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瓷器历史及艺术特色介绍

景德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的昌江河畔,地处赣、浙、皖三省交界,是中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一座以生产陶瓷而著称的古老城市。景德镇自五代时期开始生产瓷器,至今已经走过了千年的发展历程。

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这里千年窑火不断,其瓷器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景德镇手工制瓷工艺的所在区域主要是景德镇市城乡各地。

"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千余年来,景德镇制制业集历代名窑之大成,汇各地技艺之精华,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手工制瓷工艺生产体系,创造了中国陶瓷史上最辉煌灿烂的一段历史。其成就之高、影响之大、技艺之精湛、品种之齐全,是任何时代,任何其他窑场都难以企及的。

历史发展

考古发掘表明,景德镇自五代开始生产瓷器,宋、元两代迅速发展,至明、清时在珠山设御厂,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

景德镇瓷业习俗是景德镇制瓷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德镇在宋代出现"村村窑火,户户陶埏"的景观,瓷业习俗已具雏形。

元代景德镇窑在宋代青白釉生产的基础上迅速崛起,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成就是创烧了成熟青花、釉里红及各种单色釉品种。青花瑞兽纹盘便是其中上乘之作,其形大而规整,内底主是题纹样绘麒麟竹石瓜果花卉纹。这种将传说中的瑞兽与寓意兴旺发达的竹石瓜果组合在一起的图案,主要流行于制作精细的大盘上。纹样线条流畅,通体细色肥腴,青花鲜丽浓重。

明代晚期是青花五彩烧制空前绝后的时代,其中尤以嘉靖万历的数量为多,但形制高大、技艺高超、盖与器身均保存完好的器皿则并不多见。

清代,中国瓷器的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雍正产品,以其胎细釉润,纹样典雅精美而独树一帜。粉彩鹌鹑图瓶便是其中的一件绝世佳品,这种在彩料中采用金红着色,并运用玻璃白打底渲染的新工艺,不仅能将图案的阴阳面生动逼真地表现出来,而且比传统的五彩色泽更柔和淡雅,特别是配上细白的胎壁后,更加精美,让人有爱不释手之感。

明、清以后,珠山御厂的设立和海外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刺激了景德镇制瓷业的蓬勃发展,致使几乎所有散落在乡村的小窑作坊都集中到城区,形成众多的手工业工场,吸纳了大量从业人员,"窑户与铺户当十之七八,土著十之二三"。景德镇由此成为"五方杂处"、有"十八省码头"之称的陶瓷大都会,为瓷业习俗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民国时期,景德镇瓷业习俗的突出表现是客籍瓷商队伍的不断壮大及瓷行、瓷庄和瓷号的大量涌现。各商帮都有自己的瓷行、瓷庄或瓷号,他们加强了景德镇与外地的联系,也操纵了景德镇瓷器的运销。随之而来的各地风俗习惯给景德镇瓷业习俗增添了新的内涵。

艺术特色

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中重要的成型工序在宋代已初步建立。瓷业内部分工日益细化,普遍采用拉坯、印坯、利坯、修足、蘸釉、荡釉等技艺制作瓷坯,再采用匣钵仰烧、垫钵覆烧、支圈覆烧等技法进行装烧。到元代,又发明了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法"及青花釉下彩绘技术。明、清两代,景德镇制瓷业进一步发展,"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制瓷手工技艺体系基本完善,采矿、每道工序都简化到不能再简化的程度。炼泥的只管炼泥,拉坯的只管拉坯,彩绘者也是画者画而不染,染者染而不画,如此明细分工提高了制瓷效率,各方面都有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景德镇手工制瓷业至此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

▲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

景德镇手工制瓷工艺专业化程度强,行业分工极其细致,最核心的包括拉坯、利坯、画坯、施釉和烧窑等五项工序。

1、拉坯:也叫"做坯",是成型的最初阶段,也是器物的雏形制作。它是将制备好的泥料放在坯车上,用轮制成型方法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坯件。

2、利坯:即"修坯"。它是将经过印坯工艺后的粗厚不平、规格不齐的粗坯经过两次旋削,使之厚度适当、表里一致。

3、施釉:俗称"刹合坯"。它是在器坯内外上一层玻璃质釉、使之光润。其方法有蘸、浇、吹、荡、涂等。

4、画青花:俗称"画坯"。它是用青花料在坯胎上绘画,打青花箍或写青花字,最后上釉烧成。

经过千余年的发展,景德镇手工制瓷工艺在汇集全国各地名窑技艺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特色,并自成体系。其行业分工之细,专业化强度之高是其他手工行业所无法比拟的。

从御窑厂来说,其生产组织分工相当完备,具备了制坯行业的各种作坊:有舂碓陶土的作坊,有制作大小圆、琢器坯胎的作坊,有制匣钵的作坊,还有各种辅助性的作坊,如泥水作、大木作,船木作,铁作等。许多局部操作大都由专业性很强的工匠担任。同时将烧、做两行集中在厂内,设御窑若干座,形成了一个门类齐全,无所不及的大型手工作坊。

从民窑来说,最晚自宋末元初起,景德镇制瓷业烧、做两行便开始分立。"陶食工,不受艺佣,帚赁窑主,以相附合"。清代才出现兼营烧做两行的"烧囵窑户"。同时,民窑业也具有完善的生产体系。这个体系分为不同的行业,各行各业都有其行帮组织,他们既各自独立经营,又处在经常的互相联系中。由于分工不同,工匠必须各自掌握一种专门技艺,并以此为终身职业。这对工匠的工艺水平的提高和技艺的娴熟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也为新工艺的创造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景德镇明清时期的制瓷工艺成就,是与景德镇瓷业生产分工细致的特点分不开的。

▲景德镇名瓷系列

【粉彩瓷】粉彩亦称软彩,是瓷器的釉上装饰,白清康熙晚期开始,到雍正、乾隆年代,日臻完善。其制法是:先在白胎瓷器上勾出图案轮廓,再堆填色料,在摄氏七百多度的温度下烧煅而成,颜色柔和,画工细腻工整,既有国画风味,又有浮雕感,画面充满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有以中国历史故事和神话为主的人物、有秀丽多彩的山水、有栩栩如生鸟翎毛,有工整对称的几何图案。

传承意义

景德镇在"集大成"之后,又将其精湛的制瓷工艺传播开来,促进了全国及世界各产瓷区制瓷业的蓬勃发展。因此,景德镇手工制瓷工艺及生产体系不愧为中国陶瓷业中的杰出代表,体现了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与东西方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当地政府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为配合城区改造,保护一批历史文化遗迹,把散落在市区的部分古窑场、古作坊、古建筑异地集中保护,建立了景德镇陶瓷历史博览区,整个博览区由古窑和陶瓷历史博物馆两大景区组成,是景德镇最重要的陶瓷文化旅游区之一,也被国内外专家和陶瓷爱好者称为"活的陶瓷博物馆"。

但同时,建国以后,随着政治、经济的变革和瓷业机械化生产的不断发展,景德镇瓷业习俗开始淡化,现已濒临消亡。景德镇传统的制瓷手工艺虽然得到部分保留与发展,但其中的一大部分仍在不断地流失和消亡,亟待抢救和保护。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景德镇瓷业发展到元代,工艺上出现了划时代的变革。在短短的一个世纪里,继宋代创青白瓷之后,又创烧成功具有高铝氧成分的白瓷、青花瓷、釉里红、青花釉里红等新品种,结束了我国瓷器以单色釉为主的局面,把瓷器装饰推进到釉下彩的新时代,形成了鲜明的中国瓷器之特色。从而把景德镇瓷业推向遥遥领先的地位。

明代是景德镇的鼎盛阶段的开始,陶瓷艺术集历代瓷艺之精华,取得了更高的发展。凡前代已有的品种,此时应有尽有;大量新工艺、新的装饰手法,也先后涌现。如清新优雅,气韵生动,足与水墨画并驾齐驱的永乐、宣德青花;鲜红莹亮,色若朝霞,灿如霁日宣德霁红;釉下、釉上,互相掩映,柔和精巧的成化斗彩;薄如纸、莹如玉、吹之欲飞的永乐薄胎甜白;金碧辉煌,雍容华贵的嘉靖、万历五彩;还有黄、绿、紫相间成趣的素三彩,色如翡翠的孔雀绿、深沉幽净的霁青,娇艳柔美的浅黄,呈色稳定的矾红等等,都创始于明代,如百花齐放,万紫千红,尽态极妍。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的民族工业受到了严重摧残,千载名窑也停滞而趋向衰落。陶瓷生产水平继续下滑,生产规模也日趋萎缩,制造工艺上仍沿行旧法。

景德镇毕竟有悠久的制瓷传统,广大瓷工身怀绝迹,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奋力发展以手工技艺为特色的仿古瓷、美术瓷生产,坚持与外国机器制造的日用瓷相抗争,保持了中国瓷器在国际上的美誉,于衰落中显示了振兴陶瓷的潜力。

现代景德镇的制瓷工艺继承了传统的技法,吸收和借鉴了国内外的精华,使陶瓷制作达到了一个又一个的高度。

所以说,一部中国陶瓷史,就是一部形象的中国历史,一部形象的中国民族文化史。

THE END
1.江西景德镇瓷器的特点景德镇瓷器有四大特点: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 中国劳动人民瓷器制作的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景德镇瓷器始于汉代,东汉约公元25到220年,此时的陶器质甚粗,体甚厚,釉色淡而糙,只供迩俗粗用,并不远销。因此,影响所及,极为有限。五代时的景德镇为南方最早烧造白瓷之地,因白瓷的较高成就而奠定了自己的地https://edu.iask.sina.com.cn/jy/37VxIS5wlxl.html
2.景德镇瓷器产品特点景德镇瓷器历史起源→MAIGOO百科景德镇瓷器,江西省景德镇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景德镇瓷器以白瓷为闻名,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之称,品种齐全,曾达三千多种品名。瓷质优良,造型轻巧,装饰多样,在装饰方面有青花、釉里红、古彩、粉彩、斗彩、新彩、釉下五彩、青花玲珑等,其https://www.maigoo.com/citiao/277472.html
3.景德镇的瓷器有什么特点景德镇瓷器有四大特点: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 景德镇陶瓷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瓷质"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薄胎瓷人称神奇珍品,雕塑瓷为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品。景德镇陶瓷艺术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财富。https://www.tianqi.com/toutiao/wenhua/7611.html
4.景德镇瓷器的四大特点(附景德镇四大名瓷)一说起瓷器 ,就不得不提景德镇。景德镇是江西的一个地级市 ,位于江西东北部 ,皖赣两省交界处 。很多人误以为他是一个镇 ,其实不是,他是一个地级市 ,这又是镇又是市的,是不是挺拗口的。 景德镇拥有非常悠久的制瓷史,景德镇瓷器的四大特点是“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12个字。 https://www.yadao8.com/taocizhishi/5656.html
5.《景德镇的瓷器》六年级语文教案(通用5篇)本文主要介绍了景德镇瓷器的美。全文共6个段,其中第1段既是对景德镇瓷器特点及全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又是带出后面具体内容的引子,是文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第2~5段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以第3段作桥梁,把景德镇瓷器色彩艳丽、品种繁多这两大内容有机地结合到一起。这部分介绍用词准确、语言优美,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对https://www.yuwenmi.com/jiaoan/liunianji/1446951.html
6.景德镇瓷器(精选八篇)瓷器的鉴定,造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不同时代烧制的瓷器,有着不同的造型特征,景德镇古瓷器鉴定。一般来说,元代瓷器的造型特点是古朴敦厚,胎质厚重,大型的器物较多。因为器型的厚重不易摔坏,器型的较大盛放的东西也多,这与元代贵族统治者为游牧民族的习俗有关。明代瓷器的造型不如元代古朴,但灵巧秀美,线条流畅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6046b3s.html
7.从景德镇瓷器的“四大特点”论干部修养先锋文汇景德镇是名扬四海的瓷都,因瓷器具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特点而流芳百世,历朝历代的窑工们从弱冠到垂暮,从年幼至老迈,坚守在窑火边,用双手化腐朽为神奇,铸就了不朽的“千年瓷魂”,这种用一辈子只做好一件事的精神信念在今天仍在熠熠生辉、薪火相传。作为一名干部,要有理想,有担当,有作为,就应https://tougao.12371.cn/gaojian.php?tid=2211002
8.景德镇青花瓷器的工艺特色青花瓷在各时代都有其不同的特点,现代的青花瓷既传承了古代的精巧工艺,又有创新。从功能上分,现代青花瓷大致可分为三种:日用瓷、仿古瓷、艺术瓷。在装饰形式上,青花还经常与釉里红、颜色釉、粉彩、古彩、新彩、玲珑等形式结合起来,相互衬托而形成青花斗彩(瓷器上的蓝色部分先直接在胎上施青花釉并留白,上釉烧成https://m.cngold.org/cang/img7669263.html
9.清朝各个时期粉彩瓷器发展特点在琢器中也喜用缠枝“洋花”做色地装饰,器物口沿和足边用料彩、金彩作边饰,腹部开光诗句也有在腹部作凸雕装饰如凸雕龙纹瓶、凸雕人物大瓶等,这些都表现出景德镇御窑厂在嘉庆初期延用乾隆旧制为嘉庆皇帝制作御用瓷的情况。这些与乾隆粉彩风格相同的嘉庆官窑粉彩,仔细观察与乾隆粉彩瓷器有一定区别,胎体稍厚重,有的http://m.taoci52.com/t/3942.html
10.江西省博物馆(二)景德镇瓷器篇1. 历史与起源:景德镇瓷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在唐宋时期达到顶峰,成为中国瓷器的重要代表之一。 2. 制作工艺:景德镇瓷器以其精湛的制作工艺而闻名,包括拉坯、利坯、画坯、施釉和烧窑等多道工序。 3. 品类与特点:景德镇瓷器的品类繁多,主要有青花瓷、粉彩瓷、斗彩瓷、颜色釉瓷、珐琅彩瓷、https://www.meipian.cn/55jntsgw
11.景德镇的瓷器阅读理解题及答案(阅读答案)3.景德镇瓷器能够闻名于世的是什么?请写出相关语句。 →答案解析:从“景德镇是世界闻名的瓷都,瓷器素以“‘薄如纸,明如镜,白如玉,声如磬’”这四大特点名扬四海”可知答案。 ?参考答案:瓷器素以“薄如纸,明如镜,白如玉,声如磬”这四大特点名扬四海。 https://www.xsc.cn/yuedu/202410/68217.html
12.例述明代宣德时期官窑瓷器的特点本文以展出的明代宣德瓷为例,介绍该时期瓷器的特点。明代宣德年间( 1 426~ 1 435年) 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瓷器, 造型庄重典雅, 胎质坚密细腻, 釉色晶莹, 纹饰华丽, 工艺成熟, 青花瓷器的烧造尤其精到,《景德镇陶录》中称:“诸料悉精, 青花最贵。”根据御窑厂遗址宣德地层出土资料统计, 品种有白瓷、红釉https://www.douban.com/note/707256574/
13.景德镇陶瓷文化12篇(全文)为了满足统治阶层对精巧奇美的追求, 官窑还创烧了转心瓶、交泰瓶和“瓷母”在内的众多精致造型, 为景德镇培养了一批技艺高超的制瓷工匠。随着官窑制度的没落解体, 这些工匠及其子孙将官方工艺带到了民间, 从而极大地推动了景德镇制瓷工业的发展。景德镇瓷器独领风骚数百年, 不失为一个惊人的奇迹, 这同它不断创新https://www.99xueshu.com/w/ikeyobqr1qk7.html
14.宣德青花瓷器的特点明代宣德(公元1426—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年号)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青花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明代宣德时期青花瓷在烧造技术上达到了高峰,以至于陶瓷界有“青花首推宣德”的说法。 其成就被称颂为“开一代未有之奇”,永乐和宣德瓷器堪称盛世。 http://www.jianbaoshoucang.com/gudong/42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