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石过山——陶瓷上的中国传统色凤凰网吉林

2024年12月21日至31日,由景德镇市高温颜色釉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过山陶瓷主办,北京角楼图书馆承办,主题名为“顽石过山—陶瓷上的中国传统色”高温颜色釉瓷作品展,将与首都观众见面。

一、展览背景

2019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景德镇市成为全国首个文化类试验区。

过山陶瓷作为景德镇的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多年来潜心致力于景德镇传统高温颜色釉瓷烧制技艺的研究,以及景德镇陶瓷非遗文化的交流推广,宣传景德镇陶瓷非遗技艺,弘扬陶瓷非遗文化。

非遗基地负责人蒋岩,是景德镇非遗传承基地中唯一的北京籍“景漂”负责人,出于浓浓的故乡情结,也特别希望能够把景德镇当代的精彩颜色釉瓷精品,呈现给家乡的首都观众。一是让首都观众了解景德镇历史悠久的过去,感受传承千年的颜色釉瓷艺术;二是了解景德镇生机勃勃的今天,了解景德镇在当代陶瓷釉色的艺术创新和技术创新上取得的突破。聆听当代陶瓷匠人,以高温颜色釉为载体,用当代制瓷语言讲述的传统色彩故事,欣赏古老陶瓷艺术焕发出的“旧色新颜”。

二、展览内容

此次展陈的260件颜色釉瓷作品,均由景德镇的非遗匠人采用瓷都的传统制瓷工艺烧制完成。涵盖了白釉、青釉、绿釉、红釉、紫釉、黑釉、蓝釉、黄釉、茶末釉和窑变釉10大类别,共计72种中国传统色。

在这72种中国传统色当中,既有景德镇明、清两代御窑厂,创烧的霁红、朗红、美人醉、霁蓝、宝石蓝、茄皮紫、瓜皮绿、秋葵绿、甜白,等传统釉色,也有通过陶瓷技术创新,将以往在中国古代建筑、器物、服饰、绘画等颜色载体上记录的中国传统色,以陶瓷釉色的形式加以重现的新品种。例如:水华朱、艳炽、朱樱、紫蒲、齐紫、沧浪、官绿、吉金、密陀僧等。其中,由非遗基地原创的新釉色种类就多达50种,占到了展览釉色总数的69%,很多釉色还是第一次与首都观众见面。

其中,展品里的少数白釉作品上,还添加了由江西省陶瓷艺术大师,非遗传承人绘制的粉彩、新彩和青花,以及暗刻等传统陶瓷装饰技艺。器型上,则包括茶器、花器、香器、赏器,佛教造像等多个门类。一定能够让爱好陶瓷艺术,喜爱中国传统色的首都观众不虚此行。

三、展览特色

1.师法自然造石为玉,为陶瓷釉色扩容

陶瓷是人造石,而石之美者为玉。在多年的技术探索过程当中,过山陶瓷受到天然珠宝玉石色彩多样性的启发,尝试跳出景德镇传统的配釉体系,通过对天然矿物发色材料,成色原理,形成条件的分析借鉴,将其引用到陶瓷新釉水的配比和烧成创新当中,实现了新釉色和釉质的双向突破。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陶瓷釉色和质感的种类,另一方面也实现了新釉色“如冰似玉”的美学特征。

例如胭脂红釉,于1650年由荷兰人卡西亚发明,在历史上是以微量的金为发色元素,经过800度左右的低温焙烧而成。1680年开始应用于珐琅彩瓷的绘画,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开始应用于景德镇御窑厂的瓷胎洋彩装饰。因其发色高贵艳丽,深受陶瓷爱好者的欢迎。美誉其为“红若赤霞,赧如羞女”。

为了实现这款经典釉色的高温化,过山通过大量的比对实验,最终运用单纯的铜元素发色,以铜代金,成功研发出了高温胭脂紫釉。新釉色不仅填补了高温釉色上的一个空白,还让胭脂紫釉具备了高温釉特有的丰富质感和结晶效果。

其次是钧瓷,玫瑰紫、丁香紫,都是宋代钧窑的经典色,清代御窑厂进行了成功的仿制,成品中不仅有与宋钧神似的传统色,也有具备明显自身特色的创新之作。过山陶瓷在复刻过程当中,除了传统的釉色外,还运用其丰富的窑变现象,在无意中烧制出神似西方印象派点彩画法的类钧作品,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釉色形态,被陶瓷爱好者戏称为陶瓷里的印象派。

2.扎根传统文化土壤,让传统永不褪色

中国传统色,在中华文明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对社会、政治、文化和生活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是东方智慧和审美的结晶,代表了中国古人独有的审美情趣,也是中华文化精神的重要体现。

在种类繁多的中国传统色当中,瓷之色,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支,也是中国色彩的巅峰。在传承已有瓷之色的基础上,为陶瓷传统色扩容,以当代制瓷语言,重新讲述中国传统色的故事,成为当代瓷人努力的方向。

与中国古代建筑、髹漆、服饰、绘画等颜色载体相比,以陶瓷釉色为载体表现中国传统色,具有着无法比拟的自身优势。一是陶瓷釉色千年不退。陶瓷,特别是高温陶瓷,因其自身的稳定特性,具备千年不腐的特点,陶瓷的釉色不会因为日晒雨淋,或者空气氧化而发生褪色的现象。以釉水来呈现中国传统色,不会像建筑和服饰上的色彩,由于褪色造成与原色的色差。

二是釉色千变万化。高温颜色釉,在不同的原料配比,不同烧成温度和气氛,以及高温状态时的釉面流动作用下,釉水发色的种类,色彩的浓淡、质感,以及肌理表现丰富多变。有些甚至会形成类似于天然翡翠、鸡血石和玛瑙的色彩表现,这些优势都是其它颜色载体所不具备的。

最为神奇的窑变釉,其色彩之丰富,犹如云蒸霞蔚,有逾画工之妙;而肌理之多变,宛若鬼斧神工,妙不可言。常被陶瓷爱好者当作"祥瑞之征,视同珍玩"。

过山基地以釉色再现中国传统色,不仅极大地丰富了瓷之色的内涵,还能够让更多的中国传统色,成为永不消逝的色彩。

3.完善传统釉色档案,让色彩名符其实

多年以来,非遗基地对景德镇历史上绝大多数的高温颜色釉品类都进行了恢复性的研究实验,其中,成功复刻了历史上的多款经典色,经典器。

但是在复刻实验的过程当中,发现了一个现象,就是无论是御窑厂遗址博物馆,还是陶瓷博物馆,乃至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的高温颜色釉陶瓷,即使是同一品类,不仅不同朝代制作的发色有异,就连同一朝代烧制的,在色调和质感上也不尽相同。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陶瓷采用的天然原矿材料,不同批次之间矿物含量的差异有关,也与陶瓷匠人在制作工艺,以及高温烧制过程当中,烧成温度及气氛的差异有关,这种色彩上的明显差异给普通观赏者们带来了极大的困惑。

例如北京故宫馆藏了众多祭红釉藏品,从外观上看,明清两代的祭红釉虽有相似之处,用途也都是用来做祭祀的容器,但实际上却分别采用了石灰碱性釉和石灰釉两种完全不同的配方系统,因此发色各异。清朝人在《景德镇陶歌》里专门记述了烧制祭红的难度:“官古窑成重霁红,最难全美费良工。霜天晴昼精心合,一样搏烧百不同。”当代烧制的祭红釉,釉色更是浓淡不一,让人不禁疑惑究竟哪一种才是标准的霁红釉色。

针对这一情况,过山陶瓷在延续传统命名习惯的基础上,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新釉色,会根据每款新釉色的色相表现和结构特点,对标中国传统色的精细划分标尺,依据古人对传统色的命名习惯来重新加以命名,最大程度地确保釉色“名符其实”,解决陶瓷爱好者困惑的同时,还赋予了陶瓷釉色更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趣。

4.以新颜致敬旧色,让古老艺术照鉴未来

作为景德镇四个高温颜色釉非遗传承基地之一的过山陶瓷基地,与其它三个基地相比,并非以仿古瓷见长,而是更加侧重于陶瓷技艺的传承创新,创新釉色占到基地所有釉色种类的一半以上。在过山陶瓷看来:“创新并非是颠覆传统,更不是离经叛道,而是对传统的丰富与完善,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一脉同源的师承关系”。

因为今天的传统都是历史上的成功创新,当下的创新就是未来的传统。被前人传承至今,引以为傲的传统,都是被历史充分认可且保留下来的智慧结晶。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精彩,作为非遗文化传承者的当代瓷人,身上的责任,不仅要传承古人创造的精彩,还要立足于前人的成就,创造属于今天的精彩,不断丰富和发展景德镇陶瓷非遗文化的内涵,开创中国古老陶瓷艺术的旧色新颜。

四、环节设置

1.探秘中国传统色

12月21日当天上午10:00,传承基地负责人将在展览现场与观众围绕本场展览的主题内涵、何为中国传统色、走近陶瓷上的中国传统色、陶瓷的釉色是如何产生的、古代陶瓷釉色如何命名、如何欣赏单色釉之美、当代颜色釉的突破与创新,这七个问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2.寻找最美传统色

另外在此次展览中,主办方没有向以往的展览一样,为每件藏品设置展品说明,而是为每个展柜中的展品,设置了一组中国传统色的色卡。色卡上标示了该展柜中陶瓷作品上包含的中国传统色色卡和名字,方便观众自己去按图索骥,“查颜观色”,从而增加参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3.打卡中国传统色

展陈现场除了设置展品陈列区外,还设置了观众体验区,营造了以陶瓷为主题的生活场景区,呈现出与瓷为伴,以瓷为友的怡然生活状态。观众在这一区域,不仅可以亲手把玩和使用陶瓷作品,还能一起拍照打卡,记录下自己喜欢的最美中国传统色。并与与工作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陶瓷的制作工艺,以及色彩背后的中国故事。

THE END
1.景德镇御窑博物院全年开馆 Open all year around “岁岁鸭和TA的朋友们”——第19届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景德镇御窑专项赛总决赛正式启幕![2024-12-18] more<<<http://www.jdzyybwy.com/jdzmu/frontend/pg/index
2.粤博上新“瓷器上的釉色”展澎湃号·媒体澎湃新闻白釉瓷、黄釉瓷、红釉瓷、窑变瓷等每一种釉色所呈现的独特韵味,以及颜色釉瓷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第七部分“何以五色”,结合古籍文献和现代科学知识解释工匠如何赋予瓷器多彩的釉色;第八部分“瓷器色彩墙”重点展示广东省博物馆与上海交通大学设计趋势研究所的馆校合作研究成果,用现代色彩学的方式解析瓷器色彩的另一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671811
3.景德镇外销瓷博物馆景德镇外销瓷博物馆始建于2019年,2020年4月对外开放,现馆筑面积2422.35㎡,共三层,展示藏品3000余件,是集外销瓷收藏、展览、社会教育于一体的博物馆。本馆围绕景德镇外销瓷这一主题,以陶瓷历史发展为线索,以历朝历代销往各地的珍贵景德镇陶瓷为藏品,诠释了景德镇持续https://www.jdzwxcbwg.com/
4.全网最全!景德镇外销瓷博物馆打卡攻略来了全网最全!景德镇外销瓷博物馆打卡攻略来了! 参观路线:位于景德镇市区的东南方向,距离市区有一段路程,建议自驾或者打车前往。进入园区后,你会看到一座古色古香的三层楼房,那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景德镇外销瓷博物馆啦!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日9:00-17:30(节假日可能会有调整)。提前做好规划哦~ ?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269624298?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5.《新华每日电讯》专版关注!“千年瓷都”景德镇活力焕新大门前巨大的红褐色地标屹立,其上镂空雕刻着御窑厂历经明清两朝皇帝的年号。地标一侧是景德镇车水马龙的商业中心,另一侧是千百年来景德镇制瓷业的中心。走进遗址公园,仿佛可以触摸到“千年瓷都”的前世今生。 ——遗址“讲故事” 一座没有围墙的博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xOTI1NjE5OA==&mid=2652881681&idx=2&sn=485d9900f4272d3b28ca4b5adbf549f8&chksm=817e2bbca250a8d5ab16374c24576a127ec6eba936410b43911467d2d47a51b926084aebdc86&scene=27
6.新中国时期景德镇外销瓷展举行5月18日,观众在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观看展览。 当日,新中国时期景德镇外销瓷展在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开幕,展出从海外收购的1400余件新中国时期景德镇外销瓷。展览将持续到11月20日。 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5月18日,观众在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观看展览。 https://m.gmw.cn/2022-05/19/content_1302953875.htm
7.江西省博物馆清乾隆祭红玉壶春瓶 清光绪五彩镂雕西厢记故事图方瓶 明清外销瓷 闻名世界的景德镇窑瓷器,至少从宋代开始就远销国外。明末以降,销量大增。根据考古资料,东亚、印度半岛、中亚西亚、阿拉伯地区以及东非各国,都有景德镇瓷器或瓷片出土。 清青花西洋仕女图盘https://www.jxmuseum.cn/news/mediasource/1a2c29ebc623467bad33c7be13bf3661
8.新中国时期景德镇外销瓷展举行5月18日,观众在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观看展览。 当日,新中国时期景德镇外销瓷展在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开幕,展出从海外收购的1400余件新中国时期景德镇外销瓷。展览将持续到11月20日。 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5月18日,观众在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观看展览。 https://m.youth.cn/gqt/gqt/202205/t20220519_13704192.htm
9.景德镇窑青花果树纹双管瓶——每月一珍上海博物馆正在上海博物馆第二展厅举行的《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明清贸易瓷展》中有一件造型奇特的双管瓶,这是一件清代康熙年间生产的外销瓷器,由景德镇制造,销往遥远的欧洲大陆。 双管瓶是一种造型非常特别的器物,双口连体,器腹中间隔断不通,可以同时盛放两种液体(图1动画) https://www.shanghaimuseum.net/resource/museum_files/show_files/20150818153552837/index.html
10.天津博物馆天津博物馆藏瓷以明清时期景德镇窑瓷见长,藏品丰富、精美成序。此次展览甄选馆藏部分精品,让大众欣赏精美古代陶瓷艺术品的同时,能够了解到明清景德镇窑的发展脉络,装饰工艺及时代特征的演变规律,进一步展示景德窑瓷器生产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让文物真正活起来,成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成为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https://www.tjbwg.com/cn/NewsInfo.aspx?id=17756
11.景德镇新增一个博物馆!景德镇外销瓷博物馆开馆日前,景德镇外销瓷博物馆在宁封窑国际陶艺村隆重开馆,其基本陈列展“陶瓷之路——走向世界的景德镇外销瓷”也于同日开幕。秉着突出“共生、创新、和谐”共识,弘扬“东亚意识、文化交融、彼此欣赏”的“东亚文化之都”精神,其开馆依托于景德镇的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生动地向世界讲述景德镇外销瓷历史文化故事,填补了瓷都外销http://m.yun.jxntv.cn/c/NmtaeUQ2NXd1K0Z2NVZsQ0hUdjlZZz09.html
12.景德镇300余件"一带一路"外销瓷亮相国博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13日讯(记者 周剑)由景德镇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归来·丝路瓷典"展今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启幕,集中展出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300多件(套)景德镇生产的外销瓷精品,把中外观众带入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情境。 本次展览集中展出的外销瓷器型千样百态、花色奇艺缤纷,涵盖食具、茶具、咖啡具、陈设器https://item.btime.com/053k0er775ihpjvm9v3oprh855b?from=browser
13.窑火不熄瓷缘深长——景德陶瓷的万里丝路情吉尔吉斯斯坦国家博物馆曾接收过一件当地出土的景德镇窑划花青白瓷瓶。吉尔吉斯斯坦国家战略研究所研究员舍拉季尔·巴克特古洛夫说,20世纪80年代,这件瓷器在比什凯克附近的村庄被发现,吉方人员与中国考古同行核实后基本确认它为宋代作品。 4月18日,在江西省景德镇外销瓷博物馆,一名参观者在欣赏清代康熙年间的青花矾红描金https://www.yidaiyilu.gov.cn/xwzx/dfdt/3186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