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眼中的一道釉,原境里的陶瓷色彩学瓷器咸丰

单色釉也称一道釉,其上没有彩绘,是明清陶瓷的主要成就之一,色彩是这场“戏”的绝对主角。然而,颜色问题涉及到物理光学、生理学、历史心理学及心理物理学等多学科之理论。即便是同一件器物,古人看到的瓷上之色与今人所见亦大不相同。

首先要还原的是空间。色因光而生,中国的传统古建筑光环境最突出的特点是充满漫射光,那时没有高亮度的电灯,也没有高透光的玻璃窗,日间古建筑的有限采光门窗所带来的光线是非直射光,室内照度值较低,光效柔和(同样,器物发光亦柔和)。近来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人们的室内工作、生活空间环境越来越亮,然此趋势若过度便非利乃弊。2013年,德国学者多次实验发现:在昏暗的灯光下,人们更加自由,更容易增强创造力,过度的明亮反会给人们带来了诸如光污染及光心理疾病等问题。

Lot059

清雍正—乾隆孔雀蓝釉长颈弦纹盘口瓶

H:35cm

一些发达社会现在流行的光色暗感知(darknessperception)便是古人所说的色彩“朦胧”美,也是日本作家谷崎润一郎在《阴翳礼赞》所痴迷的阴翳之美。上述历史安空间特点对一道釉瓷器影响颇多:如色亮之器在古代更受大众欢迎;又如户外所用单色釉器(如龙缸、瓷秀墩及一些礼器)与室内陈设、使用的瓷器因光量的大不同而衍生出两套审美标准;再如古代人造光源为火烛暖色光,映照在瓷器上眼观一切色便皆偏暖几度,而一些陈设在门窗旁的器物(如花器)受日光照耀便又有早冷晚暖之色差之别。

Lot024

清咸丰霁红釉碗

款识:“大清咸丰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D:15.5cmH:6.5cm

中国的“正色”与“间色”概念在西周就已经形成。“正色”便是所谓的“五色”,其对应了“五行”、“五方”,据南朝梁学者皇侃的注解,便是“青、赤、黄、白、黑”五正色。孔子认为,君子立身以正,不仅不应以非正色为配饰,即便是私服也是不应该的。这种后来被统治者看重、运用的色彩尊卑、等级、次序、德行观成为了塑造国家、社会伦理的重要手段。

如这件瓷器所呈赤色便是正色,如在明代便会对其有严格限制,正红色作为明代皇家的常服以及官服的主要色彩之一,民间禁止使用,只能使用偏红的桃红、浅绯等间色。在《俨山外集》中便有一则关于明代画家戴进因人物着色不当而遭贬斥的故事,记载了戴进在仁智殿上呈了一幅作品《秋江独钓图》,画中人物穿着红袍在水边垂钓,皇帝认为“大红是朝廷品官服色,却穿此去钓鱼,甚失大体。”

中贸圣佳磁臻五拍品

据《清档》记载,清咸丰一朝瓷器数量极其有限,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此时瓷器与其它各朝相比亦相差悬殊。咸丰末年英法联军烧抢圆明园咸丰瓷器又遭厄运,多有流亡损毁,故现今存器因多加保护。这底部的“大清咸丰年制”六字楷书款极具时代意义。盛行乾隆、嘉庆、道光三朝的篆书款在此时大为减少,这咸丰朝重又兴起的楷书署款风气后来成为晚清官窑的标准,一直延续到宣统御窑厂终结。

Lot077

清康熙郎窑红釉斗笠盏

记录:巴黎苏富比,2021年12月9日,编号32

D:22.3cmH:7.6cm

“正色”之红在明代象征了等级地位,至清朝时此用色限制大有放松,不为皇家、官家所强力行政垄断,因此社会各阶层在可以获取后便趋之若鹜。这只郎窑红釉碗便是那时高官、文豪们极为追捧之器。此郎窑红仿效的是明代宝石红,为明代的皇家正色之器。如高士奇曾作《成窑鸡缸歌》,内中的“宝碗鸡缸盘积红,市中论价称奇货”一句指的便是成化鸡缸杯和永乐、宣德所谓的“鲜红宝烧”碗。而其诗中又言及的“血色朱盘日轮射”,指的也是康熙朝的牛血红瓷器,亦即通常所说的郎窑红釉作品。

宝石红釉瓷器历来难烧,自明永宣创烧以来,至明嘉靖时期工艺即已失传。《大明会典》便载:“嘉靖二年,令江西烧造瓷器,内鲜红改为深矾红”(前面那件明嘉靖黄上红爵杯便是此低温矾红釉之一例)。

康熙时期的杰出贡献正在于成功恢复了这早已失传的宝石红釉瓷器的烧造,但也有和而不同的美学标准。由此盏可见其局部开片中蕴含许多晶莹气泡,可谓聚沫攒珠。这些气泡让射入其间的光线不断折射、反射,整体观之方能温润柔和,与前文论及古建筑室内的漫射光环境融为一体,而红在烛光下会微泛黄,暖意更盛。

清康熙郎窑红釉斗笠盏局部

当然,郎窑红之美最重要的还在红之发色本身。本品便是最佳的牛血红,当得自古便有的“初凝牛血”赞誉。此红深沉瑰丽,又因流动造成深浅不一,极具生命感,于单色抽象中展现了强烈活力,是足让人深受感动的精神力之红。

此红肌理丰富,气泡、牛毛纹、开片、内层的丰富质感造就了这片“红色深海”,古代顶级文人的高超审美和窑工的精致技艺让红釉瓷竟仿如红宝石,闪出点点星光,迷人至极。

Lot155

清康熙豇豆红釉太白尊

H:9cm

明清两代对红釉的追求导致烧成了一些红釉衍生品,康熙豇豆红釉太白尊,便是极知名的一例。这种红之肌理“内容”生动:如本品之红釉中有大量细密的气泡,似星汉点点陆离灿烂;有大量的绿色苔点,红绿二色交融明艳,深浅不一,富有动感;另外,细观还有血丝状的暗纹漫散于釉层中,此为文献中被所称呼的牛毛纹。

《饮流斋说瓷》所载的“此等尊无巨大者,通体不过数寸耳,以豇豆红色或带苹果绿、苹果青色为多,腹有三团螭暗花,乃浅凹雕也,除康窑外历朝甚罕仿制,故价值之昂等于拱璧”便是本品。

太白尊是文人及帝王将相的高级文具,文人浪漫,将其形比附唐代诗人李白醉卧的样子,故得此名。在文房中它可以装水,可以浸笔,其窄颈便于移动,小口又使尊内水不易洒溅。此器虽为红绿,但兼具含蓄之美是它的极妙处。这还表现在它的纹样上。其腹部暗刻的三团螭暗影影绰绰,纹饰古雅,仿似神物。这若有若无之间,螭龙所具有的王者气派得到了秘响旁通式的体现。

Lot121

元卵白釉模印花卉纹「枢府」款折腰碗

款识:“枢”、“府”

记录:中国嘉德拍卖会

D:12cmH:5cm

前文所说五正色对应五行,战国末期阴阳学派的代表人物邹衍,提出“五德始终”说,使得历史上不同王朝有着不同的色彩崇拜。如秦代德性为水,故色尚黑色,西汉刘邦为克水而定王朝德性为土,色尚黄。至元代虽然蒙古统治者于五行五色不似前朝讲究,但其民族传统尚白色,不仅用白色旗帜告天称汗,甚至用卵白釉筒瓦、瓦当建造宫殿。

元代重视武功,设枢密院作为最高军事机关。元王朝又在景德镇设立浮梁磁局,具有“枢府”铭的卵白釉瓷器,属“枢密院”的定烧器,是专供皇室用的皇家用瓷。而确凿无疑可定为元代宫廷用瓷便只当属枢府瓷了。

据刘新园等所作的《景德镇湖田窑考察纪要》认定:“(南河)南岸刘家坞的折腰碗和小足盘足多外撇,内壁多印有'枢府’二字,高足杯内壁的印花龙纹有五爪的。印证《元史》,这类器物应为当时的官用瓷;北岸的在造型上虽较相近,但足壁多垂直,内壁无款识,龙只为三爪、四爪,当为民用商品。”此论厘清了枢府瓷的烧制地点和卵白釉瓷与枢府瓷的宫廷用瓷之区别。

明卵白釉印花卉纹“枢府”款折腰碗局部的“府”字

又经学者结合考古研究表明,浮梁磁局景德镇湖田窑最初只烧造青白釉瓷,至元二十二年至大德九年(1285-1305)年间开始烧制卵白釉瓷(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林梅村《元朝重臣张珪与保定出土元代宫廷酒器》)。为满足皇室需要,窑工将原本青白瓷釉中含的铁量减少,只让白中微微泛青,又让釉面透明度较弱,甚至呈失透状,而非影青瓷之呈玻璃光,如此便恰似鹅蛋壳,方成就了元代卵白釉瓷,并为明永乐甜白釉烧制成功奠定了技术基础。

元代卵白釉枢府款折腰碗,器腹下有明显的弯折,折棱骤然收束,加之外壁两道弦纹,整体线条舒展挺阔,而大敞口配小足圈更显柔中带刚。碗内模印缠枝花卉纹配以卵白釉色,温润典雅,一派蒙元帝王胸中有韬略,气度内修明的华贵气象。

Lot067

清雍正白釉模印洞石花蝶纹长颈撇口小瓶

1.KateSturgesBuckingham(1858-1937)珍藏,芝加哥,入藏于1924年前。

2.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以LucyMaudBuckingham(1870-1920)之名义入藏于1924年。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

记录:纽约佳士得,2019年9月,编号28

H:17.7cm

进入清代,白釉器物仍屡受帝王喜爱,不时有追慕唐宋白釉器的慕古之作。如本品通景模印洞石花卉纹,疏朗清新,若隐若现。模印花纹是宋定窑白釉器物的拿手之技,雍正帝多有仰慕,此器便有仿定之感。正如督陶官唐英《陶冶图说》中云:“仿旧须宗其典雅,肇新务审其渊源”。可见,在继承与创新的两相努力下才成就了雍正白釉浅浮雕器皿如此的极高水准。

清雍正白釉模印洞石花蝶纹长颈撇口小瓶局部

雍正时期的白釉是一种有玻璃质感的透明釉,完全依靠胎土本身的白度呈现出白色,釉色的素雅莹洁附着于此时的精秀器型之上便更显清代贵族的气质。

Lot118

元霁蓝釉高足碗

D:9.3cmH:9cm

明代对正色及间色的使用规范极严,不单穿着服饰,在建筑方面用色亦有要求。《明史》有记:亲王府制。洪武四年定,…饰以青绿点金,廊房饰以青黛。……惟亲王宫得饰朱红、大青绿,其他居室止饰丹碧。一品、二品,梁、栋、斗栱、檐桷青碧绘饰。三品至五品,梁、栋、檐桷青碧绘饰。六品至九品,梁、栋饰以土黄。品官房舍,门窗、户牖不得用丹漆。…三十五年申明禁制…六品至九品厅堂梁栋只用粉青饰之。

由此可知,明代人在服饰、建筑、服饰上如若眼见正色是会有肃然起敬的条件反射的。五正色中有青色,这一观念又于今天的现代色彩观十分不同。古人“五正色”中的“青”准确来说指的是青色系,并非一个单色,如蓝色也是青色下的一个分支。

蒙元文化除尚白外,还尚蓝,在元代高质量的高温蓝釉创烧成功,史称“蒙古蓝”。后来这样的蓝之釉色在明代归入朝廷祭器之例,对应的是圜丘亦即祭天坛所用青色釉礼器。

Lot044

清乾隆仿汝釉八卦纹琮式瓶

H:28.2cm

中华文明历时极长,所涵盖的疆域、民族甚多,故多形态的融汇与共存是不可避免的。在古色彩学上亦不例外,于最正统,影响最大的儒家五正色为尊以明等级尊卑的传统之外还有来自道教、佛教的不同色彩观并行共存着。

如在瓷制琮式瓶中,宋官窑青瓷琮式瓶最为名品,本器便为乾隆时的慕古之作。乾隆仿官釉器基本上是雍正制器的延续,两者品质差别不大。此时仿官器以仿宋官窑的大纹片为特色,多有底足如本品一样涂上一层淡咖啡色釉者,以代表“铁足”之特征。

明代王世贞辑次《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此为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此为以琮瓶装盛蓍草茎秆放置在文人的书桌之上的景象在上面《有象列仙全传》书中的描绘

此种琮式瓶又可随明代称呼为“蓍草瓶”,明代文人常以此器插以蓍草,陈之几间。蓍草又是古人以周易之法进行占卜的工具,故青釉琮式瓶蕴含玄之又玄的天道法门,隐隐有神、人沟通之意。后此器演变不断,文人又喜作书斋里的清供雅物。

佛家的色彩观近似道教,亦与儒家不同。儒家主张“克己复礼”,重“正色”,轻“间色”,但佛家主张“色即是空”,认为应该断舍对华美“正色”的贪婪,而采用“间色”来静心平欲。

Lot170

清雍正翠青釉大盘

D:37cmH:6.5cm

在清宫的《陈设档》中记载,很多宫殿内都存有宋、元、明的名窑青瓷。紫禁城之外,圆明园、避暑山庄、沈阳故宫等行宫之中也有不少青瓷陈设。这些殿宇中的青瓷很多都是作为书房赏器使用的,说明清代皇帝如雍正、乾隆等,沿袭了明代以来士大夫的审美意象,主要将青瓷用作书房陈设。

Lot038

清道光黄釉束口罐

记录:

1.纽约佳士得,2016年3月17日,编号1652

2.香港嘉德,2018年4月2日春季拍卖会,编号0261

3.伦敦苏富比,2019年11月6日,编号0167

款识:“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D:23.5cmH:9cm

古代器物的颜色在陈设时会与环境相搭配,反之,特殊的场合亦对器物之色在烧造之初便有所要求。明清宫廷讲求华美精致,在色彩的选用上高纯度、高亮度之色自然最佳,正色之一的黄色理所当然的是首选之一。

清代的坛庙祭祀制度皆沿袭明代旧制,以瓷器作祭器。明代嘉靖帝对祭礼的进行改制。分祀天地时,钦定圜丘、方丘等坛规制,与大臣详议礼文仪注,具体规定了陈设祭器的制式、颜色。《大明会典》卷二百零一便有载:“嘉靖九年,定四郊各陵瓷器:圜丘青色,方丘黄色,日坛赤色,月坛白色,行江西饶州府如式烧解。”

此制度及所用黄釉祭祀瓷器至清中期、晚期皆有延续。拍品道光黄釉罐便是一例。清宫黄釉罐款识除白釉无款外还有砂底无款、黄釉无款、白釉青花书本朝款、黄釉青花书本朝款及黄釉暗刻本朝款等多例,本品即为黄釉暗刻本朝款者。

此罐整器端庄规整,发色纯正,釉质匀净光洁,代表了道光官窑色釉瓷器的制作水平。

道光皇帝讲究器用的素雅,极为推崇雍正皇帝的艺术品味。陈浏《陶雅》记有:“慎德堂为道光官窑中无上上品,足以媲美雍正,质地之白,彩画之精,正在伯仲间。”由此亦可见道光官窑器和雍正官窑器是有许多共通之处的。

Lot051

清乾隆金釉金元宝型杯(一对)

在明代盛期,对黄色和金色的等级控制都是极严的,还是以建筑为例,《明史》记载:亲王府制。洪武四年定,…饰以青绿点金…公主府第。洪武五年…施花样兽脊,梁、栋、斗栱。檐桷彩色绘饰,惟不用金。可见除亲王外即便公主亦不能随便在涉及礼仪的领域使用金色。

在瓷器方面,金釉瓷由金彩瓷发展而来,清康熙开始出现通体涂金的金釉瓷。在乾隆时期,金釉器物达到极盛,本品便是乾隆时作品。此器形为金元宝,在器型上是权势和富贵的象征,此金釉金元宝化瓷为金,更是财富与品味的结合之象。金釉器的耗金量大,制作难度大,烧制过程需擂金粉、调合金粉、描金、玛瑙刮金。用金要一笔涂成,水分、温度适宜,工艺不佳金则呈色玫瑰色或紫色。本品黄金光泽纯正,极为杰作。香港收藏家竹月堂简氏藏一金釉银锭形小杯,造型、工艺与本品相似,可资比较。

张宗儒收藏此对清乾隆金釉金元宝的旧照

更为难得的是本品传承有序,是来自著名鉴藏家、古董商张宗儒的旧藏。张宗儒出身于“中国第一古玩家族”:其祖父张楫如是清末民初著名的金石、篆刻大师;其父张仲英开办了“聚珍斋”为民国时期上海滩古董界的翘楚,仇焱之、大卫德爵士都是他的老客户;张宗儒继承父业,在香港开办了“藏珍阁”,开设门店七家,为香港叱咤一时的古玩商人;其二哥张宗宪同为香港著名收藏家,在海内外收藏、拍卖界享有声誉和威望;其堂兄张永昌,乃中国著名古玩鉴定专家,与耿宝昌并称为“南张北耿”;小妹张永珍,也屡创古玩拍卖纪录,她捐赠上博的古瓷为国宝重器。如此三代相袭,创造了中国古玩和拍卖界的惊天奇迹。藏宝于家,显赫以承,如此难得的名家旧藏金元宝瓷无论古今都极适宜陈设文房之内,能尽显大户人家的豪贵之气。

罗友枝所言:“清朝早期的皇帝将艺术作为荣耀国家的工具。”(罗友枝《最后的皇族:清代宫廷社会史》)为宫廷创作的绘画、瓷器和其他艺术品,向官员和使节展示了清朝统治下文化的多元性。这时瓷器上的“间色”也屡有摆脱从属于“正色”地位之下的情况出现。

此间色釉创烧成功,身价不菲起始于康熙朝。如天蓝釉从天青釉演变而来,康熙时创烧成功,但康熙时均属小件文房用具,至雍正才见瓶罐等器型,本品便是一例。

Lot063

清雍正天蓝釉碗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L:11.9cmH:5.5cm

宋徽宗的汝窑便是天青釉的一种,而徽宗亦深信道教,故此种釉色受这两位帝王青睐并非偶然。

如由“天青”演变而来,清康熙时创烧。天青色釉是典型的“间色”,其实宋徽宗的汝窑也是天青釉的一种,而徽宗亦深信道教,故此种釉色受宋徽宗、雍正这两位都笃信道教的帝王青睐并非偶然。

天蓝釉是氧化钴含量1%以下的高温釉,色调似天空之蔚蓝色,故称“天蓝釉”。雍正时期天蓝釉有深浅两种,深者如雨后晴空,浅如月白。这只清雍正天蓝釉本品通体所罩天蓝釉便近似月白,其釉质莹润,釉色淡雅悦目,色泽柔和,更显整体轻巧俊秀,有晴空疏朗之美,所倡导的美学观念与雍正政坛主清廉修身、需寡欲勤政的做派相一致。

这样的“间色”事例还有清代的胭脂红釉,它同样在康熙时出现,雍正时极盛。

Lot075

清雍正外胭脂红内粉彩富贵长寿图碗(一对)

记录:巴黎佳士得拍卖会,2014年6月11日,编号298

L:14cmH:6.5cm

胭脂红釉国产化后被《陶雅》谓之“紫晶逊其鲜妍,玫瑰无其娇丽。华贵中之佚丽者也。”正如罗友枝所言:“清朝早期的皇帝将艺术作为荣耀国家的工具。”(罗友枝《最后的皇族:清代宫廷社会史》)为宫廷创作的绘画、瓷器和其他艺术品,向官员和使节展示了清朝统治下文化的多元性。

参阅图:雍正胭脂红釉器一组

台北故宫博物院展览

这些胭脂红艺术品既受中国文化“雅趣”的启发,亦受到诸多欧洲舶来珍品的影响。至雍正一朝,参考西洋配方加入“金”元素的胭脂红釉与刚创烧不久的其它粉彩彩料相搭配,制成富丽堂皇而又典雅秀丽的成熟之作。

由珐琅彩演化而来的粉彩在雍正期彩料厚实,最具特色。如此碗中所绘的牡丹彩料柔软立体更显富贵。佛手的锑黄和寿桃的粉青渐红也抽象的表现出了福寿之意态。最“点睛”处是寿桃上的瓢虫,此既有“禄”的意思,又静中有动,彰显生命活力。

Lot036

清道光外柠檬黄模印缠枝花卉内粉彩寿桃纹撇口大碗

记录:中国嘉德,2019年6月2日,编号2812(其中一只)

D:22cmH:8.8cm

雍正皇帝创烧的柠檬黄也是典型的“间色”受到重视之例,此色釉以氧化锑为呈色剂,在当时展现的是一种“进步的时尚”之美。另外可兹参考的是明晚期文人的“尚奇”传统。隆庆至崇祯年间,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王阳明“心学”思想的传播,人的自我意识与个性得到解放,“尚奇”的审美趣味在文人阶层蔓延开来,追求新意与变化。而雍正皇帝及之后的皇帝崇尚“间色”柠檬黄,可说是继承明末“尚奇”、“师心”风气的一种文人品鉴行为之表现。

本品为道光时烧造,这时雍正瓷器的宁谧素雅美学得到了某种程度的隔代继承(乾嘉瓷器多有繁缛之作),此碗便是一例。雍正时创烧的柠檬黄釉御器呈色淡雅,于此器上神韵再现。黄釉外壁模印花卉更具立体感,碗心寿桃纹亦清逸简约,岁月静好由此可感。

Lot037

清光绪“端方”定制秋葵绿釉豆形镫

款识:“陶氏家祠礼器子孙世守光绪壬寅年造”

记录:纽约佳士得2015年9月17日拍卖会,编号2214

D:16.7cmH:20.6cm

清代皇家对于“间色”的看重使用以雍正皇帝最为突出,在他执政时胭脂红釉、柠檬黄釉、秋葵绿釉等“间色”器物都得到了高等级的烧制待遇,屡有精品重器,如前所述,这体现了雍正皇帝在色釉上的文人尚奇逸趣。这种文人气质的品重“间色”传统至晚清仍有追随者。

1900年作端方着西式戎装肖像照,时任两江总督

端方青铜器藏品中极著名的是这套1901年陕西凤翔府宝鸡县三十里斗鸡台出土的西周酒器

清光绪“端方”定制秋葵绿豆形镫

端方手握大权,即便在景德镇御窑厂内想必也是有话语权的,加之他对青铜器和官窑瓷器都有着广泛接触和自己的深刻理解,于是细看这件端方定制的秋葵绿豆形镫便可知为何精工如斯了。此作发色极好,因整器胎骨精良细密,施釉均匀莹润,故釉色绿中带黄,淡雅宜人,是光绪单色釉官窑上乘之作。而所铭篆书字体充实厚转,提按起倒,富于变化,线条圆涩厚重,无纤曼之气,质而不滞,在秋葵绿釉的映衬下既具古之雅意又清新有加。

通常在清代官窑瓷器中多有仿青铜器作为皇家礼器之用,这种情况都是施以“正色”釉的瓷器。但如端方事例,以"间色”釉仿青铜器则是明确了器物的玩赏性质,而非真的作为礼器使用。如下面这例造型源自簋的瓷器,在端方做来便是“间色”赏玩器。

清光绪浅绿釉仿古“周京叔簋”字弦纹四足盖炉。款识:有“周京叔簋”、“陶斋法宝”四字款,为端方定制仿青铜器家藏陈设瓷。纽约佳士得2011年拍卖,成交价4.625万美元

在下面的这种官窑祭蓝釉仿古铜纹簋所施色则为“正色”了,它是清宫用作天坛或祈谷坛祭祀之礼器的,此亦是瓷器“正色”和“间色”的不同用法,色彩不同便区别极大。

Lot195

清嘉庆祭蓝釉仿古铜纹簋

记录:中国嘉德58期拍卖会2021年3月27日,编号4215

H:21cm

清嘉靖祭蓝釉仿古铜纹簋

古之色典雅端庄,常让人观之有古意盎然之感,但其实有些古物却因其色彩搭配大胆新颖而显得甚有现代设计感,可说十分前卫。如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2022年7月开幕的《器惟求新:当代设计对话古代工艺》展览中展出了93件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工艺瑰宝,这些古代作品里蕴含了对创新的执着、对物料的实验精神。时至今日,它们对当代设计理念和文化生活的影响仍潜移默化。

清乾隆搅玻璃撇口瓶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器惟求新:当代设计对话古代工艺》展品

这些独具现代设计感的器物源自皇室和工匠的好奇心,是对陌生领域的勇敢探索。起到开拓之功的是康熙帝,他对西洋的玻璃制品非常感兴趣,下令造办处设玻璃厂仿制,工匠中多有远道而来的西洋工匠,故作品杂糅了中西美学精粹。至乾隆时期,在玻璃装饰工艺上又创新发明了搅玻璃工艺。此工艺类似于拧丝,如上面这件清乾搅玻璃撇口瓶便是一例,其颈、腹部饰白、蓝、红三色相间的条带纹,通体螺旋缠绕,为本来静止的器物注入了勃勃生命力。

更进一步的,中国传统水墨画中的轻盈流动感被宫廷工匠以搅玻璃之法呈现。如下面这只清乾隆搅玻璃葫芦式烟壶,蓝、深红、赤、淡绿、淡黄、褐等色玻璃搅制成不规则的自然纹理,其间点缀片状金星,光彩熠熠,华美异常。

清乾隆搅玻璃葫芦式烟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中国一直以来以瓷为重,乾隆时的玻璃工艺得此妙境景德镇的督陶官和瓷工自也不甘示弱,便又衍生出了此时的瓷仿搅胎玻璃作品。圣佳磁臻第五期的这只清乾隆绿绞釉长颈瓶便是典范之例。

Lot055

清乾隆绿绞釉长颈瓶

H:19cm

陶瓷绞胎器虽在唐代便有,但色彩较为单调素净。而此乾隆瓷仿搅胎玻璃器明显风格近玻璃而瓷器,可视为乾隆朝瓷业成就最高的仿生瓷之一类(著于乾隆三十九年之前的《陶说》中述:“戗金、镂银、琢石、髹漆、螺甸、竹木、匏蠡诸作,无不以陶为之,仿效而肖”)。

清乾隆绿绞釉长颈瓶局部

细观此瓶,彩艳多色搅动交融,似行云若流水,这件有如泼墨山水与现代抽象艺术相结合之作能在乾隆年间便出现让人惊诧。须知此种创作之法正是现、当代如齐白石{1864—-1957年}、朱德群(1920—2014年)之类的艺术巨匠所大力开创的。在他们的抽象作品中,观者透过千变万化的交融色彩,得以界定、探求、摸索其中蕴藏的无限山水空间。

朱德群1968年作《盛世雪》及局部

2021年苏富比香港春拍

成交价:2.295亿港元

中国的古代器物色彩涉及政治学、哲学、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等众多学科,儒家“正色”的绮丽与道、佛“间色”的中庸、素淡填充了古人丰富多彩的“调色板”。在明确了那些器物的“原境”状况之后,能带给今人不一样的视觉体验,在使用、陈设它们时也能更考虑周全,彰显其美。

希望对藏友有所帮助或者引起你的一些小兴趣。少走弯路,关于民间藏品的出手想必藏友们都会有疑问和顾虑,但是还是要尊重藏品的客观事实,实事求是,以诚相待!你的一份认可才是重要的。

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求真务实》

国内一线拍行送拍(嘉德,保利,翰海,全国国有文物商店交易会)藏品征集(yelin10723叶老师)

征集项目:近现代书画、古代书画、当代书画、油画雕塑、古董珍玩、紫砂艺术、铜炉佛像、瓷板画、印章、玉器等;(钱币、邮票勿加,暂不征集)

THE END
1.给传统陶瓷加入时代“新配方”——瓷都IP掀起“企业联名”潮“我们以设计创新为手段,将‘让文物活起来’作为文创产品开发的主旨,通过让文物融入大众生活,拉近它们与人的距离。”段建平说,“这次我们讲述的是元青花的故事,接下来我们还会通过文创设计,继续讲四大名瓷的故事,讲好更多瓷器的故事,将它们汇聚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MTUxOTkwNQ==&mid=2649942046&idx=4&sn=d9de6ff95f8849fc9f5bca800acc3ff5&chksm=86fd489c800399052a6162ec737c480b46a6ffb28153545748fbd37e8db80861ea78bff2f1d2&scene=27
2.鉴别:明清仿古瓷,看这里三、明朝仿古瓷器发展总结 有明一代,景德镇仿古瓷逐渐走向成熟,无论规模、表现形式还是工艺水平,较元代均取得了长足进步。 其时不仅有宋代名窑仿品,更增添了富有创造性的五彩、斗彩等品种,几乎涉及了瓷器工艺的各个领域,标志着仿古瓷逐步与瓷器工艺的演变融为一体。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1026/11/9165926_942419678.shtml
3.民国时期陈设瓷纹饰荆治中介绍说,民国时期,除了生产日用陶瓷外,还出现了大量仿古瓷器,这一时期的仿古瓷器的特点,范围广,数量多,不仅仿制历代名窑陶瓷,还有民国后期仿前期的瓷器,常见的仿制古瓷器有仿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青瓷,仿隋唐五代的白瓷,仿宋元时期官、汝、钧、哥、定五大名窑瓷器,仿明、清的也有很多,所以应该掌握各个http://m.taoci52.com/t/4596.html
4.陶瓷文化旅游(精选十篇)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青花、玲珑、粉彩、色釉,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为了更好的观赏瓷器,我们去了很多地方,例如御窑遗址景区,陶瓷馆,龙珠阁,浮梁古县衙,官窑博物馆和古窑民俗博览区。我们在那里发现了几千年前的精美的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22a9j5g.html
5.去中国瓷都的源头溯源——瑶里古镇浮梁古县衙3天2晚探访记最奇葩的它比其他县高两级,其余的县都是七品,俗称七品芝麻官,浮梁却为五品,高配,是中国级别最高的县衙,全国独一份。 你以为这是段子,但其实是真的。 浮梁县凭什么高人一等? 人家是有资本的,瓷器、茶叶、丝绸是我国古代三大国际贸易商品,而浮梁县就占了瓷器和茶叶两项,唐朝时浮梁县每年茶叶税占了全国的八分https://you.ctrip.com/travels/100054/4079830.html
6.瓷器仿古做旧手法大揭秘胎土的仿制取决于原料的配方,南宋以前景德镇瓷器的胎土一直以单一的瓷石为原料。 当上层瓷石出现能源枯竭时,南宋末年,景德镇瓷工在浮梁瑶里乡麻仓村发现了麻仓土,用这土掺和不子(注:念dunzi,特指砖块状的瓷土块)制成的坯性质硬。 后在高岭村发现与麻仓土一样性质的泥土,名高岭土,这是制瓷工艺一大转折。 http://www.jianbaoshoucang.com/gudong/41971.html
7.海宇会同——元代瓷器文化展礼器尚纯,说明蒙古人喜欢白颜色的祭器。20世纪80、90年代在湖田窑发现的“玉”字铭白瓷,即元朝负责祭祀的“玉宸院”在浮梁磁局订烧的产品。因此,在需要瓷器作为祭祀用器的情况下,元朝廷需要召集技术精湛的窑工烧造瓷器,浮梁磁局由此而诞生。 青花云龙纹桶式盖罐https://www.chnmuseum.cn/portals/0/web/zt/20190521porcelain/
8.明代官窑制度与实际应用万历十一年,御史孟一脉上疏:“东南财富之区,靡于淫巧,民力竭矣,非陛下有以倡之乎?数年以来,御用不给。今日取之光禄,明日取之太仆,浮梁之磁,南海之珠,好玩之奇,器用之巧,日新月异。”[12]朝廷命造的瓷器数量巨大,品种繁多,工期超长,窑民负担繁重。“万历十九年命造十五万九千,既而复增八万,至三十八年未http://lishisuo.cssn.cn/zsyj/zsyj_whsyjs/201506/t20150630_2055734.shtml
9.青花陶瓷瓷器价格阿里巴巴为您找到24,966个今日最新的青花陶瓷瓷器价格,青花陶瓷瓷器批发价格等行情走势,您还可以找青花陶瓷摆件,青花陶瓷面碗,陶瓷酒瓶青花,陶瓷 客厅瓷器,青花陶瓷勺子,景德镇仿古青花瓷器,青花陶瓷花盆,青花酒坛陶瓷,青花饭碗陶瓷,青花陶瓷台灯市场价格、批发价格等相关产http://xinji.1688.com/shop/www/jiage/-C7E0BBA8CCD5B4C9B4C9C6F7.html
10.中国古代窑口大全丨古代所有瓷器窑口据记载,明代隆庆、万历年间崔国懋,善仿宣德、成化年间瓷器,著名一时。他所仿的宣、成器物,盏式较宣、成窑为大,颇为精美。其它青花和彩色也一样。为当时民窑之冠。世称“崔公窑”。 周窑 周窑,指的是明朝仿古瓷专家周丹泉烧制的瓷窑。周丹泉,字时道,号丹泉,苏州人氏,卒年九十三。明朝隆庆、万历年间在景http://www.shoucangyaji.com/guwan/121093.html
11.江西:景德镇交通景点住宿5. 景德镇中心广场,在广场上,你可以看到许多古老的建筑,包括陶瓷博物馆和景德镇瓷器展销中心。 6. 祥集弄民宅 景德镇祥集弄民宅是一条保存较完整的明代巷道,内有明代住宅多处,其中三号,十一号两幢民居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住宅的平面布局分上堂与下堂,四正两厢加后房,中有开井,门皆设于侧面。正堂明https://itf.mafengwo.cn/client/note.php/info/?id=24294875
12.记者藏家CEO,他是跨界风云人物,最浮梁县新闻景德镇的瓷器江湖,一直流传着伍爷的传说。在没来景德镇之前,他在广州经商,房地产、金融、互联网都有涉猎,是上市公司的老板。来到景德镇之后,他却选择了自己内心向往的生活。他远离人群,隐居在僻静的村庄里,他造了一个自己心中的理想国,并将自己浪漫、学识都付诸于造物。而器物,就是他与这个世界的美好连接。采访 http://www.fuliangzx.com/flxxw/20897.html
13.景德镇瓷器厂,青花瓷餐具批发,瓷器茶具销售地址:景德镇浮梁工业园机场路旁 联系:老梁瓷器 手机:13979889711 电话:0798-8225989 一键开店 公司简介 景德镇瓷器行麦秆画麦秆瓷花瓶供应定做生产定制加工批发销售义乌永康淄博潮州唐山上海北京天津南京杭州宁波温州台州绍兴苏州无锡常州广西南宁市柳州、桂林、梧州、北海、防城港、钦州、玉林陶瓷青花瓷礼品瓷等中国上海北京深http://9254056.baiyewang.com/
14.2024浮梁古县衙景区门票多少钱?附门票优惠政策中国古代流通的国际贸易中,茶与瓷器都有着独特的文化与地方,浮梁是有名的茶乡,也是瓷都之源,拥有悠久的历史。这次,走进浮梁古县衙景区,来接触中国第一县衙的千年变迁,时空转换,依然有着别样的魅力吸引着大家。 浮梁古县衙景区开放时间:5/1-9/30(夏季) 08:00-18:00;10/1-4/30(冬季) 08:00-17:30; 说明https://www.dahepiao.com/lvyounews1/20220221256359.html
15.清朝官窑瓷器鉴定,官窑瓷器的特征,官窑瓷器介绍,官窑瓷器价格官窑产青瓷釉色晶莹剔透,存在开裂现象或冰片状,拥有粉青紫口的特征。北宋官窑也称汴京官窑,产出瓷器传世至今的数量非常少,瓷器形制与汝窑相似。瓷器器 形多仿古,有碗、瓶、洗等。胎体厚重,胎色呈黑色、深灰及紫色,釉色有月白、粉青、粉红等,釉面莹润典雅,存在大的开片纹。 https://www.jia.com/baike/bdetail-5552/
16.对话陈克伦谈陶瓷研究和鉴定:先锻炼眼力,再辅以科技古代艺术还有一个关于元青花的性质,有学者认为元代景德镇有官窑,元青花是御用瓷器,对此我是持否定意见的。 元青花当时主要作为贸易商品出去,而且典型的元青花主要都保存在国外,国内很少。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元青花的大量出口与朝廷的对外交往有关,亦未能证明元青花的生产与浮梁瓷局有关,因此其性质应属商品,而生产商品的制瓷作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393724
17.单色釉:瓷器中的“大家闺秀”然而,单色釉瓷却反世俗而动,在釉色品种、仿古与创新、器物类别和器物造型等方面都取得了非凡成就,成为明清时期景德镇瓷器生产清新、质朴的亮点。 在明代以前,瓷器窑场虽然遍布大江南北,直至塞外,但基本是以南北两个生产中心(南方以浙江、江西为中心,北方以河北、河南为中心)为主向外辐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内,各窑场http://news.96189.com/w/1903/4664a16747ca4eba87f24ac3ca6d6ec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