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中国瓷器生产悠悠几千年,大大小小的瓷窑更是遍布大江南北。
从商周时期开始,无数匠人潜心烧造,才有了一件件独一无二的中国瓷器。它们或精巧秀雅,或浑厚质朴,或繁复华丽,凝聚着历代工匠的心血。
河南省
大河之南,中原腹地,联系南北东西,各种新风尚往往先在河南出现,转而传播各地,河南瓷器烧造则更是多姿多彩。
宋金时期,青瓷、白瓷、黑瓷、三彩瓷、绞胎瓷,异彩纷呈,五光十色,令人目不暇接。中国瓷艺的“调色板”,其谓河南乎
登封窑
登封窑位于中国河南省登封市,始烧于隋、唐时期,衰落于金、元时期,北宋时期达到全盛。
登封窑历史悠久,工艺精道,装饰独特,是北宋早中期的贡窑之一、中原地区民窑系最具代表性的窑口之一,也是北宋时期陶瓷装饰的集大成者。
其烧瓷品类丰富,以白釉为主,有白釉绿彩、白釉刻花、白釉剔花等,还烧造瓷塑玩具、黑釉及三彩陶器。
登封窑瓷器鉴赏
唐登封窑珍珠地刻“德福”铭腰圆枕
此枕为腰圆形,灰黄色胎上施有一层化妆土,枕面在珍珠地上刻“德福”两个大字。
珍珠地划花瓷器模仿金银器錾刻工艺而来,出现于唐代,盛行于两宋时期。这种工艺增强了枕面的装饰效果,使图案呈现立体感。
宋登封窑白釉珍珠地划花双虎纹瓶
此瓶高32.3厘米,口径7.3厘米,足径9.5厘米。瓶形似橄榄,圈足,胎为灰褐色,表面施白色化妆土。其图案因外空白处戳印珍珠形小圆圈,故称“珍珠地”。
其外壁刻划二虎,一站立,一行走,呲牙翘尾,矫捷凶猛,搏斗于草丛中,衬以洞石、芭蕉,近底处有一周莲瓣纹。
此瓶制作规整,线条流畅,色调和谐,绘画生动写实,笔法苍劲有力,是一件具有代表性的登封窑作品。
宋登封窑童子戏纹梅瓶
此瓶高49厘米,造型浑厚,体量巨大,属于尺寸较大的梅瓶。
瓶体在白釉上用褐彩刻画出珍珠地、婴戏图、蕉叶纹、金钱纹、海水纹、花卉纹,绘画手法简练粗犷,人物神情俱佳,极富中国民间色彩,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
宋登封窑高士醉酒纹梅瓶
此瓶小口,圆唇,短颈,溜肩,腹体呈橄榄形,浅圈足,现收藏于美国洛杉矶郡立艺术博物馆。器身以细线刻划一醉态可掬、袒胸露怀、肩挑葫芦的长衫醉汉,形象极为生动。
此瓶造型极为优美独特,器型虽大却秀颖可爱。珍珠地的装饰将主体纹饰衬托得更清晰、更具对比度、更柔和自然,提升了艺术性和观赏性。
宋登封窑白釉珍珠地划花纹瓷梅瓶
此瓶高39.8厘米,口径6.6厘米,底径9.3厘米。瓶圆唇,小口,短颈,溜肩,器身修长,下腹渐收,圈足。其胎呈灰色,粗糙疏松,全器施釉,釉层剥落。
整器以珍珠纹为地,纹饰分三组,肩部饰缠枝花卉,腹部饰花朵纹,足部饰莲瓣纹,肩、腹均以双线纹分隔。
宋登封窑珍珠地划花婴戏纹梅瓶
此瓶釆用珍珠地划花的工艺,借鉴唐代金银器的制作技艺,先在成型的器胚上敷一层化妆土,然后在器身上划刻主题纹饰,再在主体纹饰的空余部分戳满小圆圈,最后上釉并入窑烧制。
此瓶在肩部和胫部刻划了莲瓣纹,前后的主题纹饰均为婴戏纹,一幅是少年踢球纹,一幅是少年玩爆仗纹。
宋登封窑珍珠地划花卉纹如意形枕
此枕前高18.4厘米,后高20厘米,底边10厘米。
如意头部的形状常被抽象、提炼出来,它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祥云、灵芝的形象亦有相似之处。这件北宋时期的枕头就是其中一例。
所谓“欲作高堂梦,须凭妙枕歌”,枕着“如意”入眠,寄托了中国古代人民希望好梦成真的美好愿望。
宋登封窑珍珠地划花缠枝花纹六管瓶
此瓶高19厘米,口径8.5厘米,底径7.8厘米。瓶敞口,直颈,圈足外撇,肩部设有六孔。瓶通体施以白釉,圈足一周无釉。
其腹部饰有珍珠地划花装饰,珍珠排列整齐细密,划花线条流畅。宋代珍珠地划花装饰在中国北方地区较为流行,以枕类常见,而瓶类较少,因此,此瓶十分珍贵。
宋登封窑白地刻花牡丹纹枕
此枕作银锭式,枕面两侧上翘,中部下凹呈弧形。其胎色赭红,施白色化妆土。
枕面上刻划花卉纹,侧面在刻划之后再剔去主体纹饰以外的化妆土,露出胎色。该枕的图案设计与刻划刀法严谨精细,为同类产品中的上乘之作。
宋登封窑白釉剔划柳条钵
此钵是登封窑的代表作品,距今千年之久。但仔细观赏,一点都不会感到年代久远,相反,其现代感十足。
这件柳条钵运用几何曲线的有规则排列,组成装饰图案,产生了强烈的动感,给人以丰满、柔和、节奏感强的感觉,极具情趣和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