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博物院馆藏——陶瓷篇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4.08.21甘肃

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

距今6100-4600年

白陶鬹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

距今约7000~5000年

三角纹彩陶钵

1973年淅川县下王岗出土

局部

距今7500~5000年

彩陶双连壶

红衣黑彩的两壶体并列连接,腹部相接处有一椭圆形口相通。这种饮酒器皿在当今少数民族中仍有沿用,两人名街一壶同时饮用,以作为友好、团结、联合及爱情的象征。

新石器时代涡纹彩陶壶

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

红陶双耳三足壶

距今约9000-7000年,

1978年新郑县裴李岗出土

汉代彩绘四层陶仓楼

汉代云气纹彩陶盖盒

汉代灰陶尊上倒立俑

倒立表演传自西域,为汉代艺人所吸收改造,成为当时杂技的流行节目。

西汉陶俑头

西汉三角纹彩绘陶壶

西汉绿釉陶卧羊尊

西汉绿釉立姿陶狗

绿釉立姿陶狗

东汉绘彩陶百花灯

百花灯因全部点亮时如同百花盛开而得名。

此百花灯较通高108厘米,底座直径50厘米。灯由灯盏、灯干、灯座三大部分构成,泥质灰陶胎。

灯顶上部为一只昂首展翅欲飞的彩绘朱雀形灯盏;

灯干部、平底灯盘口沿和壁处各有四个圆孔,交替插入10支曲枝灯盏和9条细长龙;灯座象征着群峰环抱的山峦,山峦中塑有跪坐俑、拉弓欲射俑、抱子俑、骑马俑等,动物中主要有羊、兔、蝉和兽等,另外还有4棵常青树,挺立在山峦之中。

这些人物、动物以奔腾跳跃或坐卧蹲伏的姿态展现在山峦之间。

汉代灯具造型大多取自吉禽瑞兽形象,寄寓了汉代人祈求幸福、长生不老、羽化登仙的美好愿望。

东汉六博陶俑

六博是战国至汉代盛行的娱乐项目,博具中有六根箸,故名,对博的双方各有六枚棋子,对博时要先投箸,根据投的结果决定行棋,最后一方将另一方的枭棋杀掉,于是获胜。

西晋彩绘陶俑

西晋青釉鸡首瓷壶

北朝青釉莲花八系莲花尊

北齐武平六年白釉绿彩长颈瓶

1971年安阳市范粹墓出土

白釉绿彩长颈瓶是中国最早的白釉绿彩器,把我国高温铜绿釉(彩)的发明一下子提早到了北齐时代,是极为珍贵的顶级文物,名列禁止出国出境展出的195件文物名单。

范粹墓志铭

范粹墓位于安阳市洪河屯乡洪河屯村西北。1971年3月,河南省安阳县洪河屯村群众在进行农田建设时,发现一单室土穴墓。

此墓由墓道、墓门、墓室组成,面积约7.3平方米,穹隆顶,绳纹小砖封砌墓门,室内设有棺床。从出土的一盒墓志确定墓主为北齐高级将领范粹(548~575年)。

范粹,字景纯,北齐边城郡边城县人。在北齐时曾任骡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及凉州刺史。仪同三司,是指可享受三公同等的仪仗、待遇,可见范粹在北齐的尊贵地位。

范粹墓出土的陶瓷器,一共有70多件。其中,有陶器67件,瓷器13件,主要由河南博物院收藏。

这批瓷器在中国瓷器史上具有开创性价值,件件是国宝。

墓中出土的10件白釉瓷器,把我国白瓷的发明年代,提早到了北朝时期,对研究我国白瓷的演化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瓷器中,还有四件黄釉胡腾舞扁瓷壶(其中两件破碎),是隋代以前没有见过的新形制,也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胡腾舞实物资料。

北齐武平六年

黄釉扁壶

范粹墓出土

胡腾舞源于中亚,壶的腹部两面都刻画舞蹈的图案,为我们展示了胡腾舞的跳法。画面上,一个舞者在盛开的莲花台上翩翩起舞,她的身边围绕着伴奏的乐手,有的敲钹,有的吹奏琵琶,有的击鼓,热闹非凡。

北齐贵族皆为鲜卑族,非常喜好这种突厥舞蹈。后来此舞在隋唐宫廷也非常流行。范粹墓的胡腾舞陶壶,第一次给我们展示了胡腾舞的真实面目。

北齐白釉绿彩三系罐

北齐武平七年

淡黄釉绿彩四系罐

隋开皇十五年白釉瓷钱仓

1959年安阳市张盛墓出土

据墓志记载,墓主张盛,字永兴,南阳白水(今河南省南阳)人。

隋立国后,张盛从县令一步步升至征掳将军、中散大夫。其夫人王氏先卒于开皇六年,开皇十五年与张盛合葬于相州安阳城北五里白素乡。张盛墓出土的各类随葬品192件,

除了文武官吏、仪仗、镇墓兽、伎乐、僧俑以及生活用具外,还有很多日用器物的模型。

这些随葬品是隋代初年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具有重大的历史文化价值。

前两年火爆出圈的舞蹈《唐宫夜宴》,这支舞蹈的灵感原型13件隋代绘彩陶伎乐女舞俑,也正是出土于张盛墓。

绘彩陶伎乐女舞俑

白瓷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的出现晚于青瓷,是在青瓷烧制的基础上产生的。白瓷青瓷的唯一区别是白瓷胎釉的原料中含铁量甚少,其他生产工序并无差异。

白瓷的出现不是在青瓷发达的南方,而首先是在北方地区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白瓷在北朝时期已露端倪,烧制成功是在隋代。1959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河南安阳发掘的隋开皇十五年(595)张盛墓,出土了一批白瓷。这种白瓷虽然还带有若干青瓷的特征,但较之北齐武平六年(575)范粹墓出土的白瓷要好得多,胎釉中的含铁量较前减少,烧成温度有所提高,施釉技术也有改进,从而增加了器物的白度与坚硬度。瓷器的造型也较前大为丰富。可以说,张盛墓出土的这批白瓷最具典型意义的,代表白瓷烧制进入新阶段。

隋代白釉瓷围棋盘

1959年出土于安阳豫北纱厂张盛墓。高4厘米、边长110厘米。

隋青釉环形鸡首瓷壶

隋白釉多足瓷砚

唐白釉狮首塔式瓷罐

唐白釉仿皮囊瓷壶

唐白釉带盖三足瓷炉

唐白釉带座瓷罐

左:唐白釉瓷净瓶

右:唐蓝釉瓷净瓶

唐蓝釉瓷净瓶

唐越窑四系刻花背壶

唐黑釉陶三足炉

唐绿釉陶荷花洗

巩义市黄冶窑址出土

唐绿釉陶水注

唐彩陶塔式罐

唐绞胎盖罐

唐白釉蓝彩碗

2003年巩义市黄冶窑址出土。口径10厘米,底径5.3厘米,高4.2厘米。

唐代的白釉蓝彩瓷器被认为是后世青花瓷的雏形,由于稀少而格外珍贵。这件白釉蓝彩碗,撇口,鼓腹,腹下內收,圆底圈足。胎质粉白。内表满施白釉,外表施半釉。内表口沿一周“密集的蓝色条带”,内底六朵蓝彩梅花,“花心点黄”。一件少见的唐代白釉蓝彩器。

唐三彩鸳鸯尊

唐三彩双龙尊

唐三彩罐

唐三彩三足炉

唐三彩杯盘

唐三彩钵

唐代三彩鹰首壶

1965年河南洛阳东郊塔湾村出土,高32.5厘米,底长10厘米,宽9厘米。

鹰首壶是唐代陶瓷器中新出现的造型,这件唐三彩鹰首壶壶身修长,椭圆形口,颈上部塑一鹰首,鹰首上方为壶口。

鹰嘴微张,口衔珠,象征壶的流部。壶腹呈椭圆形,下有喇叭形高足。肩腹与鹰首部分有一如意形粗柄。遍身施赭、绿、蓝、白等釉色,每种颜色都呈现出从浓到淡的层次。

壶腹两面纹饰不同,除浮雕忍冬花和海石榴外,一面是凤鸟纹,一面是狩猎纹,显得新颖而华丽。

自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以来,我国开始与亚洲各国往来。中亚和西亚的商人通过陆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国,使异域的物产、文化源源进入中国。

思维活跃的工匠们根据波斯萨珊帝国的鸟首壶瓶与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相结合,创造出了鹰首壶的艺术造型,使得这种器皿在具有实用性的同时增加了观赏性,恰到好处的利用中国文化符号展现出了唐代封建皇权的尊贵。

明灿华丽珠翠色,百态天物结伴来。三彩鹰首壶造型独特,色彩明丽,纹饰吉祥,又是中西交流的产物,可谓三彩中的精品。

唐三彩牛角形杯

唐三彩贴花炉

唐三彩宝相花纹盘

三彩宝相花纹盘1979年在巩义市北山口乡铁匠炉村采集,高1.5厘米,直径19厘米。敞口,平卷唇,浅腹,平底,通体施白色透明釉,盘心阴刻宝相花及花叶,然后再在上面填以蓝、黄二色釉。盘中央为一朵小的盛开六瓣的宝相花,外层布满了六个均匀的花叶。花叶之间以纹饰连接。盘心花朵布局匀称丰满,对称美观、色彩明快、绚丽斑斓,是唐三彩盘中不可多得的艺术品。

唐三彩宝相花洗

唐天授二年

左:三彩人面镇墓兽

右:三彩狮面镇墓兽

唐三彩天王俑

唐三彩骑马俑

唐绘彩陶男装女俑

唐红陶女俑

唐官吏俑

唐花釉蒜头瓷壶

这件花釉蒜头瓷壶高34.5厘米、口径10厘米、底径11.5厘米,蒜头形花口、略缩短束颈、椭圆长鼓腹、下收为实足,颈部、肩下各有一道凸弦纹,肩部有一对半环系。整体造型饱满优美、浑实庄重,具有唐代的风韵。

瓷壶通体施黑釉,微微泛褐色,上饰不规则的月白釉彩斑,腹部近足处及足部露胎。

月白色的彩斑流淌于瓷壶的口部、颈部、腹部,自然随意,有浑然天成之感。对比强烈的色彩,使得原本沉闷的黑壶变得明快生动、温和浪漫了起来。

唐花釉执罐

花釉瓷在唐代创烧,是我国北方陶瓷生产的一个重要成就。唐代花釉瓷,常被称为“唐钧”,也就是唐代的钧瓷。因为唐代花釉瓷是最早的高温窑变釉瓷,被认为开了钧窑窑变的先河。

其工艺是在黑釉、黄釉等底釉上,采用刷、浇、画、点、淋、洒等不同的技法,把别的釉料加施到底釉上。之后送入1250度以上的高温焙烧,不同的釉料相互熔合、流动、浸漫,形成变化多端的彩斑。不同的釉料有不同的高温膨胀系数和冷却收缩系数,必须精确掌握复杂的调釉施釉工艺,才可能烧制出完美的花釉瓷。

唐花釉花口瓷执壶

北宋咸平元年三彩舍利匣

1966年密县法海寺塔基地宫出土,边长28.5厘米,高46.5厘米。

这是一件存放佛舍利的器物。匣的基座按照砖石结构的叠涩须弥座制成,身为直口中空方形。四壁中部设假门,堆塑了天王和蹲着的狮子,采用贴花和刻花的手法,描绘出人物莲花麒麟的形象。施褐、黄、绿三色低温釉。

匣身和顶盖内壁刻有“咸平元年十一月三日”题记。

与唐三彩相比较,宋三彩画面生动,填色规整。除黄、绿、白、褐四种主色之外,还多了艳红、黑色等。整体效果上虽不及唐三彩那样斑斓绚丽、鲜艳夺目,却呈现出一种浑厚凝重、沉静素雅的艺术风格。

其内壁刻的题记表明,这是一件北宋初年的三彩器;从其釉色效果来看,这正是一件唐三彩向宋三彩过渡时期的代表作品,在文物鉴定中具有较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北宋咸平二年三彩舍利塔

1966年密县法海寺塔基地宫出土高98.5厘米,底边长30.5厘米。

塔为方形七层密檐式,由基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通体施红、绿、白三彩釉。

基座为叠涩须弥座,塔上饰宝塔、伏鹿、仰莲、宝莲、麒麟、天王、力士等图案。

一层四壁开门,门内有四尊坐佛。

侧面

二层檐下置“咸平二年四月廿八日记施主仇训”匾额。

从这件三彩舍利塔的出土情况、塔体造型和装饰看,该塔承载着丰富的佛教文化内涵。在《浴佛功德经》中,舍利分为两类:一是真身舍利,又称身骨舍利,特指释迦牟尼佛涅槃火化后的遗骨和结晶物;二是法身舍利,又称法颂舍利,即佛所遗传之教法、戒律,也用舍利代称。而塔就是保存或埋葬“舍利”用的建筑物。

这座三彩舍利塔集建筑、雕塑、佛教装饰多种艺术于一体。

宋三彩荷叶童子枕

北宋汝窑瓷片

北宋窑具

北宋汝窑天青釉折肩瓷瓶

1987年河南平顶山宝丰县清凉寺出土

北宋汝窑天青釉瓷盏托

1987年宝丰县清凉寺出土

北宋汝窑天青釉瓷盘

北宋汝窑天青釉笔洗

宋白地黑花山水人物纹瓷枕

宋白地黑花虎纹磁枕

宋白地黑花荷鸭纹瓷枕

宋白地黑花狮球纹瓷枕

宋白地黑花小口瓷尊

宋磁州窑白釉黑花“风花雪月”瓷瓶。

1972年鄭州市中原区出土

宋白釉剔花牡丹纹瓷瓶

宋当阳峪窑白釉剔花瓷缸

宋青釉瓷尊

宋青釉刻花瓷盒

宋黄釉刻花瓷盆

宋均窑玫瑰紫葵花瓷盘

宋均窑天蓝釉彩斑瓷盘

宋均窑月白釉花瓣瓷碗

宋钧窑月白釉荷叶瓷洗

宋代钧窑月白釉花口瓶

1963年河南禹县黄庄窖藏出土

宋定窑白釉镂雕八角兽首洗

金代钧窑月白釉花瓣瓷碗

金代当阳峪窑红绿彩缠枝花卉纹罐

金代黑釉凸线纹瓷罐

元钧窑天蓝釉荷叶花口瓷瓶

这件天蓝釉荷叶花口瓶为元代文物,是1976年汝州市纸坊乡赵西村村民挖土时发现的,同出两件,另一件现存汝州市博物馆,是汝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两件大小形状相同,是人们应急时有意埋藏的窖藏瓷器,属陈设器。

此瓶底径22厘米、高64米、口径22厘米,荷叶口,长颈,瓜楞形腹,腹底斜收,下有喇叭形圈足。通体施天蓝釉,釉层匀净,上有细小沙眼,密布开片。

花口瓶最早出现于唐代,流行于宋和金元时期,因瓶口颇似开放的花朵而得名。宋代景德镇、磁州、耀州等窑均有烧制。各窑制品的不同点在于腹与足部的变化,景德镇制品特点为长圆腹,圈足;磁州窑和耀州窑制品特点则为圆腹,喇叭形足。北方窑口生产的花口瓶,在北宋和金元时期的最大区别是在圈足,北宋圈足较矮,金元圈足较高,高度基本与瓶颈相当。从整体上看,元代钧窑器积釉肥厚,浑浊失透,多棕眼,釉泡,光泽较差,不如北宋和金代的钧窑瓷器细润,但也偶有精品出现。汝州市纸坊乡赵西村出土的这两件元代钧窑天蓝釉荷叶口瓶,造型别致,施釉匀净,形体高大,是元代河南出土钧窑瓷器的精品,代表着元代河南钧窑瓷器的较高成就,同时也是目前河南出土的金元钧窑瓷器中体形最大的两件。

元代白釉褐彩龙纹玉壶春瓷瓶

明代一束莲青花盘

明青花云龙纹玉壶春瓶

1958年荥阳市贾峪镇周惠王墓出土。口径10厘米,高40厘米。

明万历青花梵文莲瓣洗

青花梵文莲瓣洗高5.5厘米,口径19厘米,足径11.8厘米。这件青花洗由双层莲瓣塑成,每层十六瓣,内瓣下凹,外瓣凸起。圈足底,上饰弦纹,底足上双圈弦纹内有“大明万历年制”六字楷书款。

清斗彩云龙纹盖罐

清雍正青花蝙蝠纹瓷盘

清乾隆黄釉蓝彩九桃纹瓷盘

清乾隆黄釉绿彩花卉纹瓷盘

清乾隆斗彩蝙蝠纹瓷盖碗

清乾隆青花锦纹双耳盖豆

清光绪斗彩暗八仙花卉纹瓷碗

清光绪款黄釉粉彩云龙纹瓷豆

豆,是古代盛食物的器具。形似高足盘,多为陶质,也有用木、竹、青铜制的。

此豆高28.2厘米,口径16.3厘米,底径15.5厘米,豆盖呈半圆球形,上有一圆扭,豆盘较浅,豆柄较粗中空,座呈覆碗状。内外施黄釉,外绘粉彩云龙纹,口部上下有对称回纹,足内刻六字楷款“大清光绪年制”。该豆制作精细,纹饰繁缚(音同入),所配色彩艳丽,布局合理,为光绪官窑器中的精品。

清光绪款粉彩云蝠纹瓷盘

此盘高7.8厘米,口径57厘米。敞口、浅腹、底部有矮圈足,盘体内外施白釉,盘内用朱红色彩绘出近百只飞舞在云间的蝙蝠。云朵用深色勾边,紫、黄、绿、蓝四色填充,由四周向中部逐渐渲染,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盘底有“大清光绪年制”六字楷款,是清光绪年间景德镇官窑作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蝙蝠象征福气,云彩代表天空。“云蝠”乃谐音“幸福”,又结合吉语“祥云福至”,红色的蝙蝠飞舞在天空,寓意着“洪福齐天”。吉样如意是中国人由来已久的期盼和希望,也是中国文化的一种表现。到明清时期,这种文化现象达到了极致,尤其表现在瓷器装饰的纹饰上。

THE END
1.丨中原文明的创造力——从青铜器块范法铸造工艺谈起李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执行院长、研究馆员。从事专业工作20余年,组织实施近20个有文化含量、丰富语境、观点和故事的原创展览,具备丰富的博物馆管理和陈列展览实践经验。研究方向为青铜器及先秦文化,先后承担多个重要研究项目及省部级课题,撰写近40篇学术论文,独著、合著《妇好鸮尊》《中原文化大典》等6部著作、编著https://www.hnzzmuseum.com/article/909.html
2.豫博里的中国丨古人枕上的“童年时光”文明探源三彩婴戏图枕属于宋代的陶器,1976年出土于济源勋掌村镇安寺。“枕上绘有三个儿童表演傀儡戏的场面。傀儡戏,今称木偶戏,是用木偶来表演故事的戏剧,属于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之一,源于汉,兴于唐,三国时已有偶人可进行杂技表演,隋代则开始用偶人表演故事。”河南博物https://www.henan.gov.cn/2024/12-16/3099207.html
3.怀白从精美仰韶陶器看中华文明的形成:香港漫游记其中,两件甘肃出土“件展品为国家一级文物”仰韶文化遗址分布河南至甘肃一带,年的花叶纹圜底罐为仰韶文化中晚期文物110陶器生产技术亦趋向成熟(近期)特展,温孟馨,均为近年来重要考古发现的珍贵出土文物16件。代表当时手工业步向专业化生产,套、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举办6000陈子彦,展出近,花叶纹圜底罐上几何纹及花叶https://bbs.9you.com/forum-239-5.html?a=lists&wapid=614071
4.藏在闹市区的宝藏博物馆,周末遛娃好去处!今天,郑州文旅中心为大家推荐了一个周末遛弯好去处,一座藏在闹市区里的宝藏博物馆——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 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位于郑州市金水区顺河路36号,每周二至周日 09:00—17:00开馆。门口会让人以为是一家商店,但其实里面的展品从新石器时代到春秋战国,再到宋元明清都有珍品,一点都不容小觑。 https://www.hntv.tv/news/0/1869976283956449281
5.河南博物院中文名: 河南博物院 外文名: Henan Museum 官网: 点击查看 占地面积: 10万m2 成立时间: 1927年 藏品数量: 13万余件 开放时间: 09:00~17:30 建议游玩时间: 3~4小时 博物馆等级: 国家一级(文物) 地址: 河南省 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8号 https://www.maigoo.com/citiao/59150.html
6.河南博物馆里的知识河南博物馆里的知识 宝子们,今天想跟你们唠唠河南博物馆。这地方啊,简直就是一个知识的大宝库。 刚走进河南博物馆,就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时光隧道。里面的展品各种各样,从古老的陶器到精美的青铜器,每一件都像是在诉说着一段遥远的历史。就拿那些青铜器来说吧,上面的纹路特别精致,感觉古代的工匠们简直就是https://wenku.baidu.com/view/29cd3d9292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9b.html
7.郑州这家博物馆,陶器有点“淘气”距今8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4800—6800的仰韶文化、全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古瓷片标本郑州城外城博物馆涵盖了以河南为主的全国三百多个窑口,历史跨度从新石器时代直至近现代。仿佛是一部完整的中原古陶瓷文明史,为中原陶瓷历史文化研究和展示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依据。今天正观新闻“博物中原 一眼万年”系列直播,带您一起https://zhibo.sina.com.cn/news/147497
8.河南博物院———绘彩云气纹陶盒daviduuang还没有人打赏,快来当第一个打赏的人吧 模型摄旧物之美陶盒花纹彩河南博物院河南博物馆_del_博物馆24803文物#陶器陶瓷的盒子绘彩云气纹陶盒 1/21 david-uuang 2020年9月29日879 关注 河南博物院———绘彩云气纹陶盒 模型摄旧物之美陶盒花纹彩河南博物院河南博物馆_del_博物馆24803文物#陶器陶瓷的盒子绘彩https://landscape.tuchong.com/72370571/
9.河南安阳:游客参观殷墟博物馆商代文物2024年6月28日,河南省安阳市,游客在殷墟博物馆参观。 河南省安阳市的殷墟博物馆,是我国首座全景式展现商文明的国家重大考古专题博物馆,展厅面积约2.2万平方米,展出青铜器、陶器、玉器、甲骨等文物近4000件套,展陈文物数量之庞大、类型之齐全,都是商代文物展览之最。 在展览手段和展示效果上运用了人工智能、多媒体等http://m.cyol.com/gb/articles/2024-06/30/content_xaAMvphVxO.html
10.殷墟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展出青铜器陶器玉器甲骨等文物近位于河南安阳的殷墟博物馆新馆26日正式开馆,这是首个全景式展现商文明的国家重大专题博物馆。殷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和甲骨文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殷墟博物馆新馆展厅面积约2.2万平方米,展出青铜器、陶器、玉器、甲骨等文物近4000件套。展陈文物数量之多、类型之全,都是商代文物展览之最https://m.gmw.cn/2024-02/26/content_1303671419.htm
11.2024三门峡渑池仰韶文化博物馆旅游攻略之陶器陶器图文介绍陶器介绍:在仰韶村出土的精美彩陶是仰韶文化的代表,在博物馆设计中,将彩陶的纹样和造型运用到空间当中,而大的空间设计则用陶土的颜色点缀其中。 景区简介: 三门峡渑池仰韶文化博物馆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研究仰韶文化的中心,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功能于一体,详细展示了黄河流域仰韶文化时期出土的文物。仰韶遗址自19https://www.meet99.com/jingdian-yangshaowenhua-114487.html
12.河南省博物院文章河南博物院是我国历史上创建较早的博物馆之一。早在1927年6月,时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河南省zf***的冯玉祥将军在治豫政纲中就提出了"教育为立国根本要政"的主张,并身体力行,极力扶持文化教育事业。 同年7月,在冯玉祥将军的亲切关怀下,由省zf委派郭须静、徐金泉、何日章三人为河南博物馆筹备委员,隶属省教育厅,指https://www.8264.com/wenzhang/5735842.html
13.河南博物院河南博物院1 河南博物馆的藏品主要有莲鹤方壶、妇好鸮尊、杜岭方鼎、云纹铜禁、武曌金简、玉柄铁剑、贾湖骨笛等等。 莲鹤方壶上有冠盖,器身长颈、垂腹、圈足。该壶造型宏伟气派,装饰典雅华美。壶冠呈双层盛开的莲瓣形,中间平盖上立一展翅欲飞之鹤;壶颈两侧用附壁回首之龙形怪兽为耳;器身满饰蟠螭纹,腹部四https://www.ruiwen.com/zuowen/henan/7717986.html
14.英国大英博物馆的中国古代陶器六博俑唐三彩声音免费在线播放大英博物馆在介绍收藏的中国文物的第一句话就是“中国人创造了世界上最博大和悠久的文明”,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囊括了我国古代整个的艺术类别,可谓是门类齐全,美不胜收,其中大英博物馆的33号展厅就是一个专门陈列和展示我国古代文物的展厅,在这里就为大家介绍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几件我国古代陶器精品。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38546732/306928011
15.河南博物院~(6)九大镇院之宝在郑国大墓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莲鹤方壶就在其中,当时河南还没有博物馆,于是,1927年在开封建了河南博物馆,它是河南博物院的亲身,当时博物馆的建立就是为了收藏莲鹤方壶。 莲鹤方壶是一代霸主郑庄公的见证,整体造型纹饰繁荣、造型奇特,最上方是一只振翅欲飞的仙鹤,下层是双层的莲花瓣, https://itf.mafengwo.cn/client/note.php/info/?id=24196968
16.河南的国家一级博物馆截至2020年底,全国204家国家一级博物馆中,河南共有9家,分别为河南博物院、洛阳博物馆、郑州博物馆、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开封市博物馆、南阳汉画馆、中国文字博物馆、平顶山博物馆和安阳博物馆。 01 河南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创建于1927年,是我国成立较早的博物馆之一。本馆坐落于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中段,院区占地https://www.518bwg.com/show/1215.htm
17.国际博物馆日丨带你看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河南博物院前身为河南博物馆,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玉器最具特色。其中国家一级文物与国家二级文物5000余件,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最高,部分藏品被誉为国之重器,其中九大镇院之宝最引人瞩目。克里克参与到了河南博物院的提升改造,为这些国宝级文物保驾护航。 https://www.clickshowcase.com/news-detail-id-441.html
18.河南博物院每日环球展览河南博物院建于1927年,是一座国家级大型现代化综合博物馆,大部分馆藏文物来自20世纪初淅川、洛阳、三门峡、辉县、新郑和安阳等地的考古发掘,数量超过17万件,以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和玉器最具特色。历史· History1923年河南新郑地区村民在打井时意外发现一座古墓,经军政当局组织挖掘超过100件青铜器,这批https://art.idai.ly/museums/z03ca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