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研究所一篇文章看懂中国最美文物,从新石器时代到清朝

(约1.8万年前~约5000多年到2000多年前)

红山C形玉龙——最美的龙

现存于:国家博物馆

这件红山玉龙由一块墨绿色的岫岩玉圆雕而成,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红山文化的遗物。是我国已发现的时代较早、制作精美的龙形玉器,有“中华第一龙”的美誉。这件C形玉龙,端庄大方,简约却高贵,是中国人龙的精气神的最好的体现。龙体的正中有一个小孔,如果用绳子穿起来后,龙的首和尾正好呈向下水平的状态,显然孔的位置是经过精密计算的。

02

河姆渡文化

(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300年)

猪纹陶钵——中国最早的具有完整猪形象装饰的陶器

现存于:浙江省博物馆

这件猪纹钵是一件典型的盛食器,从此陶钵上的猪纹饰可见其形象介于家猪与野猪之间,反应了野猪正在向家猪驯化的转变过程,也说明了当时的河姆渡人已经开始了猪的饲养。从这个猪的刻绘造型,表明了河姆渡人在原始绘画艺术的技巧上已相当熟练,绘制的笔法也十分简练,猪的形象逼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精致的艺术品。

03

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乳钉纹铜爵——-最美的爵

现存于:洛阳博物馆

青铜爵作为一种常见的饮酒器,流行于夏商时期。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青铜爵,当属这件1975年发现于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夏代乳钉纹铜爵,被誉为“华夏第一爵”的夏代乳钉纹铜爵。夏代文物简朴飘逸,乍一看虽然不起眼,细看却耐人寻味。就像这件乳钉纹铜爵,前有长流,后有尖尾,宛若一位轻盈舒展、迎风而立的窈窕淑女,周身散发着俊巧清逸的气息。

04

(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

豕形铜尊——最美的尊

现存于:湖南省博物馆

商代象尊——迄今所见唯一有明确出土地点的商代象尊

商代牛觥

现存于:衡阳市博物馆

殷墟妇好鴞尊

这件国家宝藏介绍过,女战神妇好的吉祥物

现存于:河南省博物院

除了动物形态的,商代有两个人面像的青铜器,虽然谈不上一眼就爱上,但是看到以后真的是一眼就忘不了。

商代大禾人面方鼎

商代大禾人面方鼎以浮雕式人面作主体装饰,面部较为写实,表情威严肃穆。商、周青铜器以兽面纹作主题纹饰较为常见,人面纹饰较为稀有珍贵,此鼎为何采用如此写实的人面纹作主题装饰,仍是个谜。

还有一件更是凶萌凶萌的,让人看完就忘不了↓

商代晚期:镂空人面纹钺

现存于:山东博物馆

人面铜钺作镂空人面纹眉、瞳、鼻突起,狰狞可怖。商代图腾崇拜,鬼神盛行,青铜器作为祭祀用品,总有一种狞厉之美。然而在四川三星堆和金沙,同时期却出现了另一种古蜀文明,中国并非产金国,但是古蜀地区出现了大量金器↓

商代晚期:金沙太阳神鸟——最美金器

现存于:金沙遗址博物馆

太阳神鸟,整个金饰分内外两层,内层为等距分布十二条旋转齿状光芒;外层由四只逆时针飞行的鸟组成。盯着“太阳神鸟”头前后移动,会看到“太阳神鸟”在旋转。整个图案似一幅现代剪纸作品,线条简练流畅,极富韵律,该金饰含金量高达94.2%,是古蜀国黄金工艺辉煌成就的代表。2005年8月16日“太阳神鸟”金饰正式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05

西周

(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利簋——商周确切断代的直接证据

利簋属于意义重大,但是我个人觉得西周最美的青铜器是这件洛阳鼎↓

兽面纹铜方鼎——最美、最端庄的鼎

此鼎俗称“洛阳鼎”,纹样庄重威严,肃穆,是西周早期极难得的上乘之作。这件铜方鼎的铸工精湛,看不出丝毫缺憾。西周兽面纹铜方鼎已抛弃商代过于繁复的纹饰,简约大方,但是提炼出来的兽面纹清晰凝练,森严凝重,给人以神秘之感,真的是越看越好看。

西周也很喜欢各种动物造型,但是不同于商代,西周的动物更偏重于写实性,商代的动物更像是创作过的图腾,所以西周的动物们更为接地气↓

盠西周青铜驹尊——走向写实性

盠青铜驹尊是西周时期写实动物雕塑的代表性作品,也是已知最早的驹形青铜器。形象生动逼真,装饰极为简洁,相当准确地再现了小马驹的全身比例和身体结构,显示出周代工匠的高超技艺,看到这么写实简约的造型让人有一种穿越感。

06

春秋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

越王勾践剑——最美的剑

现存于:湖北省博物馆

和这柄剑算是有缘,在湖北省博见过三次,成博开馆时候,又在成都再次见到:剑身上的菱形暗纹工艺现在也无法用古法实现,所以此剑没有任何复制品,展出必是真品。

表面采用镀鉻工艺,所以两千多年到现在没有任何腐坏氧化,现在依然可以一刀切断20张纸,在剑身特意打造成有束腰的造型以增大刺伤力。剑刃和剑身的铜锡比不同,剑身韧度好而剑刃硬度高,因此锋利不易断,这把剑在铸造难度上很高,因为作为青铜剑已经非常长了,剑格铸兽面形花纹,一面用绿松石镶嵌,一面用蓝色玻璃镶嵌,剑首铸有十一道同心圆。

每次看都让人觉得震撼,最美文物如果只能选十件文物我也会选它。

07

战国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战国时期,不仅思想上百家争鸣,在青铜制造的形式和工艺上也是百家争鸣,尤其以楚国繁复至极的装饰为代表,我个人虽然有点密集恐惧症,但是战国最有特色的形式造型也不得不提。战国最具代表的文物不得不提曾侯乙墓,除了超级牛的大编钟以外,介绍下里面最美的两个极具战国特点的青铜器看到实物让人不禁起一身鸡皮疙瘩:

曾侯乙青铜尊盘——最精美复杂的青铜器

这套青铜尊盘本来是曾侯乙爷爷的器物,由于曾侯乙太喜欢了,把爷爷的名字划掉,改成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并带进了墓里。

曾侯乙青铜尊盘与编钟相比虽然体积较小,但它的地位却丝毫不亚于编钟。尊盘是一尊一盘合为一器,共铸有84条龙,80条蟠螭,蟠螭和镂空花纹形似朵朵云彩上下叠置。

曾侯乙冰鉴——最早的冰箱

现存于:湖北博物院

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冰鉴缶,中有夹层,夹层里面放冰,缶里面放食物饮料,这就是古代的最早的小冰箱。

曾侯乙墓里宝贝太多,里面的玉器和金器也值得一提:

曾侯乙墓出土战国十六节龙凤纹玉佩

这件玉器工艺极为繁复,采用镂空、浮雕、阴刻等技法,在连接各节的环各自透雕而成的活动的环之外,另增加3个可拆装榫卯合成的活环和一个玉销钉。设计巧妙、玲珑剔透;工艺之精湛、无以复加,代表了当时玉器雕琢工艺的最高成就。

曾侯乙墓云纹金盏——这是目前所见我国先秦金器中最大最重的1件

杜虎兵符

现存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杜虎兵符铸于秦惠文王时期,掌握在杜地的军事长官手中。虎身有错金铭文。符是古代朝廷用于传达命令、调动军队的一种特殊凭证。杜虎兵符为铜质,分为左右两半,右半符留在京师,左半符颁发给屯驻在外的军队。需调兵时,由使者持右半符前往,军队长官将右半符与左半符验合后,军队即按使者传达的命令行动。

战国水晶杯——被当作国宝的玻璃杯,

可能跟你家的杯子一模一样

现存于:杭州博物馆

战国水晶杯为战国晚期水晶器皿,是迄今为止中国出土的早期水晶制品中器形最大的一件,这简洁的造型让人看到觉得跟穿越了一样。

战国铜牺立人擎盘

现存于:山西博物院

铜盘牲形象逼真,站立平稳,牺背上站一女俑,双手捧一圆柱,柱顶置一镂空圆盘,可随圆柱旋转。整个器物构思巧妙,纹饰精美造型生动,工艺精湛,是山西省博物院的一件镇馆之宝。

战国匈奴王冠

现存于:内蒙古博物院

这套金冠饰的主体造型为:一展翅的雄鹰站立在一个狼羊咬斗纹的半球状体上,俯瞰着大地,充满了浓郁的草原气息,表现了匈奴族勇猛强悍的性格及对英武善猎的崇拜。是目前国内发现唯一的匈奴贵族金冠饰。

08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秦朝的文物一想就想到代表大秦气势磅礴的兵马俑,不过我想提的这件反而是很温婉的一块碑,

这块碑是中国书法的起源,秦统一文字小纂,李斯撰写标准体小纂,可是很快被隶书代替,就是因为李斯的字太漂亮了小纂标准体太难临摹太容易变形了,所以逐渐被简化的隶书所代替。

琅琊刻石——李斯统一文字标准体

李斯是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有书法作品(刻石)传世的书法家,被誉为中国书法鼻祖、小篆第一人。他对中国书法文字有三方面的突出贡献:一是统一文字,二是推广统一文字,亲作《仓颉篇》七章,作为摹本供世人临摹学习;三是改革文字,在篆书的书写基础上创新出一种新字体“隶书”,因此,篆书和隶书成为中国书法五大书体(楷、行、草、隶、篆)主要组成部分,李斯功不可没。

09

两汉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

西汉马王堆汉墓T形帛画

T形帛画的出现,说明汉代初期,以毛笔作画,无论从画技,着色和布局方面的分析,都已达到高超的水平。除了单色,还有调色。布局更是巧妙,帛画的各界之中,墓主人形象显著,主题突出,完全符合帛画的用途,T形帛画的艺术语言,已十分清楚,可以说汉代帛画是魏晋中国画的直接起源。

西汉铜朱雀衔环杯满城汉墓出土

现存于:河北省博物馆

朱雀衔环出土于满城汉墓刘胜妻窦绾墓。朱雀衔通体错金,神采飞扬,喙部衔一能自由转动的白玉环,色彩斑斓。出土时两杯内尚存朱红色痕迹,推测为窦绾装化妆品的工具。

西汉彩绘雁鱼铜灯

整个灯为一只鸿雁回首衔鱼的形状。灯盘灯罩能够转动开合,不仅可以挡风,还可以调节光线的明暗度和照射方向。最令人惊叹的是,它还暗藏一个防治污染的巧妙“机关”:灯的油烟会顺着大雁颈部导入大雁的腹内,腹内盛有清水,烟会溶于水中。

其净化空气的原理和河北满城汉墓的长信宫灯是一样的。但是可能因为我比较喜欢小动物,觉得这件比长信宫灯更活泼有趣,更可以体现汉代生动的艺术形式。

东汉石辟邪——最大最美石辟邪

到目前为止,这件石辟邪是中原地区体型最大、雕刻最精美、气韵最为生动的一件,堪称同类石刻中的经典代表,也是洛阳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件石辟邪给人以稳定矫健之感,整个形象浑厚凝重,神气十足,充分体现了一个陵墓前威赫无比,不可一世的强者象征。

东汉击鼓说唱陶俑——<故事会>杂志的LOGO

这件东汉击鼓说唱陶俑四川地区的典型陶俑,<故事会>杂志的LOGO,被称为“汉代第一俑”,这件虽然生动活泼,不过有另外一件说唱俑更为有趣。

东汉说唱俑

现存于:四川省博物院

这说唱俑又叫“俳优俑”。俳优是指古代专门以言语、舞蹈、滑稽的表情和动作等来逗笑、取乐的艺人。根据文献记载,俳优表演者多为侏儒。而这件陶俑最精彩的地方就是他尽力扭曲的下肢,你看,这个说唱艺人好像正在演出,而他的裤子挂在腹部与臀部之间,仿佛随时可能脱落。他正在努力的调整身姿,费力的希望裤子不要掉下去,以至于紧张的嘴巴都要歪掉了。

俑的作者正是抓住了说唱艺人出洋相的精彩一瞬塑造下来,令人笑逐颜开,可是我们不要忘记了,这件俑的作用是用来陪葬的,汉代这种轻松愉快的墓室艺术完全打破了之前狞丽肃穆的墓室风格,展现了汉代写实艺术新格调。说唱俑展现了四川人从古至今的乐观开朗。

汉代画像砖:《桑林野合图》

汉代民风彪悍,也有非常开放主题的画像砖,这块画像砖当中为赤裸的三男一女,画面的左方则是高大的桑树和另外一个男子望着交合的场景,仿佛被兴奋的景象所感染。在树枝上挂著四人的衣服,4只小鸟在枝枒上跳跃,2只猴子于旁边嬉戏。整体的画面呈现喜悦而且和谐的气氛,彼此之间没有争先恐后,欢愉且温馨。

10

魏晋南北朝

(公元220年—589年)

曹魏白玉杯

美轮美奂的白玉杯是曹魏时期一件难得的玉器珍品,当时肯定深得玉杯拥有者的喜爱。白玉杯玉色洁白,表面可能利用金刚砂轮磨制,十分光滑。曹魏主张薄葬,墓葬出土随葬品精美者不多,这件白玉杯是难得的佳作。

北魏永宁寺出土的佛面

永宁寺本来是中国最高古建筑,有150米这么高,是北魏胡太后修建,然而,这座壮丽的建筑,

仅存在了18年就被雷电击中,引发火灾,大火烧了三个月不灭,一年后还有烟气。随着佛塔的覆灭,这个破碎的北魏永宁寺微笑佛面,却因火灾而涅槃,简直是我见过最美的面庞,看着她就宁静下来。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分裂和动荡的时代,然而敦煌在此时因为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开始蓬勃发展起来,敦煌壁画可以说是中国画溯本追源的教科书↓

北魏《鹿王本生图》

现存于:莫高窟第二百五十七窟

上世纪80年代初的经典动画片《九色鹿》,很多人印象很深刻。但你可能不知道,这部动画片其实是源于敦煌壁画《鹿王本生》的故事,也是中国自主拍的第一部动画片。

《鹿王本生图》是莫高窟第二百五十七窟壁画的主要题材,创作于北魏,是敦煌莫高窟壁画同类题材中保存最为完整、最完美的连环画和最具代表性的壁画之一。

不过说到这个时期的文物,我最喜欢还是那些超级萌的镇墓兽,每到一个博物馆就会专门看看这个时期的镇墓兽,真的是超级可爱↓

彩绘镇墓兽·北魏

这个时期的镇墓兽一个比一个萌,要说最萌的,让人一眼忘不了的绝对是洛阳博物馆里这件嘟嘴兽↑

西魏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中国古代第一老丈人”印

图片源于网络

独孤信身居高位,而且他作了连续三个朝代的国丈,所以人们戏称他为“中国古代第一老丈人”。所以独孤信印是由26个不同形状组成的多面体,其中14个正方形印面上刻着规范的楷书阴文,每一面的内容都不同,分别显示了他不同身份在不同场合需要的用印内容。

11

隋唐五代时期

(公元589—960年)

说到唐朝必须想到长安,说起长安,何家村珍宝不得不提!

唐镶金兽首玛瑙杯何家村遗宝

这件玛瑙杯是陕历博不能出境展出的珍贵文物之一。杯形呈角状兽首兽似牛,却生两只弯曲的羚羊角,装饰奇特。从选材、设计到工艺,是至今所见的唐代唯一一件俏色玉雕,也是唐代玉器做工最精湛的一件。

唐鎏金舞马衔杯银壶何家村遗宝

这件银壶记录了盛唐宫廷宴乐时舞马向唐玄宗献酒的故事。《旧唐书》中记载骏马为唐玄宗献舞,表演到高潮,领头的舞马会用嘴衔起酒杯递到唐玄宗面前,描绘的正是这件鎏金银壶上骏马的姿态。

唐法门寺地宫出土秘色瓷

如果只能选一件最爱的陶瓷,我一定毫不犹豫的选这件↑“秘色瓷”曾被历代文物收藏家们苦苦追寻了一千多年。所谓“秘色”究竟是指何种颜色根本没人知道。直到1987年4月,法门寺地宫被开,人们在地宫中发现十几件青色瓷器,由于有石碑记录物品名称,才得知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秘色瓷,虽然颜色素青,但是釉面轻盈剔透,犹如一汪水在碗底,真让人百看不厌。

唐三彩黑釉马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多彩釉陶器,唐三彩中的“三”并非实指,事实上其釉色很丰富,但黑色三彩极为罕见。目前仅出土两件黑色唐三彩马,都是在洛阳,一件存在国家博物馆,一件就是这件洛阳博物馆五大镇馆之宝之一。

五代十国钱镠铁券——传说中的免死金牌

钱镠铁券就是传说中的免死金牌,铁券的铭文全部金制,是名副其实的'金书铁券'。钱镠是一代明君,为唐昭宗剿灭地方叛臣做了巨大贡献,唐皇李氏君臣赐予铁券。钱镠铁券是中国现存于世的最早铁券实物,非常珍贵。

五代青釉提梁倒注提壶——最美耀州窑还是倒流壶

这件壶属于“耀州窑”,花纹清晰,层次分明,釉色晶莹透亮,有很强的立体效果。因为装饰了凤凰、狮子和牡丹分别为百鸟之王,百兽之王和百花之王,这件壶也被称作“三王壶”。最有意思的是这个壶是个倒流壶,壶底部中心有五瓣梅花孔,灌水时将壶倒置,壶内有漏柱与水相隔,所以底部虽有孔而不会漏。

12

两宋

(公元960年—1279年)

宋代之后的文物其实大家都比较了解了,宋代最典型的就是陶瓷,五大官窑,八大民窑,就不一一赘述了,提几件我觉得印象最深刻的文物吧:

宋彩绘木雕观音菩萨坐像

宋代以后,木雕佛教造像流行,注重形象塑造,工艺精巧。特别是宋代木雕菩萨像突破了典籍仪轨的限制,追求美而不娇、端庄含蓄、朴素无华的自然之美,这件菩萨是我认为最美的一件,右手持莲花,左腿下垂,足踏山石,极富生活情趣。她不再是高居神坛的神,而是可亲近、可交流的一位心灵使者,是善的代表、美的化身。

北宋瑞鹤图宋徽宗作

现存于:辽宁省博物馆

宋徽宗的《瑞鹤图》的构图一改常规花鸟画的传统方法。将飞鹤布满天空,一线屋檐既反衬出群鹤高翔,又赋予画面故事情节,在中国绘画史上是一次大胆尝试。再加上宋徽宗瘦金体的书法,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审美最高的人的书法绘画最高的代表了。《瑞鹤图》完全就是最为经典的超现实的表现手法,这件作品蕴含中国传统文化正髓,同时从画面的角度也是超现实方法运用最为典型的作品之一,比之西方超现实主义出现早了几百年。

北宋金龙

现存于:辽宁江省博物馆

金龙捶揲相合而成,中空,呈昂首行走状。身姿矫健,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唐宋时期的帝王尊崇道教,每年依道法斋醮,并向水域或灵山洞府投放金龙、银简,此金龙即是传递银简内容的使者。

北宋影青刻花注子注碗

现存于:安徽博物院

这件影青釉注子注碗是宋代盛酒和温酒的用具,这件文物是工业设计史赞誉的功能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作品。注碗全形为一朵仰开的莲花,注子肩以下均没于碗体之中,既美观又可以温酒,是江西景德镇代表瓷器,代表了宋代影青瓷烧造的最高水平。

13

辽金元/大理/西夏

(公元907年—1368年)

金代铜坐龙——省内最具分量的国宝级文物,江湖人称“龙哥”

现存于:国黑龙江博物馆

这尊铜铸坐龙是我国第一尊'铜坐龙',也是黑龙江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集四种动物特征于一体:龙头、犬身、麒麟背、狮尾,将几种动物完美结合于一身的坐龙形象在中国历代龙的姿态中极少见到。形象地体现了金代前期女真民族,斗志昂扬,唯我独尊的气势;它同时还有着深刻的寓意,象征着稳坐江山,天下太平。

西夏文残碑

现存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

此块残碑为西夏陵出土的形体较大、字数较多的一块西夏文碑。西夏文字是用各种汉字偏旁拼凑而成,所以看起来很像汉字,却一个字都认不出来,但是西夏文字借鉴了汉字的书法特点,常给人以端详、宁静的感觉,不但字体方正匀称,而且秀丽轻盈。

大理国银鎏金镶珠金翅鸟

现存于:云南省博物馆

这只金翅鸟通体鎏金,呈昂首展翅欲飞状,头部有美丽的羽冠,尾羽上镶嵌水晶珠,立于莲座上。细腻的工艺和绝妙的造型使这件作品精美绝伦,亦代表了大理国金银器工艺的高超水平。

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

现存于:南京市博物馆

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为元末青花瓷中的罕见珍品,有着极为独特的青花纹饰,体现了极高的烧制水平。元代“青花”存世稀少,国内只有100余件,价值难以估量。曾有业内专家估计,“萧何月下追韩信”元青花梅瓶如果出现在拍卖市场上,至少价值10亿。

14

明清时期

(明(1368年~1644年)清(1636年~1912年))

明清时中国各类珍宝工艺都可以说达到顶峰了,中国匠人精神发挥到了极致,件件都精美绝伦,但是由于过于精美,反而觉得过于注重表面和工艺的炫技,看时会惊呼,但是很难留下那种深入灵魂的喜爱,这边也推荐几个比较念念不忘的文物。

明万历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嵌珠宝点翠凤冠——最奢华帽子

这顶帽子是万历孝靖皇后王氏的凤冠,点翠工艺的经典,现在点翠工艺随着翠鸟濒临灭绝已经失传了,这顶凤冠除了点翠工艺,红蓝宝石超过100粒,珍珠5000多颗,总重2320克(四斤六两),可以说是最奢华的帽子了。

德化窑德化白瓷何朝宗款观音

德化瓷器明代达到顶峰,因为高温烧制含氧量的区别,德化白瓷泛着一种象牙暖白色,所以特别适合烧制人像,所以德化瓷以白瓷塑佛像闻名于世,在世界陶瓷史上“中国白”一词是德化白瓷的代名词。这尊德化白瓷观音像是后背有LOGO,证明由明代德化窑瓷雕大师何朝宗所雕刻,更为珍贵。

清朝的审美似乎被乾隆糟蹋了,到了乾隆时期,所有瓷器的工艺都已经达到巅峰,所以乾隆做出了瓷母这种炫技作品,但说实话,真的不能算好看,如果说从清里选一件瓷器,那还要看他爸爸的审美,才真的是雅俗共赏。

清雍正粉彩蝠桃纹橄榄瓶

现存于:上海博物馆

此瓶造型非常优美,形似橄榄而得名,橄榄瓶为清代流行器形,其造型丰满秀挺,线条流畅富有韵律感,轻巧灵动而又不失稳重,兼具梅瓶、玉壶春之特征于一身。上面的构图并非是乾隆喜欢的满地花,而是像中国画一样,留白刚刚好。

色彩采用粉彩工艺,桃子的粉色使用黄金作为提色剂,俗称胭脂水,说以烧出来的色泽粉中透亮。这件瓷瓶即展示了高超的工艺,但是尺度把握的又很到位,艳而不俗,雍正可以说是清朝审美最好的皇帝了。

清代云龙人物纹转心象牙球

“牙雕套球”又称“鬼工球”,是通过高超的镂空技艺用整块象牙雕出层层象牙球,且每层象牙球可以自由转动,此球大球内分层透雕二十一个小球,球球相套,层层能转,满地纹饰。是目前国内保存层数最多的一件鬼工球了。

在我看来,一眼就爱上文物的分两种:

一种是夺目的漂亮,看十年都不会厌;

另一种是乍看下没有特别之处第二眼文物,

但十年里只会越看越好看。

第一种属于“好看型”很容易发现;

但我今天选的是第二种“耐看型”,

需要细心和耐性才能发掘,不容易被留意到。

去年中国近14亿人口参观博物馆约10亿人次,平均每人不到1次,而发达国家每人每年参观3~5次博物馆。博物馆深厚丰富的文化,真的能让人受益良多。

THE END
1.中国古代瓷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瓷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中国国家博物馆作为代表国家收藏、研究、展示、阐释能够充分反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性物证的最高机构,历来重视提炼历史积淀深厚、社会https://www.chnmuseum.cn/zl/ztcl/202301/t20230118_257977_wap.shtml
2.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瓷器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大类,既有流传千古的传世品,又有出处明确的考古遗物、品类丰富、时代序列完整,基本囊括各个时期不同瓷窑的典型器物,能够全面呈现古代瓷器产生、发展和变化的演进脉络。此次中国国家博物馆依托丰厚典藏,通选300余件具有代表性的瓷器精品,隆重推出中国古代瓷器专题展览,通过源远流长、瓷艺https://www.meipian.cn/4zzaeiiq
3.国家博物馆2019年6月30日,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瓷器的国家。一万年以前已有陶器生产,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就开始烧制原始青瓷,到公元二世纪的东汉,特别是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青瓷的烧造已经达到很高水平。 唐代,制瓷业有了飞速发展,形成了以南方越窑和北方邢窑为代表的两大瓷窑系统https://www.douban.com/note/734873601/
4.中国国家博物馆旅游地图中国国家博物馆卫星地图中国国家博物馆 之 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展,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展位于北区三层17号展厅,中国国家 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展 中国国家博物馆 之 非洲雕刻精品艺术展,非洲雕刻精品艺术展位于北区二层8号展厅,博物馆从馆 非洲雕刻精品艺术展 中国国家博物馆 之 中国博物馆建筑设计展,《中国国家博物馆建筑设计展览》位https://www.meet99.com/map-NationalMuseumofChina.html
5.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常年推出十余个常设和临时性展览,既关注中国古代和近现代的发展,也尝试成为世界文明的展示窗口。 常设基本陈列:《古代中国》、《复兴之路》、《馆藏现代经典美术作品展》。 常设专题陈列:《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展》、《中国古代玉器艺术》、《中国古代钱https://www.williamlong.info/google/archives/923.html
6.五千年星汉灿烂丨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笔记利簋的照片拍糊了,引用一张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的吧。 如果说后母戊鼎是以其巅峰的青铜器铸造水平代表了青铜器的“科技价值”,青铜四羊方尊是以其超绝的艺术设计和细节加工代表了青铜器的“艺术价值”,那么西周利簋毫无疑问象征着青铜器负载的“历史价值”,它最为重要,也最有价值的是该器腹内底部所铸4行33字铭https://itf.mafengwo.cn/client/note.php/info/?id=24513746
7.国庆观展指南月明望白石,“日出”观莫奈艺术评论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展出的294件(套)展品中,国博馆藏文物占比超过95%。其中不仅有“南海I号”、“华光礁I号”、“辽宁绥中三道岗沉船”等沉船出水瓷器,还包括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传世珍品,力求展示从唐五代至明清时期的中国古代陶瓷外销的整体面貌和中国古代瓷器文化的对外影响。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9337677
8.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家博物馆的藏品官窑为主,且样样精美绝伦,素色瓷器典雅纯净,艳色瓷器华贵雍容,堪称视觉盛宴。由于国家博物馆开馆不久,对于市民的参观还是比较开放包容的,于是才得以有机会拍回一些精品,当然了遇见几个为数不多的特别敬业的工作人员的反复提醒,我就不好意思拿出相机了。所以,见者有份,大家一起来欣赏吧! https://you.m.autohome.com.cn/details/29336
9.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游玩攻略简介,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门票/地址/图片/其中,“古代中国”、“复兴之路”和“复兴之路新时代部分”为国家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也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专题展览主要以馆藏文物为基础,包括中国古代青铜器、佛造像、玉器、瓷器、现代经典美术作品、非洲木雕等十余个专题展览。临时展览包括自主策划展览和引进https://you.ctrip.com/sight/beijing1/62722.html
10.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身为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身为国字头博物馆,其地位在众多博物馆中可见一斑,建筑也是建国十周年十大建筑之一。 参观国家博物馆,最大的感触就是太大了,面积宏伟,展厅众多,藏品丰富。百度了一下,国家博物馆是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https://m.dianping.com/review/562817153
11.实拍古代瓷器中国国家博物馆1/ 9来国博看展,古代瓷器绝对是需要留出时间细细品味的,中国的陶瓷艺术可谓源远流长,它是贯穿了整个中华文明史而未中断的物质文明之一,自打从西周到大清灭亡,无数的瓷器瑰宝在其中产生,像现在的人们诉说着往日的辉煌,由于国博藏品实属众多,老猪特意甄选出一组看起来流光溢彩的漂亮瓷器,与各位分享之。图一:清康熙https://k.sina.cn/article_1867082024_p6f49692802700e41x.html
12.中国瓷器与陶器族谱新闻半坡遗址出土人面鱼纹彩陶盆,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红陶鬶(大汶口文化) 黑陶高脚杯 龙山文化 简介 中国自古以来将新石器时代的烧制器物都称作“陶”,并根据表面颜色进行分类。陶器主要可以分为红陶、灰陶、黑陶、白陶、彩纹陶器(彩陶)等大类。白陶主要使用高岭土(硅酸铝)制成土胎,并在高火中烧制。灰陶与黑陶是在高火https://www.zupu.cn/renwu/20201016/471577.html
13.国博珍藏古代中国基本陈列里的“龙凤呈祥”中国古代玉器艺术(南13展厅) 【临时展览】 屹立东方——馆藏经典美术作品展(一号中央大厅) 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北8、北9、北10展厅) 向往经典——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邀请展(南6、南7展厅) 众志成城——抗疫主题美术作品展(北3、北4展厅) 妙合神形——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清肖像画展(南9展厅)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4313207418909214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