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梦,今朝现!《宋釉今烧》震动钧瓷史!

瓷器,流传千年,造就一段文明的传奇,是中华民族献给世界文明的一份永恒的瑰宝,成为一个国家的名字China。历史的车轮穿越千载,一种以天命名的青色,走进了宋徽宗的梦中,“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宋徽宗对瓷器的嗜好深深影响了整个大宋王朝。钧、汝、官、哥、定五大名窑更是赋予了瓷器的崭新生命,中国瓷器的历史高峰也在这里诞生。

作为五大名窑之首,钧瓷注定是个特别的存在。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在那个青白二色平分天下的时代,钧瓷就像一道彩虹,让天下人都为之惊艳,钧瓷入窑的时候是没有任何色彩的,那七彩辉映、自然逼真的画面,都是在窑内烧制时自然形成的,因此,每一个钧瓷都独一无二。

巧夺天工的自然窑变,把世间万千色彩用炉火描绘在瓷器之上,纵横流淌的釉色和神奇莫测的纹路,组成了各种梦幻般的画面,青若蓝天,白如美玉,紫胜葡萄,红比牡丹;纵横流淌的釉色和神奇莫测的斑点流纹,如高山云雾,峡谷飞瀑,星辰满天,翠竹生烟,浪激飞舟,随着人们丰富的想象,而成为各种绝妙的自然景观,令人叹为观止、拍案惊奇。闭上双眼,我们仿佛可以感受到九天之外传来古老钧瓷开片的声音,沿着这股声音去追寻,一曲天籁之音深入骨髓,直指心灵的深处,釉的开裂不仅是为了挣脱胎体的束缚,更是禹州人生命的歌唱,这种声音连同中华文明的脉搏一起悸动。

璀璨钧窑:宋代巅峰,宋后断烧,

釉料秘方,失传千年

钧瓷,天人合一的窑变瑰宝,自古便有“生在成型,死在烧成”和“十窑九不成”之说,一件钧瓷珍品的形成,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历经七十二道工序方能成器,唯有万千机缘集于一处方可造就神钧宝瓷的金玉之身。战火连年,朝代更替,国宝钧瓷几度断烧。

官钧乃宋代徽宗宫廷御用,每年严格甄选36件入宫,其余十余万件一律砸毁,不流民间。宋代是中国陶瓷发展的巅峰,后朝无法望其项背;

宋代钧官窑所用釉土自古便有“一两万金”之美誉,其不可再生、不可复制、不能重现。

钧瓷泰斗苗锡锦

两次发现宋代烧制钧

官窑所用釉土

1973年,苗锡锦与教之忠先生对宋钧官窑遗址中的一处制瓷作坊残地进行抢救性发掘时,清理出了疑似澄滤后的钧瓷釉料土层;千年釉土,首次发现。

禹州市国营瓷厂与山东省硅酸盐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刘凯民先生先后对这些土料进行了化验分析,证明了其为宋代钧窑珍贵釉原料。首次发现宋代钧官窑所用釉土,但因其存量太少,只留存了一小罐放置于钧官窑遗址博物馆;

2003年,痴迷钧台官窑的苗锡锦在小雨中散步时偶然发现钧台官窑附近有段路泥不粘脚,带回去试烧,结果釉的成色与钧台官窑址发现的釉料很接近——这与1973年那次发掘时发现的釉土一脉相承,皆是宋钧官窑当年使用的釉原料。

46年艰难试烧

半个世纪造一宝

添加宋代烧制钧官窑所用釉土

数千次配釉

1973年,首次发现宋代钧官窑所用釉土,不断研究,参悟秘方。2003年再次发现釉涂,与宋代钧官窑所用釉土极为接近。苗锡锦、苗长强父子二人在四十余年中不间断地研究、试验,经数千次配釉、试烧,终于在2005年首次试烧成功三件,分别赠予钧瓷泰斗、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耿宝昌先生和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王莉英。

自2005年起又经过十五年不断试烧,逐渐掌握技艺,在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由中国古陶瓷学会传承专业委员会牵头,苗锡锦与苗长强在配釉环节添加宋代烧制钧官窑所用釉土,经过长达半个世纪的试烧,最终成功烧制出了堪与宋官窑器皿釉色相媲美的天青釉、月白釉和玫瑰紫釉,作品受到耿宝昌先生和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王莉英的高度评价,被称为“宋釉今烧”。《宋釉今烧》终获中国古陶瓷学会专家认证,轰动中国陶瓷史,将当代钧瓷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是千年钧瓷史上里程碑的作品,更是中国古陶瓷研究领域的一项重大学术成果。

宋釉今烧《天青釉鸡心罐》《天青玫瑰紫釉三足鼓钉洗》

亮相上海进博会

央视一套、四套、十三套争相报道

第二届进博会首次设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暨中华老字号”文化展示项目。119项非遗项目,71项老字号项目将在进博会期间集中展示。河南馆作为钧瓷走出神垕古镇、走向世界的平台,集中展示了以“宋釉今烧”《鼓钉洗》《鸡心罐》为首的各大精美钧瓷。此次进博会主办方对“非遗”专区的河南馆钧瓷展区十分重视,中央一套、四套、十三套相继重点报道,河南新闻联播与河南日报也同步进行宣传。

河南新闻联播、河南日报联动报道

中国五大顶级博物馆永久收藏

中国五大顶级博物馆:河南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河南省钧瓷博物馆,河南省古陶瓷博物馆,钧官窑址博物馆,宣布永久收藏苗锡锦、苗长强“宋釉今烧”作品《鼓钉洗》《鸡心罐》。中国五大顶级博物馆同时收藏当代艺术家的钧瓷作品,这在钧瓷界绝无先例。

河南省钧瓷博物馆,河南省古陶瓷博物馆,钧官窑址博物馆永久收藏苗锡锦、苗长强“宋釉今烧”作品《鼓钉洗》、《鸡心罐》。博物馆馆长张金伟(右),代表三大博物馆亲自从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苗长强(左)手中接收藏品。

浙江省博物馆永久馆藏

浙江省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浙江省内最大的集收藏、陈列、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文科学博物馆,馆藏文物达十万余件,其中一级品158件。

河南省博物馆永久馆藏

河南省博物馆,国家级重点博物馆,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之一。展馆面积1万余平方米,馆藏文物14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与国家二级文物5000余件,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极高,一部分藏品被誉为国之重器。

更多知名博物馆陆续馆藏中......

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收藏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中国政府主办的“一带一路”高规格论坛活动。2019年4月26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在北京举行,国家领导人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4月27日,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圆桌峰会,国家领导人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辞。《宋釉今烧》作为当代钧瓷顶尖烧制水平的代表作,亮相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并被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永久收藏。

古陶瓷泰斗耿宝昌等待十四年方收藏整套宋釉今烧

时隔十四年,中国古陶瓷泰斗,古陶瓷鉴定第一人,耿宝昌先生,收藏苗锡锦苗长强宋釉今烧《鼓钉洗》,加上耿老于2005年收藏的首次宋釉今烧《鸡心尊》,期盼五千多日夜,收藏一套当代国宝,心愿完成!

“中国陶瓷行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张守智收藏

历届中国陶瓷创作设计评比评委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评委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

张守智教授

高度评价苗氏父子宋釉今烧作品,并隆重收藏

轰动中国陶瓷史大事件

《宋釉今烧》成果专家认证会

21位行业专家莅临见证

中国八大名窑掌门人震撼点评

“宋釉今烧”认证会·云集21位行业顶级专家

主办方:中国古陶瓷学会传承专业委员会

专家团:

中国古陶瓷学会传承专业委员会会长,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王莉英

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紫砂研究院院长:邱春林

中国古陶瓷学会传承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古陶瓷学会秘书长:王兴平

中国古陶瓷学会传承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古陶瓷学会理事:耿琪

中国古陶瓷学会传承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古陶瓷学会理事:陈建中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艺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梅国建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美术馆副馆长:吴光荣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王耀玲

嘉宾:

上海市政协教科文体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委员会复评委员:陈海波

河南省许昌市人民政府驻上海联络处副主任:樊建勋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大国工匠:朱文立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孙建兴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孙若鹏

中国文物报编审:钱冶

河北省邢窑博物馆馆长,河北省陶瓷艺术大师:张志忠

中国传统工艺大师:崔松伟

中国传统工艺大师:王现锋

非物质文化遗产汝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韩琴

浙江传世哥窑研究所总工程师:叶克伟

中华文化艺术联合会理事:徐萌浩

非物质文化遗产汝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朱玉华

钧窑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苗长强

王莉英、邱春林、王兴平、耿琪、陈建中、梅国建、吴光荣、王耀玲8位专家代表认为,苗锡锦、苗长强的“宋釉今烧”钧瓷与原钧官窑古瓷釉色接近,神韵俱佳,共同签署认证证书。

八大窑系掌门人首次聚首,共同鉴赏《宋釉今烧》

国内八大窑系古陶瓷专家和陶瓷艺术大师(包括汝窑掌门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朱文立,建窑掌门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建窑代表性传承人孙建兴,耀州窑掌门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耀州窑陶瓷研究所所长孙若鹏,浙江传世哥窑研究所所长叶克伟,邢窑掌门人、邢窑博物馆馆长张志忠,中国传统工艺大师崔松伟,中国传统工艺大师王现锋,青年紫砂艺术家、中华文化艺术联合会理事徐萌浩)首次共同参加《宋釉今烧》成果专家认证会,对苗锡锦、苗长强的“宋釉今烧”成果进行专业鉴赏。

权威媒体刊登

中国权威媒体——国家文物局刊登《宋釉今烧》成果专家认证会,并在中国文物报上进行同步报道。

权威媒体刊登——国家文物局

权威媒体刊登——中国文物报

权威媒体刊登——许昌日报

30余家媒体新闻争相采访报道

独家配釉官方认证

禹州市公证处权威公证,添加宋代烧制钧官窑所用釉土。

苗锡锦、苗长强“宋釉今烧”配釉公证仪式现场

《宋釉今烧》:目前全世界唯一最接近中国陶瓷艺术巅峰——宋钧官窑艺术高度的钧瓷。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权威检测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前身是1928年成立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1954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1959年,独立建所,定名为中国科学院硅酸盐化学与工学研究所;1984年,改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为陶瓷界最权威的检测机构。

《宋釉今烧》作品在配釉环节加入宋代烧制钧官窑所用釉土,严格按照宋代典型钧瓷器型、釉色、釉质,结合古法柴烧工艺,经过几十年不断探索试烧完成。经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权威检测,其釉土和烧制成品极为接近宋钧官窑,并出具权威认证釉土检测成分表。

(1)瓷片检验报告

(2)釉土检验报告

宋釉今烧

《天青玫瑰紫釉三足鼓钉洗》

《天青釉鸡心罐》

帝王亲自设计、钦定釉色、至高规格

千年梦,今朝现,达到钧瓷釉色烧制的巅峰,将成为钧瓷史上的一座难以磨灭的里程碑,为了让更多钧瓷钟爱着能够鉴赏、传承、弘扬钧瓷艺术。2019年,经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进一步化验,由中国古陶瓷学会传承专业委员会牵头,禹州政府公证处公证:“苗锡锦,苗长强,用釉土配釉过程,在公证员的现场监督下进行,此证明本次釉土配釉活动真实有效,河南省禹州市公证处”。苗锡锦,苗长强父子运用宋钧官窑制瓷遗留釉土,结合传承千年的古法柴烧工艺,创作宋釉今烧,宋代陶瓷史经典代表作《玫瑰紫釉三足鼓钉洗》《天青釉鸡心尊》悠远深厚,泱泱大国,宋釉今烧,穿越千年。

“中国第一文房至宝”——《天青玫瑰紫釉三足鼓钉洗》

无鼓钉洗,无“瘦金体”

宋徽宗亲自参与设计

皇家指定器型

相传宋徽宗赵佶的字最初写得很差。一日他梦见自己用一支大笔在一个三如意支撑,形似锯开的半截鼓面上写出了遒劲洒脱之字。徽宗醒后便根据梦中所见画好图样命钧窑工匠制作笔洗,并用钧窑笔洗创出了“瘦金体”。

徽宗不忘鼓钉洗之功,御书赐名“钧官窑鼓钉神洗”,钧窑鼓钉洗由此声名远扬。鼓钉洗是钧窑最具特色的器物,因沿及底边外各凸饰一周鼓钉状物,故而得名。

唯一一件皇家指定器型

唯一一件宋徽宗亲自参与设计的官钧

唯一一件皇帝钦定施釉方案(外紫内蓝)

唯一一件钧官瓷文房之宝

唯一一件口径最大的鼓钉洗(参照台北故宫博物院1号鼓钉洗烧制,口径达到255mm左右)

所有鼓钉洗当中最大、最重、最难烧制的作品

目前全世界唯一最接近宋钧官窑艺术高度的钧瓷作品

唯一一件口径最大的鼓钉洗

中国钧瓷千年烧制工艺之最——“支烧”代表作

最大、最重、最难烧制

2019年北京保利拍卖“六”字款鼓钉洗以1725万元高价成交

2019年佳士得香港拍卖“四”字款鼓钉洗以1452万港元高价落槌

宋代简约美学集大成者——天青釉鸡心罐

中国钧瓷史上唯一帝王钦定釉色

作品内外皆施天青釉,釉色纯逸,如万里无云湛蓝的天空,又如一汪明净澄澈的湖水。

鸡心罐是宋元时期北方地区比较流行的名贵罐式之一,小口,腹部渐丰,形似鸡心,故名。鸡与“吉”谐音,鸡冠与“官”谐音,寓意吉祥如意,升迁腾达,《宋釉今烧》天青釉鸡心罐乃当代钧瓷吉祥之作。

鸡心罐的简约之美堪称宋代美学的集大成者。作品弧线优雅流畅,整体古拙大气,是传承千年美学的经典艺术品。

中国陶瓷史最美釉色——天青釉,中国钧瓷史上唯一帝王钦定釉色

红为贵、紫为最,天青月白胜翡翠

最符合宋代美学的器型,极致简约

皇室专享,道家审美,舒缓内敛

鸡与吉谐音,鸡冠与官谐音,寓意吉祥如意,升迁腾达

尺寸最大鸡心罐:高度200mm左右,极难烧制

中国钧瓷千年烧制工艺之最——“支烧”技艺;古法柴烧技艺,源自一千多年前的宋朝,出窑率不足8%。

作品底部因支烧技艺而留下支钉痕。支钉痕是指用支钉窑具支烧器物,在烧成出窑后将支钉从器物上分离而留下的痕迹。形状像一个小小的火山口,是釉包裹的一个支点的断面,稍稍凸出釉平面。

(2)柴烧工艺——《宋釉今烧》采用的是千年古法柴烧技艺,惟有柴烧才能烧出与宋代巅峰钧瓷极度相似的古朴、温润的釉色。柴烧工艺自宋代便盛行,正所谓“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瓷在柴烧中绽放出红、紫、天青等斑斓的色彩。和现今流行的煤烧、电烧不同,柴烧需手动添柴直至温度升至1300℃,炉内温度控制全靠艺术家丰富的经验。天气、温度、湿度、风向等各种因素都会影响出窑率;加之《宋釉今烧》添加宋代烧制钧官窑所用釉土,配釉试验达数千次,虽然试烧成功但依然存在不稳定因素,因此《宋釉今烧》柴烧钧瓷的出窑率极低,甚至不足8%,瑕疵品一律砸碎深埋,不流入市场。

钧窑活化石耄耋之年巅峰大作

钧瓷国礼第一人

苗锡锦苗长强

苗锡锦,唯一“中国陶瓷艺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新中国“复活钧窑”五老之一,是成员中唯一健在的大师,其他人(晋佩章、刘富安等)均已仙逝,遗作拍卖已逾百万,苗锡锦老先生乃当今钧窑活化石。其也是第一位为钧瓷立传的大师,所创的苗家钧窑是唯一入选“国家级非遗保护研究基地”的窑口,已三十年未出山。

“钧瓷国礼第一人”“当今钧瓷第一人”苗长强

苗长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钧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是唯一承担世博与奥运国礼制作的国大师、唯一承担元首出访国礼制作的国大师,作品陈列于顶级官方机构全国政协礼堂,并多次作为国礼赠予外国友宾。

《宋釉今烧》拍卖已过百万

世界知名艺术品权威门户网站:雅昌艺术网权威数据——2019年,苗锡锦、苗长强“宋釉今烧”《天青玫瑰紫釉鼓钉洗》以58万元成交,《天青釉鸡心罐》以56万元成交,综合计算《宋釉今烧》拍卖已过百万,这样的高价在当代钧瓷界十分少见。

THE END
1.协会动态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换届大会成功召开,刘挺当选新一届理事长协会动态 |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换届大会成功召开,刘挺当选新一届理事长,TCT协会获多项荣誉 协会动态 | 2024年度中国瓷砖粘贴行业表彰获奖名单 协会动态 | 2024年度中国瓷砖铺贴行业大会暨技术交流分享会圆满召开! 协会动态 | 增进交流,凝聚力量——TCT莅临上海,走访副会长单位牛元 协会动态 | TCT受邀出席第41届佛山陶https://www.ceramicschina.com/fucai/show_301.html
2.山东博物馆资讯山东博物馆召开“全国博物馆藏品管理能力提升2024年12月18日上午,“全国博物馆藏品管理能力提升”项目专家咨询会在山东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举行。首都博物馆研究馆员王显国、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主任黄河、河南博物院藏品管理部主任石晓霆、河北博物院文物典藏部主任张红霞、湖北省博物馆保管部主任蔡路武等5位专家受邀参加咨询会。山东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刘延常出https://www.sdmuseum.com/art/2024/12/18/art_270297_14082.html
3.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换届大会举行吕品昌当选新一届监事会监事长本网讯 12月16日,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八届一次理事会在四川泸州召开。各陶瓷产区相关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领导,行业协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各分支机构负责人,各大院校及研究机构的兼职副理事长和会员代表近600人参加大会。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出席并讲话。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陶瓷工业http://www.jcu.edu.cn/info/1056/48803.htm
4.故宫治学之道新编》为中心——“古梅讲坛”第五讲《新编》收录对象,从研究领域看,分属历史学、考古学、文物学、文献学、宗教学、出版学、图书馆学、博物馆学、古建筑学、文物保护科学及摄影学等多个学科,彼此相对独立。他们所谈的治学之道,侧重点也可能会存在某些差别。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发展成长过程,怎么去克服困难、怎么积累经验,这些对现在的青年学子https://www.dpm.org.cn/classify_detail/365625
5.景德镇陶瓷馆(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当前位置:首页> 关于我们 > 现任领导 支部书记、馆长:彭国红 主持全馆工作、党务工作 纪检委员、副馆长:邵红 分管办公室、社教部、财务科 组织委员、副馆长:冯少俊 分管保卫科、物管部、展陈部、藏品部http://www.zgtcbwg.com/index.php?s=/home/article/lists/category/Cleader.html
6.喜讯!国家一级博物馆副馆长徐桃生签约收藏天下瓷器2023年3月10日上午,中国陶瓷博物馆副馆长徐桃生与收藏天下业务总监褚梦琰正式签约。 徐桃生一直致力于景德镇陶瓷文化的研究,出版过关于历史文化名城景德镇的书目,其中对于景德镇的古城风貌、瓷都文脉、历史胜迹、先贤名流、陶瓷文化的研究成果深得业内人士的肯定,而其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蕴和极强的鉴赏能力也得到了收藏界的肯https://toutiao.sctx.com/toutiao/details-70505.html
7.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馆长郭爱和:推动“中国窑整合资源,建设“中国窑”陶瓷博物馆群,全方位、立体化展示中国瓷器各历史阶段的制造、艺术、功能等特点,以及对世界各文明的传播影响和吸收借鉴。举办“中国窑”陶瓷艺术节、“中国窑”陶瓷艺术展和国际巡展等,广泛进行国际研讨交流。 加大夏都二里头遗址等全国陶瓷古窑址的发掘研究力度,着力通过考古发掘掌握相关手工业生产https://www.mct.gov.cn/preview/special/2023lh/9684/202303/t20230314_940645.htm
8.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时事新闻“今年上半年,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线下接待观众8.7万余人次。而通过云直播、云展览、短视频等线上方式,综合观看量高达近1400万人次。”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馆长彭国红说,希望借助数字技术,将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播得更广。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9月27日 第07 版)https://www.huyangnet.cn/content/2022-09/27/content_1676482.html
9.宜兴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游玩攻略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位于无锡南郊,在外观仿古的大楼里,陈列着从新石器时代中期到现代的陶瓷,不只有宜兴的紫砂,还有其他各种陶瓷制品。同时,许多紫砂工作室也入驻于博物馆中,在参观的过程中,可以学到不少和陶瓷有关的知识。在古陶馆,按时间顺序陈列了汉代印文硬陶,两晋青瓷、宋代紫砂、明清堆花等古代陶瓷,其中国家一级https://gs.ctrip.com/html5/you/sight/yixing227/8511.html
10.宜兴陶瓷博物馆:传承闪耀“陶瓷之光”紫砂新闻易壶网宜兴陶瓷博物馆馆长周小东 【亮点回眸】 “她是全国最早成立的陶瓷博物馆,是承载历史、传承文明、展示艺术、弘扬文化的神圣殿堂,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昨天,在宜兴陶瓷博物馆,馆长周小东述说着陶博馆在宜兴乃至全国陶瓷行业中的地位。周小东与宜兴陶瓷打了半辈子交道。上世纪90 年代末,他从省宜兴陶瓷公司http://www.yipot.com/article-2767.html
11.雅昌快讯冯玮瑜编著《黄承天德》在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举办2024年1月11日下午,冯玮瑜编著的《黄承天德——明清御窑黄釉瓷器出土与传世对比珍品展》新书发布会在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隆重举行,景德镇市相关领导、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秦大树、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耿东升等有关专家学者共百多人出席本次新书发布会,并围绕《黄承天德》为主题展开新书学术报告会。 https://news.artron.net/20240115/n1128781.html
12.浙江省现代陶瓷艺术博物馆杨亚明(浙江省现代陶瓷艺术博物馆馆长) 秘书长: 杨幸(浙江省现代陶瓷艺术博物馆执行馆长) 副秘书长: 王亚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艺术学院教授) 委员: 胡小军(浙江大学教授) 戴雨享(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姜波(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 岛田文雄(日本)(国际陶艺交流学会会长、ICA成员) Zehra Cobanli(土耳其)(国际陶艺交流学会https://www.zjmcam.com/zjsxdtcysbwgxswyh
13.中国瓷器虎文化博物馆(MUSEUMOFCHINESECULTUREONTIGER中国瓷器虎文化博物馆副馆长,湖北美术家协会会员。陶瓷作品曾参加国际和中国陶瓷艺术大展,并获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大展优秀奖。作品被送日本、土耳其、台湾等地展出与交流并被收藏。陶瓷作品曾获湖北省高校第六届美术与设计大展金奖。2016年出版《中国瓷上虎文化》学术专著,该著作开辟了中国虎文化研究的新天地;填补了中国http://www.cctcmuseu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