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德化白瓷”国博雅集艺术鉴赏会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

为进一步“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推进文明交流互鉴”,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德化县人民政府承办,国博雅集(北京)文物有限公司协办的“中国白·德化白瓷国博雅集艺术鉴赏会”于2024年7月26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圆满举办。

中国国家博物馆党委书记杨帆,纪委副书记、研究馆员王月前,首席鉴定师(陶瓷)、研究馆员耿东升;澳门中桥投资集团主席孙恩光,海关总署中国海关博物馆副馆长李海勇,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副会长廖廷建,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姜波,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藏品与征集部副主任蒋名未,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文保室修复师于风雷,故宫博物院器物部研究馆员黄卫文,广东省博物馆科研部主任黄静,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焕,中国广播艺术团国家一级演奏员张旭光,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资深记者温天越,北京杏坛美术馆馆长黄和平;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许瑞峰、连紫华,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连德理、兰全盛,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许丽枝等领导专家出席了此次活动,鉴赏会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公共关系部副主任、国博雅集负责人晏小飞主持。

本次活动是继“中国白·德化白瓷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成功展出后,融“宋琴雅集+文物科技+学术艺术”于一体的艺术鉴赏会。古琴与白瓷同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由古琴演奏家张旭光演奏的一张宋代古琴“辨梦”,传出清秘之声,与德化白瓷相得益彰。高德地图积极探索文物活化新模式新途径,从科技的角度助力馆藏文物,丰富文物的展现方式,其最新的AI三维重建技术——“云境”可以实现对文物藏品真实的三维还原,能够逼真的展现文物藏品的精美纹理等各种细节,用更精的分辨率和信息容量从各个角度呈现生动、立体的文物图像。鉴赏会重点邀请了国内业界研究德化白瓷的专家学者,活动分为馆藏文物鉴赏和专家论坛两大学术模块,通过专家的讲解与讨论听到更加有力的“白瓷之声”。

本次鉴赏会由国博首席鉴定师耿东升以《万瓷朝宗》为题,系统梳理了德化窑发展简史,并从何朝宗坐岩观音的重现、种类及工艺特征、艺术风格及其成因、与同时代其他质地和不同窑场塑像艺术对比多个角度重点阐述了德化一代宗师何朝宗形神兼备、巧夺天工的艺术神韵。在藏品保管员的专业陪护下,现场同时展示了国家博物馆馆藏明代“德化窑何朝宗款白瓷观音”和新入藏“神话”作品,让文物从库房里走出来,就是要把文物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展示出来。从这些历史文化信息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更能寻找到文化的自信。

在鉴赏会连续两轮的专家讨论环节中,考古专家姜波教授通过水下考古和窑址发掘的成果,论述了德化窑产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运往世界各地并见证早期全球化贸易兴起的历史轨迹。发言提到难能可贵的是,德化窑还是一处活态遗产,时至今日而声生不息,古有何朝宗、今有非遗传承人,兼具世界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活态遗产的属性,实属罕见。

文化艺术家廖廷建从德化白瓷工匠艺术、工匠精神以及其白瓷厚重历史、文化研讨探索,全面展现德化白瓷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之美,同时指出德化白瓷在世界文化传播与交流中起到重要作用,德化白瓷在世界文化交流中体现了艺术价值、文化传播与交流价值、经济价值以及文化自信的体现等多方面的价值。这些价值不仅为德化白瓷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为全球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国强则关兴,国弱则关衰。海关博物馆副馆长李海勇为大家讲述了海关与德化白瓷出口的历史脉动。德化瓷器凭借着有利的国际环境、地理条件和自身高超的工艺水平,很快就成为中国的一种外销瓷,并在以后数百年间长盛不衰而名扬海外。

德化白瓷的发展,不断是要结合传统的白瓷文化和白瓷艺术,而且要融入时代精神,与时俱进。军事博物馆文保修复师于风雷在发言中阐述了德化白瓷当代艺术价值、美学价值及艺术传承与创新。他强调留白在中国美学中独特价值,它并非单纯的虚无,而是如君子一般,用谦退的方式,将自己的美内敛,衬托他人的美,自己的美也得以在他人的映衬下彰显。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黄卫文在发言中谈到:德化窑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最富盛名的一处民间瓷窑,制瓷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尤以明清时期所产有“中国白”美誉的德化白瓷而名满天下。目前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德化窑白瓷藏品约760余件,这批藏品造型丰富完备,釉色装饰典型,款识多样,制作工艺精湛,基本反映了明清时期德化窑白瓷的产品面貌和制作水平,堪称国内外公私收藏德化窑白瓷中最重要也是最精彩的一批传世品,特别是其中55件藏品为传承有序的清宫旧藏器,它们是明清时期德化窑制瓷与宫廷间有所联系的实物例证,其所传达的历史信息对德化窑制瓷历史研究而言十分重要。

广东省博物馆研究馆员黄静对粤博馆藏德化白瓷的梳理研究,粤博馆收藏的明清德化白瓷约千余件(套),可分为炉、杯、壶、文具、灯具、罐、瓶、塑像(包括人物和动物)、餐具(盘碗勺等)、其它(鸟食罐、花盆等)等类。她还系统分析了德化窑的产品对明清时期的粤东潮州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及德化白瓷对欧洲白瓷业的影响。总结出德化白瓷以其莹润的釉色、生动而朴实的造型和简洁温润的艺术特质而独具魅力,深受人们的喜爱,赢得了世界的赞誉。

中国艺术研究院王焕副研究员从德化白瓷发展的历史进程探究“中国白”的内在美及瓷塑发展的艺术美和当代现实题材设计观念的关系与创作表达。她指出德化白瓷并不是单一的“白”,而是有温度、有层次、不断变化发展着的、多种多样的“白”。指出从明代的“象牙白”“猪油白”“天鹅绒白”“孩儿红”到明末清初的“葱根白”,再到当代的“建白”“高白”瓷,是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带来的工艺革新的成果。当代的德化瓷塑不仅有经典瓷塑的传承发展,也有当代现实题材以及设计观念的表现。德化制瓷艺人在继承传统雕塑技艺的基础上,也在学习和借鉴其他门类的长处,不断地开拓进取,提升和拓展雕塑技艺,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形式,新作品。比如:连德理大师利用薄胎技艺创作的《神话》,连紫华大师借用唐卡技术创造的极彩作品等等。在未来发展的进程中,德化陶瓷也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全球化、科技化、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都会促使德化陶瓷产业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更深内涵发展。

本次白瓷雅集鉴赏活动正是践行“文化思想”的重要指示精神,是“坚持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的重要体现,是融文物、科技、非遗、艺术、学术为一体的多元雅集,是对“中国白—德化白瓷”厚重历史、文化见微知著的研讨探索;是世界水下考古独领风骚的“南海I号”及海上丝绸之路历史的会谈;是推动“东方艺术”之美、德化白瓷艺术美延展性的创新论坛。一窑起,万物兴。非物质文化遗产—德化白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THE END
1.德化陶瓷德化是千年古县、千年瓷都。位于福建省中部、泉州市北部,陶瓷制作始于新石器时代,3700多年前的夏商时期开始制作原始青瓷,是中国陶瓷文化发祥地之一,宋元时期就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出口商品。德化瓷烧制技艺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德化窑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德化白瓷入选福建文化标识。 http://www.dehua.gov.cn/ztzl/dhtc/
2.粤博上新“瓷器上的釉色”展澎湃号·媒体澎湃新闻中国文物报记者 翟如月 近日,由广东省博物馆主办的“古代艺术系列”原创展览之“绝美中国色——瓷器上的釉色”对观众开放。 本次展览精选200多件馆藏颜色釉瓷器,包括一级文物13件,二级文物142件,三级文物37件,其中景德镇窑孔雀绿釉玉兰花纹觚、清康熙景德镇窑黄釉盖罐、清雍正景德镇窑白釉刻菊花纹瓶等超过半数珍贵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671811
3.德化!国家级特等奖+6,金奖+56,银奖+76!“中国白?德化瓷” 如一颗璀璨明珠,于其中绽放出夺目光芒,生动演绎了中国陶瓷文化的深邃内涵与独特魅力,在展会上掀起了一股强劲的 “德化风潮”。 德化馆以其 804 平方米的磅礴规模,雄踞 1 号馆 1AT1 核心区位。其整体展示布局由业内顶尖设计团队精心擘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2MTc1MTE4NQ==&mid=2247527900&idx=5&sn=e858fb7f8adb153fc543085bf15c1515&chksm=eb3025e02f1a1c1613a63a20c2e8ad25b6b70fe5c0edb5c152950040326a75d5bb4de3ee9208&scene=27
4.福建博物院馆藏德化窑白瓷精品在江西省博闪亮登场古往今来,德化窑火不熄,碓声不绝,外销不辍。历史上,德化白瓷是中国白瓷中的佼佼者,行迹遍及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凭借高超的工艺水平,德化白瓷成为了惊艳世界的“东方艺术的珍品”,在欧洲获得了“中国白”的美称。 为了展示德化白瓷享誉海内外的高超技艺,我院组织馆藏德化白瓷精品110件(套)赴江西省博物馆展出https://www.fjbwy.com/articles/2024-08-30/content_15436.html
5.看展览博物馆展讯速览文博新闻展厅:旅顺博物馆二楼临展厅 时间:2023年5月16日至7月26日 简介:长沙窑是唐代南方著名窑口之一,展览遴选189件长沙窑精品瓷器,通过造型、色釉、装饰、雕塑、外销五个单元,向观众生动解读长沙窑的烧造技艺及器物背后反映的唐代社会生活和对外交流,折射出别样的大唐风采。 https://www.hebeimuseum.org.cn/show-80-11041-1.html
6.安徽博物院在明清瓷器向多种色釉和彩绘装饰方向发展的时代,德化白瓷却以冰清玉洁的本色,焕发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德化窑瓷器也成为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远销亚非欧各国,促进了中国陶瓷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本次展览汇集福建博物院、安徽博物院馆藏百件明清德化瓷器,带您领略德化白瓷的冰玉本色和制瓷工匠的高超技艺,感受https://www.ahm.cn/Wap/News/Details/tzgg?nid=12167
7.“云”端漫步河南各大博物馆足不出户沉浸式逛展千秋德化——福建德化窑瓷器展 该展览由郑州博物馆、厦门市博物馆主办,遴选德化瓷精品124件(套),包含白瓷、青花瓷、酱釉、彩瓷,其中以白瓷为主;品类丰富,包含生活用具、文房用具、陈设器及各类塑像。通过“延烧千载浮槎万里”“瓷国明珠天下共宝”“千秋瓷业历久弥新”三个部分,全面展示德化窑作为一个以外销为https://hn.cri.cn/chinanews/20221129/6fc15cb3-325c-58b6-52df-f81578216b29.html
8.中国国家博物馆(十二)中国白—德化白瓷展德化白瓷,福建省德化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中国白"原文( BLANC DE CHINE )是法国人对明代德化白瓷的赞誉,他们认为这是"中国瓷器之上品"。德化瓷器具有白度好,光泽度高,热稳定性强,耐温、耐压、耐磨、耐腐蚀等特点,另具有釉色纯净温润、致密度高,透光度好等理化特色。 https://www.meipian.cn/564z8m04
9.400余件德化白瓷亮相国家博物馆讲述凝脂如玉的“中国白2023年8月26日,“中国白——德化白瓷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北1、北2展厅对公众展出。此次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德化县人民政府等机构共同举办。 展览精心遴选出从古至今400余件组德化白瓷展品,分为“一白独秀”和“百技争艳”两个单元,除了涵盖“何朝宗”款观音像https://news.artron.net/20230826/n1124436.html
10.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1999年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筹备《出国史馆》常设陈列时,由于展品缺少海外贸易中的外销瓷实物,时任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馆长王连茂即联络时任德化县文体局副局长陈建中协助征集,很快得到德化县知名收藏家史建全先生的支持,于2000年将该器捐予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史建全先生主要收藏不同风格的毛主席瓷像章和不同年代的德化https://www.ocmuseum.cn/a/sheqiao/rongtongzhongwai/qiaoxinzhongguo/2020/0504/700.html
11.中国白——德化白瓷展”亮相国家博物馆随着时代发展,现当代德化匠人在新时代师古而不泥古,在继承中大胆创新,推陈出新,塑造出变化万千的德化瓷器。雕塑技艺逐步得到发扬,艺术题材不断拓展,人物形象愈加丰富,表现手法呈现更加多姿多彩的潮流和趋势。(本文图片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提供)https://www.sstcyxgs.com/%E4%B8%AD%E5%9B%BD%E7%99%BD-%E5%BE%B7%E5%8C%96%E7%99%BD%E7%93%B7%E5%B1%95%E4%BA%AE%E7%9B%B8%E5%9B%BD%E5%AE%B6%E5%8D%9A%E7%89%A9%E9%A6%86.html
12.郑州博物馆郑州博物馆嵩山路馆的永久展览包括“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常璩朱桢——工程河南段文物保护成果展”专题展览包括“追溯文明——新中国河南考古七十年”搏·艺术——中国体育文物特展”金色名片”阿富汗国家宝藏”天山下的游客——哈萨克民俗展”古都郑州”天宫追梦——郑州古代科技文物展”钱球德化——福建德化窑瓷器展”等。https://www.qwbaike.cn/doc-view-8122.html
13.走进德化陶瓷博物馆,欣赏品种齐全巧夺天走进德化陶瓷博物馆,欣赏品种齐全、巧夺天工的德化瓷器,感受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魅力。 德化瓷器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被命名为“中国陶瓷之乡”,制瓷历史悠久,蜚声海内外。当年的瓷器通过海运走向世界。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陶瓷生产,到了明代以瓷圣何朝宗为代表的象牙白瓷瓷雕艺术达到古代工艺技术的巅峰而垂https://m.dianping.com/review/811011763
14.展览永远的“中国白”——广东省博物馆藏明清德化窑白瓷展览白的洁净让人安宁,瓷的温润让人动心,德化窑白瓷便让这别样的美揉合得浑然天成。为积极配合“佛山韵律?和风鸣畅”的活动主题,作为“龙腾四海?凤舞水乡”系列活动之一,继精品荟萃的《楚玉琳琅——湖北九连墩出土玉器展》后,由广东省博物馆和广东省流动博物馆主办,顺德区博物馆承办的《永远的“中国白”——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708/02/c586489.html
15.“中国白”镌刻金砖印——走进中国白博物馆“中国白”镌刻金砖印——走进中国白博物馆 精致而又和谐地点缀上象征着陆上丝绸之路的谷粒,和谐对接上象征着海上丝绸之路的江崖和海浪,宛如乘风破浪来到了大写意的鼓浪屿,用金色线条勾勒在温润如玉的德化陶瓷餐具上,出现在金砖国宴的餐桌上。 在德化县中国白艺术馆展厅,镌刻着金砖印记的精美瓷器,以独特视角讲述德化白https://www.fjwyw.com/subpage/zxdt/gongzuodongtai/2022-08-21/19309.html
16.国际博物馆日省博三个原创展览开展2023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展览,以“海上丝绸之路”的不同文化内涵为切入点,结合主题引入全国知名文博IP的精美文物,重点推出国家博物馆和故宫收藏的瓷器精品,以及沿海各省市的代表性文物,让观众饱览物华之美、体味文化交融之美。 中国白 向世界——德化白瓷精品展 http://m.fztvapp.zohi.tv/xwtj198/p/329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