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将举办特展“明:盛世皇朝50年”(图)文化

本报专访大英博物馆亚洲部主任司美茵

该展览策展之人一霍吉淑

青花勾莲纹扁瓶明宣德(公元1426-1435)江西景德镇

掐丝珐琅云龙纹盖罐明宣德(公元1426-1435)

镂空金嵌宝石双龙追珠纹枕端明宣德(公元1426-1435)

金银嵌宝石兽面纹铁剑(局部)约1420年

龙泉窑青釉道教神龛1406年

导读:1972年举办的“图坦卡蒙宝藏”展览是大英博物馆历史上吸引观众人数最多的展览,达到165万人次;排名第二的则是2007年大英举办的以中国为主题的大规模特展——“秦始皇兵马俑展览”,参观人数多达85万人次。时隔7年,大英博物馆即将于今年9月再次推出以中国为主题的大规模特殊展览:“明:盛世皇朝50年”展览。该展览将通过一系列精美绝伦的物品,包括瓷器、黄金、珠宝、家具、绘画、雕塑以及纺织品,展现中国历史上的黄金盛世。为何选择这一主题?策展人和博物馆希望观众通过该展览产生哪些新的认识?明星展品有哪些?筹备展览期间又有哪些挑战和收获?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独家专访大英博物馆亚洲部主任司美茵(JanStuart)女士、该展览两位策展人之一霍吉淑(JessicaHarrison-Hall)女士,探寻展览背后的故事。

15世纪前50年代表明朝艺术最高水准

北青报:关于举办“明:盛世皇朝50年”展览的想法从何而来?

北青报:从大英博物馆的管理和运行的角度讲,本次展览是如何从一个“观点”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展览的?

北青报:明朝统治中国276年,为什么选择从1400年到1450年作为展览的内容呢?

霍吉淑:明朝的历史非常久远,每个阶段都各不相同。洪武皇帝1368年建立明朝,但1403年至1449年这一阶段往往被视为明朝的‘重建’;有些人甚至将1521年以后的嘉靖皇帝统治时期视为明朝的第三次建立。有些代表明朝最高艺术水准的作品就出自明朝早期的这50年(1400年-1450年)。除此之外,这段时期在历史上也有重要意义,比如从南京迁都北京、郑和下西洋等。通过最新的考古工作,即包括陆地考古和海洋考古,我们得以对这一时期的历史有更为详尽的了解。我们希望探索关于这一时期更多的真相和传说,以及其对于当今中国的意义和关联。

北青报:已经发现的真相和传说有哪些呢?

霍吉淑:要想知道全部的新发现,恐怕还是要亲自到展览上去看。但这些新的研究发现使得我们可以更新部分文物的年代,甚至包括大英博物馆自己的收藏。此外,令人兴奋的是,我们还会展出从未向远东以外的观众公开展示过的重要文物。

避免“欧洲中心化”的视角向世界介绍这段陌生的历史

北青报:作为展览的策展人,您最希望观众从这个展览中获得什么?

北青报:从展览的设计上和策展理念上,你如何实现这个目的呢?

北青报:是否可以这样说,该展览在尝试避免使用“欧洲中心化”的视角来呈现中国明朝的历史呢?

霍吉淑:是的。此次展览的目标之一是挑战过去过分强调的有关16世纪后西风东渐的中西交流史,把目光转移向亚洲各地之间长久以来复杂密切的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对中国社会文化曾经产生的影响。比如,观众除了可以看到精美绝伦的展品,更重要的是他们会意识到郑和下西洋这个意义非凡的航海远早于哥伦布在1492年的首航美洲。对于后者的研究有很多,但是我想我们是为数不多的通过这个视角来研究明朝早期历史的。

研究历时4年选中280件展品向10家中国博物馆借展

本次展览我们与10家中国机构和21处中国以外的收藏机构合作。我们在备展过程中与中国国家文物局直属的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紧密合作,对方帮助我们协调与中国各个博物馆的合作。但我们首先要与每个博物馆交流,确认他们是否愿意参与到本次展览中。国际方面,我们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以及韩国等地的博物馆合作借展品。

北青报:本次展览的展品数量有多少?是从多少件候选展品中挑选出来的?选择的标准是什么?

北青报:本次展品的种类有哪些?

霍吉淑:丰富的展品类型也是本次展览令人激动的原因之一。我们有精美绝伦的绘画和瓷器,还有难得一见的金银器、男女珠宝配饰、服装、雕塑、铜器、纺织品、漆器等。特别是瓷器,提到中国明朝,多数英国人就会联想到明朝的青花瓶。为了探讨明代瓷器对公众的吸引力,并同时支持“明:盛世皇朝50年”展览,我们将在今年4月起与英国4间博物馆合作,在各馆展出大英博物馆所藏宣德青花勾莲纹扁瓶精品,还会邀请当代艺术家对展品作出回应。此巡回展览会首先在格拉斯哥博物馆布雷尔收藏馆开幕。

北青报:作为策展人,哪件展品最令你引以为傲?

霍吉淑:真的很难选出某一件展品。我可以先从大英博物馆的藏品中选择一件,一张关于紫禁城的绘画作品。这件作品已经藏于大英140多年了,为了这次展览,我们做了特别修复,负责修复的专家曾就职于上海博物馆。处理后,画作中楼房上的标志清晰可见。我想这件作品对我而言就是本次展览中来自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一件明星展品。此外,在藩王墓中的考古发现,以及15世纪中国绘画精品也是本次展览的亮点。

北青报:筹备本次展览过程中,有什么重要的新发现吗?

霍吉淑:有很多有趣的新发现。比如,我们发现在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一件绘画作品中,印有来自明朝早期某位将军的印章,从这些印章判断,这幅绘画作品的年代要远早于我们此前的记录,也就是说,这幅作品原来标明的年代晚了很多。

“我们坚信,这将是历史上唯一的一次,这些珍品同时出现在一个展览”

北青报:举办如此规模的大展,资金机制是怎样的?

霍吉淑:大英博物馆的常规展览是英国政府出资支持的。但诸如“明:盛世皇朝50年”之类的特殊展览,有独立的赞助商与我们合作。此外,观众需要购买门票来参观本次展览。因为从众多英国以外的机构借展的费用以及运输的费用使得本次展览的成本非常高昂。

北青报:2007年大英博物馆举办了“秦始皇兵马俑”展览(2007年9月13日–2008年4月6日)。该展览成为大英展览的票房黑马,参观人数在大英历史上排位第二(85万人次),仅次于1972年的“图坦卡蒙宝藏”展览(165万人次)。“明:盛世皇朝50年”展览是大英第二次举办以中国为主题的大规模特展。两次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在实际操作层面上,“秦始皇兵马俑”展览历时6个月,展期长于一般的展览,其中部分原因基于该展览的受欢迎程度。该展览是第一次使用被称作“圆形阅览室”改建的展厅,那曾是大英图书馆的阅览室。这次展览的美妙之处在于第一次使用这个展览空间,向世界各地的观众展示中国历史的辉煌。最有意思的是,此次明朝展,又将再次启用大英博物馆的一个新的大型展览空间(SainsburyExhibitionsGallery)。所以说,秦始皇兵马俑展和明朝展还是有相当的相似之处。

不同之处在于,从一开始我们就决定,此次明朝展将由中国多家博物馆提供展品,同时也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藏品。我们与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合作,协助我们促成从中国各个博物馆借来展品。而秦始皇兵马俑展的所有展品均来自西安以及周边地区。所以当时我们只和一个行政单位直接合作,但明朝展是与多家中国博物馆合作。

北青报:本次展览收费16.5英镑(约合人民币160元)。而对于多数中国观众而言,并没有支付如此价格观看展览的习惯。你将如何向中国观众推荐本次展览?

大英展出的中国文物是馆藏中“冰山的一大角”

北青报:除了我们提到的这两个关于中国的大型特殊展览,大英博物馆,特别是亚洲部,在中国的现当代艺术领域也非常活跃,请介绍一下目前的情况。

司美茵:我们和中国的当代艺术家合作,也收藏中国现代、当代艺术,组办展览。2011年我们举办了徐冰的个展“背后的故事7”,我们还为他在大英博物馆网站做了特别的页面,介绍他和他的团队一起创作“背后的故事7”艺术装置的过程。我们选择徐冰,部分原因是在20世纪80年代我们收藏了他的作品《天书》。我们积极地收藏了一些当代版画艺术家的作品,他们中的很多人后来都发展成为装置艺术家。徐冰也是这部分中国艺术家此类转型的一个代表。

我们曾和雕塑家展望合作,他的代表作品是不锈钢“假山石”系列。我们举办的“秦始皇兵马俑”展,展示的是中国古老的文化艺术;展览期间,我们想到如果能同时向公众展示中国的当代艺术,会有特别意义,所以在兵马俑展时,我们还举办了一个小型的展览,其中展品就包括借来的一个展望的巨型作品。我们将作品摆放在大中庭,所有入场观众在去亚洲馆看“古代中国”的路上,首先看到的是“当代中国”。大英博物馆后来也收藏了展望的一个小型作品。

基于我们与展望之间以往的合作,我们和中国艺术基金会(TheChinaArtFoundation)共同开始一个新项目,开展中国当代艺术家和西方当代艺术家之间的互动。我们试图探索艺术家个人对于“全球艺术”这个概念接受度、“全球艺术”的存在性、艺术家个人背景对他作品的影响、艺术家国际交流和国际化思维对作品的影响,所以我们邀请两位雕塑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大英博物馆都有收藏,一位是英国的雕塑家、装置艺术家大卫·纳什、一位是展望。我们将邀请这两位艺术家在公众面前展开对话,对话将有同声传译。我们将请大卫·纳什讲述他从中国看到些什么、他对中国的思考和感受,这其中哪些对他雕塑作品产生了可能的影响;将请展望讲述他从西方传统中看到的和吸收到的。将中国和西方的两位艺术家邀在同台而坐,面对多元文化语言背景的观众交流。通常喜欢中国艺术的听众,会去接近中国艺术家;欣赏西方雕塑的会去和西方雕塑家交流。我们如何把这两部分听众融合在一起,这其实是我们举办这个活动的意义所在:无论听众对哪一方的艺术更欣赏、更有兴趣,都可以开阔思路、更随意、从跨文化的角度看待艺术。

北青报:大英博物馆拥有大量的中国藏品,但是对公众展出的部分却是冰山一角,这样的说法准确吗?

中国博物馆有硬件优势管理体制可考虑借鉴西方

北青报:中国正在大量开设博物馆、美术馆,有数据显示,2012年新开博物馆、美术馆数量超过400所。但如果计算人均享有水平,中国仍然远落后于西方国家。除了数量方面的不足,在博物馆、美术馆的质量上,你如何看待中国博物馆的发展状况?

司美茵:坦白地讲,从目前中国博物馆、美术馆的发展水平来看,我认为我们应该与中国的博物馆、美术馆互相学习。中国可以从大英博物馆等西方历史悠久的博物馆身上获得经验,但我们也在向中国学习。中国的一个优势就是,一切都是新的。这意味着中国的博物馆、美术馆可以运用最新的科技,一切都可以达到现代水准。这些都是我们可以改进的方面。

总体而言,我认为中国的博物馆、美术馆有较高的水准,但有些部分显得“过于匆忙”。如果什么都是新的,什么都有一个很紧迫的截止日期,那么如何仔细地并遵循流程地完成工作确保展览和项目的质量?但我认为中国在这方面有自己的办法,而且还不错。

在西方,博物馆、美术馆推行一系列制度和流程,比如各种各样的评审机制。在英国,为了确保私人博物馆、美术馆达到一定的水准,由公益机构委员会(CharityCommission)评审博物馆、美术馆的章程和收藏,并以一种“相对轻松的方式”而非管控的方式去规范这些机构。中国的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非常活跃,我想这类制度在中国尚未成形,也许中国可以在这个方面向西方学习,并把这个制度因地制宜地用在中国自己的环境中。

北青报:大英博物馆在以往有过和中国艺术机构合作在中国举办展览的经历,未来还有这类计划吗?

关于大英博物馆和“明:盛世皇朝50年”

大英博物馆,世界上首家国立公共博物馆,始建于1753年。如今,它已成为世界顶级博物馆之一。其拥有的800多万件跨越世界文化史的珍稀藏品每年吸引世界各地的观众慕名而来。2013年,大英博物馆参观人数再创新高达到670万人次。大英博物馆免费对公众开放,但每年都会举办大规模的、有主题的、付费特殊展览。这些特殊展览精心的策划和难得一见的展品往往是吸引观众前来参观的重要因素。

“明:盛世皇朝50年”展览将展出一系列精美绝伦的物品——包括精致的瓷器、黄金、珠宝、家具、绘画、雕塑以及纺织品——它们来自中国及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大多展品都是最近被发掘并且从未展出过的。展览内容包含5个部分:宫廷生活、军事、文化艺术、信仰和外交贸易。此次展览的目标之一是挑战过去过分强调的有关16世纪后西风东渐的中西交流史,把目光转移向亚洲各地之间长久以来复杂密切的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对中国社会文化曾经产生的影响。同时,展览会探讨明代本身的多元文化,以及当时多样而非单一宫廷的重要性。通过近年来对藩王王室文化的精彩考古发现,让艺术和物质文化有力地改变我们以往对这个时期的看法。(参考大英博物馆中文网站)

地点:大英博物馆

票价:成人16.5英镑(约为160元人民币)

关于司美茵和霍吉淑

司美茵(JanStuart),大英博物馆亚洲部主任。除部门行政职能外,她学术专长在于中国艺术以及明清时期的物质文化(14世纪至20世纪早期)。

霍吉淑(JessicaHarrison-Hall),“明:盛世皇朝50年”展览的两位策展人之一。她是大英博物馆斐西瓦乐·大卫德爵士(SirPercivalDavid)收藏、中国瓷器以及越南艺术的策展人。

THE END
1.瓷韵流转,技艺永存中国瓷器文化源远流长,其中蕴含着物理、化学的变化,也藏着古人的智慧。无论是泥坯塑性、彩绘图纹还是入窑烧制,古代中国将泥与火的技艺锤炼得炉火纯青,中国陶瓷技术也一直处于世界的前列,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https://www.cdstm.cn/knowledge/kptp/tujie/kxmt/202412/t20241219_1081865.html
2.粤博上新“瓷器上的釉色”展澎湃号·媒体澎湃新闻中国文物报记者 翟如月 近日,由广东省博物馆主办的“古代艺术系列”原创展览之“绝美中国色——瓷器上的釉色”对观众开放。 本次展览精选200多件馆藏颜色釉瓷器,包括一级文物13件,二级文物142件,三级文物37件,其中景德镇窑孔雀绿釉玉兰花纹觚、清康熙景德镇窑黄釉盖罐、清雍正景德镇窑白釉刻菊花纹瓶等超过半数珍贵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671811
3.景德镇景德镇民窑博物馆游玩攻略这里的青花玲珑瓷真的是太有意思了,镂空的瓷器,在灯光下是半透明的,而且一般日光下也是这样的! 4+ 查看更多? 用户问答(1)查看全部? 要去景德镇怎么过去呢?你们有团到这个地方吗? 2个回答 景点详情 查看全部 景德镇民窑博物馆设于全国著名的湖田窑古瓷遗址文物保护区内。在四十余万平方米的地下积淀了五https://gs.ctrip.com/html5/you/sight/405/61148.html
4.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景德镇瓷器以典雅素净的青花,五彩缤纷的色釉,明丽隽秀的彩绘,玲珑剔透的薄胎等名扬天下,被誉为“中华瓷国之瑰宝” 尼克松杯。 在中国陶瓷博物馆,从新石器时代的瓷器一路参观到新中国的瓷器,除了感受到历史长河的流淌之外,也看到了中国瓷器技术的更新迭代,此馆非常值得一看。https://www.meipian.cn/4zsp83tq
5.中国瓷器虎文化博物馆(MUSEUMOFCHINESECULTUREONTIGER馆藏介绍 中国瓷器虎文化博物馆始建于2016年,为中国首家以中国瓷虎文化为专题收藏的私人博物馆。线上博物馆开放于2020年11月,馆内收藏的中国虎纹饰瓷器,历史跨度为汉代至改革开放后。主要以公益性的非盈利性质的线上展示方式,面向世界大众分享中国虎纹饰瓷器及中国瓷虎文化和中国虎文化。办馆宗旨主要包括:研究与展示http://www.cctcmuseum.com/
6.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瓷器展(2023ver.)》时隔12年,国博启动“中国古代瓷器”专题展改陈,在内容结构、表现形式等方面都进行了更新和完善,展品从140多件增加到300多件,深藏库房的珍贵瓷器,经过修复之后集中亮相。 ? 版权所有 首次展出的青釉仰覆莲花尊尤为引人瞩目,这件瓷器来自北朝时期,器形硕大,约60厘米高,器身釉色青绿温润,在灯光的照射下,泛着点点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98176818/
7.景德镇陶瓷博物馆景德镇陶瓷馆是国内第一家大型陶瓷专题艺术博物馆, 1954年1月正式建馆开放,占地面积1.2公顷,建筑面积4500余平方米,展厅面积2500多平方米。收藏着自新石器时代陶器和汉唐以来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陶瓷名品佳作2万余件,其中国家珍贵文物500余件,涵括了景德镇千年制瓷历史长河中的代表品种,从装饰上分有影青、卵白、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9%AF%E5%BE%B7%E9%95%87%E9%99%B6%E7%93%B7%E5%8D%9A%E7%89%A9%E9%A6%86/6682072
8.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陶瓷馆每日环球展览中国古代陶瓷馆是上海博物馆的特色展馆之一,位于博物馆二楼,展示面积1300平方米,陈列了陶瓷精品500余件,包括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和灰陶、商周及春秋战国时代的原始青瓷、东汉时期的青瓷以及人们熟悉的唐三彩、宋代五大名窑瓷器、元明清时期的景德镇瓷器等,展示了上起新石器时代,下迄清末长达8000年的中国陶瓷史。馆内还开辟https://art.icity.ly/events/gkuqjrl
9.中国瓷器在世界各博物馆的分布该馆收藏中国珍贵文物之多,在世界各国名列榜首,其中中国历代陶瓷器约 1.2 万余件。 吉美博物馆 其瓷器收藏有晋朝的鸡首壶,南朝的青釉莲瓣鸡首壶,唐朝的青白釉碟,宋朝哥窑烧制的盘、碗及钧窑烧制的玫瑰红月白釉洗、花盆等,元朝的青花玉壶春瓶、釉里红壶、蓝釉白龙纹梅瓶等。明朝的瓷器有从永乐年间至崇祯年间http://www.jianbaoshoucang.com/page941.html?article_id=2091
10.这才是逛中国陶瓷博物馆的正确打开方式!来景德镇必逛的中国陶瓷博物馆了解中国瓷器的发展历史 门票:免费,提前在小程序上预约开放时间:9:00-17:00(16:30后停止入馆),周一闭馆介绍:展馆一共是7层,常逛展厅4-7层;网红“无语佛”在6层; 注意:博物馆上午10:30和下午2:30提供免费讲解服务,需提前30分钟在二楼圆厅服务台,现场登记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265365009?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11.优中国陶瓷博物馆作文21篇通过今天这一天的学习,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制作陶瓷的独特魅力。也了解了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同时陶瓷它那坚韧不拔的品质也值得我们学习。 中国陶瓷博物馆作文 11 到一个地方博物馆是必经之地,所以我们去了景德镇的陶瓷博物馆。博物馆里有着很多精美瓷器,讲解员仔细地给我们介绍每一个年代的瓷器。 https://www.oh100.com/w/273389.html
12.景德镇陶瓷馆(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坚决落实上级部门“安 [ 2024-01-24 ] ?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召开专题会议 传达学 [ 2023-10-18 ] ? 全面复盘找不足 擎旗奔跑踏新程丨景德镇中 [ 2023-10-18 ] 更多>> ? 王进先丨探秘史前生命魅力 感受博物馆的力 http://www.zgtcbwg.com/
13.中国八大博物馆藏国宝瓷器欣赏(高清大图)国内各大博物馆网址链接中国禁止出境展的64件顶级国宝文物二十世纪中国十大考古发现“文物中国史”下载马未都说收藏 陕西历史博物馆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法门寺博物馆 天津博物馆-“耀世奇珍” 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陈列 山东博物馆上部(画像石、瓷器、佛像陈列)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0823/16/1866663_404077593.shtml
14.2024成都建川博物馆聚落旅游攻略之瓷器陈列馆瓷器陈列馆介绍:中国是世界著名的陶瓷古国,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和耀眼的美术创造,是中华民族长期的骄傲。红色年代瓷器(1950—1980)是中华瓷器历史长藤上依序而结成的一个成果,是一个红色而又灿烂的成果。本馆将苦心收藏的红色年代瓷器集中陈列,以数千件瓷器画面链接成一幅生动的“清明上河图”,红色年代瓷器独具的气质https://www.meet99.com/jingdian-jianchuanbowuguan-122200.html
15.新中国瓷器陈列馆(19491978)该馆展览面积约2000平方米,展出了新中国1950-1980年代塑像、瓶、瓷板、摆件、挂件、盘、碟、碗、杯、壶等实物8000余件,其中不乏如彩绘瓷塑“毛泽东和五十六个民族在一起”等一批精品和珍品,展示了新中国瓷器艺术取得的成就,以及人民群众的生活变化。建川博物馆珍贵文物 SETTLEMENT PROFILE 瓷器五 瓷器四 瓷器三 https://www.jc-museum.cn/display/list-8/list-32
16.中国陶瓷博物馆晚清、民国瓷器(三) 粉彩花卉宫碗 清,光绪,景德镇窑。现藏江西省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敞口微撇,深弧腹壁,折底,圈足。以黄彩双弦纹饰口沿,下接绿地红边如意头垂云一周,腹部绘牡丹,芍药等花卉数株。绿叶彩花,相配得宜。 粉彩凤凰花卉纹碗 清,光绪,景德镇窑。现藏江西省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碗敞口,深腹,http://www.kepu.net.cn/gb/civilization/chinaware/history/progress/200302210064.html
17.精选13张瓷器照片,带你了解中国国家博物馆瓷器展厅1/ 12清雍正的胭脂红釉盘 2/ 12清雍正的胭脂红釉盘 3/ 12清雍正的胭脂红釉盘,据说是雍正爷的最爱。 4/ 12清道光的清花卉纹卤壶 5/ 12南宋的官窑粉青釉胆式瓶 6/ 12清雍正的乌金釉碗(一对) 7/ 12清雍正的仿钧窑匜式尊 8/ 12北宋的钧窑天蓝釉六方形盆奁 https://k.sina.cn/article_7044236372_p1a3de845400100ttjv.html
18.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每次饮用,先把饼茶烤成赤红色,后捣成粉末状,放入瓷器中,注沸水冲饮;同时还要加入葱、姜、橘皮之类的调味品,史称“茗粥”。中国茶叶博物馆收藏的东汉青铜双螭耳釜是早期茶器的代表,该釜为青铜材质,器壁薄至1.3毫米,敛口,弧腹,圜底,以陶范浇铸后打磨而成,当时的匠人巧妙地以螭龙作为双提耳,螭龙头向外,双角https://www.ihchina.cn/luntan_details/28104.html
19.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2011年,中国陶瓷博物馆成为第三批中央免费开放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展览面积达到15000平方米,馆内有12000多件,在一个井然有序的大厅里、古代陶瓷馆、名人名作馆、国际陶瓷艺术馆、雕刻瓷器艺术博物馆和其他展厅。 2015年,为打造文化名城,淄博市发改委批准建设中国陶瓷玻璃博物馆,选址在淄博新城核心区中部的淄博新区https://www.qwbaike.cn/doc-view-8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