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点击网站首页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帐号充值
2.可选择不同档位的充值金额,充值后按篇按本计费
5.登陆后可阅读免费专区的精彩内容
摘要:青花瓷以其精美的制作工艺,洒脱随意的表现手法成为我国瓷器主流品种,明代的青花瓷是工艺的鼎盛时期,构成了我国古代优秀的陶瓷工艺。河南博物院珍藏的青花瓷具有多样化的外观表现手法。青花瓷烧制分为民窑与官窑,民窑青花瓷具备独特的瓷器外观形状以及精湛的瓷器烧制工艺特征,长期以来普遍受到人们的欣赏与喜爱。本文主要探讨河南博物院珍藏的明代民窑青花瓷的工艺品种及其艺术特征,结合青花瓷的工艺鉴赏要点来传承珍贵的青花瓷。
关键词:河南博物院藏明代民窑青花瓷;艺术特征;鉴赏要点
明代民窑制作的青花瓷虽然宏观上与官窑无法比拟但在古陶瓷发展之路中仍以“佼佼者”被人们熟知,常见类型主要包含碗、罐、壶、瓶、盘等。上述的各种类型都是经过精心设计与烧制形成,生动展现出民窑青花瓷特有的艺术审美气息。通过对民窑器形、纹饰、做工、用料等方面的深刻剖析,了解明代民窑青花的艺术特征,准确把握民窑青花瓷艺术设计,传承其文物价值、艺术价值、时代价值,弘扬古代民间工艺瑰宝。
一、明代民窑青花瓷的工艺基本特征
明代时期,逐步成熟的青花瓷制作工艺普遍在民间传播,官民竞市的瓷器工艺繁盛景象表现得尤其显著,无论是造型还是绘画装饰都远超前代的规模,艺术风格偏向厚重和繁复。具体表现为线条流畅清晰、色彩丰富、瓷土材料纯正、烧制工艺精湛等,这些特征决定了明代民窑青花瓷能够得以长期的保留传承。
二、河南博物院藏明代民窑青花瓷的具体种类
(一)青花牡丹纹蒜头瓶
青花牡丹纹蒜头瓶腹部呈现扁平状,瓶口形似蒜头。此种类型的明代瓷器基本特征为瓷瓶颈部较长、外观古朴而端庄,表面呈现出圆润与光滑的形态。青花牡丹蒜头瓶作为古代典型的民窑瓷器种类,其特点集中表现为深沉的瓷器外观及浓重色彩搭配,瓷器工艺设计人员采取点珠纹以及云头纹装点瓷器的瓶口部位,以烘托显示出牡丹蒜头瓶特有的青花瓷工艺审美。瓶身用色料绘制出枝条缠绕以及花瓣展开的牡丹图案,优美的线条组合烘托出活泼与自然。
(二)青花花乌盖罐
青花花乌盖罐诞生于明万历年间,整体形态为椭圆体,瓶口较小,上方有一伞状盖,深腹圆底。腹部绘制青花折枝花鸟纹,盖上为青花弦纹,罐内外施白釉闪青色[2]。此类型的青花瓷器主要表现为青白色的外部颜色特征,并且底部不带有釉彩装饰。瓷瓶底部的铁箍其作用是加固器身,促使青花纹罐更加耐用且坚固,确保此类造型的器皿底部不会轻易断裂缺陷,从而延长青花花乌盖罐的使用期限,这种制作工艺发挥出特有的工艺价值与使用价值。纹饰上,外表装饰折枝花以及鸟纹,笔法清新淡雅,通过写实风格描述出优美的自然景物。人们通过观赏瓷器表面的自然景物以及灵动的动物形象,可以深刻的感受到瓶身散发的优雅气息。青花花乌盖罐具备流畅的表面构图、鲜艳的色彩搭配以及流畅的线条特征,展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平,是明代民窑的代表作品。
(三)青花龙凤葫芦瓶
《长物志》的明代历史记载中,主要涉及到描述葫芦瓶青花瓷器的文字记录信息不胜枚举,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瓷器造型印象。青花龙凤葫芦瓶体呈圆葫芦状,束腰平底,上小下大,小口微敛,外绘青花龙凤纹,腰部绘枝连及方头纹,下腹部绘青花莲瓣纹一周。刻有龙凤图案的青花葫芦瓶表现为瓶体上下外腹部分,将龙凤神话形象准确刻画于瓷瓶的外观是作者以及时代背景下人们思想感情的一种抒发,向人们传达着福禄吉祥的美好寓意。在民间传说中葫芦瓶曾是用来承装“仙丹”的重要器皿。远古洪荒泛滥时期,更是把葫芦赋予渡劫寓意,因此葫芦常和祭祀、礼仪结合,寓意吉祥福禄双全。明代的青花瓷器盛行期间,民窑烧制的青花瓷葫芦瓶广受民间百姓的喜爱。
用料方面,葫芦瓶的青花烧制材料主要为回青料,此类烧制青花瓷器的材料包含淡紫色与淡青色的两种基本色调构成元素[4]。采取平涂线条的构图设计方案来完成葫芦瓶的外观线条设计,展现出生动有趣的外观造型。
三、明代民窑青花瓷的艺术鉴赏要点
(一)色彩元素搭配
明代民窑青花瓷在瓷表有着多种色彩搭配,呈现丰富性以及多样化的特征极具层次感。包含淡雅青色与素雅白色两种色调,向欣赏者传递浑然天成,古朴典雅的艺术气息,让观看者能够深刻体会其中的古典风韵。
青花瓷外观整体颜色主要为洁白的色调,白色釉彩能够反映出细腻与整洁的审美效果。浅蓝色与白色之间的色调差异能够带来非常柔和的欣赏感受,突显了青花瓷的独特美感。虽只有两种色调,但主体和背景青白相互衬托,达到“以虚当实”“计白当青”的意境。早期青花色彩为蓝中泛紫,艳丽浓重;中期青花色彩为浅淡,蓝中闪灰;晚期青花色彩为灰暗,多有晕散现象。在实际操作时会根据所画内容不同使用色料,比如“青花分水”技法,根据所画内容调配多种料水,在胚胎作画。通过色彩装点,增强青花瓷带来的视觉吸引。
(二)材料与装饰样式
民窑青花瓷所使用材料便是青花,以氧化钴原料为显色剂,用画笔在胚胎表面绘出图案纹饰,最后施加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洪武时期多用国产青料,原料地有江西上高、高安、宣丰。使用过程中,受到提纯精度的影响,致使锰等杂质的含量相对较高,因此这一时期的民窑青花瓷装饰发色普遍较为灰暗。成化、弘治时期,出现国产青料和进口青料并存,采用煅烧法对钴料进行提纯,其纯度明显提高。其中国产青料的青花呈色多灰蓝或浅淡,有泛白现象,进口青料呈色十分浓艳,不足之处有黑斑。正德、嘉靖时期,使用平等青料、回青料,呈色逐渐浓厚艳丽。装饰方面,通常以花鸟鱼虫、人物、走兽等形象为主,吸收了我国传统民间图案的特点,同时也融合中国画和中国书法技法,在胚胎外围构成独特风格。另外,在用笔上,突出水墨画的美感,如民窑工匠可利用极简的笔墨则能够勾勒出形象生动的客观物像,是青花瓷器装饰艺术的显著特征。
(三)构图审美氛围
为了体现青花瓷的独特的外观艺术,要采取巧妙的构图设计才能予以完整体现。其主要艺术元素包含了深浅颜色不同的装点方式。构图采取多线条元素,将历史题材、祥瑞动物、自然村庄、儿童嬉戏、植物花朵等场景刻画其中,在陶瓷表面构成自然天成的审美气息,写意绘画是明代民窑青花常用构图,写意手法绘画风格自然、朴实、潇洒,体现了民间绘画艺术在章法框架内的随意性和“野逸”的生活情趣。《明代青花瓷器》对此有描绘:“民窑绘画意境之美犹如无声之诗,极其自然灵妙。其山水人物画往往简练几笔就能绘出远山近水以及人物的动态,清新淡远,耐人寻味”。因此在欣赏青花瓷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陶瓷表面构图的匀称感以及神秘氛围。
结束语:
经过分析可见,河南博物院珍藏明代民窑青花瓷体现出精细的瓷器工艺及色彩搭配。鉴赏明代青花瓷,关键就是要深入体会青花瓷特有的构图审美,采取分类模式进行工艺鉴赏,创作者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更能体现作者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墨韵。
多种器形展现出古代地域文化以及历史文化的演变进程,对现代青花瓷的创作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青花瓷作为古代民间优秀的艺术成果,时至今日仍然是日用装饰、文化摆件、礼品馈赠的重要载体,凝结着民族智慧,发扬着中国精神。
参考文献:
[1]左洋.清代早期景德镇民窑青花瓷纹饰研究[J].参花(下),2023(06):50-52.
[2]徐浩楠.浅谈元代青花瓷的图案纹样与明代景德镇民窑青花纹样的特色[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24):44-46.
[3]矫克华,李梅.悦心悦意·悦志悦神——明代民窑青花瓷山水纹饰艺术审美研究[J].中国陶瓷工业,2020,27(04):63-70.
[4]矫克华.厚德上善·融贯礼乐——明代民窑青花瓷麒麟纹饰艺术审美研究[J].中国陶瓷工业,2021,26(04):42-49.
[5]冯宁.河北博物院藏明代民窑青花瓷鉴赏与研究[J].收藏家,2021(06):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