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瑰宝彰显中华5000年民族智慧结晶

倒流壶,因壶底中心有一通心管又称内管壶,是始于宋、辽时期,流行于清代的壶式之一。由于向壶内倒水需从底心管口倒入,又称倒灌壶、倒装壶。

据有关资料记载,“倒流”壶在宋代时最为出名。到了元代,其工艺发展得更加炉火纯青。据《元代瓷器目录》记载,“倒流”壶的制作工艺比较奇特,烧制需经过3道工序,每道工序都较复杂。将这3道工序烧制好后,然后依次连接起来才组成了构造精巧的元代“倒流”壶。由于该壶逆反了传统的壶顶注水法,而是把壶倒过来,将水从底部注进壶里,放正后倒出,因此被称为“倒流壶”。

惊人发掘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陕西省彬县在对一段废旧的城墙进行维修改造时,一件不太引人注目的瓷壶在古城墙下被挖出。当将这个不起眼的瓷壶清洗干净后,在场的古陶瓷专家对这件造型别致、装饰精细的古瓷壶感到十分惊讶。

这是因为:它表面润泽有光,壶呈圆形,有盖却不能打开;它全身雕刻有花纹,造型生动而又逼真;它腹饰缠枝牡丹丰满华贵颇具立体感;说它是壶,可又不知应该从何处把水灌入壶内,面对这样一件让人费解的器物,专家们暂且把它称做魔壶。

设计之美

像所有的出土文物一样,魔壶通体带有一种神秘、沧桑、悠远的美。它强烈地吸引人的目光和注意力,不管是远观还是近赏,这只壶都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魔壶的外观呈现出灰白色,淡淡的釉色中带有些微青灰色,润泽有光。

壶的提梁是半圆形,好似一只飞翔中的凤凰,轻轻地落在了带有莲花的壶盖上。壶嘴出水处却似一只狮子张开的大口,其造型生动逼真,连狮子的牙齿都清晰可见。壶的腹部雕有缠枝牡丹,雕工精细颇具立体感。壶的底座上还装饰有精美的莲花纹饰。

从陶瓷工艺的角度看,魔壶胎体坚固,质地细腻,整体造型丰满华贵。特别是,这只壶用“凤凰”做提梁,以“狮口”做壶嘴,壶身缠绕有富贵牡丹,这不由不让人联想到凤凰为鸟中之王,狮子为兽中之王,牡丹为花中之王,集“三王”的灵气、霸气、美艳于一身,看来此瓷壶决非等闲之物!那么,它到底是作何用途的呢?

瓷壶之谜

谜1:这个精美的器物,如果是一个壶,无论是用来盛水还是用来盛酒,它总应该有一个入口吧。可此壶虽然有“盖”,但壶盖与壶身设计制作为一体,根本无法打开。古人总不可能将酒或水从壶嘴注入再倒出来吧。

谜2:更令人奇怪的是,在壶的底座有一个梅花似的小孔,这是干什么用的呢?仔细观察后可以发现,这是除壶嘴外惟一能进入壶的内部的通道。于是专家试着将水顺着梅花孔注入壶内,这时水并没有从壶嘴流出来。可是令专家没有想到的是:将壶身正过来以后,水也并没有从壶底的梅花孔泄露出来,如果此时将壶身轻轻倾斜,水反而能从壶嘴正常的流出。

智慧之作

为了解开魔壶的秘密,专家们用现代科技手段,对魔壶进行了X光“透视”。于是,他们领略了古人的智慧,感知了先人的伟大。

通过魔壶的剖面图,专家看到壶里面有两个导管,以此可以判断出,魔壶实际上是一只倒流壶。倒流壶是一种可以把液体从壶底注入,并从壶嘴正常倒出的壶。是根据物理学中的“连通器液面等高”的原理做成的。这个原理是:连通器中只有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因此,魔壶之所以没有可以掀开的壶盖,却在壶底留有一个神秘梅花形孔洞的谜就迎刃而解了。

可是早在一千多年以前,古人又是用什么方法制作出倒流壶的呢?经过专家们的研究和现场示范,原来倒流壶在制作过程中也是要“倒”着作。需要先用陶泥拉出壶形;再将准备好的导管放进壶胎内部,然后再将成型壶口封上,进炉烧制。

就是这个烧制陶瓷的窑炉,当时的陶瓷工匠也掌握了先进技术。根据考古分析,在唐代,耀州窑的烧窑温度就已经达到了1310℃。能达到这样一种高温主要归功于一种窑顶完全封闭的马蹄窑。这种窑的先进之处在于,当火从火塘升起后先到窑顶,因为窑顶是封闭的,火只能沿着窑床往下运动。这样在火焰从窑底到窑顶的运动过程中,就可以对窑内的产品进行均匀烧制。最后的火从底部烟道排除。

由于倒流壶没有可掀开的盖,因此比起现在生活中我们常用的壶,密封的更严实,灰尘不能落入壶内,也就更卫生。好多外国人在参观了倒流壶后钦佩地说:一千多年前,你们老祖先就知道密封和讲卫生,真了不起。

其实倒流壶的“玄机”并不完全在这里,它的出现,展示了古人在陶瓷作品的设计、制造、烧制等各个环节上具有的先进工艺和高超水平。

耀州窑耀州窑遗址

耀州窑位于陕西省铜川,旧称同官,宋时属耀州,故名。它是北方一个巨大的烧造青瓷的窑系,为北方民窑中的佼佼者。耀州窑早在唐代就已生产瓷器,北宋时期是耀州窑的黄金时代。

北宋耀州青瓷的胎色为灰褐色,釉面光润肥厚,釉色青绿,微显黄色。器底胎釉交接处呈现黄褐色,这是鉴别耀州青瓷的最主要依据。它的装饰技法主要是印花和刻花,也有剔花及划花等。花纹有莲花、缠枝花卉、波浪纹、鱼鸟纹等。刀法熟练,刀锋圆活,犀利有力,主次分明。主花纹的刀锋较深,陪衬部分刀锋则浅,均有一定倾斜度,层次清楚,立体感强,具有浅浮雕的艺术效果。

耀州青瓷的器型较为丰富,以碗、盘、瓶、罐、盆、炉、壶、钵等日用器皿为主。

二、良心壶

良心壶

良心壶,属酒器。壶体为神采飘逸的寿星造型,两处注口巧妙的设在拐杖下端及肩头悬挂的酒葫芦之处。因其可同时注入两种不同的酒而得名使用时,先从拐杖下端的注口注入酒,再从酒葫芦为盖的注口注入不同的酒,按住一个注口,从壶中倒出的将是另一注口注入的酒。亲朋相聚,老人做寿,典雅的寿星造型会平添喜庆的气氛。奇妙的结构和功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欣慰和愉快。

三、公道杯

公道杯

公道杯,杯中央立一老头或龙头,体内有一空心瓷管,管下通杯底的小孔;管的上口相当于老人胸前的黑痣高度(龙颌)。头体下与杯底连接处留有一孔,向杯内注水时,若水位低于瓷管上口,水不会漏出;当水位超过瓷管上口,水即通过杯底的漏水孔漏光。这种漏水杯民间称“公道杯”,系根据物理学上的虹吸原理制成。据说古时人们曾用公道杯对付贪酒者,斟酒如超过高度,则会全部漏光。公道杯盛酒最为公道,盛酒时只能浅平,不可过满,否则,杯中之酒便会全部漏掉,一滴不剩。

朱元璋得到“九龙杯”后,便经常使用这种珍品盛酒宴请文武大臣。在一次宴会上,洪武皇帝有意奖赏几位心腹大臣多喝一点酒,便特意为他们把御酒添得满满的,而对其他一些平时喜欢直言不讳进谏忠言的大臣则将酒筛得浅浅的。结果事与愿违,那几位被皇上有意照顾的大臣点酒未喝,御酒全部从“九龙杯”的底部漏光了,而其他大臣都高高兴兴地喝上了皇帝恩赐的御酒。皇帝对此甚是不解,究其原因,方知此杯盛酒最为公道,盛酒时只能浅平,不可过满,否则,杯中之酒便会全部漏掉,一滴不剩。

“九龙杯”的公道,洪武皇帝便把“九龙杯”命名为“公道杯”。知足者水存,贪心者水尽。“公道杯”的典故告诉了人们办事必须讲求公道,为人不可贪得无厌。

造杯原理

运用虹吸原理制造而成的。为了进一步发掘陶瓷传统工艺技术,景德镇曙光瓷厂陶瓷艺人对“公道杯”实行了大胆的改进,原来的杯子龙头角度朝下,装饰单一,且盛水不足杯子容量的70%时所盛之水便全部漏光。经他们反复试验改进的“公道杯”龙角朝上,用青花、粉彩装饰得五彩缤纷,美观之至,且盛水容量也由原来的70%上升为90%。现在的“公道杯”驰名中外,可称得上是一种陶瓷高级艺术珍品。1982年,工人日报曾经发表过一篇题为“‘公道杯’轰动日本”的报道,指出此杯深受外商青睐。现在,凡是来瓷都观光的游客,见到这种珍品都是赞不绝口,皆为“公道杯”所倾倒。

THE END
1.陈炉古镇管委会:如“瓷”美丽兰花大碗–荣耀陕西网大老碗在铜川陈炉瓷窑的炉火中代代相传 延续着历史的温度 大老碗是陈炉传统青花瓷。它也是一种特指,像这样的兰花瓷碗,不分大小都被称作是大老碗。“老”在这里是憨、重的意思,在这之前放个“大”字,就更凸显器型之大了。 大老碗又叫高把老碗,或者叫“耀州老碗”,它和高昂激越的大秦腔和油泼辣子biangbianghttps://www.rongyaosx.com/www.rongyaosx.com/pinpaizhanshi/80179.htm
2.西安文物:耀州窑青釉刻花五足炉西安市科学技术馆 西安科普网 西安科普 科普https://www.xakpw.com/single/35365
3.陈炉古窑——没落的耀州青瓷!@铜川 也被成为耀州,目前@铜川 依然有耀州区。耀州窑起源于唐代,在宋朝时达到顶峰,它是当时国内最富盛名的青瓷代表。。。而现在这里依然有民办的窑厂,主要还是生产青瓷,生产最多的就是著名的倒流壶~!何时倒流壶?倒流壶,是瓷器皿之独特的种类。由于其设计巧妙绝伦而闻名于世。倒流壶的壶盖为不可打开的虚设盖,装https://itf.mafengwo.cn/client/note.php/info/?id=3085337
4.耀州窑陶瓷精品展在吉州窑博物馆圆满落幕12月17日,耀州窑博物馆在吉州窑博物馆的展览圆满结束,并顺利完成撤展工作。 本次在吉州窑博物馆的展览以“范金琢玉——耀州窑陶瓷精品展”为主题,共展出耀州窑陶瓷精品66件(套),充分展示了耀州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展览期间,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参观,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http://www.tongchuan.gov.cn/resources/site/102/html/wljdt/jcdt/202412/867699.html
5.耀州窑壶青瓷/秘色瓷图片鉴定收藏价格商店【古瓷唐宋瓷器收藏】“青瓷/秘色瓷”目录下其他商品:更多>>> ?耀州窑罐子_青瓷/秘色瓷 5品以下 ¥1,500 ?耀州窑壶_青瓷/秘色瓷 5品以下 ¥1,600 ?耀州窑壶_青瓷/秘色瓷 5品以下 ¥3,555 ?耀州窑盏拖_青瓷/秘色瓷 5品以下 ¥1,600 ?耀州窑罐子_青瓷/秘色瓷 5品以下https://7788gyh.7788.com/s742/104381834/
6.铜川上门收购瓷器本商家提供铜川上门收购瓷器服务,收费较人性诚意,服务有保障且到位,欢迎需要铜川上门收购瓷器服务的用户随时咨询,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满意的服务。https://yahan0734.shop.liebiao.com/
7.铜川窑铜川窑位于陕西省铜川市,故以此命名。始烧于唐,盛行于宋,最终消失于元。唐朝的铜川窑主要烧制黑釉、白釉瓷器,其次是黄釉、绿釉及白釉施黑釉彩等。 经 过考古专家的考察,在陕西省铜川市西南20公里处的黄堡镇发现一片遗址。此处遗址是继河南巩县大、小黄治窑址之后发现的第二处规模较大的唐代烧造三彩器的 窑址。http://jdzfcc.com/kiln_view.php?id=1061
8.铜川耀州窑文物复制工厂:陶瓷器,古玩,珍藏品铜川耀州窑文物复制工厂办公室地址位于通往人文初祖黄帝陵必经之地的铜川,铜川 黄堡镇新宜南路25号(邮编:727001),于1992-05-20 在铜川工商局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20.6万(万元),工厂已经工厂发展壮大的32年,愿与社会各界同仁携手合作,谋求共同发展,继续为新老客户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我工厂主要经营陶瓷器、古玩及珍藏品https://tongchuan07233.11467.com/
9.深化推进“三个年”民企商会进铜川系列活动成功举办12月15日,组织召开了民营企业座谈交流会,与会人员集中观看了铜川招商宣传片《幸福铜川 产业新城》,耀州区、王益区、宜君县、新区和铜川新材料产业园区、耀州窑文化基地分别作了招商推介,详细介绍了各自优势资源和产业方向,推出一批高潜质的合作项目。陕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2MDE2MzA3MA==&mid=2247532463&idx=3&sn=deee4f97f2c60529ee8d9e93a225fb4c&chksm=eb1021f8fc494938f080a5f14da38ba683493a19334d3ca0ce15e0c2d750f306a2f903b616dd&scene=27
10.铜川黄堡镇宋代耀窑遗址出土瓷器及母范铜川黄堡镇宋代耀窑遗址出土瓷器及母范莲叶口青釉瓷尊折枝牡丹纹瓷母范铜川黄堡镇宋代耀窑遗址出土瓷器及母范 领域: 考古;旅游; 关键词: 出土瓷器;黄堡镇;牡丹纹; 0285 开通会员更优惠,尊享更多权益 下载PDF版 手机阅读本文 考古与文物 1998年02期立即https://wap.cnki.net/touch/web/Journal/Article/KGYW802.012.html
11.耀州窑仿古瓷器陶瓷枕头青釉刻花孩儿枕护颈枕头凉枕纯手工包邮耀州窑仿古瓷器陶瓷枕头青釉刻花孩儿枕 护颈枕头凉枕纯手工包邮 铜川,铜川设计联盟商城网价:168.00,铜川设计联盟商城网掌柜:心之翱翔1972,http://tongchuan.witcp.com/shop/c53/td1a88dc6cc8.html
12.西安大唐西市耀州瓷器精品店西安大唐西市耀州瓷器精品店,于1989在陕西省铜川市注册成立。在法人李忠盈经营下,我公司以经销批发的模式经营瓷器; 礼品,员工人数5 人以下。西安大唐西市耀州瓷器精品店办公地址为陕西 西安市 劳动南路大唐西市古玩城710177,如果您对我们的产品、技术或服务有兴趣,随时欢迎您的来电或上门咨询。 http://www.likuso.com/city435/8822.html
13.薄胎上雕花艺术中遨游陕西铜川耀州瓷青年创作者郭雪松原标题:薄胎上雕花 艺术中遨游陕西铜川耀州瓷青年创作者 郭雪松 【青春之我】 从耀州瓷的薄胎里透出来的微光,总让我感觉自己的生命因此而温润。 “怎样才能把你打磨得又薄又美啊?”2017年进入瓷器行业以来,六七年时间里,我几乎每天都在和手中的泥胎重复着这样的“对话”。 https://m.yunnan.cn/system/2023/12/26/032887012.shtml
14.丝路长镜头炉火映千年:两大名窑的共同记忆“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古往今来,景德镇瓷器就是世界认识中国、中国走向世界的文化符号。 距离景德镇一千余公里外的陕西铜川,就是我国著名的耀州窑,耀州瓷号称“北方青瓷代表,刻花青瓷之冠”,是中国陶瓷艺术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陕西文化艺术的杰出代表。7月27日,记者曾专程赴耀州窑博物馆采访,体会耀瓷文化的https://www.sanqin.com/2023-08/12/content_10314577.html
15.瓷器第二章:瓷器 中国古代瓷器 瓷器 是由陶器发展演化而来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人类在原始社会便能制陶,直至汉代发明了釉料,人们将陶器表面饰以釉,这便是瓷器。但汉代的瓷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瓷,只是涂有釉的陶器。直到唐代,真正经过高温烧制的瓷器才出现,从此,中国的瓷器业开始兴盛发达。 青花瓷。中国的青花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601/5200133043002042.shtm
16.耀州窑瓷器胎釉及各年代特征介绍耀州窑以今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窑为代表。 铜川宋属耀州,故为耀州窑。 创烧于唐,成熟于五代,兴盛于宋,金元延续,停烧于明中期15世纪末,有800多年的连续烧造史。 具《铜川县志》记载:“南北沿河十里,皆其陶冶之地,所谓十里窑场是也。 ”产品以民用为主,但也曾以常年例贡的形式烧造皇瓷,供北宋宫廷使用。 http://www.shoucangyaji.com/guwan/131414.html
17.《书画铜川》第二十九期——探索千年炉火,欣赏耀州瓷上的书画艺术耀州瓷是北方青瓷的代表,也是铜川的城市名片,千百年来,铜川的陶瓷工匠们在制作瓷器的时候,把富有民俗特色的传统书画艺术融入其中,这也使得耀州瓷更有色彩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本期节目让我们一起欣赏古代耀州瓷上的书画艺术。 唐代的耀州瓷以黑釉、茶叶末釉瓷和唐三彩最具代表性,装饰手法以贴花和彩绘多见,并且开始https://tc-shy.cn/cms/show-462.html
18.铜川耀州窑博物馆:瓷器研究及解析耀州窑遗址位于铜川市黄堡镇。耀州窑瓷器唐代创烧,五代发展,北宋鼎盛金代续烧,终于元末明初。连续烧造陶瓷的历史长达800余年,“十里窑场”留下极其珍贵的陶瓷文化遗产。 遗址发掘逾万平方米,出土文物数量之多、遗址遗迹保留之完整、文化内涵之丰富,为世界瓷窑遗址所鲜见,是一座巨大的陶瓷文化宝库。 https://www.360doc.cn/article/9087553_1124591277.html
19.陕西铜川:千年古镇里的现代瓷坊在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坐落着已有1400多年制瓷历史的陈炉古镇。在古镇里,有一家袁家瓷坊烧制的现代瓷器,近年来不断销往东部沿海地区。 在袁家瓷坊可以看到,上百件器物经过十多个小时窑火淬炼惊艳出窑。随着窑主袁浩将方方正正的气窑门开启后,窑车慢慢滑出,各种刚刚烧制成功的精美器具便呈现在面前。 https://www.hubpd.com/hubpd/rss/sogou/index.html?contentId=7782220156099205732
20.瓷器耀州窑(陕西铜川)产品精美,胎骨很薄,釉层匀净;磁州窑(河北彭城)以磁石泥为坯,所以瓷器又称为磁器。磁州窑多生产白瓷黑花的瓷器;景德镇窑的产品质薄色润,光致精美,白度和透光度之高被推为宋瓷的代表作品之一;龙泉窑的产品多为粉青或翠青,釉色美丽光亮;越窑烧制的瓷器胎薄,下巧细致,光泽美观;建窑所生产的https://baike.sogou.com/v9256.htm
21.铜川陈炉古镇享有东方陶瓷古镇之称汉匠古建筑公司铜川陈炉古镇享有东方陶瓷古镇之称 陈炉古镇是宋元以后耀州窑唯一仍在制瓷的旧址。它是继古耀州窑之后西北地区最大的瓷器生产基地。据记载,其烧制陶瓷的火焰已燃烧了1000多年,形成了炉山不夜的独特美景,是古代官员的八大风景之一。 陈炉古镇在千年瓷业发展历史中积累了浓厚的陶瓷文化,在三个方面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https://www.nbgjz.com/4222.html
22.铜川耀瓷小镇关于一词多意的"CHINA"十里窑场,千年炉火,每一件瓷器都是历史的绽放。在耀瓷小镇领略古陶瓷文化,黄堡和陈炉一起,共同演绎了耀州窑1400年的前世和今生。 未来,耀瓷小镇将与相邻的秦人村落融合发展,有望成为铜川继玉华宫、照金香山、药王山、陈炉古镇之后的第五大旅游板块。(张英/图文由铜川耀州窑文化基地管委会提供)https://m.haiwainet.cn/mip/3541581/2018/1123/content_31444257_1.html
23.中国瓷器与陶器族谱新闻基本概念中国的黏土烧制品分为陶器和瓷器两大类别。无论烧制温度的高低,不施釉而烧制成的粘土器物均称为“陶器”。此外,虽有施釉,但在低温下烧制成的(如汉代的绿釉陶等)也被归入陶器一类。瓷器是指在土坯中含有大量硅酸,施釉后高温烧成的器物,与陶器不同,瓷器几乎没有吸水性,轻轻敲击会发出金属撞击的清脆声音https://www.zupu.cn/renwu/20201016/471577.html
24.名窑科普丨中国瓷器,宋代五大名窑推荐耀州窑(陕西铜川)产品精美,胎骨很薄,釉层匀净。磁州窑(河北彭城)以磁石泥为坯,所以瓷器又称为瓷器。磁州窑多生产白瓷黑化的瓷器。景德镇窑的产品质薄色润,光致精美,白度和透光度之高被推为宋瓷的代表作品之一。龙泉窑的产品多为粉青或翠青,釉色美丽光亮。越窑烧制的瓷器胎薄,下巧细致,光泽美观建窑所生产的黑https://www.whb.cn/zhuzhan/tj/20191220/309781.html
25.去了铜川市博物馆,才知道铜川这个博物馆原去了铜川市博物馆,才知道铜川这个博物馆原来是新建的,今年5月刚刚落成。二层被一圈栅栏似的设施围着,从远处看,还以为是烂尾楼。 博物馆在铜川一中西面,占地面积看起来挺大,但参观完毕发现展品很少、展厅很小,实在失望。拜读过贾平凹的《同官是座山》,知道铜川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既有煤炭,耀州窑;有也有照金,香山https://m.dianping.com/review/737479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