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成都,一连串网红词脱口而出,“天府之国”“三星堆”“网红城市”都是它的标签,火锅、川剧、茶馆、古玩、熊猫是它慢生活的体验,成都的打卡地说都说不完。
就在昨天,一个新的打卡点开放了。
它就是藏有“亚洲最大恐龙”的成都自然博物馆,号称“遛娃圣地天花板”。
这座自然博物馆到底有何魅力?
那就要先从它的建筑外观说起。
1
成都首座不规则形态公共建筑
成都自然博物馆极具特色的建筑外形一度让它成为施工难度最大的公共建筑,该馆的建设耗时4年多,建筑设计和环境设计融合了“蜀山”“蜀道”“蜀水”等四川本土元素。
建筑体呈现了山体发生破裂移动的形态。巨大的“石山”拔地而起,山体的间隙形成开放公共空间,配以通透的玻璃幕墙,形成强烈的虚实对比,将山间栈道的行走体验带入博物馆的内部空间,用天桥和悬挑的玻璃长廊象征穿越蜀道的意境。
2
博物馆基础信息
这所特大型自然博物馆在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的基础上进行了改扩建,现有藏品近7万件,陈列展品约1万件,包括合川马门溪龙化石、大竹重庆鱼化石、隆昌铁陨石等具有极高科学价值与欣赏价值的珍贵展品。
未来还将有两个临设展厅,围绕自然科学及生态文明建设等,举办具有巴蜀特色的临设展览。
场馆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成华大道十里店路88号
场馆门票:免费
交通指南:
1、公交:公交站地铁十里店路(市内公交20、86、112、128、177、199、303、305、349、405、654、659、662、654园区直通车、快速公交K16线、G169路、G99路可达)
2、地铁:八号线十里店站B口
3
博物馆三大最具看点的打卡文物
作为新晋网红博物馆,成都自然博物馆自然也有三件必须去刷的文物。也许是巧合,也许是幸运,这三件宝贝分别来自“水陆空”。
水
大竹重庆鱼
这是1.5亿年前的鱼化石。
大竹重庆鱼为什么能保存得如此完整?
原来,这条大鱼在死亡后,迅速被泥沙掩埋,从而完隔绝了空气,而适当的压力,也让这条大鱼保持了完整的体形,隔绝了细菌和其它微生物的侵蚀。
在亿万年里,长期与空气隔绝还受到高温高压作用,鱼尸体上覆盖的泥沙越来越厚,形成了坚硬的沉积岩,夹在这些沉积岩中的鱼尸体,便形成了这块神奇的化石。
陆
“合川马门溪龙”化石
“合川马门溪龙”化石是亚洲最大的恐龙化石,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大的蜥脚类恐龙,因“模式种”发现于中国四川宜宾马门溪而得名。
此龙全长22米,体躯高将近4米。它的颈特别长,相当于体长的一半,不仅构成颈的每一颈椎长,且颈椎数亦多达19个,是蜥脚类中最多的一种。
除了马门溪龙,该馆还有30多条恐龙“出没”,等待孩子们探索。
空
隆昌铁陨石
该陨石外观呈似圆锥状,大概成人怀抱大小,看上去抱起来并不难,但实际总重达158.5公斤,比重为7.572,相当于抱起两个七、八十公斤的成年男性。
其表面顶部较光滑,中后部布满凹坑,证明其在陨落前曾遭受过宙尘的长期冲蚀。表面熔壳发育,其矿物成分主要为磁铁矿和铁橄榄石,为陨石向地面陨落过程中形成。
4
细看博物馆6个常设展厅
成都自然博物馆以“认识地球家园,探索自然奥秘”为主题,重点展示地质作用与地质环境、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矿产资源与保护利用、生命起源及进化、生物多样性等内容,共有6个常设展厅,分别为地质环境厅、矿产资源厅、龙行川渝厅、恐龙揭秘厅、生命探源厅、缤纷生命厅,以及2个临设展厅。
地质环境厅
“地质环境厅”位于一层南面,展示面积约962平方米,层高7米,主要展示宇宙与地球的形成、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四川盆地和成都平原的形成、四川丰富的地学旅游资源、四川易发的地质灾害类型,以及防灾减灾与科技应用等内容。
重点展项为四川盆地微缩地貌沙盘,成都平原(都江堰)全景场景,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地质灾害沉浸影院,九寨沟生态恢复沙盘等。
矿产资源厅
“矿产资源厅”位于一层南面,展示面积约1628平方米,层高7米,主要展示矿产、矿物、宝玉石的种类及其利用,揭示它们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划分为五个单元,矿产利用与文明发展、丰富的矿产、多彩的矿物、璀璨宝玉石、危机与策略。
以矿产利用与文明发展开篇,又以保护和节约矿产资源收尾,将对矿物、矿产、宝玉作为展览的主体部分。强化地方特色,突出四川优势矿产,突出丰富的能源矿产,讲好攀枝花磁铁矿和安岳油气田的故事。设置矿物与宝玉石展区,体现矿晶、宝玉石之美。
生命探源厅
“生命探源”厅以“发现生命的来龙去脉”为展示主题,整个展览遵循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主要讲述生命起源以及从生命诞生至哺乳动物出现的历史,再现了发生在生命长河中的远古故事。
以“生命之初→万物相竞→选择适应→和谐共生”为展示主线,揭示自然界和谐共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的资源意识、环境意识、生态意识。
缤纷生命厅
该展厅的展示主题为“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和谐”,内容包括森林、草原、沙漠、湿地、高原、极地和海洋七大生态系统及昆虫、脊椎动物。
为参观者缔造一个知识的宝库,在突出表现动植物形态之美、生态之美的同时,着重反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突出动物的生存智慧,揭示野生动植物的生态价值。
恐龙揭秘厅
探秘恐龙厅有近1500平方米,展出的是来自全球的恐龙化石,并通过骨架呈现、局部骨骼、模型、模拟场景、互动等方式试图向观众还原恐龙生前的形态和模样。
厅内展台的整体设计为抽象的几何形山体造型,充分利用了空间与光影,将巨型禄丰龙、许氏禄丰龙、巨型永川龙、霸王龙的身姿呈现给游客。
龙行川渝厅
在龙行川渝厅正面墙上,绘制了恐龙生活时代的场景还原壁画。在左侧墙上,还有一个巨幅投影,今后将播放马门溪龙的一生。厅内包括何氏通安龙、剑龙、鸿鹤盐都龙、开江巴蜀龙等多种恐龙。
5
展厅多角度展示图
成都自然博物馆拥有各类动植物化石、地矿标本等藏品十万余件,像“合川马门溪龙”等近30具恐龙化石最具特色,为中国乃至亚洲名列前茅的恐龙化石收藏博物馆。
在矿产、矿物和宝玉石方面的标本也相当丰富,此外还有地球奥秘、生命起源与进化、自然灾害与环境保护、人与自然,以及带肉的鱼化石、明朝陨落的陨石等内容,是中国西部最大的地学类自然博物馆。
同时,该馆囊括了从国家到省市命名的科普教育基地称号,就其自身学术价值和潜在的功能来说,完全是一个可以利用的面向社会的科普窗口和大讲堂。
博物馆还对四川地形地貌有着详细的展示,四川盆地和成都平原的形成、四川丰富的地学旅游资源、四川易发的地质灾害类型……立体模型、彩色图解、沙盘,以及多媒体展项等,为大家提供了认识了解成都这片土地的最佳去处。
6
部分展品欣赏
科马提岩
钟乳石(万年石龟)
方解石晶簇
中国猎龙
四川羚牛
李氏悟空翼龙(模型)
猛犸象
川金丝猴
甘氏四川龙
广元马门溪龙
红毛猩猩
萨斯特鱼龙
北极熊
这就是成都自然博物馆,是一座有着“奇幻梦想”的博物馆,待疫情稳定后,我们一起约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