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展讯丨三月,北京地区文博新展邀您共赏

【编者按】为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更好服务人民美好生活,助力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北京文博”公众号于每月月初推介当月北京地区博物馆展览信息,便于广大观众及时、准确了解博物馆展览情况。

此外,您可订阅文末“2024年北京地区博物馆展讯和社教活动信息”合集,了解当月新展、社教活动信息。

参观前请务必了解各博物馆具体要求,参观过程中请自觉维护参观秩序。

赶考——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迁往北平75周年专题展

展览地点:香山革命纪念馆

展览简介:展览紧密围绕中国共产党人“赶考”初心使命这一主线,将反映中共中央进京“赶考”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重要革命旧址等进行细致梳理,并集中呈现,全面回顾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进驻北平,解放全中国、筹建新中国的伟大历程,以此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及群众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中华文明的有力见证——北京通史陈列

展览地点:首都博物馆

载瞻载止:新疆考古百年

展览简介:共展出逾百件出土文物和档案文献,以新疆考古工作的发展历程为纵轴、以重要的考古发现为横轴,全面梳理百年来新疆文化遗产工作的探索与成就,展示新疆地区与中原之间紧密的文化联系,以及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贡献。

进入1980年代,随着考古工作陆续展开,新疆地区古代文明的脉络逐渐清晰:哈密天山北路墓地的天山北路文化,东天山南部的焉布拉克文化,博格达山南北两侧的苏贝希(洋海)文化,塔里木盆地北沿的察吾呼文化等都通过考古发掘逐渐被人们所熟知,也促使人们以更宏观的视野观察区域文化之间的深层次联系。

新时代以来,新疆的主动性考古项目呈现爆发式增长。新疆考古被纳入“考古中国”项目框架,2018年到2022年间,新疆开展73项主动性考古项目,涉及重点城址、烽燧、史前聚落、墓葬、矿冶遗址等,实证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家国一体的发展历程。

五光十色——故宫博物院藏古代颜色釉瓷器展

展览地点: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

展览简介:颜色釉瓷是指主要以釉的质地和呈色作为装饰的瓷器。本次展览共呈现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约120件中国古代颜色釉瓷器,将十种釉色按五大色釉体系分为五个单元,全面展示中国古代颜色釉瓷之美和陶瓷匠人的智慧。

沧海撷珠——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珍藏文物展

展览简介:该展览是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自1960年成立以来首次举办珍藏文物展,共呈现超过170件(套)展品,大部分为首次公开展出。展览分为五个单元,前四单元分别介绍瓷器、玉器、青铜器和书画类展品,第五单元特别致敬老一辈文物工作者为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做出的贡献。

最重要的展品为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猪龙,此龙使用岫岩玉雕刻而成,整体呈“C”形,浅黄色身体首尾相连,呈团状卷曲,口微张,肥首大耳、吻部平齐,有着“中华第一龙”的美誉。其他亮点展品包括西周铜饕餮纹簋、明永乐青花折枝花卉纹八方烛台、近代溥儒《春夏秋冬》山水四条屏等。

御窑四时——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瓷器精品展

展览地点:全国农业展览馆(中国农业博物馆)红房子艺术空间

展览简介:展览通过独特而富有创意的展览策划和空间设计,向公众介绍景德镇御窑遗址田野考古、整理修复、学术研究以及古陶瓷基因库工程建设等成果,展示御窑遗址出土瓷器精品,其中有多件器物为孤品和绝品。同时,展览将带领观众看到与故宫中不一样的瓷器故事,从文化遗存的特质出发,展开更深层的体验与思考。

泉聚文明:馆藏钱币精品展

展览地点:北京艺术博物馆(万寿寺)广大圆满殿

展览简介:展览立足艺博特色,选取馆藏钱币文物精品200余件,展品丰富,内容详实,着力挖掘文物藏品蕴涵的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展示中国古代钱币的发展历程,从书法文字、祈福压胜、钱币纹饰等几个方面,欣赏钱币艺术之美,解读方寸之间承载的灿烂文明。

逐光——雷锋精神优秀创意设计作品展

展览地点:北京汽车博物馆

展览简介:2024年雷锋季活动开展之际,汽博馆携手米兰设计周组委会、雷锋精神国际公益海报设计双年展组委会联合主办“逐光——雷锋精神优秀创意设计作品展”,旨在用设计和创意诠释新时代的雷锋精神,以创意的力量打造新时代雷锋精神的视觉传播符号,为“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贡献一份力量。

中国龙文化系列展览——秦砖汉瓦话龙纹

展览地点:北京大觉寺与团城管理处(大觉寺管理处)

展览简介:秦砖汉瓦,是华夏文明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龙纹纹饰,在考古、历史、美术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研究中,有着其它文物遗迹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极具艺术欣赏和文化研究价值。

从远古至今,中国的龙纹形象无处不在。不同时期、不同器物上的龙纹图案,反映了各个时期的艺术风尚和审美取向,也是龙与自然、王权、宗教、民间风俗、民生祈愿相融合的文化理念的体现。秦砖汉瓦中的龙纹,只是其中的部分缩影,却也是最精彩的篇章。藉由展览中精美的文物与拓片,可以瞥见战国、秦、汉时期建筑装饰的鼎盛与辉煌。

中华文化深邃而悠远,龙纹是中国古代的图腾纹饰,更是中国人血肉相连的情感,贯穿古今。中华民族自称“龙的传人”,龙的精神是中国人本有的精神文化内核。

甲辰龙年,在大觉寺龙王堂推出“中国龙文化系列展览——秦砖汉瓦话龙纹”专题展览,既是对中国古代精粹文物和文化的展示,对华夏民族图腾中国龙的纪念,也是对生肖龙年的祝福。美美与共,愿观展欢喜。

邂逅·八个绝活儿——京城首次燕京八绝沉浸式体验大展

展览地点: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

展览简介:展览以“邂逅·八个绝活儿——京城首次燕京八绝沉浸式体验大展”为主题,观众可以领略到燕京八绝精湛工艺的同时,融入沉浸式互动体验,亲身体验传统艺术的魅力。体验空间将分为两大模块:

展览模块展出包括玉雕、景泰蓝、花丝镶嵌等在内的燕京八绝工艺品。每一件展品都体现了传统工艺的精华,让观众领略到燕京八绝的精湛技艺。同时还设置了与之有关的互动展项,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这些传统工艺。

位于展厅内部的研学体验空间,让观众可以现场购买燕京八绝DIY体验包,亲自动手制作。展览也将定期举办的大师研学课,观众可向专业大师学习传统工艺技巧。

本次展览另一大亮点是将推出《绝活儿手册》,将展览的两大模块内容用有趣的形式串联起来,让观众更深入的体验八绝工艺,沉浸到展览中来。除此之外,还有许多额外的内容,配合盖章打卡,给观众带来更丰富的内容。无论是对传统工艺感兴趣的亲子家庭,还是喜欢动手创作的年轻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蛟龙呈祥——古陶文明博物馆藏文物上的龙特展

展览地点: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

展览简介:2024年甲辰龙年,周口店遗址博物馆与古陶文明博物馆合作举办“蛟龙呈祥——古陶文明博物馆藏文物上的龙特展”。展览以实物和图版的方式展示,从四个单元进行讲述,分别是:蛟龙初现、蛟龙定型——战国文物上的龙、蛟龙呈祥——汉代文物上的龙、蛟龙多姿——三国以后文物上的龙(三国南北文物上的龙;隋唐文物上的龙;宋金元时期文物上的龙;明清时期文物上的龙)。展出文物99件套。

通过展览,观众既可以认识“龙”这一最具神性的图腾,还可以充分感受“龙”与自然、王权、宗教、民间风俗、民生祈愿相融合的文化理念。

北京体育历史文化展览

展览地点:北京祥体育博物馆

展览简介:展览以“北京体育历史文化展览”为主题,涵盖古代体育、近代体育等,通过展示珍贵的资料和文物,以及图片、文献资料等,全面呈现北京地区体育历史文化的方方面面,旨在让观众感受北京体育事业发展的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

展览不仅是对北京体育历史文化的一次全面梳理和展示,更是对体育事业发展的一次有力的宣传和推广。透过展览,人们有机会深入了解北京体育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从而增强对体育事业发展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同时,这次展览为广大公众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了解体育历史文化的平台,有助于推动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实现体育强国的目标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展览的举办将有助于激发对体育的热情,促进体育文化的繁荣发展,为北京城市形象的提升和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拂袖入山阿——侯及名、段国强书画手卷展

展览地点:保利艺术博物馆临展厅

展览介绍:展览是两位书画家继2015年“温故知新”展后,时隔9年后的又一次展览。参展的30件作品选取了中国书画中独特的形式——手卷,使整个展览具有一种浓厚的古典色彩,也体现了策展方让中国书画回归传统,回归书斋的艺术追求。侯及名先生生前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在画坛素享声誉。此次展出的14件作品,有山水、花鸟、人物,既有早年的工细之作,也有晚年肆情挥洒之笔,体现了老一代画家深厚的传统功力。段国强先生多年从事文物编辑工作,主编图书在业界亦有一定影响。其书法淫浸古代传统,不流时弊,自有一种古典之风。参展作品或自作诗词,或评点古人著述,可读可赏,使作品注入新的内涵。特别是他多年整理、题跋侯及名先生的佚作、遗稿,使之完整,焕然一新,对现代美术史研究亦是一件益事。

翱翔方寸间——邮票里的民用航空

展览地点:民航博物馆

展览简介:展览分为“中国航空邮票”“民用飞机”“机场与航线”“新时代·民航”等四个部分,展示不同时期、含有不同民航元素的珍贵中外邮票图片110余张,以邮票为载体,从方寸之间追寻民航发展的历史足迹。展览还展出珍贵馆藏10余件,包括“国际民航组织成立50周年纪念封”“澳门国际机场成立日首日封”“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通航纪念邮票珍藏册”等。

THE END
1.瓷之色,纯净之美蓝色不是汉民族故有崇尚的颜色,在之前各朝代的主流单色釉瓷器中没有发现过蓝单色釉瓷。元代蒙古族是一个游牧民族,他们以放牧为生,择水草而居。他们信仰萨满教和藏传佛教,在他们心目中,“蓝色象征天,白色象征善”(见国家博物馆编著《文物中国史·元代》)。所以,蓝色在蒙古族人心目中拥有崇高而神圣的地位。其次,https://culture.qianlong.com/2024/1219/8398264.shtml
2.粤博上新“瓷器上的釉色”展澎湃号·媒体澎湃新闻近日,由广东省博物馆主办的“古代艺术系列”原创展览之“绝美中国色——瓷器上的釉色”对观众开放。 本次展览精选200多件馆藏颜色釉瓷器,包括一级文物13件,二级文物142件,三级文物37件,其中景德镇窑孔雀绿釉玉兰花纹觚、清康熙景德镇窑黄釉盖罐、清雍正景德镇窑白釉刻菊花纹瓶等超过半数珍贵文物均为首次展出,部分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671811
3.介绍一件瓷器100字精致绮丽细数这件艺术品的每一个细节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瓷器不仅是一种生活用品,更是文化传承与艺术表现的载体。介绍一件瓷器100字,让我们从它的雕刻、颜色、工艺和历史背景出发,探索其背后的故事。 如同明代名匠所铸,这个圆润而优雅的小茶壶,其形态源自自然之美。外表光滑无瑕疵,是多次磨制后才获得的完美状态。在阳光下,它反射出淡淡的青绿色调,仿佛https://www.fpowzggax.cn/tao-ci-ming-jia/223263.html
4.一睹北京艺术博物馆里的明清藏品文化快报首都之窗北京艺术博物馆收藏各类艺术品近十万件。其中馆藏中国古代艺术品以传世品为主,时代上起原始社会,下迄明清,尤以明清时期的藏品蔚为大观。门类涉及书画、碑帖、织绣、陶瓷器、玉石器、青铜器、竹木牙角漆器、钱币、印章、家具等各中国传统艺术领域。除古代艺术品外,馆内还收藏了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等近现代https://www.beijing.gov.cn/renwen/sy/whkb/201711/t20171113_1862816.html
5.文博日报每天3分钟,了解文博圈塞外雄风——鄂尔多斯青铜器精品文物展26日在位于四川广汉的三星堆博物馆启幕。 据介绍,本次展览萃集了鄂尔多斯市博物院、内蒙古博物院、内蒙古明博草原文化博物馆、鄂托克前旗文博研究院的精品重器208套270件,其文物品类包括短剑、流星锤、鹤嘴斧等兵器;铜刀、铜鍑、铜锥等生产生活用具;当卢、马面饰、节约、车辕饰等https://www.d-arts.cn/article/article_info/key/MTIwMzQ5Mzg2ODeD33VksXa4cw.html
6.参观博物馆日记200字(通用18篇)参观博物馆日记200字 4 今天,我们去了厦门博物馆。走进博物馆,发现馆内有好几个展厅,有厦门历史展览馆、闽台民俗、慈溪瓷器……先说厦门历史展览馆。一进博物馆,就有几个人物,比如吴坤、陈华成、陈嘉庚……还有各种各样的小石头,都有自己的名字。里面有很多东西。印象最深的是四挺机枪,因为和我在课本本角落里https://www.yuwenmi.com/yulu/rizhi/1192813.html
7.上海博物馆观后感200字上海博物馆观后感精选范文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这次博物馆之行令我受益匪浅,且懂得了很多知识 。上海博物馆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陈列面积2800平方米。馆藏珍贵文物12万件,其中尤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为特色。藏品之丰富、质量之精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上海博物馆以其收藏的大量精美的艺术文物而享誉国https://www.unjs.com/h/b/694031.html
8.馆藏特色简介8.《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2006) (2787mm*1092mm) 此书由六卷组成,此书包括绘画、历史画、风俗画、清代瓷器卷、明清档案卷(上下),此书是一套馆藏重要文物著录于专题研究相结合的学术著作,基本涵盖了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中国古代文物的重要部分。 https://lib.cusx.edu.cn/info/1052/1182.htm
9.北京30分钟车程有个超牛的博物馆,可惜经常被人错过除了“多而全”的瓷器、玉器和书画,天津博物馆的玺印、邮票、文房用品同样品系完整,纵贯古今;近代文物和文献极其丰富,极具史料价值;青铜器虽然数量上无法与某些大省相比,但件件是精品,不乏国之重器。 “王戎兵器”铜玺,被一些学者认定为传世品中唯一的春秋铜玺,也是现存最早的官印,周叔弢捐赠 https://m.mafengwo.cn/gonglve/ziyouxing/89410.html
10.龙来了!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龙年主题文物惊艳世界一周后就是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了。为迎接农历龙年到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1月29日召开媒体分享会,挑选了青花龙穿花纹扁壶等8组与春节或者“龙”相关的珍贵文物,与参观市民和游客一同迎接农历新年。 “龙”元素珍贵文物抢先看 清代承袭明代御窑瓷器的龙纹等装饰,并为瓷器色彩建立了一套特别的等级制度。https://news.southcn.com/node_b710679493/5c43b273cc.shtml
11.建川博物馆2009年5月12日,建川博物馆汶川地震博物馆于下午14:28开馆。汶川地震博物馆“震撼5.12-6.12日记”地震美术作品馆、地震科学知识博物馆由30多个展厅组成。 2011年5月11日,建川博物馆汶川地震博物馆 s 5.12抗震救灾纪念馆开馆。6月20日,展览震撼日记再次展出.12-6.12馆、地震艺术作品博物馆对公众开放。 2013年6月https://www.qwbaike.cn/doc-view-8196.html
12.青岛海域频出古代珍瓷男子淘到2千件开博物馆原青岛市博物馆馆长刘元鸣回忆,在他任职期间,一位青岛大学德语外教专程找到他,想捐出连续5年在海边捡的瓷器碎片。“满满10箱盒子里全部都是瓷器碎片,差不多有200多件,包括了从唐至明清时期的瓷器,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刘元鸣介绍,这位外籍教师主要是在石老人、麦岛附近的海滩上,捡起的被海浪推上岸的瓷器碎片。 https://news.qingdaonews.com/qingdao/2014-07/24/content_10584083.htm
13.影记博物馆中的中国瓷器珍品——南京博物院雍正则是为了雅,并非追求节省材料,而是作为一个很细弱的表现形式,用很淡的色彩渲染一种艺术效果,形成一种风格。雍正并不是没有材料,青花材料有的是,他就是不愿意使,一定要把瓷器画得非常雅。他不用色块来表现一大片颜色,就是用细线。这种绘法在雍正青花中非常有特点,在官窑和民窑里都大量出现。http://cnc.xitek.com/thread-681677-63-1-1.html
14.天津博物馆第二单元通过茶具、酒具、香具、造像、瓷枕等与当时人们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瓷器来展现古代京津冀地区的人文风情,如首都博物馆所藏宋定窑白釉童子诵经壶、天津博物馆所藏宋定窑刻萱草纹玉壶春瓶、金定窑弦纹三足樽等。值得一提的是,在“枕上春秋”部分中展示了从宋至清代的30件精美的瓷枕,题材上囊括花卉、动物、https://www.tjbwg.com/cn/NewsInfo.aspx?Id=19360
15.广东博物馆之瓷器展土火之艺-馆藏历代陶瓷展览。水、土、火的碰撞,产生了绚丽多彩的陶瓷文化,瓷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中国因此而拥有了"瓷之国度"的美称。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学会制造和使用陶器。成熟的青釉瓷器烧成于一千八百多年前的东汉时期。经过历代的逐步发展,明清时期,我国陶瓷业发展到了巅峰阶段。https://www.meipian.cn/4zp3b1d4
16.尘封瑰宝——元代窖藏瓷器展接报后县博物馆组织专业人员火速赶到现场,进行抢救性清理发掘。窖穴藏有文物245件(含残件),其中瓷器240件,铜器4件,铁器1件,获得一批价值连城国宝。这之中有元代青花、釉里红,青白釉,卵白釉等瓷器68件,龙泉青瓷168件,钧瓷3件,磁州窑系孔雀蓝梅瓶1件。这批窖藏瓷器,均为中国四大名窑精品,尤其是19件青花和4件https://www.gasbwg.cn/news/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