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义窑之“色”:雪白是我斑驳绚丽是我釉里透青花也是我……唐代新浪科技

说起“瓷之色”,巩义窑,是值得浓墨重彩书写的——世人所熟知的“唐三彩”,正是这个窑场的“著名作品”。同时,它还生产青瓷、白瓷、黑瓷、绞胎瓷、白釉蓝彩、白釉绿彩以及唐青花瓷等。作为一座有着“非凡创造力”的古代北方陶瓷窑场,今天,广州的市民可以在展厅与它邂逅。

2024年11月10日至2025年3月9日,“中原出海——巩义窑与海上丝绸之路”展览,在广州南汉二陵博物馆展出。该展览是“城市考古与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广州工作站”于今年3月25日揭牌成立后,广州与河南携手推进考古成果阐释与展示的“开篇之作”;展品包括河南、扬州、广州出土的巩义窑陶瓷器131件/套,含三彩鸭衔梅花杯、三彩雕花杯等国家一级文物。

巩义窑有三大重大变革:生产出了白瓷;把“釉上彩”淋漓尽致发挥并使“唐三彩”兴盛;成功创烧“唐青花”。唐青花是如何汲取“前辈”经验而诞生的?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三者间的一些关系。

■收藏周刊记者潘玮倩通讯员穗文考

一脉相承,色韵纷繁

“中原出海——巩义窑与海上丝绸之路”策展人、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展陈宣教部王斯宇向记者介绍,巩义窑(亦称巩县窑)主要分布于河南省巩义市伊洛河支流西泗河的两岸,自上游的白河村,到下游的小黄冶村,素有“十里窑场”之称。

2002至2004年、2005至2008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先后对巩义大小黄冶窑址、白河窑址进行了系统的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瓷器、釉陶器、素烧器以及各类窑具等。2006年,国务院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将白河窑址与“黄冶唐三彩窑址”合并,称为“巩义窑址”。

巩义窑至迟从汉代开始陶瓷烧造,北魏至隋代兴起,唐代达到鼎盛,晚唐至宋逐渐衰落。由汉及唐,巩义窑在一脉相承的陶瓷工艺积淀中,逐渐生产出纷繁众多的陶瓷种类,从釉色与装饰来看,有青瓷、白瓷,三彩、绞胎、白釉绿彩、白釉蓝彩和晚唐时期的青花瓷;从器型来看,有盆、碗、杯、三足炉、钵、瓶、水盂、灯、盏、盘、洗、罐、三足樽、水注、豆、枕、执壶、人物俑、动物俑及玩具等,可谓琳琅满目、器韵万千。

工艺揭秘:从青瓷到白瓷

青瓷之青,也许是瓷器上出现的第一个釉色;而接下来的白瓷之白,则也许是后世工匠们对于“纯净颜色”的第一个执着追求。

而就在巩义白河窑,“首次发现了白釉和青釉瓷器同窑装烧,这反映了制瓷业由青釉向白釉转化的过程,说明巩义窑是烧制早期白瓷重要窑场之一。白瓷的生产是巩义窑制瓷工艺的一大变革”。这是记者在展览中获得的信息。

“南青北白”,是唐代瓷器生产的两大系统,青,主要指当时的南方越窑青瓷;白,指北方邢窑、定窑白瓷。而巩义黄冶窑出土的唐中期白瓷,胎质细腻、造型美观、釉色光泽莹润,“为不属于邢窑和定窑的那部分唐代细白瓷找到了产地”。

那,当时的人们是如何为瓷器“脱青”“美白”的呢?王斯宇在展览中介绍:“透过巩义窑青瓷、白瓷的科技分析,可以看到窑工们在烧制青瓷的基础上,通过降低原料中的铁含量、改进窑炉工艺、使用化妆土等方法,达到提高白度的目标。”

釉上彩:斑驳璀璨,变化万千

王斯宇介绍,巩义窑的窑工在烧制黑釉、茶叶末釉、黄釉、绿釉、蓝釉等单色釉陶瓷的过程中,成功地掌握了不同颜色釉料的提取与运用之道,加之唐代低温铅釉技术的成熟、狂热的厚葬之风和多元的文化艺术,釉上彩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斑驳璀璨,变化万千”的唐三彩由此在巩义窑兴盛起来——这是巩义窑的又一重要变革。

唐三彩,属于低温铅釉陶,是唐代陶瓷的新品种。它并非只有三种釉色,而是有黄、赭、绿、蓝、白、褐等多种,因“三”在古代汉语中有“多”的意思,习惯上称之为“唐三彩”。三彩的绝妙。在于运用不同色釉的流动,互相浸润后自然漫延,呈现出一种千变万化、斑驳淋漓,没有明显界限的装饰艺术效果。

绞胎,则是利用两种不同颜色的泥料,分别制成坯泥,并把不同颜色的坯泥,擀成板块后,相间叠合,然后进行特定的绞揉、切片、模压、拼镶、贴合,呈现出不同色调相间、变化多端的纹理。要实现“泥里开花”的效果,需要熟练地掌握、调整两种泥料的收缩率与耐火度,以适应同一的烧成气氛和烧成温度,对窑工的技艺要求非常高。巩义黄冶窑出土的黄釉绞胎枕,有菱形、团花等纹理,与丝织品、马赛克玻璃“异工同效”,反映出不同工艺间的相互借鉴和当时的潮流。

釉下彩:唐青花出现在巩义窑并非偶然

“青花”是指利用含钴的矿物作为着色颜料在坯体上绘画,再上透明釉后,在高温下一次烧成而呈现蓝色装饰的釉下彩瓷器。

记者在展览中获悉:“唐青花首先出现在巩义窑并非偶然,巩义窑唐代成熟的白瓷和唐三彩生产技术为唐青花的制作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窑工通过对原料不断深入地认知和实践,最终在白瓷基础上借用并发展了白釉蓝彩的装饰技法,成功创烧出唐青花——这是巩义窑的第三个重要变革。”

唐青花的出现经历了以下过程:

一、从唐三彩到白釉蓝彩,仍使用铅釉,只保留蓝色彩绘,钴矿更为优质,部分器物使用较为精细的胎料,烧制工艺与三彩基本相同(低温、二次烧成、釉上彩)。

二、从白釉蓝彩到唐青花,使用白釉蓝彩的钴料,白瓷的胎料和釉料,延续并发展了白釉蓝彩的蓝色装饰技法,烧制工艺与白瓷基本相同(高温、一次烧成、釉下彩)。

“唐青花的釉下装饰纹样虽然简单,但以釉下彩绘的技法装饰器表,是一种大胆的尝试,表现出强烈的创新精神,在古代陶瓷史上是一个突破性的进展,为以后蓬勃发展的瓷器釉下彩工艺开了先例。”

唐青花是釉下在坯体上作画,而唐三彩和白釉蓝彩都是釉上彩装饰。“从釉上彩到釉下彩工艺的转变可能使唐代陶工认识到由于使用的是低温铅釉,釉上彩随着釉的熔融流动会增加装饰图案的不稳定性。”可以看到,白釉蓝彩仅限于简单的圆点组成的图案,而唐青花则已经呈现为由线条组成的较为复杂的花草纹图案。

(本版图片由潘玮倩摄于“中原出海——巩义窑与海上丝绸之路”展览。)

THE END
1.开启一场历史与现代交织的魅力之旅第一站是耀州窑博物馆,它犹如一座陶瓷艺术的殿堂,静静诉说着耀州窑千年的辉煌。刚踏入博物馆的大门,一股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便扑面而来。馆内陈列着各个时期的耀州窑瓷器,从唐代的古朴大气,到宋代的精美绝伦,再到金元时期的独特风格,每一件瓷器都像是一位穿越时光的使者,向人们展示着耀州窑瓷器烧制技艺的不断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8559495139639787&wfr=spider&for=pc
2.西安文物:耀州窑青釉刻花五足炉西安市科学技术馆 西安科普网 西安科普 科普https://www.xakpw.com/single/35365
3.耀州窑陶瓷精品展在吉州窑博物馆圆满落幕12月17日,耀州窑博物馆在吉州窑博物馆的展览圆满结束,并顺利完成撤展工作。 本次在吉州窑博物馆的展览以“范金琢玉——耀州窑陶瓷精品展”为主题,共展出耀州窑陶瓷精品66件(套),充分展示了耀州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展览期间,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参观,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http://www.tongchuan.gov.cn/resources/site/102/html/wljdt/jcdt/202412/867699.html
4.陈炉古镇管委会:如“瓷”美丽兰花大碗–荣耀陕西网大老碗在铜川陈炉瓷窑的炉火中代代相传 延续着历史的温度 大老碗是陈炉传统青花瓷。它也是一种特指,像这样的兰花瓷碗,不分大小都被称作是大老碗。“老”在这里是憨、重的意思,在这之前放个“大”字,就更凸显器型之大了。 大老碗又叫高把老碗,或者叫“耀州老碗”,它和高昂激越的大秦腔和油泼辣子biangbianghttps://www.rongyaosx.com/www.rongyaosx.com/pinpaizhanshi/80179.htm
5.耀州窑壶青瓷/秘色瓷图片鉴定收藏价格商店【古瓷唐宋瓷器收藏】“青瓷/秘色瓷”目录下其他商品:更多>>> ?耀州窑罐子_青瓷/秘色瓷 5品以下 ¥1,500 ?耀州窑壶_青瓷/秘色瓷 5品以下 ¥1,600 ?耀州窑壶_青瓷/秘色瓷 5品以下 ¥3,555 ?耀州窑盏拖_青瓷/秘色瓷 5品以下 ¥1,600 ?耀州窑罐子_青瓷/秘色瓷 5品以下https://7788gyh.7788.com/s742/104381834/
6.铜川窑铜川窑位于陕西省铜川市,故以此命名。始烧于唐,盛行于宋,最终消失于元。唐朝的铜川窑主要烧制黑釉、白釉瓷器,其次是黄釉、绿釉及白釉施黑釉彩等。 经 过考古专家的考察,在陕西省铜川市西南20公里处的黄堡镇发现一片遗址。此处遗址是继河南巩县大、小黄治窑址之后发现的第二处规模较大的唐代烧造三彩器的 窑址。http://jdzfcc.com/kiln_view.php?id=1061
7.固原博物馆藏宋代耀州窑瓷器文物天地2022年10期固原博物馆藏宋代耀州窑瓷器,固原博物馆,耀州窑,耀州窑位于今陕西铜川市,因地属古耀州得名,也叫铜川窑,是中国北方唐宋时期著名的民间瓷窑。北宋是耀州窑的鼎盛时期,曾为宋代御用https://wap.cnki.net/touch/web/Journal/Article/WWTD202210008.html
8.定窑白瓷“官”字的款和耀州窑瓷器的亲缘关系耀州窑的装饰纹样众多,植物类以折枝牡丹、缠枝牡丹、交枝菊、缠枝菊花、莲花、水波花草、水藻、缠枝忍冬、花叶纹为主,风格粗放健美,生动自然。 动物纹中有双鸭莲花、水波三鱼、龙、凤纹等,模拟自然,处于写生与图案之间。 宋代耀州窑瓷器鉴赏 耀州窑位于陕西铜川市,因地属古耀州得名,也叫铜川窑。北宋耀州窑青瓷的http://m.taoci52.com/t/4737.html
9.头条文章我们本章节是教大家认识“宋代八大瓷系”,瓷器精美,具有收藏价值,一件国宝级的瓷器动辄价值上亿,它们代表着我国的文化底蕴,物有价而其精神无价!接下来跟着三川我,一起来见识素雅的它们吧。 宋代八大窑系 八大之一磁州窑系 磁州窑系是宋元时期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窑场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山西三省、重要窑口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404371481915219731
10.解密千古名瓷,传承美瓷文化三.从湖田窑瓷器工艺上来看。湖田窑瓷器青白瓷印花水平不一,有精有粗,图案也是有清晰有模糊,印花处釉水有厚有薄,积釉现象明显。而湖田窑瓷器仿品多为机器印制,做工死板但很精细,一般图案较清晰,釉色均匀但偏薄,无积釉与沉着感。 南宋龙泉窑 龙泉窑釉色苍翠,北宋时多粉青色,南宋时呈葱青色,没有开片在器皿转https://www.meipian.cn/1roqfm54
11.四川有鉴定耀州窑的地方么,市场价格怎么样鉴定耀州窑,收购,私下交易,拍卖,耀州窑价格 耀州窑始于唐代,北宋末为鼎盛期,宋代六大窑系,终于民国。其窑址位于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旧称同官,宋代时属耀州,故名“耀州窑”,包括陈炉镇、立地镇、上店镇及玉华宫等窑在 耀州窑在宋时北方的青瓷窑场中最负盛名,堪称翘楚。于神宗元丰()至徽宗崇宁()的三十来年间,https://m.bestb2b.com/prod_34405828.htm
12.窑博物馆电话,地址,价格,营业时间(图)铜川周边游全部 图片(102) 好评(104) 中评(7) 差评(0) 长安散人 虽然是国家二级博物馆,但是面积并不小,喜欢瓷器和艺术品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离铜川市区也不算太远,在北边一点,管内有1000多件藏品,让人大饱眼福,想深入了解的可以请个向导,如果只是随便看看,那就不需要了https://www.dianping.com/shop/l9uKZRoUSupN3ImE
13.唐代常见瓷窑及瓷器特征分析(一)山西浑源窑釉面光润,釉色在黑褐和黑酱之间,具有独特的风格。 2019四季雅集·新春精品拍卖会,浑源窑墨地铺首炉,参考价HKD 2,000-2,000 陕西铜川窑 铜川窑在今陕西铜川黄堡镇,因黄堡镇前属于耀州,又称“耀州窑” 耀州窑创烧于唐,盛于宋而终于元,唐代铜川窑烧制器物以黑釉,白釉瓷器为主,其次有黄釉,绿釉以及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1107/16/44042132_871694818.shtml
14.中国发掘规模最大的瓷窑遗址宋代耀州窑,是耀州窑历史上最为辉煌昌盛的时代。古代文献中还曾提到过“十里窑厂”,可见当时耀州窑瓷器的规模多么宏大。 耀州窑瓷器的造型十分丰富,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饮食器、饮酒器、文房器、陈设器等应有尽有,如瓷瓶、熏炉、注碗、盏托等,其中各种瓷瓶的式样繁多,这在宋代的其他瓷窑中也是并不多见的。https://www.sstcyxgs.com/%E4%B8%AD%E5%9B%BD%E5%8F%91%E6%8E%98%E8%A7%84%E6%A8%A1%E6%9C%80%E5%A4%A7%E7%9A%84%E7%93%B7%E7%AA%91%E9%81%97%E5%9D%80-%E8%80%80%E5%B7%9E%E7%AA%91.html
15.八大民窑之耀州窑器物赏析耀州窑系以黄堡镇为中心,襄括了河南宜阳窑、宝丰窑、新安城关窑、广东西村窑、广西永福窑、内乡大窑店窑等多个窑场。各窑制品均与铜川窑相似,仅由于所用原料有差别,胎质与釉色也有些微不同。 X-2748 唐和五代时胎质稍松,呈灰色,釉质失透,有乳浊感;宋代青瓷胎体较坚簿,胎色灰褐或灰紫,釉质莹润透明,釉色https://www.jianshu.com/p/5f111fd9362a
16.悦读铜川一部权威解读耀州窑辉煌历史的专著三是文图并茂,雅俗共赏。在“图版”部分,他精心挑选了160余件从唐代一直到民国时期耀州窑精品瓷器的图片,辅以简约的文字说明,使读者能直观地欣赏耀州窑瓷器,从而加深对千余年以来耀州窑瓷器发展与变化的整体印象。 四是权威解读,答疑解惑。作者从20世纪80年代入职耀州窑博物馆到退休,经历了选址、建馆、陈列和对外交https://m.tcrbs.com/2023/0814/235688.html
17.唐朝时期陶瓷的发展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开放地理空间黑瓷在北方大约北齐时始有,其窑址有:今安徽萧县的白土镇窑,历史上称为 “萧窑”,生产白、黄、黑瓷;陕西铜川市黄堡镇铜川窑,在唐代开始烧瓷器,以黑瓷和白瓷为主,兼烧少量青瓷,到宋代为青瓷耀州窑所在地,主烧青瓷;巩县窑也以青瓷为主,兼烧黑瓷。山东淄博著名的唐三彩是唐代陶瓷工艺中陶器的代表作。三彩陶是一种https://www.osgeo.cn/post/e6178
18.从敦煌到景德镇——月华纹渊源初探③另外陕西铜川耀州窑一件唐代青瓷碗的内底上也装饰着相同纹样。不同于明代青花直接绘制的手法,这些瓷片上的“月华纹”多以刻花或模印的手法装饰在器物上。饰有此纹饰的瓷器还未见有早于唐代耀州窑青瓷碗者。作为一种宗教意义鲜明的装饰图案,这种纹饰应该不是在陶瓷系统内部自然生发,再者陶瓷装饰有向其他艺术门类https://www.fx361.com/page/2020/1015/1238531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