒笔下的溪岸镶嵌,延续画面制作微型青绿石刻成为展柜,就是AI的创意,旨在“让展品栖息在画中山水之间。”而部分展柜中的植物瓷雕也是由cAITM生成图样,再由蔡国强家乡泉州的匠人们雕刻制作而成。

不过,AI也并非无所不能,cAITM就坦承自己在以倪瓒山水为灵感设计的背景图中出现的书法和印章只是虚拟想象,并无含义,“因为我不会读草书和印文。”

“我不仅是设计师,也是连接不同时代和文化的桥梁,是通往新体验维度的门户,和跨越世纪故事的编织者。”在cAITM看来,自己既介入艺术家与观众之间,又是策展人以外的“第三者”,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展品。

保持传统,也要吸纳新科技

当AI担任起一场大型展览的视觉总监,人类引以为傲的创造力是否会被取代?

“目前AI的创意更多是来自随机性,海量数据下两个不搭界的细节忽然被放到一起,给人提供灵感。”在文创行业从事设计工作多年的林先生曾在两年前因画师乌合麒麟引发的AI争论中激烈地反对过,但短短半年他就转变了看法,“其实AI的基础数据乃至‘情绪’还是来自人类创造,最终的结果仍需人来决定,细节也需修正。”如今他除了为AI提供大量资料,还要提供“情绪价值”,“比如AI做得好的地方,要极力夸赞,下次它才会继续这样做。”

尽管此前AI鲜少介入博物馆展陈设计,但在其他领域其实已经大显身手。上博文物保护科技中心曾修复过一块绿松石牌饰,工作人员将全球存世所有同类文物数据输入电脑,由AI计算出绿松石排列顺序,罗列出每一块需要补镶位置所需的绿松石尺寸和形态,再寻找合适的材料补缺。上博青铜器修复及复制技艺项目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珮琛说,“要保持传统优势,也要吸纳新科技。”

而AI导览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文博场馆和旅游景区所运用。上博人民广场馆正在举办的“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就推出可智能对话的AI数字人讲解,全国多家文博场馆也在试水AI导览服务。

不过也有一些观众认为目前多数文博场馆的AI服务使用体验不佳、数字资源有限。有观众吐槽一些博物馆所谓的AI就是简单地将文物“动画化”,还有观众在展览上与AI导览语音交流,却因周围观众太多、声音嘈杂无法识别;甚至有观众因文物名字过于晦涩而无法交互,“不如扫个码看文字”。曾使用过博物馆AI的观众梅女士也发现,有的博物馆非常注重知识准确性,导致AI应有的大数据搜索功能难以起作用,“看起来是有交流了,实际上AI导览就是把文字变成语音,我想了解的问题回答不了,这跟人工导览差别还是很大。”

在业内人士看来,AI进入文博领域是“大势所趋”。蔡国强也表示:“训练AI最好的办法是让它接受更多挑战,在实践中发展。”(记者简工博)

THE END
1.博物馆“数字化”,寻求最佳技术策略数字技术深刻改变着各行各业的面貌,也为博物馆的知识传播与公共服务提供更多可能。 最新消息传来,历时6年多打造的上海博物馆东馆今年将全面建成开放。新馆设置了丰富的数字化互动体验空间,包括面向青少年的“古代文明探索宫”、让观众在现场沉浸式游览的“数字馆”、开放式的“文物保护修复体验馆”等。 https://www.jfdaily.com/wx/detail.do?id=710508
2.上海博物馆诗心造物——江南工艺的世界 东馆4楼 考古上海 东馆4楼 中国明清家具馆 人民广场馆4楼 中国少数民族工艺馆 人民广场馆4楼 云游上博 更多 新闻公告 专题|M20+全球顶尖博物馆大会开幕 2024-12-03 上海博物馆与伊朗文化遗产和旅游研究院签署合作备忘录 2024-11-27 教育活动特别https://www.shanghaimuseum.net/mu/frontend/pg/index
3.上博东馆之数字馆人在画中游每天上班搞得心力交瘁,我实在很崩溃,于是随机约了上海博物馆东院,想去换换脑子,调整一下心情。上博东馆是今年才正式开放的,它的开发标志着上海拥有了2个博物馆。他们也有着自https://www.jianshu.com/p/25a1da08039e
4.上海馆上海馆 老字号数字博物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系统开放时间:每工作日上午8:30—下午5:00,节假日及非工作时间不开放使用。 首页 企业馆 地方馆 资讯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建馆说明行业主题馆建设申请表 系统开放时间:每工作日上午8:30—下午5:00,节假日及非工作时间不开放使用。http://lzhbwg.mofcom.gov.cn/edi_ecms_web_front/thb/thbarea/310000
5.小程序“上海博物馆”25日12:00启用,提供一站式接入服务上海博物馆东馆6月26日将迎来开放“三部曲”的第二节点,开放空间将进一步扩大至80%左右,更多的常设展厅以及专题展厅、互动空间将闪亮登场。人民广场馆和东馆两处馆址近期还会推出主题各异、精彩纷呈的特别展览。 在东馆第二步开放即将重启之际,为向观众提供更便捷、更高质的服务,近期上海博物馆小程序全新上线,集https://www.shobserver.com/sgh/detail?id=1360154
6.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数字化能为博物馆展览带来什么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信息中心原副主任 源流运动:您如何看待“物与非物”这个议题? 刘健:我觉得这个主题有一种思辨的味道,因为我们做数字化的很可能马上就把“非物”联系到数字虚拟这个层面上。但后来仔细想了一下,结合宋向光老师和潘守永老师的发言,觉得“非物”和“物”的概念都不是这么简单。对博物馆而言,“https://zhuanlan.zhihu.com/p/622836202
7.数字馆——上海博物馆东馆(四)数字馆。上海博物馆全新打造的体验空间,它结合学术研究成果,运用数字技术构建无实物展品的多媒体。“山水江南”是数字技术展示https://www.meipian.cn/57bnm762
8.上海数字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东馆展陈概念方案国际征集公告 上海· 上海博物馆 上博新展预告 | 高斋隽友——胡可敏捐赠文房供石展 上海· 上海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音频节目已上线 上海· 上海博物馆 公告| 上海博物馆2020年清明假期正常开放 上海· 上海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2020年展览计划调整 http://museum.odb.sh.cn/node2/n2399/n2400/n2727/n2729/index.html
9.博物馆也有“数字双胞胎”上海数字孪生系统赋能景区治理3月1日,上海发布博物馆等景区的最新数字治理成果,提出将以整个城市为视角,充分用好上海海量应用场景优势,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加速迭代升级,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 数字化建设是当下博物馆发展的一大趋势。去年9月,拥有70年历史的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线了上海首个数字孪生博物馆系统。今年2月,系统升级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15486523000452895830
10.海上博物海上博物:中国文博文创数字藏品发行权威平台 【拥抱未来】海上博物App由上博链负责研发。利用区块链技术,你在海上博物里可以购买到唯一的、不可篡改、不可分割、不能替代的数字文化商品,你的权益将被永久记录在区块链上。每个画面、视频或模型,都将变得真实而稀缺。区https://apps.apple.com/de/app/%E6%B5%B7%E4%B8%8A%E5%8D%9A%E7%89%A9-%E4%B8%8A%E6%B5%B7%E5%8D%9A%E7%89%A9%E9%A6%86%E6%95%B0%E5%AD%97%E8%97%8F%E5%93%81%E4%BA%A4%E6%98%93%E5%B9%B3%E5%8F%B0/id1632162734
11.智慧博物馆发展中的数字人文建设———以上海博物馆的实践为例智慧博物馆发展中的数字人文建设———以上海博物馆的实践为例 智慧博物馆发展中的数字人文建设 ———以上海博物馆的实践为例 刘 健摘 要 智慧博物馆概念的出现已经有近 10 年了,在智慧博物馆建设的实践中,采集了大量数据 后,对数据的运用却显得不那么尽如人意,在某种程度上这可以说是智慧博物馆建设所面临http://dhr.ruc.edu.cn/E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59
12.中国语言文字数字博物馆通过梳理、总结百年来党领导下的语言文字事业走过的光辉历程, 全面系统呈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领导的语言文字政策和实践的变迁、发展进程, 展现了语言文字工作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和显著成就。 查看详情 This ishttps://szyb.smartedu.cn/
13.数字赋能博物馆“唤醒”千年文化如今,走进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等,数字化转型正在让博物馆拥有“数字双胞胎”,从“云观展”出发走向“云治理”,也为博物馆如何更好吸引年轻人、讲好“灵动”的科普故事探索路径。 2021年9月,上海首个数字孪生博物馆系统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线,该系统具备展馆导览、动态应急预案、视频虚实https://www.cqcb.com/topics/shangyoushucang/2022-10-14/5055591_pc.html
14.全球各大博物馆线上博物馆来了10.陕西历史博物馆 ①数字展厅: http://www.sxhm.com/index.php?ac=article&at=list&tid=199 11.河北博物馆 http://www.hebeimuseum.org.cn/contents/154/2154.html 12.沈阳故宫博物馆 数字博物馆: http://www.sypm.org.cn/comcontent_detail3/&FrontComContent_list01-1111CurrentIds=5__21&comContenthttps://www.clickshowcase.com/news-detail-id-40.html
15.数字博物馆和主题文创的纵横生长在了解了数字博物馆和主题文创的纵横生长形态与法则后,接下来,我们安排了一个采访,由上海团队雅宁同学对话了国内从事文物扫描工作5年的张先生(因涉及部分行业机密,所以隐去姓名),他与苏杭区多家知名博物馆、美术馆有长期业务合作。下面是来自张先生业界观点: https://36kr.com/p/1724622962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