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敞口,深腹,圈足,碗形周正规整,胎体致密坚缜。碗身施白釉,釉质滋润匀洁,口沿施酱釉一周,内外壁以粉彩绘就群仙祝寿图,足部绘如意云头纹,寓意吉祥,尺寸硕大,气势撼人。此类描绘人物故事图大碗康熙朝既有烧造,参见美国三藩市亚洲艺术博物馆藏,编号:B62P229。
群仙祝寿,描绘群仙共庆西王母寿诞之场景。八仙分别是汉钟离、李铁拐、张果老、吕洞宾、韩湘子、蓝采和、曹国舅、何仙姑。碗外壁以粉彩绘祝寿图,明日高悬,云气弥漫,古松虬曲,傲然参天,但见寿星身骑仙鹤现于空中,眉目慈和,手捧寿桃,高邈风姿尽显。下方众仙围绕,有手举芭蕉扇的汉钟离,背携纯阳剑的吕洞宾,手持云阳板的曹国舅,吹奏长萧的韩湘子、捧着花篮的蓝采和,何仙姑手捧荷花,铁拐李手持葫芦站于最左侧,葫芦瓶释出数只蝙蝠翻飞于云间,祥云迤逦,祥蝠咸集,寓意千祥云集,洪福纷至。八仙神态各异,灵动写实,颇见功底。碗心绘西王母驾凤受贺,身后并一侍女,与群仙相互呼应,可谓盛况空前,场景异常热闹。纵观整器,古松苍柏,参天攀至,祥云福海,瑞气悬停,山间绘群仙咸集,八仙献寿,和合奉宝,福禄寿喜,麻姑捧寿,宴跃芳春,乘酒施技,可见本品端庄硕大,气势宏伟,绘制精丽,构图疏密有致,远近相映,施彩清雅,纹饰细腻,寓意吉祥,尽展雍正粉彩俊秀清丽之风,为瓷中佳例,弥足珍贵。
LOT603侧面图
LOT603碗心图
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编号:B62P229
《头等收藏》
LOT611
清嘉庆
粉彩百子婴戏图小罐
H:12.7cm
清代与吉庆装饰题材的运用已臻化境,讲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此罐不论主题抑或辅助纹饰,均采用了兆寓福寿如意的吉祥图案,令人观之即可领悟其中寄予的美好祝愿。
LOT611侧面图
LOT633
清道光
粉彩寻梅图盖碗(一对)
D:10.9cm
款识:
「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拍品胎体洁白细腻,釉面光亮匀净,笔法写实生动,设色清新雅丽。外壁以粉彩绘踏雪寻梅图,高士身着长袍坐于马上,手持长鞭,回望身后童子,童子肩扛梅花枝束,二人神态怡然,于冰天雪地中自得其乐。周围景物以粉彩淡淡点渲,意境清幽深远。盖顶及碗底均落「大清道光年制」六字篆书书款,款识书写秀雅端庄,系道光御窑典型官窑款识之一,清新典雅,对读成趣。
LOT633顶盖图
《藏家天下》
LOT638
明崇祯
青花三教图琴炉
D:11cm
记录:
美国DOYLE拍卖公司
估价:RMB50,000-100,000
此炉造型优美,胎体厚实有压手之感。釉面白中泛青,青花发色明翠,浓淡有致。颈部暗刻扁菊纹一周,俗称「暗花边」,此为天启、崇祯时期青花之重要特征。腹部通景绘儒释道三教合流图,其中「三教」即指儒教、道教、佛教。明代儒、佛、道三教合流,是以儒家学者为中心,并由众多名僧、方士参与其间,互相交游,互为影响,最终导致佛、道的世俗化以及儒学的通俗化。本品三教人物刻画生动传神,线条细劲流畅,青花勾线与分水晕染结合自然,点染之间士气隐现,整体画面受明代晚期画家丁云鹏《罗汉图》影响,飘逸灵秀,饱含文意,时代特征明显。
LOT646
清康熙
五彩描金一路连科图大罐
H:48.5cm
此罐尺寸硕大,纹饰富丽,彰显清代早期制瓷工艺之卓绝,又于五彩基础上描金为饰,属当时少见佳作。其延续康熙朝硬笔五彩酣畅洒脱之感,罐面通景式绘饰一路连科图。莲花馥馥,莲叶田田,其下有鹭鸶徜徉其中,各种色料以不同的浓淡处理方式描绘,产生不同色阶的颜色,从而使色彩表现更加丰富。特别是于五彩中金彩的绘饰,悦目而鲜妍。
此类一路连科图例于康熙朝于不同器型之上多有绘就,但饰以描金者,十分鲜见。同类描金例,可见故宫博物院藏五彩加金凤尾尊,出版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五彩·斗彩》,页88-89,编号81。大英博物馆藏一例,原为SirAugustusWollastonFranks旧藏,馆藏编号:Franks.545.;另可参考三藩市亚洲艺术博物馆藏,康熙朝五彩卷缸,馆藏编号:1995.51。
LOT646侧面图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系,五彩·斗彩》
页88-89,编号81
大英博物馆,SirAugustusWollastonFranks旧藏,馆藏编号:Franks.545.+
LOT651
清乾隆
粉彩锦上添花图菱口花盆
D:38.5cm
估价:RMB45,000-50,000
此件花盆造型宛若欲放之花苞,菱口外侈,沿上点缀一道金彩,鼓腹圈足,胎体敦厚端庄,气质典雅大方。外壁以粉彩描金绘锦鸡牡丹纹,牡丹设色娇美富丽,于枝头怒放争妍,叶片采用蓝绿二色描绘,凸显「阴阳向背」之意,颇为立体。锦鸡立于洞石之上,羽毛纤毫毕现,神情炯炯有神,设色丰富且和谐,与牡丹一起搭配为「锦上添花」之意,雍容华贵,不为多见。
LOT651侧面图
《收藏家大掌柜》
LOT660
清光绪
松石绿地粉彩紫藤花鸟纹四方洗
W:16cm
「大清光绪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伦敦佳士得,
2010年11月12日,编号1101
此品种为清光绪年间九江关奉旨烧造的慈禧太后专用瓷,故宫博物院现藏的画样中即有此一品种,依据黄签所书内容,此类纹样名为“浅绿地藤萝花”。整器造型规整,呈四方形,平口直腹,平底,底承四如意足。其内罩施白釉,外壁通体饰松石绿釉,其上以粉彩绘饰藤萝花鸟图,画眉鸟栖歇花间,与藤萝、月季构成一幅生机勃勃之春色,再以松绿地衬托,更显花枝娇妍,雀鸟灵动,其绘画技法受清初画家虚谷、任伯年影响,笔意流畅自然,颜色鲜明靓丽。口沿描金,器底四如意足以黄彩绘饰折枝花卉为饰,更添雅意。同类纹样可见《官样御瓷-故宫博物馆藏清代制瓷官样与御窑瓷器》,页206-208。
《官样御瓷-故宫博物馆藏清代制瓷官样与御窑瓷器》
页206
LOT662
粉彩描金江西十景诗文花口碗(一对)
D:16.7cm
「南浦归帆」「麻姑仙坛」
四字双行楷书款
估价:RMB80,000-100,000
LOT622侧面图
麻姑仙坛
唐鲍德元
幽人往往怀麻姑,浮世悠悠仙景殊。
自从青鸟不堪使,更得蓬莱消息无。
南浦归帆
宋赵清献
舍陆事川程,霜天晓色明。
长波万顷阔,大舸一帆轻。
静唱村渔乐,斜飞渚雁惊。
云披见楼阁,隐隐豫章城。
《上海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清代雍正、宣统官窑瓷器》
页125
LOT681
粉彩空城计图撇口瓶
H:40.4cm
以刀马人为主题纹样的装饰在清代瓷器上尤为流行,其情节大多为《三国演义》《水浒传》中的故事,画面多取材于当时流传的戏曲版画,拍品所绘即为《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之典故。
拍品撇口,束颈,折肩,长腹下部内敛至底,底圈足无釉,造型周正,为清早期颇为流行的一种瓶式。胎体缜密,胎质细腻,器身通施透明釉,釉面莹润光泽,腹部以粉彩装饰绘「空城计」人物故事图,人物衣衫飘逸有致,神态形象生动,笔触细腻流畅,设色淡雅柔和,为难得一见的雍正粉彩瓷器精品。
LOT681侧面图
《收藏重点》
LOT689
民国
粉彩东坡赏砚图瓶(一对)
H:27.3cm
「彤云山房」四字双行篆书款
估价:RMB100,000-150,000
钤印:「汪氏」「棣」「逋庵」
汪晓棠(1885-1924年),又名汪棣、汪棣华,字晓棠,号龙山樵子,江西婺源人,画室名彤云山房。清末民初的著名绘瓷名家,晚年曾任瓷业美术研究社副社长。擅长工笔人物,为民国新粉彩绘瓷的领军人物。汪氏作品印章款见有「晓棠」「汪氏」「棣印」等。其人物画得清改琦、费丹旭精髓。
LOT693
青花山水纹太白罐
H:20.5cm
文物商店旧藏,
附文物出口特许证
估价:RMB140,000-180,000
罐盘口,短颈,丰肩,腹部及底渐收,圈足。除器底均施白釉,釉质细腻,釉色微泛青。罐身纹饰以青花绘就,以深浅不一的蓝色绘出景物的层次,水墨画色彩浓郁。画意取山水幽居图为题,构图上以传统的「三远」为法,一面远山层峦迭翠,一面江水泛舟,全器通景构图疏密有致,画面意境高妙,青花发色浓淡相宜,与画意交景相融,笔触纤细,分水技法纯熟,勾描点染利落,为雍正时期别具趣味之作,不为多见。
太白罐又称太白坛,传为摹仿诗仙李太白的酒坛,后世盛酒器,多托名附会,故有太白罐传世,雍正一朝极为流行。
LOT693侧面图
文物商店出具文物出口特许证
《藏界看点》
LOT724
清康熙青花江南盛景观音瓶
H:42.4cm
「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中国嘉德,
2019年10月15日,编号4581
估价:RMB50,000-80,000
本品侈口,直颈,颈部中央饰凸弦纹一周,丰肩,圆弧腹,及底内收,胫部外撇,下承圈足。外壁以青花为饰,腹部通景绘江南盛景图,亭台水榭,歌女船夫,熙熙攘攘,颇为热闹,一派繁盛景象跃然眼前。整器造型挺拔,为典型观音瓶式,是清代康熙至乾隆年间流行式样之一,器形高大挺拔,古朴典雅而不失清秀俊俏,外底心以青花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同饰山水人物图例,可见《上海博物馆与英国巴特勒家族所藏十七世纪景德镇瓷器》,页284、285,图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