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的中国文物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3.10.29甘肃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ictoriaandAlbertMuseum,V&A),是位于英国伦敦的博物馆,成立于1852年。1899年,维多利亚女王为博物馆的侧厅举行奠基礼时,将博物馆正式更名为V&A,以此代表女王本人和她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

V&A南门

01

前世今生

博物馆的历史可追溯到1837年,当时的英国政府在伦敦成立了一个设计学院,学校有一批数量不多的教学收藏品。

V&A陶瓷楼梯

万国工业博览会1851年在海德公园水晶宫举办后,设计学院的教学收藏品所在地更名为工艺品博物馆(MuseumofManufactures)。

1854年水晶宫历史照片

水晶宫已于1936年11月30日被焚毁

当时,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亲自主持了万国工业博览会的开幕式。展览结束时,估计有600万人参观了展览,其中甚至包括查尔斯·达尔文和查尔斯·狄更斯。

V&A茶点室天花板

而博览会组织者之一的科尔(HenryCole),则成为博物馆于1852年创立时的首任馆长,开始扩大收藏。

博物馆利用万国工业博览会的利润购买海德公园以南的大片土地,于1857年迁入并更名为南肯辛顿博物馆(SouthKensingtonMuseum)。

V&A莱顿走廊

这家博物馆是世界上首家提供煤气照明的博物馆,并且率先开设了餐厅。

02

珍宝奇馈

V&A本身就是著名的维多利亚时期建筑物,除去其本身就是古物之外,馆内共有145个展厅,分为5个陈列主题。

V&A日光画廊

展示空间共分4层楼,地面楼有伊斯兰、印度、中国、日本、韩国等多国历史文物,其中印度文物收藏号称全世界最多,韩国文物年代则可追溯至公元300年。

中国

1.鸮(xiāo)尊

西周青铜

这也是一个鸮尊,鸮就是猫头鹰。《诗经·豳风》中有云,“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这种鸟在古代有很多“马甲”。

在《尔雅》中被称为土枭;在《礼记》中称为天鸟;在《说文解字》中称为鸺鹠;在《汉书》则被称为山鸮。这尊鸮尊不如塞克勒博物馆和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的鸮尊精致,但史学价值极高。

鸮尊(左为塞克勒藏,右为明尼阿波利斯藏)

2.陶牛拉车俑

陶战国

3.八鹅形盒

玉清

4.孟侯款紫砂笙形壶(对)

宜兴紫砂壶清康熙

此壶呈笙形,笙是一种由一组不同高度的芦苇或竹管组成的管乐器。笙是清代特别流行的装饰图案,作为“长生”或“诞生”的象征。

“孟侯”款

底座上刻有图案,露出壶的内壁——这一特征只有在倒茶时才能看到。手柄下方有一个小涡花,上面刻有篆书“孟侯”的名字。

5.道教法衣

彩丝和金线刺绣清

6.盘龙吊坠

软玉西周

7.釉下青龙纹长颈瓶

景德镇瓷器明永乐

8.三彩瓷盘

三彩瓷唐

9.磁州玉壶春瓶(白地黑花牡丹纹)

磁州瓷金

10.青白釉观音

景德镇瓷元

11.磁州窑宋三彩(套)

12.刻划纹碗(套)

耀州瓷北宋

13.琉璃花卉枕

磁州瓷北宋-金

14.皮囊壶

瓷器辽

辽代皮囊壶,也叫鸡冠壶。因为像皮革缝制的皮袋而得名,壶身上有仿皮革的凸起缝线,可以系绳使用。辽代中期之后,仿皮革的凸起缝线也逐渐消失,而且壶身更高。

15.长颈香瓶

青花瓷元

16.随葬人俑

陶明

17.道教山水人物瓷罐

青花瓷明嘉靖

18.韦陀琉璃瓦

铭文:直隶真定府井陉县宜安社马山村福昌寺重修嘉靖二十七年五月十八日

炻器明嘉靖

19.如意形盒

刻花彩釉瓷器明

20.红陶桌屏

珐华彩浮雕炻器明

珐华彩已不只是瓷胎珐华器,而是瓷器新兴的装饰方法。珐华彩创始于元代,是用彩画中的“立粉”技术,用特制的泥浆管挤出内含牙硝为助熔剂泥浆,在瓷胎表面匀勒成凸线的纹饰轮,以素红色、孔雀绿色、黄色、浅粉红色等彩料填出纹饰色彩,二次入窑低温烧成。

21.孔雀浮雕罐

珐华彩瓷明

珐华彩的特点是工艺精细,色彩鲜明,纹饰凸出瓷胎表面,立体感强,装饰效果强烈。

22.彩绘八角瓶

珐琅彩瓷明

23.五彩装饰盘

瓷器明万历

24.民俗画:娶亲

纸本设色清

25.皇家宝座,木雕漆绘五爪龙

漆器清乾隆

日本

26.Mazarin漆箱

漆器1640(江户时代)

这款品质极高的漆箱是日本出口漆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据记载,它于1643年由荷兰东印度公司运往欧洲。它的第一任主人是法国政治家、天主教红衣主教儒勒·马扎林(JulesMazarin)。正面和侧面的场景暗示了日本古典文学中的情节。盖子上的风景以寺庙建筑和城堡建筑群为特色。

27.打掛(uchikake)

绸缎1860-1880(明治时代)

这款极其华丽的外衣(打掛)的图案与歌舞伎剧《石桥》有关。这个故事最初源自中国传说,被改编为室町时代(1336-1573)古典能剧的戏剧,而歌舞伎版本在江户时代(1615-1868)变得非常流行。

28.印笼

漆器约1850-1900(明治时代)

29.富士山三十六景:神奈川波浪下

浮世绘木刻版画1831(江户时代)葛饰北斋

30.“腹卷”盔甲套装

盔甲1850(江户时代)

31.兰陵王舞乐面具

扁柏木1450-1550(室町时代)

朝鲜

32.釉下蓝彩双龙纹瓷罐

瓷器19世纪

33.镶贝母牡丹卷轴盘漆盒

漆器1550-1599年

34.笔筒

铁、镀银1850-1900年

35.釉下铜红嵌青釉长颈瓶

青瓷1200-1250年

36.瓷罐

陶瓷1400-1600年

南亚

37.头巾珠宝金饰

印度黄金、钻石、红宝石和祖母绿

莫卧儿王朝(18世纪初)

38.茶壶、糖罐、奶壶

印度银约1880年

39.沙贾汗的酒杯

印度软玉1657年莫卧儿王朝

40.蒂普的老虎

印度机械风琴约1790年

欧洲

41.写字柜(为腓特烈·奥古斯都制作)

波兰木制1750-1755年

42.普钦内拉角色面具

意大利皮革1700-1725年

43.丑角的胜利

意大利扇子约1750年

44.男士宫廷套装

法国丝绸、亚麻1790-1800年

45.挂钟

法国镀金青铜约1810年

46.惊讶这一网的鱼

意大利挂毯1515-1516年拉斐尔

47.酸橙

罗马水彩约1640年文森佐·莱昂纳迪

48.玫瑰丛中的年轻人

英国牛皮纸水彩画约1587年尼古拉斯·希利亚德

49.纽芬兰犬

英国布面油画1824年埃德温·亨利·兰西尔

50.《干草车》的全面研究

英国布面油画约1821年约翰·康斯特布尔

51.失望的爱情

英国布面油画1821年弗朗西斯·丹比

03

结语

或许,这些瓷器都有自己的故事,它们远走他乡,受战火劫掠,在世间漂流千年。当往日之眼再度流转于今日之景,恐怕连口不能言的瓷器也要感叹一句“难,难,难”啊。

THE END
1.“瓷”刻向未来一起踏上“瓷的旅程”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人品赏气韵的雅致之物,也是满足生活需要的寻常物件。时间的淬炼,给瓷器澄净的釉色和如玉般柔润的质感,给予了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命力。 当泥土经过“破碎”“重塑”获得“新生”,又在诉说怎样的故事呢?接下来,一起进入这座因瓷而生,因瓷而兴,也正因瓷而变的城市——景德https://www.cnr.cn/jx/dslb/20241218/t20241218_527013162.shtml
2.“瓷”刻向未来丨一起踏上“瓷的旅程”瓷器,是人品赏气韵的雅致之物,也是满足生活需要的寻常物件。时间的淬炼,给瓷器澄净的釉色和如玉般柔润的质感,给予了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命力。 当泥土经过“破碎”“重塑”获得“新生”,又在诉说怎样的故事呢?接下来,一起进入这座因瓷而生,因瓷而兴,也正因瓷而变的城市——景德镇,去一探究竟吧!https://culture.gmw.cn/2024-12/17/content_37742470.htm
3.走进千年瓷都景德镇,感受精美瓷器的前世今生走进千年瓷都景德镇,感受精美瓷器的前世今生 景德镇悠久的陶瓷文化 说说这次旅行 景德镇别名“瓷都”,景德便是用皇帝之年号来命名,千年来的制瓷文化,让这座小城盛名久享,千年不衰更是名扬海内外。景德镇其实不是一个镇,而是江西省东北部的小城市,这里不仅山清水秀,还汇聚着大量的气势如虹的瓷器博物馆和老祖宗留下https://www.8264.com/youji/5718975.html
4.太原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文物专栏7.多福寺壁画前世今生直播讲解 时间:10月2日 途径:崛围山博物馆视频号 内容: 深山藏古寺,名刹出奇珍。多福寺里看一看,去欣赏五百多年前的“连环画”不虚此行…… 多福寺壁画,是明代匠人留给我们的财富。它真实直观地反映了明代太原地区绘画的高超水准,是研究太原宗教文化和明代绘画艺术的实物佐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https://www.taiyuan.gov.cn/p1/wbxx/20220930/1244536.html
5.景德镇元代瓷器解析(上)一一一元代青花瓷元青花的发现,刚开始并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关注,在龙凤纹象耳瓶被发现相距20年后的1950年,美国学者波普博士,在对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地宫博物馆和伊朗德黑兰考古博物馆(伊朗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中国瓷器进行深入调研时,从中发现了一批与“至正十一年”铭文相似的青花类瓷器,分别于1952年1956年对调研中的馆藏中国青花http://jd.51bidlive.com/Article/Detail/471
6.长治:追寻上党历史文化记忆从旧石器时代的石器,到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特征的陶器;从8000年前的精美玉器,到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从宋、金时期的红绿彩瓷器,到明、清时期的特色琉璃器,长治市博物馆一件件文物记载了这片土地的历史沧桑和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展示了特色鲜明的上党文化魅力。 https://cz.sxgov.cn/content/2023-07/13/content_13030407.htm
7.博物馆的前世今生,大英博物馆的文物只值1英镑?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介绍博物馆的前世今生。 博物馆这个词最初起源于古希腊。公元前三世纪托勒密·索托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创建了一座专门收藏文化珍品的缪斯神庙。这座“缪斯神庙”,被公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博物馆一词,也就由希腊文的“缪斯”演变而来。 https://www.jianshu.com/p/284ef6cff8b1
8.十大博物馆穿越时空,认识一座城的前世今生正观新闻经2016年结束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统计,济南市博物馆拥有陶瓷、玉器、书画、杂项、古籍、革命文物等十多个类别的7万余件藏品。其中,经国家鉴定确认的国宝级文物3件(套),一级文物59件(套),三级以上文物3000余件。2011年济南市文物店整建制划归济南市博物馆,大量店藏书画、玉器、瓷器、杂项等藏品有待清点https://www.zhengguannews.cn/news/352401.html
9.中国最早博物馆在上海,三大博物馆携手揭秘“上海博物院”前世今生摘要:上海科技馆、上海博物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联合推出特展“世纪典藏——上海博物溯源”。 自然标本和青铜器如何在一个展览中呈现?由上海科技馆、上海博物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联合推出的特展“世纪典藏——上海博物溯源”7月17日至10月21日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免费展出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96672
10.青花瓷器的“前世今生”大英博物馆藏元青花象耳瓶长期以来元代青花瓷一直未被中国收藏界认识。 20世纪初,有个名叫大维德的青年从北京买了一对青花瓶带到英国,后由大英博物馆收藏。 1927年,英国学者霍布逊编了一部《中国陶瓷1普》,记录了这对书写着“至正十一年,,款的青花瓶,但未引起人们注意。 http://www.jianbaoshoucang.com/gudong/41092.html
11.国家博物馆(列表),其他图文简介德国国家瓷器博物馆的前世今生,郭艺德国至今只有300年的制瓷历史,而他们却是瓷器狂热的拥趸。遥想当年,中国的瓷 查看全文 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 历史1795年巴达维亚共和国成立时,时任财政大臣亚历山大·戈吉尔认为应当依照法国卢浮宫来建造一所国家博物馆,但直到1798年11月19日政府才启动建造博物馆的计划。1800年5月31https://www.zupu.cn/citiao/43285.html
12.青釉提梁倒流壶:“倒而不漏”的神奇国瓷在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里,陈列着许多从“南澳Ⅰ号”沉船中打捞上来的青花瓷,经过专家鉴定,这些瓷器中包括数百年来在海外备受推崇的“克拉克瓷”。“克拉克瓷”的称谓并非源自中国,而克拉克瓷的身世曾一度成为考古界探索之谜。那么这种瓷器的产地究竟是哪里? http://m.taoci52.com/t/52577.html
13.文莱丨初探文莱,你一定要做的八件事~Chapter 3:皇家王权博物馆,了解文莱前世今生 皇家王权博物馆 皇家王权博物馆位于斯里巴加湾市中心,展示苏丹登基时御用物品和苏丹收到来自各地的礼物。礼物主要是来自各国政府,也有一些来自文莱各地的民众。导游小决带领我们走进这间博物馆,虽然是博物馆,但都珍藏了很多各个国家送给文莱的宝贝。 https://m.mafengwo.cn/gonglve/ziyouxing/1838.html
14.雅昌专稿八月,博物馆好展在等你独家不同于以往从制度、工艺、品种等层面对御窑出土瓷器的解读,本次展览另辟蹊径,以恭王府四季景象为背景,从瓷器上的花卉植物纹样和茶、酒、花、香等器用的角度,在古与今、恭王府与景德镇御窑之间展开一场关于美好精雅生活的“对话”。 ▼ 稽古右文——绍兴博物馆馆藏典籍版本展 展期:2023年7月28日-10月27日 https://news.artron.net/20230809/n1123958.html
15.王光尧自2005年起参加中日韩三国关于古代东亚窑业技术交流研究课题;2007年参与国家文物局与肯尼亚政府联合的考古发掘工作;2008-2009年受聘为德国马普所访问研究员,合作进行皇宫与地方技术交流的研究;2010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研究员进行古代外销瓷器研究;2011年赴澳门博物馆进行澳门出土明代晚期外销瓷器研究。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https://www.dpm.org.cn/expert_detail/102126.html
16.详说柴瓷——柴瓷的前世今生《博物要览》:无釉之处悉呈黄土色。许之衡《饮流斋说瓷》 邵蛰民、余戟门〈〈增补古今瓷器源流考〉〉:宋以前之古瓷均无款识为记,认辨者但以其形式、色泽细认之,果均相符,即为真品。柴窑瓷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滋润细媚,有细纹,足多粗黄土者,其制精,其色异,为古来诸瓷之冠。 https://m.wang1314.com/doc/webapp/topic/21058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