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为什么,我于艺术品之中,最爱瓷器。每次进大超市,有事没事都要流连于瓷器展柜前,对于名贵瓷器,虽然无力购买,却迷恋不已,久久观瞻不忍离开。
我曾经在杭州参观过宋瓷博物馆。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百家争鸣、百花争艳的繁荣时期。宋瓷的润泽令我深深地沉浸其中,只顾着观赏每件瓷器,连一张照片都没拍,有点遗憾。不过,我打算还去一次呢。
甘肃省博物馆的瓷器展柜,摆放的瓷器比较少,但有一个专门的彩陶展厅,可能是有了彩陶展厅吧,其他瓷器是否就黯然失色了呢?
有幸在三峡博物馆,我见到了“历代瓷器”展厅,我几次三番去看,也由此认识了展厅的讲解员燕子。
在三峡博物馆历代瓷器展厅按照历史顺序布展的各种瓷器,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瓷器的发展越来越精美,人们对于瓷器的欣赏水平可能也越来越提升,经济能力也越来越强,平时使用的瓷器就够好的了。我日常使用的瓷器,以白瓷和青花瓷为主。如玉般的白瓷使用起来,给我干净清爽的享受,让我心情宁静。青花瓷虽不属于名瓷,也让我有着蓝天白云的澄明透彻感。
还是观赏观赏三峡博物馆的精品吧。
我在三峡博物馆第一次见到鸡缸杯。
鸡缸杯是明代皇室用来喝酒的酒杯。上面画着公鸡、母鸡和小鸡,故称鸡缸杯,此杯是明成化年间景德镇御窑烧制。燕子讲述了关于鸡缸杯的故事,很吸引人。
据史书记载,当年万贵妃非常喜欢成化斗彩杯,尤其是鸡缸杯,成化皇帝为了讨好她,下令景德镇官窑大量烧造,至于这杯子上为什么画的都是鸡的图案,从古至今有多种说法:
有史书上说,成化皇帝热衷书画,有一次他欣赏宋代人画的《子母鸡图》,看到母鸡带着几只小鸡觅食的温馨场景,非常有感触,就在这幅画上题了一首七言诗,诗表达了母鸡对小鸡的爱护之情,也许正因为如此,成化皇帝萌发了要做成化斗彩鸡缸杯的心愿。
另有学者分析说,画鸡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成化元年是鸡年;再一个就是“鸡”和“吉祥”的“吉”谐音。由于成化斗彩鸡缸杯的独特魅力受到了文人和上流社会的喜爱,价格也被推高。据明代《神宗实录》记载:“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斗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成杯指的就是鸡缸杯。清代《陶说》里记载:成窑以斗彩为最,酒杯以鸡缸为最。意思是说在各种酒杯中,鸡缸杯是最好的。
成化斗彩鸡缸杯为明代成化皇帝的御用酒杯,烧造时因帝王之家的高要求,成品率不高,上品供奉宫廷,次品则被销毁,因而流传到民间的数量极少。在古代瓷器收藏家之中就已经流传这样一句话:“宁存成窑,不苟富贵。”另在《万历野获篇》中则有“成窑酒杯,没对至博银百金。”成化官窑瓷器受人追捧程度可见一斑。
鸡缸杯,即饰子母鸡图之盛酒小杯,环绘公鸡偕母鸡领幼雏觅食。子母鸡图,早兴于宋朝,然画于瓷上,则从成化开始。由于鸡缸杯色彩缤纷鲜明,绘画率真可人,被业内称为神品。自明代以来,鸡缸杯便被视为千金难买。成化鸡缸杯曾于1980及1999年拍卖,均刷新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
2014年4月8日香港苏富比举行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春季拍卖会,此次明成化窑鸡缸杯起拍价为1.6亿港元,在经过八口竞价后以2.8124亿港元成交,买家为上海藏家刘益谦。
另外我认识了各大名窑的瓷器代表瓷品。
釉里红诞生在元代景德镇窑,是在瓷胎上先用铜红料着彩,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还原气氛中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因红色在釉下,得名釉里红。釉里红虽然创烧在元代,但并不是当时瓷器界的主流,直到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釉里红才真正意义上成为瓷器界的宠儿。在国内外传世的洪武时期瓷器中,以釉里红存世数量最多,纹饰最美,制作最精,故有“洪武贵红”一说。朱元璋之所以对釉里红情有独钟,原因归纳起来大概有三点:一是红色代表中原正统。蒙古崇白,华夏尚红,朱元璋作为以推翻蒙元统治为目标的农民军领袖,为凝聚汉族人心,扩大起义队伍而选择红色。二是对五行学说痴迷笃信。根据传统风水理论来讲,东、西、南、北四方位分别对应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兽,朱元璋出生南方并有参加红巾军起义的经历,理所当然认为红色能给自己带来好运。此外,民间还传说朱元璋在一次作战失利逃亡中,曾藏匿在景德镇一座红塔里而躲过敌军的搜捕追杀。三是朱元璋的姓氏“朱”本意就为赤色,所使用年号洪武的“洪”与“红”谐音,喜爱红色当然在情理之中了。
元代釉里红玉壶春瓶
玉壶春瓶样式起源于唐代寺庙中的净水瓶,因唐人司空图所作的《诗品·典雅》中有“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座中佳士,左右修竹”的句子而得名,“春”指的是酒,这是古代的酒瓶。宋代以后广泛流行,成为中国瓷器的典型器形。白釉略带微灰色,红釉好像随意挥洒了几笔,自然流淌成不规则的块状红斑,发色鲜艳明亮,莹润饱满,这是元代釉里红存世精品。
元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
这件富丽典雅的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是元代文物,图案层次丰富,自上往下依次绘蕉叶纹、回字纹、海水纹、如意云头纹、缠枝牡丹纹、变形莲瓣纹、卷草纹、回字纹,构图严谨繁密而不凌乱,符合元代瓷器装饰繁缛、密不透风的特点。牡丹素有国色天香之称,是元代瓷器花卉图案的大宗。
明·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碗
这只碗满施釉里红,通体有细小开片,类似哥窑的金丝铁线,口沿内外均绘回纹,内壁绘缠枝菊花纹,内底绘折枝牡丹纹,外壁绘缠枝牡丹纹,枝叶硕大饱满,牡丹妖娆艳丽,釉色红中泛黑,可能跟烧制时窑温偏低有关。
清·康熙釉里红龙纹大缸
高大的缸上釉里红发色纯正饱满,莹润透亮。绘有海水中的二龙戏珠图案,浪花线条流畅清晰,极具动感,波涛汹涌翻滚,两条巨型红龙腾空跃起,翻江倒海,威武矫健,张牙舞爪向海中升腾的红轮飞去,是康熙时期典型龙纹造型,自由奔放,气势磅礴。
还有清代的几只釉里红瓷碗,真的想把它们拿在手里把玩呢。
宋·吉州窑黑釉鹧鸪斑纹瓷盏
这只碗上的斑纹,我也喜欢。
元·青白釉贴塑梅花双耳瓷瓶
这件贴着梅花的瓷瓶好可爱。高20.4厘米,口径4厘米,底径6.3厘米。
元·影青釉瓜形铁锈花龙柄提梁壶
这件被收入《中国美术全集》的影青釉瓜形铁锈花龙柄提梁壶,高12.2厘米,口径2厘米,底径6.8厘米,1954年在重庆市沙坪坝区小龙坎元墓出土。泥塑的昂首龙头作流,龙颈贴于壶身,龙身卷曲作提梁,肢尾鼓凸并贴于壶的上部,呈飞腾状。通体施青白釉,釉色白中泛青,腹上有一处铁锈斑,底无釉。造型独特,设计巧妙,为元代瓷器中实用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完美器物。
褔碗,多么吉祥的碗啊!不知道谁曾端着它,盛满自己的福报,过完他幸福的一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