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少山,晚明紫砂“四大家”之一时朋之子,是明代万历、崇祯年间宜兴制壶名家。时大彬,是宜兴紫砂走向成熟的标志性人物,他把“斩木为模”的制法,改为槌片、围圈,把打身筒的成型法和泥片镶接法结合起来,自此,紫砂制作工艺技法基本成型,并沿用至今。
宜兴之所以成为“陶都”,
它们作证!
01黄龙山矿区遗址
1956年宜兴创办陶瓷原料总厂,黄龙山紫砂矿井就是该厂所有并进行矿产开采作业,后来该厂随江苏省宜兴陶瓷公司改制,矿井也停产后进入保护状态,成为全国唯一列入文保单位的紫砂矿。
02前墅龙窑
近600岁的“活龙窑”
前墅龙窑,在宜兴市丁蜀镇前墅村,创烧于明代,延烧至今。该窑通长43.4米,燃料主要为煤、松枝、竹枝等。现产品主要以盆、瓮、罐、壶等日用粗陶为主,是宜兴地区目前仍以传统方法烧造陶瓷的唯一一座龙窑,被称为“活着的文物”。2006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3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
现代紫砂艺术的摇篮
1955年10月批量招收徒工,由七位老艺人悉心传授,系统培训艺徒。1956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七位老艺人“技术辅导”的荣誉称号。此后,由紫砂厂培育了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为代表的一大批名家高手,为宜兴紫砂的传承、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58年,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正式定名,“方圆牌”高级紫砂茶具和紫砂陶器在1979年到1983年相继荣获国家银质奖和金质奖;1984年,荣获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质奖,产品畅销世界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04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
东方明珠、陶都之光
位于宜兴市丁蜀镇的仙鹤山麓,馆区依山而筑,气势宏伟。该馆是国内最早成立的专业性陶瓷博物馆,前身是江苏省宜兴陶瓷公司陈列室和宜兴陶瓷陈列馆,至今已有近五十年的历史。
博物馆建筑面积20000多平方米,展馆3000多平方米,是目前我国规模和影响最大的陶瓷博物馆之一,并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该馆设:古代陶瓷、紫砂历史、名人名作、现代陶艺、宜兴窑系和陶瓷文化研究等展示馆厅。
05蜀山古南街
高级
资深紫砂迷才知道的“冷知识”
紫砂除了本身超强的可塑性
能制作出各式各样的造型之外
还能加以多种装饰技法
陶刻、泥绘、加彩、上釉、包金镶玉
......
△有自古以来工夫茶最爱的孟臣小品
△有陈曼生、梅调鼎等大文人参与的文人器
后世称为“曼生壶”“玉成窑”
△还有皇帝命造办处打造的宫廷器
宜兴紫砂不光走遍大江南北
更是很早就走出了国门
在日本、东南亚,甚至在欧洲
宜兴紫砂名扬天下
比如说
在日本
清代光绪年间,中国人金士恒到日本传授紫砂技艺,被日本人奉为“陶业祖师”。
日本茶文化受中国影响较深,在日本茶席中,宜兴紫砂壶也是“标配”,他们称为“急须”。
在泰国
泰国是僧侣文化很浓重的国家,饮茶风俗兴盛,上到泰国国王,下到民间,宜兴紫砂很受欢迎,水磨、包金是销往泰国紫砂的特色。
在欧洲
早在明代,宜兴紫砂,随着海上丝绸之路来到欧洲,成为欧洲皇室和上流社会的宠儿,他们以拥有一把宜兴茶壶为荣,称之为“红色瓷器”,这对他们来说可是奢侈品,来自神秘遥远的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