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阳陵博物院2021年度报告大事记

为了进一步提升我院信息公开水平,现根据博物馆年度报告公开工作要求及《博物馆信息公开指引》,我院特编制本报告,接受社会监督,方便公众有效利用博物馆资源。

2021年,我院在省文物局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理事会的科学决策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复杂态势,紧紧围绕博物院主责主业,确保全院各项工作平稳有序展开,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

一、强化党建引领,夯实党建工作基础

(一)强化院党总支自身建设

院党总支充分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持党对各项工作的领导,科学决策“三重一大”事项。进一步落实院党总支委员会、中心组理论学习会等制度要求,全年共召开党总支会议26次,中心组理论学习(扩大)会17次。

在局党组和局直属机关党委的领导和指导下选举产生新一届院党总支。此外,我院先后召开党支部书记述职评议考核会、党支部组织生活会,院党总支和各支部签订了党建目标任务书。

(二)积极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在院党总支领导下,各党支部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各党支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党支部书记带头讲党课,严格按照上级规定完善党员积分管理。持续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根据《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工作情况,制定培训计划,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集中培训。

以主题党日活动为纽带,深化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三个党支部在商洛市山阳县漫川关镇共同举办“牢记嘱托缅怀先烈”主题党日暨党员教育活动;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第八党支部党员开展党建交流活动;与陕西省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党支部、西安市碑林区南门小学党支部联合开展“文教融合促‘双减’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党日活动;与西北工业大学联合开展“馆校融合促进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助力文化遗产保护”主题党日活动,并正式签订《遥感物探可控考古试验场建设》合作协议书,切实发挥了党支部的组织协调作用,搭建了我院与帮扶联系村、兄弟博物馆、高校合作交流的桥梁,是推动我院博物馆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其中,“牢记嘱托缅怀先烈”主题党日活动和“文教融合促‘双减’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党日活动,均入选省局2021年度“十佳主题党日活动”。

(三)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从3月中旬起,按照局党组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方案的要求,院党总支多措并举迅速启动,多次组织全院党史学习教育专题会,指导3个党支部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各党支部分别建立以助力稳定和人才培养,有序推进文化惠民及完善民生需求项目等为主要内容的“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台账,并推进落地实施。

不断提高我院党史学习教育覆盖面,持续发挥群团组织作用。院团支部与院工会共同完成《砥砺前行20年》纪念册的编辑出版工作;策划开展了三期“汉阳陵青年文化沙龙”系列活动,以开拓创新思维,提高综合素质为宗旨,团结和带领青年职工,为汉阳陵事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与此同时,我院5名党员获评局直属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第二党支部被评为优秀基层党组织;结合庆祝建党百年活动,对15名院级优秀共产党员进行表彰,树立榜样作用。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我院党员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大幅提升,凝聚力日益增强,优良作风、氛围日渐形成。

(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高效衔接

二、坚持科学管理,提升行政工作活力

(一)理事会制度稳步运行

第二届理事会共召开3次会议,其中2次线下会议分别审议通过了博物院2020年度工作报告及财务报告、2021年度上半年工作报告及2021、2022年度预算情况,并就之前理事研判工作的落实情况作了报告。法人治理结构体制机制优势显著,党的领导和理事会决策实现有机融合。

(二)行政管理决策水平逐步提高

不断优化月、半年、全年目标任务考核方式,科学运用奖惩机制,切实提升各部室、各岗位工作效能,考核体系运转良好。全年共召开院务会41次,研究议题130项,注重事前沟通和工作通报,坚持纪检部门全程列席监督,财务部门了解掌握经费需求。

(三)人才梯队建设逐渐形成

领导班子从博物院中长期发展战略出发,为充分激发干事创业积极性,通过人员招聘、岗位聘任、岗位调整及人员培训等方式,进一步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我院根据实际需要,通过2021年省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会计1名、教育员1名,通过陕西省文物局直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高层次、紧缺和特殊专业人才宣教讲解研究人员1名。为进一步落实省委巡视组整改意见,加强党建工作,提升督办效能,增设1个党政办公室副主任岗位,按照干部选拔程序,聘任高学历的年轻干部担任,这是加强对年轻干部培养的有力举措。结合我院实习人员和离岗创业返岗人员情况,进行局部岗位调整,增强了行政管理、文物保护、社会教育及安全保卫等方面的人员保障。在基础培训以外,我院还采用挂职、借调等方式,促进人才工作能力和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今年我院共有4名人员分别借调至行业不同领域,与陈列展览、文物科技保护、考古及纪检监察等方面专业力量较强的单位加强人才学习交流。这些措施的实施既为我院储备了人力资源基础,又进一步完善了人员结构,符合我院目前发展的实际需求。

三、不断创新实践,提供优质社会教育产品

(一)发挥文博优势助力全省重要工作

迎接和助力“十四运”,我院采用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开展了为期半年的“传播体育文化共襄全运盛会”系列文化活动。该系列活动包括“体育文化五走进”“蕾蕾体育课堂”“馆宝讲国宝”“博物馆与全运会”线上夏令营等内容,获得了十四运组委会高度肯定,并被收录于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办公室《每日要情》(第1814期),活动期间共有164.2万人次在线观看。“汉代体育运动”系列视频在学习强国陕西学习等平台发布,并在西安市3000辆公交车移动电视循环播放一个月,观看人数每日达到百万人次。此外,中国日报、中国旅游报、中国新闻网等国家主流媒体对各项活动分别进行宣传,新闻报道共计百余篇,进一步提升了我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传统品牌活动稳步推进

持续开展二十四节气主题活动,推出的“跟着节气游阳陵”微课和“阳陵二十四节气”系列线上教育课程,被《学习强国》陕西学习平台以“漫绘·节气”和“节气小课堂”主题进行专题推送。应邀加入以高校、科研机构为主体的“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联盟”,彰显我院在加强二十四节气研究阐释、科普推广、开展传承活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在“国际博物馆日”和“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节日期间,我院组织策划了“汉代达人秀”线上和线下课程,以多种方式发挥博物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的作用,让更多公众走进博物馆、爱上博物馆。其中,《博物馆说——汉阳陵博物院:着衣式陶俑》《我在古都修文物》《当博物馆遇到全运会》《文物里的体育》等社会反响良好。特别是5月1日,《央视新闻》“五一劳动节特别节目”《新兴职业跨界体验花式劳动也光荣》,以《体验文物修复还原千年历史》为题,对我院文物修复和科技保护工作进行了长达40余分钟的现场直播,新浪微博观看量29万,各平台观看量290万,产生了较大社会影响。

(三)馆校融合取得新进展

通过与清华附中秦汉学校联合承办的“记忆与荣光——传承优秀文化践行时代精神”宣讲活动、与西安外国语大学合作举办的“五月初五过端午馆校共话中国情”主题活动、与西安碑林区南门小学开展“一书一世界馆校共全运”儿童节主题活动、“红色体育·追溯千年”开学第一课等活动,进一步加深了馆校合作的深度和内涵。尤其是“博悟·搏艺——汉代体育运动双师课堂”系列课程,该课程是全面落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精神要求,整合博物馆教育员和学校教师资源的积极尝试,充分利用5G网络使博物馆教育资源突破地理时空的限制,使博物馆教育资源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我院还深入发挥“陕西省研学实践基地”职能,制定出台《汉景帝阳陵博物院研学旅行实施方案》,积极开发特色研学项目,拓展博物馆文化服务新路径。

积极拓宽特殊人群教育范围,持续举办针对盲人、聋哑人、特殊儿童和老年人文化关爱活动,全年共举办文化关爱活动20余场次,巩固公益文化惠民成果。在2021年省科技厅举办的“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中,我院被评为“陕西省科技之春宣传月先进组织单位”。在省科技厅举办的“百年回望: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技发展”2021年陕西省科普讲解大赛中,我院讲解员荣获得个人三等奖。

(四)媒体宣传推广见实效

顺应疫情条件下博物馆新业态,我院在线推出了“阳陵微课堂”“微展览”及“二十四节气”等主题教育活动,结合重要节日和传统节令举办线上微课和线下活动数百场。积极对接《中国日报》、《陕西日报》、新华社、陕西广播电视台等中、省主流媒体,以受邀采访、专题报道、“重点稿件推送”等方式,不断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持续增强我院社会影响力,宣传教育网络矩阵基本形成。

四、立足资源优势,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一)深挖文化资源,打造优质展览

在陈列展览方面,我院承办的“治世之光——西汉帝陵考古成果展暨致敬考古百年展”,向公众完整诠释汉代“治世之光”。“巍乎盛景——汉阳陵考古陈列馆基本陈列”荣获陕西首届(2018—2020年度)博物馆优秀展览评选优秀奖第二名。充分利用汉阳陵东区陪葬墓外藏坑遗址考古发掘成果,实施《东区陪葬墓外藏坑遗址数字化展示》项目,丰富和扩展我院展陈方式和内容,目前省文物局已经批复同意该项目,并完成方案编制。通过向社会提供高质量文物展览,发掘阐释文物背后深层优秀历史文化内涵,不断提升文物展览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活化文物资源,拓展文创品牌

在打造文化品牌方面,继续致力于为公众提供优质文化创意产品,提升特色文创IP品牌的影响力,通过多种渠道展示宣传汉阳陵特色文化创意产品。其中,“星汉灿烂”系列文创产品获得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文物报主办的“全国百佳文化创意产品”评选活动第三名;“汉风无极”系列文创产品,荣获陕西省博物馆协会2020年第三届陕西优秀文创作品评选会“特等奖”;“星汉灿烂”系列文创产品,荣获“二等奖”。

我院与安康市政府合作开发的秦汉古茶系列产品,在2021“国际茶日”主题活动中获得高度肯定。我院应邀在平利茶山现场向省市县领导和行业专家做了主题推介发言。

(三)促进文旅融合,弘扬历史文化

(四)注重对外交流,扩大文化影响

五、强化藏品管理,深入科学研究

(一)逐步完善藏品管护体系

(二)有效加强科技保护水平

(三)文物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

《汉阳陵与汉文化研究》第四辑正式出版,内容涉及陵墓研究、历史文化研究、文物研究及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等,对推进汉阳陵科研建设、提升汉文化研究水平、深入阐释汉文化时代价值具有积极意义;省级科研课题《文景时期的随葬品与汉代社会文化研究》顺利通过立项评审工作,资料整理和研究工作已经全面开展;联合省考古院撰写的《汉阳陵东区陪葬墓M3之外藏坑考古发掘简报》已在《考古与文物》上发表。《遗址博物馆保护与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已完成前期工作,待印刷出版。适合低龄儿童阅读的《汉代体育游戏》绘本首发,以图画的形式介绍骑射、举重、纸鸢、蹴鞠、角抵、举重、投壶等汉代体育项目。

六、重视各类风险管控,营造安全发展环境

(一)疫情防控有序推进

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和上级安排,召开防疫防控专题会5次,优化应急预案,制定了《汉景帝阳陵博物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实施细则》,坚持“日报备”制度,向省文物局上报我院每日疫情防控情况及出省人员情况。根据窗口服务单位开放要求,积极就近联系医疗机构为全院职工接种新冠疫苗,接种率达95%。

(二)防汛抢险处理得当

今年入夏以来,降雨量持续增大,险情频出。为确保汛期人员和文物安全,结合我院防汛工作实际制定《防汛工作预案》,加强汛期值班值守,组织联合防汛应急演练,有效确保了汛期游客、人员、设施和文物安全。

(三)隐患排查整改及时

树立“大安全”理念,以隐患整改为重点,落实监督检查和安全保卫职能。年初,我院制定了安全保卫工作网格化管理制度,委托专业部门进行安全评估后,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做了各类安全预案,内容涵盖安全工作的各个层面和各个岗位,并得到较好落实,成为博物院安全工作的重要着力点。投入资金百余万元用于各类安全软硬件建设提升,使各项安全工作基础落到实处。强化提升各岗位工作人员应急处置和备战突发事件能力,有效防范和遏制安全事故发生,即将实现第23个文物消防安全年。

THE END
1.文化中国行当百年国博遇上“文博热”12月3日,在“文化中国行”走进国家博物馆采访活动中,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截至今年11月28日,中国国家博物馆观众累计预约已达到6309187人次。这意味着,平均每天国博要接待观众2万余人,其中有超6成为35岁以下的年轻观众。 百年国博遇上“文博热”,是惊喜,但绝不是意外。随着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富有创意的文化活动不断https://news.cri.cn/20241205/61ea2b0f-f036-d718-7171-8cf049d68d6b.html
2.博物馆直播让公众在“云端”赏国宝逛好展文娱近年来,博物馆游持续火爆,每到节假日,全国各地博物馆人山人海、一票难求。为了让观众尽兴观赏,全国很多博物馆开启了线上直播间,以数字化手段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给公众提供解锁博物馆的便捷方式,也为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打开了新路径。据某头部直播平台最新数据统计,2023年,全国博物馆累计在该平台开展直播2287场,包含文https://www.workercn.cn/c/2024-04-11/8217874.shtml
3.以创意特色展现博物馆时代风采如今,博物馆文化需求全面升级,从提供展览到提供文化体验,从单向传递到双向互动,前沿科技让历史与未来跨时空对话。要从馆藏资源数字化、陈列展览网络化、展品管理信息化着手,结合云展厅、云导览、云直播、云培训等一系列线上活动,使博物馆事业与数字经济交汇交织,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https://m.yunnan.cn/system/2024/06/19/033106060.shtml
4.第三届智慧博物馆论坛成功举办中国国家博物馆2023年12月15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馆藏资源活化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承办,西北大学协办的第三届智慧博物馆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主题为博物馆大数据挖掘与关联融合路径探索。智慧博物馆论坛从第一届的探索数字技术,到第二届提出智慧博物馆的理论框架,再到今年对博物馆大数据的探索,见证着https://www.chnmuseum.cn/yj/kydt/202312/t20231220_265638_wap.shtml
5.线上博物馆app下载线上看博物馆展览的软件推荐云看博物馆作为典藏人文自然遗产等的文化教育机构,主要是陈列各种历史过往,让人们能够了解到曾经的世界。如今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博物馆也与时俱进的开启了全新线上展览模式,用户手机上就能浏览到世界上各个展馆。那博物馆app有哪些?这里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下博物馆展览软件大全,其中包括了国家博物馆app、首都博物馆app、英https://www.ddooo.com/zt/dndmsjyx.htm
6.大鱼云展线上虚拟展览平台大鱼云展专注于提供线上虚拟展览创展服务,依托于及目科技深度自研的Web3D技术和美术设计能力,以多样化的三维艺术空间为载体,包含丰富的3D交互功能体验,突破时间、空间、线下场馆风格等限制,提供一种全新的数字化线上展览解决方案。帮助艺术机构,艺术馆,美术馆,艺术家,少儿画https://gfishow.com/news
7.“文物山东——山东省博物馆网上展览服务平台”上线春节期间,为加强新冠肺炎的防控,保障公众安全和健康,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全省博物馆暂时闭馆。闭馆不闭展,服务不缺位。山东整合全省博物馆数字化资源迅速上线“文物山东--山东省博物馆网上展览服务平台”(以下简称文物山东平台),开展博物馆线上展览展示。2020年2月17日,文物山东平台接入到国家文物局官网https://www.mct.gov.cn/whzx/qgwhxxlb/sd/202002/t20200218_850873.htm
8.vr展厅方案制作线上虚拟展会广州商迪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商迪3D】,3d虚拟现实技术雄厚,多年来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线上虚拟场景解决方案,为客户制作设计:vr线上展厅、3d展厅、企业虚拟展厅、线上展馆、线上展会平台、全景线上展厅制作等服务,帮助企业以全新视角向客户展现线上虚拟环境,专业值得信赖!http://www.kushixiu.com/
9.掘金者笔记个人主页作者丨段叔 媒体丨掘金者笔记疫情常态化下,驱动了元宇宙时代,如今的展会不止有线下展会,也会有各类线上展会,元宇宙因素的加入,让人们也能体验不亚于线下的展会感受。作为当今全球数字娱乐领域最具知名度与影响力的年度盛会之一 ,ChinaJoy涵 1 9 7661 阅读 掘金https://www.gelonghui.com/user/631660
10.展览展会解决方案适用于:各类展会展览、主题展览、展厅展馆、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文化馆、城市规划馆、艺术画廊、企业/政务展厅、红色主题馆、古建筑展馆等。 低成本高效搭建 满足线上办展、参展、逛展需求 VR/3D数字化还原展会实景空间或定制虚拟展厅/展馆,嵌入多种互动热点;支持多场景流畅切换,多终端在线360°游览,定制AI数字https://www.720yun.com/solution/exposition
11.万度全景漫游│珠海VR航拍全景数字展厅│线上vr看房数字展览万度全景VR数字博物馆线上展厅 增强交互 高清好读 视频无缝嵌入、3D文物弹出、同步语音解说、图文点击都能放大仔细阅读…… 让数字博物馆情景体验更互动,更具可读性,真正成为突破时空、全天候的线上分馆,让老百姓随时随地都能走进博物馆,更好地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 https://www.10000deg.com/
12.首都博物馆作为北京市“十五”期间重点文化建设工程,首都博物馆新馆建设项目的立项申请,于1999年得到北京市委、市政府批准,2001年经国家发改委报国务院批准实施,2001年12月正式奠基兴建。 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指导下,经过四年的艰苦努力,首都博物馆已经亮相于中华第一街——长安街西延长线上。首都博物馆以其宏大的建筑、https://www.onezh.com/hall/show_546.html
13.2023博物馆数字化展博物馆技术产品展览会展会亮点: 40,000平米展出面积、400+行业展商、20+个国家和地区30,000人次观众; 一次参展全年享受线上、线下综合宣传,宣传范围涉及网站、杂志、报纸、手机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方式,一次参展多重惊喜。紧跟新市场发展动态,分享互动。 展会期间举办数场保密技术交流论坛,包括博物馆科技、艺术、教育、数字化、文物保https://shanghai.11467.com/info/14506987.htm
14.3D线上博物馆VR全景展示让文物展品呈现更加井然有序瞻望将来,处正在交汇融折的汗青性节点,vr全景高清地图一段文化要接续发抑,更离不开的世代传承。而这就是专物馆的价值之一。而隐正在,VR虚拟专物馆的呈隐,5G+VR直播5G时代为全景产业创造无限可能,5G+VR直播玩法,展会与会议活动身临现场一站式解决企业营销获客难题。360全http://www.gdvrw.com/article/2286.html
15.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受国家认证的事业单位,管内收藏大量的国际级陶瓷、石湾公仔和陶瓷公仔。全国 所有陶艺大师的陶瓷作品、民间收藏级陶瓷珍品及介绍尽在陶瓷博物馆内展示。https://www.swcm.org.cn/MuseumNews/Comprehensive
16.北京会展中心北京展览馆北京博物馆大全好展会网北京会展中心频道为您提供北京会展中心信息查询服务,包括准确的展馆简介、联系电话、在线地图等,为您了解当地北京会展中心,北京展览馆,北京博物馆信息提供快速便捷、可靠的查询服务,是全国数千万参展人员的首选北京会展中心信息查询网站。http://www.haozhanhui.com/place/beijing.html
17.线上博物馆的意义和目的1、线上博物馆丰富了展品的教育意义,经常去博物馆的人都知道,由于博物馆展览的限制,很多文物的介绍只有几句话,很难让人对收藏有更深的了解。 2、借助大数据和虚拟现实技术,线上博物馆突破了这一限制,当观众在展览中欣赏展品时,就可以了解到一个历史截面。 https://www.mvpmeta.com/newdetail/1566.html
18.展会策划布展搭建博物馆设计烈士纪念馆展陈點意空間历经20年发展,是一家综合型展览公司,致力为客户提供布展搭建,展会策划,博物馆设计,烈士纪念馆展陈,企业展厅,展台搭建,展览展示设计,空间设计等全方位一站式服务,为客户开启数字化体验新模式。http://www.spaceidea.net/
19.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第五届会展策划创意大赛暨第十三届浙江省命题说明:从展会流程数字化、线上阵地数字化再到营销推广数字化,借助新型的数字化工具让会展营销的价值进一步发挥。 成果形式:论文、策划案、调研报告。 2)数字会展科技应用及创新场景体验 命题说明:数字会展要解决的不是单纯的传播与流量的问题,随着元宇宙、VR、区块链、WEB3.0等新技术、新概念的持续发展,数字会展技https://sjjxzx.shufe-zj.edu.cn/info/1070/1987.htm
20.展览设计展示设计舞美设计展厅设计空间博物馆设计展会设计兵团致力于打造成国际性的展览设计搭建交易服务平台;找靠谱展览展示设计师,靠谱展览公司、搭建公司、展览工厂;找全球靠谱展会、展会照片、设计模型;学习全球设计技术、会展设计视频教程、全球设计师直播,上设计兵团。https://www.d7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