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婺源县长溪古村落江西省徽派建筑

宋时,村中庙岭后有一座宝灵殿,传说很灵验而吸引众多朝拜者,因路途不便,多有马车进出村庄,故长溪古称星江马源。始祖戴匡德,原居乐平,北宋淳化三年(992年)登三科后朝拜宝灵殿,遂与父戴庐、兄戴匡举家定居于此。后其父兄迁居岩前,留戴匡德一脉在此繁衍生息。明洪武年间,戴氏家族传至第20代,村中人口达600余人。民国后期属屏山乡,建国后为长溪乡,1984年改为长溪村。长溪历史悠久,自然和人文生态景观保存较好,村口的长溪大石桥是古商道的必经之路,古时从景德镇、鄱阳湖到安徽黄山等地都要经过这里。凭借地利,村庄于清康熙年问经济达到鼎盛,街上茶号、木材行、米店、当铺、肉铺等多达数十家,也有戴家人将生意做到景德镇、上海、广东等地,衣锦还乡后大量购买山林和良田,建居修祠,铺桥筑路,也营建了精美的徽派民居群。至今,戴氏子孙已有43代人,全村人口2000余人。

2

古村选址与景观环境

长溪盘卧于崇山峻岭之中,与景德镇市交界,交通闭塞,有部分喀斯特地貌,海拔高度500m以上,年均温度15度。古村山环水抱,层峦叠翠、倚山面河,村庄左右丘陵起伏,风景优美。婺源的四大水系之一长溪河呈“s”型依村而过,水质甘甜,河中央横卧一百吨巨石,村民称之为“将军石”;村头5棵巨枫高度超过25m,称“五虎枫”。村民深信石神与巨枫保卫长溪千年兴旺平安。长溪村庄周围还有两百多棵高大的红枫,绵延数里,色彩纷呈,非常壮观。

3

街巷格局与风貌特色

长溪村庄中部有一座小山丘,名庙岭,著名的宝灵殿就位于庙岭山后。以庙岭为界,村庄分上长溪和下长溪两部分,上长溪位于东边村头,下长溪位于西边村尾,连接两村的道路由青石板铺就。古代乡村聚落有着浓厚的宗族观念,村内的重要建筑多为宗祠,比如上村分上门、中门、下门三支,各支都树碑立传、建祠祭祖,下村也建有始祖雪寿公祠,永锡堂、忠义堂、固本堂等纪念性建筑,民居建筑则围绕各支祠堂形成组团。建筑院落依地形紧凑通融、回环往复、起承转合,形成了许多条意境深远、曲径通幽的古巷道。古村入口处长溪河上,一座大青石块铺成的石桥静卧于水面之上,石桥建于清乾隆年间,迄今230多年历史。村中心有一座社公亭,明末期建成,亭分两进,南北开门,中间形成通道,井字形梁,是村民祈福之处,今古迹尚存。长溪地处深山,适宜耕作的农田有限,“千烟无耕牛”就是形容江西婺源地区“九山半水半庄园,只见道路不见田。”的地形地貌。蜿蜒清澈的长溪河从村边穿过,村庄周围有广袤森林和秀美山水,错落有致的马头墙勾勒出长溪民居精美的天际轮廓线,空间格局极富韵律美。

4

古村院落与建筑特色

古村院落是典型的徽派民居院落,讲究“聚族而居“高墙封闭,坐北朝南。院落是多进式,几进院落彰显着财富的多少,大户人家的院落有里堂、外堂和后堂之分,规模最小者也是三合院式的。正房居中,中轴对称,面阔三间,中间厅堂,两侧为室。天井位于厅堂正前方,用以采光通风。天井两侧为厢房,由晚辈居住,另有耳房等作为生活杂用。古徽州民居院落讲求四水归堂、财不外流,天井中有大水缸承接汇集的雨水。这样的古民居院落在长溪约有200多座,但近年来自然和人为损坏严重,保留完整的大约有40余座。

长溪徽派建筑的主要外部特征就是粉墙黛瓦和层层叠叠的马头墙,建筑高二层或三层,高宅、深井、大厅,彰显财力与家族地位。建筑材料为砖、木、石为主,屋顶用小青瓦,构筑物和铺装材料均保持青石、麻石等天然材料的质感。门楼和门罩上的砖雕保持材料本色,不施彩漆,凸显质朴的自然美。马头形山墙左右对称,位于建筑两侧,高高耸立于屋脊,错落有致,空间丰富而生动。民居使用青砖砌筑出整齐的建筑外墙,而内部结构也奇巧多变,多使用杉木檐柱框架,梁架上木雕图案精美丰富,复杂的雀替、叉手、斜撑等构件15妙连接,仅施桐油,自然典雅,折射出徽州人较高的文化素养。建筑装饰以砖雕、木雕、石雕为主,民居窗户上都有精美的木雕,当地人称之为“槛门“。

5

古村价值与保护建议

长溪村是一座归隐于大山深处的静谧村落,拥有得天独厚的原生态乡村美景,鳞次栉比的徽派民居与山光水色交相辉映,云烟雾霭缭绕之中处处皆景。明清时期的徽派民居聚落是研究中国中部高山乡村聚落的宝贵遗产。保护建议:(1)加紧申报省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工作,抢救性保护刻不容缓。对于价值较高的历史建筑先确定为文保单位和文保建筑,利用法律有效保护,避免人为破坏。(2)保护长溪自然山水格局与清新淡雅的静谧氛围。近年来逐步发展的旅游产业为乡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但要严格保护原有空间肌理,谨慎新建商业性建筑,避免开发性破坏。(3)延续徽派建筑风格,在维修或新建民居过程中,保护徽派建筑的原真性。(4)发展绿茶经济,做好山间枫树林的保育工作,将春季采茶、秋季赏枫作为长溪的主要游赏活动。

THE END
1.寻访清代金石家苏州故迹:登临愙斋,雅集听枫园澎湃号·湃客吴大澂的收藏——愙鼎多年前曾在苏州博物馆“梅景传家——清代苏州吴氏的收藏”中展出,吴大澂“愙斋”的别号,即源出于此鼎。吴大澂的愙斋,以其所获愙鼎而得名。自同治末年他放任外官后,二十余年间,愙斋收藏迅速增长,门类囊括吉金、古玉、书画、碑帖、古印、封泥、文房等。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703380
2.婺源歙砚文化博物馆的专栏12月7日下午,安徽省博物馆协会秘书长、安徽博物院原副院长、研究馆员徐大珍一行参观了婺源歙砚文化博物馆。上饶市全域旅游发展中 2024-12-08 3990315 其它 景德镇陶瓷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曹建文参观婺源歙砚文化博物馆 11月16日下午,景德镇陶瓷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曹建文等一行,在江湾镇大畈村https://www.meipian.cn/c/5493589
3.广东风水地理四大名师杨筠松风水纪念馆和书院 镇隆古城的重点景点和核心部分主要是分布于八坊村,也就是杨筠松的家乡,这里有杨筠松风水纪念馆,在想,爱好中国风水、学风水,研究风水的各路风水师在宗师祖师爷的纪念馆面前,会有什么的心情? 发觉这里的书院相对是非常的多,以前肯定是很有名的求学圣地,透过那建筑墙壁砖瓦里的古色幽香,隐隐约http://guangzhou.11467.com/info/14908874.htm
4.快讯2020中国科技创新领军人物网上博物馆创始人匡俊旺先生鉴源文化博物馆馆长 匡俊旺先生 加入华派饭局 成为耕耘文化践行者! CHARACTER INTRODUCTION 匡俊旺 先生 深圳资深收藏家 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清华美院会员 文化部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艺术品鉴定与评委员会委员 中国艺术人才库专家成员 驻深圳艺术人才推荐主任 中管科学院商学院客座教授 https://www.sohu.com/a/441282774_674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