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瓷器遇上绝美中国色釉瓷白瓷青瓷红釉

日夜更替,从晦到明,光影之间,古人萌发了最初的色彩观,黑白始分。从原始社会至先秦时期,中国先民的色彩观由“白”“黑”二色始,发展成“青、赤、黄、白、黑”的五色。历经千年,五色变化,形成纷繁灿烂的中国传统色。

记者从现场了解到,本次大展中共展出了国家一级文物13件、二级文物142件、三级文物37件,景德镇窑孔雀绿釉兰花纹觚、清康熙景德镇窑黄釉盖罐、清雍正景德镇窑白釉刻菊花纹瓶等超过半数珍贵文物都是首次展出,而且部分重点文物将分时段对观众展示。通过这一件件釉彩流光的瓷器,让观众得以找寻中国传统色的踪迹,欣赏古人高雅的色彩审美,品读古人对色彩的情感,感悟传统色彩蕴含的中华文化。

钧窑玫瑰紫斑连座双耳瓶。

古瓷尚青黑白纷呈

正所谓“目遇之而成色”,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缤纷色彩,大多是古人通过观察日月山川、花草鱼虫中所记录下的风雅。

流行歌《青花瓷》中的一句“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火遍了大江南北,也点出了中国传统色彩审美中对“青色”的偏爱。青色,是最贴近大自然的颜色,高度契合古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精神追求,被称为“自明之色”。在中国传统色中,青色其实是个虚泛的概念,古人说:“古瓷尚青,凡绿也、蓝也,皆以青括之”,说明了青色系中其实还包含了丰富的蓝、绿等色彩,体系繁杂而庞大。而且每一种色彩都有着独特的诗意称谓:千峰翠、松石绿、梅子青、瓜皮绿、洒蓝……

青,也是瓷器上最初的釉色。商周时期的原始瓷,瓷胎外便是青釉。随着工艺的发展,瓷器的青亦是多不胜数,有宛如碧玉的青瓷,葱翠的绿釉瓷,幽蓝的蓝釉瓷……过去,古人以青色为东方之色,象征东方和生机。而今,青色则是含蓄高雅的东方审美的代名词。本次《绝美中国色》展览的序章,便从青色开始。

青瓷是最早的瓷器,以铁为主要的着色元素,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呈现出碧玉般青绿的色泽。沿着展厅第一章的第一个展柜开始漫步,便见证了一场自古而今的中国青瓷史发展脉络:早在商代,原始青瓷就已出现;到了汉代,古人已烧造出釉色纯正的青釉瓷;至唐代,青瓷工艺日臻完美,越窑青瓷被誉为“千峰翠色”;宋代官窑青瓷美如青玉,汝窑青瓷的“雨过天青”色,龙泉窑的粉青釉瓷、梅子青釉瓷……宋代青瓷将瓷器的色泽与质感之美发挥到极致;明清之际,彩瓷虽为主流,但青瓷仍旧在“百花丛中”拥有独树一帜的地位。

景德镇窑矾红釉描金蝙蝠形灯盏座

走进第二部分,就来到了黑釉瓷的篇章。中国自古喜欢用“黑”描述大自然光线的阴沉度:黑者,晦也,如晦冥时色也。黑釉瓷主要以铁为呈色的元素,但与其他瓷器相比,色泽较为深沉。虽然早在东汉时期就诞生了,但却没能成为当时的主流产品。一直到宋代茶文化兴盛起来,最宜衬托白色茶汤的黑釉盏才“一跃成名”。这一时期的黑釉瓷工艺焕发出无限生机,有油滴釉、兔毫釉、鹧鸪斑釉、玳瑁釉等,将黑色变化出不同的质感。清代康熙时期,景德镇窑还烧造出了乌金釉瓷,釉色漆黑光亮,黑釉瓷再度惊艳于世。

黑总与白相生相伴。白瓷,虽然出现在青瓷、黑瓷之后,但它是陶瓷中较早萌发的釉色追求。古人云:“色者,白立而五色成矣”,先要做好纯净的白色,其余五色才能算立得住脚跟。古人对瓷胎、瓷釉不断进行提纯,把杂质、含铁量都力求降到最低,才能烧造出光洁白润的白瓷。

经过一代代陶瓷工匠的不懈务力,白瓷呈现出了中国独有的多色度的白。有唐代“类银”“类雪”的邢窑白瓷,有元代白中泛青的“卵白”瓷,有明代永乐时期恬静纯洁的“甜白”瓷,有明清德化窑温润柔和的“象牙白”……值得一提的是,德化白瓷是一项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而德化窑自宋至清代都烧造白瓷,并且善塑神佛之像,其中尤以观音像久富盛名。本次的展览中展出了一尊来自德化窑的白釉观音像,釉色油润,白如凝脂,灯光映照之下,隐现乳白色。白瓷,不仅是瓷器中一大重要品类,也为各种彩绘瓷器奠定了基础。

景德镇窑“大清光绪年制”款吹绿釉色碗。

多色齐放窑变万彩

在淡泊素雅的黑白青色之外,中国传统五色系统中更为亮眼的黄色与赤色,则在瓷器上演绎出各自独特的力量感和生命力。

古人说“天地玄黄”,黄色正是来自大地的颜色。黄釉瓷的形成是在釉料中添加了适量的铁元素为着色剂,让其在氧化焰中烧成,分高温黄釉和低温黄釉两种。据馆方介绍,自唐代开始,黄釉瓷的釉色才较为稳定,并以安徽寿州窑烧造的高温黄釉瓷最负盛名。而到了明、清两代,黄釉瓷大多为低温釉瓷,并作为皇权的一种象征,选为宫廷用瓷、宗庙祭器等,因此其生产也受到了严格的控制。清代雍正时期,还利用从欧洲引进的“锑黄”,创烧出独特的淡黄色釉瓷。

赤色是来自太阳的颜色,红釉瓷分为高温红釉和低温红釉两大类。高温红釉以铜元素作为着色剂,高温烧成。景德镇窑在明初创烧,经过明清不断发展,品类紧多,有尊贵庄严的祭红釉,有鲜红璀璨的郎窑红釉,有仿佛醉酒美人脸上红晕的豇豆红釉。而低温红釉则分为有矾红种和胭脂红釉等。矾红釉,创烧于明嘉靖年间,在清代继续发展,最终烧制出富贵明艳的珊瑚红釉。而另一种胭脂红釉则是以金为着色剂,釉色如娇媚的胭脂。

景德镇窑五色釉梅瓶。

除了上面所提到的中国传统五色之外,窑变釉瓷又是瓷器中的一种特殊的门类。窑变瓷釉色变幻莫测,是窑火冶化出的神奇色彩。自宋代钧窑起,一直延烧至今。窑变釉的产生,是因为釉料中除了铜以外,还含有微量的钛、钴、锰、铁等元素,在入火高温下釉料流淌,从而形成了红、紫、蓝等多彩变化的神奇釉色。清代景德镇仿烧钧窑瓷,创烧出炉钧釉等窑变釉。本次展览中有一个元代烧制的钧窑玫瑰紫斑连座双耳瓶,相比于其精致的外观造型,瓶身和瓶口的窑变釉色如添在瓷器上的一道流霞,瑰而绚烂、美不胜收,吸引了众多市民朋友纷纷拍照留念。

有意思的是,来到展览的最后部分,策展方还别出心裁地增加了两个“科普向”的单元。一个是结合古籍文献和现代科学知识解释了瓷器怎样拥有多彩釉色的“何以五色”单元,而另一个则是展示了广东省博物馆与上海交通大学设计趋势研究所开展的馆校合作研究成果,用现代色彩学的方式来解析瓷器上色彩的“瓷器色彩墙”单元。

在瓷器基础釉料中分别加入铁、铜、锰、钴等着色元素,在相应的烧成条件下,釉面就会呈现出青、褐、红、蓝等某种色泽。古陶瓷的颜色釉种类繁多。据清代唐英《陶成纪事》中记载,御窑厂烧制的颜色釉就有35种之多。据馆方介绍,上海交通大学设计趋势研究所选取了展览中的部分展品,通过现代色彩学的方式对瓷器进行色彩研究。他们将不同的瓷器放置在色谱对应的位置,色谱横向展示色相,竖向展示明度,以便于大众对不同色相的瓷器色彩有整体概识。

中国传统色彩,不仅是古人对自然万物的色彩印象,还是古人俯仰天地的思考,凝练着古人的智慧和心血。古人取自然之色,施彩釉,赋予了瓷器独特的中国色彩美。而瓷器历经千年,因五彩釉色而被赋予了更多的中华传统文化意义,历史的长河也因此流光溢彩。(编辑:洪晓文)

THE END
1.上海博物馆(十八)灼烁重现十五世纪中期景德镇瓷器大展明代景德镇官窑瓷器的收藏历史,是由各个时期烧造的许多精美产品积累起来的。洪武、永乐、宣德、成化及以后各朝都有许多实例,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大多数朝代官窑产品上都书有自己的年款。 青花缠枝莲纹碗 明宣德(1426-1435) 上海博物馆藏品 蓝釉暗花盘 青花“宣德年制”篆书款 https://www.meipian.cn/284qmkyf
2.20年前,上海博物馆的这件清瓷,拍出了4150万的天价紫砂瓷器2002年,在香港苏富比拍卖行,一件清代瓷器拍出了4,150万港元的天价,创下了当时拍卖的最高纪录!这件文物就是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的清雍正景德镇窑粉彩蝠桃纹橄榄瓶。 今天给大家介绍下这件雍正粉彩的精品“景德镇窑粉彩蝠桃纹橄榄瓶”。 粉彩 粉彩始于康熙,盛于雍正,属于釉上彩瓷的一个品种。烧制粉彩,需要在烧好https://post.m.smzdm.com/p/a4plwmz8/
3.上海初体验上海5天漫游终极收藏攻略【备选】和平饭店内博物馆/外白渡桥/浦江游览/上海海洋水族馆/上海中心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厦/陆家嘴中心绿地 ‖ 豫园 上海豫园位于上海豫园旅游商业区的东北部,与上海城隍庙、上海豫园旅游商城毗邻,是知名的江南古典园林,闻名中外的名胜古迹。1982年被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https://www.mafengwo.cn/gonglve/ziyouxing/363788.html
4.景德镇窑青花果树纹双管瓶——每月一珍上海博物馆正在上海博物馆第二展厅举行的《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明清贸易瓷展》中有一件造型奇特的双管瓶,这是一件清代康熙年间生产的外销瓷器,由景德镇制造,销往遥远的欧洲大陆。 双管瓶是一种造型非常特别的器物,双口连体,器腹中间隔断不通,可以同时盛放两种液体(图1动画) https://www.shanghaimuseum.net/resource/museum_files/show_files/20150818153552837/index.html
5.疫情以来国际博物馆界参与地区最广参展规格极高的展览,落地上海这场汇聚了206件(组)中外陶瓷与油画作品的展览,由上海博物馆与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合作,联合来自全球的11家知名博物馆及收藏机构借展藏品以及4家博物馆和收藏机构的藏品图像,呈现了明清时期中国和西方以瓷器这一中国特色商品为载体的贸易交流和文化互动。 https://m.jfdaily.com/wx/detail.do?id=418946
6.07上海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上海博物馆创建于1952年,是中国四大博物馆之一,也是中国最著名的古代艺术博物馆之一,以收藏中国历代艺术精品而著称,被称为中国文物界的“半壁江山”。馆内文物收藏共31个门类,藏品数量达102万件/套,其中珍贵文物达14.4万件/套,尤以青铜、陶瓷、书画最为突出。那你知https://www.maigoo.com/top/427664.html
7.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陶瓷馆每日环球展览中国古代陶瓷馆是上海博物馆的特色展馆之一,位于博物馆二楼,展示面积1300平方米,陈列了陶瓷精品500余件,包括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和灰陶、商周及春秋战国时代的原始青瓷、东汉时期的青瓷以及人们熟悉的唐三彩、宋代五大名窑瓷器、元明清时期的景德镇瓷器等,展示了上起新石器时代,下迄清末长达8000年的中国陶瓷史。馆内还开辟https://art.icity.ly/events/gkuqjrl
8.多图直击“空白期”瓷器在上海博物馆揭开面纱,没有见过的景德镇上海博物馆二楼第二展厅内,该馆陶瓷研究部研究馆员陆明华正仔细地对一件来自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八宝罐进行比对、检查。这是布展的一个关键环节———点交。 5月28日,“灼烁重现:十五世纪中期景德镇瓷器大展”将拉开帷幕,全面揭开长期笼罩在“空白期”瓷器上的神秘面纱。来自国内外28家机构收藏和出土的280余件器物已http://wenhui.whb.cn/zhuzhan/xinwen/20190524/265204.html
9.汝窑瓷器(2):看上海博物馆藏品厚德东方2015年,由故宫博物院主办,英国大英博物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宝丰县文物管理局、上海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等协办的“清淡含蓄——故宫博物院汝窑瓷器展”有3件来自上海博物馆藏品。 汝窑天青釉圆洗 北宋(960-1127年),上海博物馆藏 2015年10月22日微故宫《吕成龙先生谈故宫博物院汝窑瓷器展》介绍:这https://blog.sina.com.cn/s/blog_3baaeae90102weie.html
10.百年收藏其藏书、碑版一部分毁于广州沙面之火,一部分在抗战中捐入上海叶景葵先生主持的合众图书馆。佛家故物则捐入上海玉佛寺。叶氏所藏,虽未留下完整的目录,然其晚年所著的《矩园余墨》,多谈其藏品,于其书画类的收藏说明尤详,故亦可作其收藏著录观。 这个时期在收藏品的多个门类中,涌现出一批“大王”。瓷器收藏方面https://www.njmuseum.com/files/wshl/book/xszt/shouchan/slxzbnsc.html
11.来上海看文博大展!沪上博物馆十一月观展指南发布文博资讯此次特展以漳州窑明清时期的瓷器为依托,从米黄釉瓷、单色釉瓷、青花瓷、五彩瓷、素三彩瓷五个方面展示漳州窑瓷器的异彩纷呈,并结合水下考古发现和国外收藏的漳州窑瓷器,全方位展现漳州窑瓷器行销海外的盛况。 上海鲁迅纪念馆 地址:虹口区甜爱路200号https://whlyj.sh.gov.cn/wbzx/20231109/d01050ec75ae4d349942a95cc259a6b3.html
12.没到过这些地方,怎能说你来过上海?上海博物馆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12万件,其中尤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为特色。这个免费开放的博物馆总是人气很旺。就算不用买门票,偶尔也需要排队才能入馆参观。大克鼎、晋侯稣钟、孙位《高逸图》、《淳化阁帖》等,出现在你的朋友圈,感觉自己内涵爆棚啦。 https://web.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26092
13.恭王府瑰宝今何在?西晋陆机的《平复帖》,1937年被著名爱国收藏家张伯驹先生以四万大洋买到,随后即精心护卫。1956年他将此帖捐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永久收藏。 唐怀素《苦笋帖》,是乾隆时入清宫,后归奕訢、溥心畬所有,再后由周湘云得到,现藏上海博物馆。 …… 罗列出恭王府流失的古代字画是一件令人心疼的事,因为这里面除个别珍品在有https://www.pgm.org.cn/pgm/wwls/201808/e2c2009345064fd7af7537aeb469ae0e.shtml
14.观展指南上海读古代雕塑通史,北京展新安画派长卷艺术评论上海博物馆东馆的第二个常设展厅——中国古代雕塑馆近日对外试开放,整个陈列共计展出289件/套立体造型文物,较人民广场馆雕塑展增加近两倍数量,其中,有三分之一为首次公开展出。 在北京,“墨韵文脉——新安画派精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这是安徽新安画派馆藏精品首次在首都亮相;“艺荟中西——海上丝绸之路视角下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70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