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白瓷历史文化(2)新闻中心

据考古发掘出土资料表明,在碗坪仓窑遗址出土有北宋至南宋初的青白瓷残片,在屈斗宫窑遗址则发现有大量元代烧制的青白瓷。另历史资料记载,德化窑经过宋、元时期的稳步发展后,特别是元代所生产的青白瓷,很大部分是通过海陆运输大量销往海外。德化窑在元代其实应该就已经成为中国比较重要的瓷窑之一了,**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就曾经在他**的《马可·波罗游记》中,对德化瓷器的生产和销售有过专门的介绍:"在这条支流与主流道分叉的地方,屹立着廷基(德化)城。这里除了制造瓷杯或瓷碗、碟,别无其它值得注意的地方。

这种瓷器的制作工艺程序如下:他们从地下挖取一种泥土,将它垒成一个大堆,任凭风吹、雨打、日晒,从不翻动,历时三、四十年。泥土经过这种处理,质地变得更加纯化精炼,适合制造上述各种器皿,然后抹上认为颜色合宜的釉,再将瓷器放入窑内或炉里烧制而成。因此,人们挖泥堆土,目的是替自已的儿孙贮备制造瓷器的材料而已,大量的瓷器是在城中出售,一个威尼斯银印能买到八个瓷杯"。马可·波罗的介绍,引起了西方人的强烈兴趣。而整个元代德化瓷器在海内外的一个良好的销售市场,为德化窑在后代进一步发展奠定了非常优越的经济基础。到了明代,德化窑白釉瓷又有了进一步发展,工艺大师们研制出一种温润乳白,如脂如玉的白瓷,这在当时全国制瓷业中独树一帜,至此,德化窑达到了全盛巅峰时期。

清代乾隆朝《泉州府志》和道光年间《福建通志》中,在记载德化**瓷雕艺术家何朝宗时,有如下记载:“何朝宗,不知何许人,或云祖籍德化,寓郡城,若陶磁像,为僧迦大士,天下共宝之";"何朝宗,泉州人,或云籍德化寓居泉州,若陶瓷象,有僧迦大士,天下共宝之”。德化瓷器素有“东方艺术”之称,颇负盛名,港台及东南亚地区和英美法等博物馆、民间均有收藏。此外,德化窑所制箫笛,明末清初人周亮工在《闽山记》中所称"色莹白,式亦精好,但累百枝,无一二合调者,合则声凄朗,远出竹上。"根据有关方面的考古工作考证,在德化地区已经发现了上百处的德化古窑址。在浔中公社(镇)有祖龙宫、屈斗宫、岭儿、后窑、西门头、大草铺、后所;在三班公社(镇)有内阪、新乾寨、窑垄山、桐岭、旧窑、新窑;在刈坑公社(镇)有许坑、林窑等。足以说明明代德化瓷器产量之大、销路之广。

不过到了清代中、后期后,由于当时历史、政治、经济变更原故,德化窑白釉瓷逐步衰退。其原因是明代晚期后,因国力衰退,为应付出口需求,德化窑开始生产青花瓷。故当时窑场数量有所增多,但是德化白瓷的生产反而倒退了,不如明代。再加上终清一代尤其是清中后期,由于许多器物(包括园器、琢器、瓷雕)由逐件手工制作转向成批模制生产,器物由厚重渐趋轻薄,瓷雕作品缺乏生动传神,为追求产量而导致工艺不甚讲究,而且胎土淘洗不精、氧化铁成分增多,亦使白釉不再闪红(明代德化瓷以白中含红为佳)而呈现泛青或泛白,不及明代滋润,釉光日渐糙涩,工艺和胎釉水平总体质量下降。

明清时期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时期。明初郑和下西洋是世界交通史上空前未有的盛举,这次大规模的远航贸易开辟了太平洋至印度洋的航线,对后来东西方贸易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由于海路交通自进一步拓展,瓷器的外销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无论是行销的范围还是数额。都远远超出了宋元时期。虽然泉州港这时期在海外交通的地位趋于衰落,但是泉州地区的陶瓷器仍然通过民间商人或其他途径大量输往海外。明代主要从福州港、漳州港输出,明末以后改从新兴的厦门港。。与闽南地区进行贸易的有东亚的朝鲜、日本,东南亚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西亚的伊朗、伊拉克和非洲东海岸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有35个国家和地区购买中国瓷器。在对外贸易中,瓷器仍然是重要商品。德化瓷器凭借着有利的国际环境、地理条件和自身高超的工艺水平,很快就成为中国的一种外销瓷。并在以后数百年间盛烧不衰而名扬海外。

可以说,德化窑的兴起与发展跟海外贸易及适应瓷器外销的经营方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它十分注重迎合海内外市场需求,因此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佛教自东汉由印度传人我国之后,伴随着中日文化的交流又传到了日本;南洋群岛的人民很早就信仰佛教。德化瓷土优良,很适合烧制圣洁的白衣观音。所烧制的观音,洁白无瑕,温润如玉,充分展示了其超凡脱俗、慈悲为怀的大度气韵,给人以力量、信赖和希望的感受,很容易唤起人们的崇敬和信仰。

这些塑像输到国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应,日本及东南亚佛教国家对它格外喜爱。而在日本的基督信徒中,当作玛丽娅的圣像而大受欢迎,其需用量之大,几乎达到惊人的程度,德化因此也出产玛丽亚像,迎合日本市场需求。此外,它也生产早已流行于闽南地区的军执,这种器型十分明显地带有伊斯兰风格。由此可见,德化瓷相对中国诸多窑口生产的瓷器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它面向海外,德化瓷见证了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繁荣,见证了中国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特殊地位。

THE END
1.德化瓷器发展史这些特点使得德化瓷器在艺术上具有极高的价值,被誉为中国传统工艺品中的瑰宝之一。 六、传承与保护 为了保护和传承德化瓷器这一传统手工艺品,当地政府和企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方面,通过建立博物馆、展览馆等平台,向公众展示德化瓷器的历史、文化和工艺技术;另一方面,通过培养传承人、推广传统技艺等方式,确保德化瓷器https://wenku.baidu.com/view/ad117802ef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f2.html
2.人民日报点赞!“德化白瓷”惊艳了2024!“宋元时期,德化制瓷工艺、烧瓷技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青白瓷、白瓷成为主流,并源源不断地销往海外,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品之一。明代,德化白瓷风靡世界,被誉为‘中国白’。”德化白瓷,作为中国陶瓷文化的重要代表,以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年3月,为期9天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47067276873826828/
3.德化白瓷的历史背景#这不是纱这是中国瓷器#来自营口身边事德化白瓷的历史背景#这不是纱这是中国瓷器# 1. 唐宋时期的起源与发展德化瓷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最早的烧制活动可能始于6世纪左右。唐宋时期,德化瓷器以青白瓷和青瓷为主,但此时的白瓷尚未达到后来的高度。德化的窑炉在唐宋时期已经相当成熟,德化地区丰富的优质瓷土资源为白瓷的烧制奠定了基础。2. 元代的兴盛到https://weibo.com/3317010934/OCMkat0UJ
4.美丽的瓷都一德化德化瓷器的美,不仅体现在其工艺上,还体现在其文化内涵上。德化瓷器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勤劳。在德化陶瓷博物馆,你可以欣赏到许多具有历史价值的瓷器,如明瓷塑、清花瓷、各个时期的瓷器等,每一件瓷器都见证了一个时代的辉煌。 除了瓷器文化,德化还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在这里,你可以https://www.meipian.cn/4x7j2utt
5.德化窑址:承载瓷器焙烧的千年记忆德化窑址:承载瓷器焙烧的千年记忆 德化窑是中国陶瓷文化发祥地之一,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德化瓷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输出商品,是古代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它为中国手工业史、陶瓷史、海外交通史、对外贸易与经济交流史等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https://www.qzwb.com/gb/content/2021-04/23/content_7085974.htm
6.德化白瓷宋元时代,泉州港成为“东方第一大港”,当时泉州邻近各窑,特别是德化窑的产品成为大宗商品。德化瓷器在国内外市场上受到青睐,大大地推动着德化瓷业的发展,从此开始大量外销。 明代,为防倭寇入侵,朝廷实行海禁。成化十年(1474年)正式把泉州市舶司迁往福州,泉州港中衰,此期德化瓷只有少量从泉州港出口,而主要转向由福州https://www.jianshu.com/p/4e0935cc54f1
7.宋元中国·海丝泉州德化窑址:“窑”跨古今瓷通四海该窑为分室龙窑,窑基长57米,有17间窑室,出土了7000余件瓷器标本和烧窑的工具。有些盒盖上印有“长寿新船”的文字,证明这些产品计划由海道行销国外。“屈斗宫窑是龙窑向阶级窑转化的过渡形式,屈斗宫窑基的发现,证明自宋元以来,在德化尚存一种古老的‘鸡笼窑’窑炉类型,填补了德化窑炉发展历史的一个空白,是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4135026247749106061
8.德化瓷器——“中国瓷器之上品”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记中写道:“刺桐城(泉州)附近有一别城,名称迪云州(德化),制造碗及瓷器,既多且美。”他还使用亚里士多德时代表示贝壳的单词porcelain来命名德化瓷器,因为它们就像贝壳般洁白通透。后来,马可·波罗成为德化白瓷传入欧洲的关键人物。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1768.html
9.德化瓷产品——瓷器艺术知识工艺美术家网德化瓷器有青瓷、青白瓷、白瓷等;瓷器装饰以艺术釉、彩瓷最具特色;按用途分有日用瓷、工艺美术瓷、工业用瓷等。 一、青瓷青白瓷白瓷 (一)青瓷 德化于唐代始制青瓷。 制作时, 坯体上施含有铁成分的釉, 还原气氛烧成, 由于铁的呈色作用呈现青色。 http://www.gymsj.com/?act=app&appid=11&mid=22451&p=view
10.德化陶瓷艺术特色的历史考察[关键词]德化;陶瓷;艺术特色 陶瓷的发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标志。这是人类最早把一种物质改变成另一种物质的创造活动。中国素以陶瓷蜚声世界,中国的英文名(China)就是瓷器的意思。在八十多年陶瓷历史长河中,陶瓷大师们点石成金,创造了许多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人间瑰宝。这些陶瓷产品既是中国历https://biyelunwen.yjbys.com/fanwen/meishuxuebiyelunwen/615677.html
11.明代德化窑如何鉴别明代德化窑瓷器鉴别特征方法明代德化窑瓷器鉴别特征方法 明代德化窑瓷器鉴别特征方法(一) 明代德化窑鉴定胎土特征:德化窑瓷土含铁量低,可塑性强。 胎土淘炼精细,胎质致密,洁白无杂质。 明代德化窑鉴定釉面特征:光照下迎光观察,其釉色白中隐现粉红或牙黄色调,故其白瓷有“象牙白”、“猪油白”之称。 http://shoucangyaji.com/guwan/127470.html
12.福建·海丝印记德化陶瓷:“海上丝路”浪潮中的一抹“中国白”城以瓷兴,民以瓷生,福建泉州的德化陶瓷已有3000多年历史。瓷器晶莹如玉,在海外有“中国白”的美称,曾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品,如今,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之下,德化陶瓷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产品销往了190个国家和地区。从宋元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到今天的共建“一带一路”,德化的陶瓷通过泉州的港口https://www.qztv.cn/index/News/detail/id/wq95wqbDnMKyd8KiwqzChnt0w5nChcKowoXDm8KDwobCusKVwoLDjHF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