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绍兴文旅行业强势复苏,古城文商旅项目越来越多,对讲解员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当代年轻游客也不再满足于初代导游提供的浅层服务,而是更注重历史文化方面的深度游览体验,对专业讲解员也提出更高要求。
记者吴可蒙文何雯摄
不仅城里缺,乡村更缺
12月2日中午,在绍兴博物馆展厅入口处,记者看到杭州游客小刘正通过一台机器租借讲解器。“了解一座城市的底蕴,当地博物馆是最好的窗口,博物馆是我旅游的必打卡项。刚好看到可以租用讲解器,想体验一下,如果没有讲解器,我会考虑等待下午的人工讲解。”小刘说。
“讲解员服务存在明显的淡旺季。现在正处于淡季,每天来预约人工讲解的人不多。”绍兴博物馆社教部副主任徐晨欣介绍,国庆黄金周时,一个讲解员一天要讲七八场,一天下来嗓子都哑了。徐晨欣明显感觉到,游客对于讲解专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了,旺季时段,有些游客宁愿等上半小时,也要购买专业讲解服务。
据介绍,绍兴博物馆每天安排两场免费讲解,分别是上午9:30和下午2:30,其他时段的讲解,10人以下收费50元一次,10人以上收费80元一次。绍兴博物馆涉及6个展厅,配有6名讲解员,一次讲解下来大概45分钟。为缓解旺季讲解员紧缺的情况,2021年该馆上线了电子讲解器。
类似的情况出现在绍兴名城景区发展有限公司下属的各个名人故居纪念馆。章锦雯是孑民图书馆的一名讲解员,周日值班一天,只接待了一个批次的游客。章锦雯说,孑民图书馆目前共有4名讲解员,旺季时讲解员明显不够用,一场预约至少要等半小时。
据了解,随着新投入使用的文旅项目越来越多,特别是名人激活计划的开展,有关人士估算,古城每个名人纪念馆至少配备三名讲解员。从2019年开始,绍兴名城景区发展有限公司每年都在招聘新人,目前共有30多名讲解员。
鲁迅故里管理部主任胡静雯介绍,作为国家5A级景区,鲁迅故里配备了近30名讲解员,其中能提供双语服务的讲解员5名,包括日语和英语。黄金周期间,讲解员同样吃紧,讲解服务要排队等待60至80分钟。
今年10月份刚开放的浙东运河博物馆,尽管从今年8月份起已经招进了6名讲解员,但面对源源不断的游客量,讲解员还是有些吃紧,因此该馆每天限额2000名游客入场。
如果说,主城区的各大景区主要面临的是高质量讲解员不足的问题,属于结构性短缺。那么,在越城区的各大乡村,讲解员更多的是数量的不足主。
孙端街道安桥头村因为鲁迅外婆家声名在外,村里的朝北台门入选乡村博物馆,每年能吸引10多万名游客。安桥头村党总支部书记宣明德介绍,原来村里的组织委员兼任讲解员,但实在忙不过来,且专业性也有待提升。去年开始,村里就想招聘专职讲解员,但一直没有合适的人来应聘。今年,听说邻村新河村一名空姐辞职回乡,宣明德马上跟新河村村支书联系,终于把她招揽为一名专职讲解员。
记者了解到,越城区共有5家省级乡村博物馆和9家市级乡村博物馆。这些乡村博物馆的讲解员基本由村干部兼任,或者由第三方运营公司工作人员担任。运营公司表示,乡村讲解员普遍难招。
据专业人士测算,全市目前专职讲解员仅有200人左右,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文商旅项目需求。
工作要求不低,薪资水平不高
讲解员结构性短缺情况的出现,背后是古城文旅快速发展的大好局面,也折射出讲解员培养方面的明显短板。
今年绍兴博物馆有一个编制内的名额公开招考,共有40多个人报名,播音主持专业的陈益琳脱颖而出。陈益琳说,因为自己比较喜欢古城的历史文化,所以才报考了这个岗位。
记者了解到,除了有事业编制的讲解员年薪达到10万元以上,鲁迅故里因为人流量比较大,服务批次多,部分讲解员年薪也能达到10万元以上,其他景区纪念馆的讲解员年薪基本在10万元以下,而乡村博物馆的专职讲解员年薪在7万元以下。但一线讲解员期待的年薪都在10万元以上。
尽管薪资待遇不高,但入职门槛却没有放宽。比如女生身高要在1.6米以上,男生身高在1.73米以上,形象气质佳等。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文史知识的掌握积淀。今年绍兴名城景区的招聘要求,学历从大专提升到了本科。毕世臣今年8月份刚入职浙东运河博物馆的讲解员。当时他拿到手的讲解词有30多页,整个水利文化知识体系非常庞杂。
“讲解不是背诵讲解词,而是要在讲解词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吃透它的精神,讲述每件文物背后的故事。”毕世臣说,他们跟着专家去外地实地考察学习,并且经常翻看大运河的书籍。即便如此,讲解员们还是会出现被问住的情况。事后,他们要复盘这些问题,不断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
有业内人士提到,目前整个讲解员队伍人才考评体系不完善,导致讲解员的积极性没有完全被激发出来。记者从越城区人社部门了解到,讲解员属于导游行业的细分领域,国家层面并没有讲解员技能评定标准。每个景区会根据自己的情况设定讲解员星级标准。比如鲁迅故里景区分实习讲解员和三星、四星、五星讲解员。绍兴名城景区发展有限公司分三星、四星、五星讲解员。
有一线讲解员透露,有些景区制定的星级评定标准存在不完善之处。比如有景区制定的星级评定标准以年讲解批次、胜任其他展馆讲解的个数、大赛中获奖情况等作为加分项。但由于各个景点的人流量本身就存在差距,决定了人流量少的点位讲解员的服务批次也少,由此评定出来的星级缺乏一定的公信力。
目前,绍兴的讲解员队伍晋升渠道非常有限,做得好的可能转成行政管理岗,但这样的机会对于普通员工并不多。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线员工普遍表示这个职业让他们看不到发展前景,所以讲解员们会努力考编,成功上岸后人才也就流失了。采访中,有不少讲解员提到对于自身职业发展的未来感到迷茫。
在绍兴市人大代表杨吉芬看来,目前讲解员队伍并没有被给予足够的重视,或者没有把这个队伍放到足够高的层面。眼下,古城区正在以全城申遗的标准打造,尤其今年绍兴作为亚运会的协办城市,讲解员的队伍建设与这个高度不相匹配。越城区在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出台了不少人才政策,而文旅行业的人才政策并没有提升到这样的高度。
省级大赛是优秀讲解员的摇篮。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周恩来祖居,参观者聆听讲解。
培养体系应与文化名城相匹配
实际上,面对专业讲解员紧缺的情况,各部门也在努力寻求破题之策。比如市文广旅游局已连续3年组织举办省市级的讲解员大赛,还举办讲解员业务培训班,从讲解稿撰写、讲解技巧、讲解礼仪、研学游现场教学等多个方面对博物馆讲解员的能力素养进行全方位培训,提升讲解员队伍的整体水平。
有从业者透露,尽管绍兴讲解员综合技能水平位于全省前列,但绍兴讲解员对于参加省赛的积极性并不高。一则是省赛越来越“卷”,战线拉得很长。一个比赛前后要准备两个月,讲解员身心压力比较大,而且绍兴对于获奖的选手,通常是一次性奖励几千元,不像杭州,获得大奖的选手会被纳入一类人才,可以获取100万元的房票补贴以及其他人才配套补贴。
目前讲解员基本都是政策部门自主招聘培养,费时费力,有些单位好不容易培养出的讲解员,会因薪资待遇等问题面临人才流失的情况。绍兴市旅行社行业协会会长赵为建议,在如今“文博热”愈演愈烈的背景下,需要鼓励市场、资本参与讲解员队伍的打造。比如鼓励第三方公司统一培养专业讲解员队伍,并评定等级,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这样一来,各景区在用工高峰期,就可以通过向第三方公司购买服务的形式缓解燃眉之急。
培养一批高质量的社会服务团队可以作为讲解员队伍的补充。绍兴农业商贸职业学院旅游烹饪系主任柴林表示,尽管各景区都有一定的社会力量配备,但总的来说比较散,社会力量的专业度还有待提升。其中文史、中文、播音等专业的大学生在讲解方面占据一定优势,政府部门可以考虑与绍兴本地的高校合作,开展职业技能培养,共同探索院校学生持证上岗的可能性,并且给予讲解服务的学生一定的补贴。还可以培养一批红领巾小小讲解员,与景区、博物馆等定期开展合作,从小树立孩子们的文化自信,打造研学游联动新模式。
有业内人士提出,今年绍兴作为亚运会的协办城市,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建议完善讲解员队伍在语种上的分布,更好地将古城文化传递至全世界。目前,绍兴高端讲解员队伍提升空间很大。记者了解到,去年绍兴通过人才引进政策,引进了4名考古方面的专家,建立了绍兴自己的专业考古队伍。也可以通过专业的引才通道,向全国招聘顶级讲解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