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博物馆:厚重的历史鲜活的记忆

博物馆是了解一个地方的过去和现在的平台。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发展史,人们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穿过时空的阻隔,俯瞰历史的风风雨雨,源远流长的地方历史的重要见证,它已成为城市文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她犹如和煦的春风,干旱时的及时雨,让千年瓷都的“文化遗产活起来”了。根据国家文物局2013年度博物馆年检备案情况,截至2013年底,全国博物馆共计4165家,国有博物馆3354家,民办博物馆811家。其中民办博物馆增速尤为显著,比2012年度增加164家,所占比例由2012年的16.7%上升至19.5%。景德镇市民办博物馆的发展速度在江西处于领先,江西省民办博物馆占全国民办博物馆数的2.7%;景德镇市民办博物馆占全省民办博物馆的60%、占全国民办博物馆的1.5%。

陶瓷是景德镇的立市之本、称都之源。瓷器发展是中华民族文明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比“四大发明”更具影响力。认识中国,从瓷器开始;认识China,从景德镇开始。一个传统手工制瓷技艺,让一座城市延续近2000年,还青春无限、魅力四射,这在世界上也绝无仅有。而今天,用老祖宗留下弥足珍贵的陶瓷文化遗址遗存,集中地展现给全世界,就是一个最好佐证。

景德镇博物馆的发展走过了六十个春秋。前30年,仅有3家公办博物馆;后30年,公办和民办博物馆就有10多家。实际上我市首家民办博物馆,早在2006年7月23日,由收藏家孔发龙投资1000多万元兴建注册,也就是如今的景德镇精益斋陶瓷博物馆,但当时没有纳入文博部门正式管理。2010年1月,国家文物局等七部门下发《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后,才迎来了民办博物馆的春天。2010年11月,江西省文化厅在全省首次批复了景德镇皇窑陶瓷艺术博物馆、景德镇十大瓷厂陶瓷博物馆、景德镇精益斋陶瓷博物馆三家民办博物馆,2012年至今又有9家民办博物馆成立。景德镇已形成公办为主体、民办为补充、各有特色、互相完善的博物馆新格局。

公办为主体,主要是体现在馆藏的全面性和权威性上

1954年1月,作为国内第一家大型陶瓷专题艺术博物馆的景德镇陶瓷馆,正式建馆开放。该馆收藏着自新石器时代陶器和汉唐以来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陶瓷名品佳作2万余件,其中国家珍贵文物500余件,涵括了景德镇千年制瓷历史长河中的代表品种,从装饰上分有影青、卵白、青花、五彩、粉彩、色釉瓷等,从造型上分有碗、盘、杯、碟、壶、瓶、罐、雕塑等,从工艺上分有拉坯、印坯、镶坯、注浆、机压等。此外还收藏不少外国瓷和外地瓷,以及金石玉器、书画等,特别是近现代和当代景德镇陶瓷精品。所有馆藏年代可靠、品类丰富、科学价值及高,是收藏家、鉴赏家最具权威的断代标尺,为陶瓷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最可靠的实物依据。如今文化大繁荣催人奋进,景德镇陶瓷馆易名为景德镇中国陶瓷馆新馆的装修工程正在如火如荼2015年将迁入位于昌南湖畔的现代化新馆。新馆占地近3万平方米,其中仅展厅面积就高达1万多平方米,按照“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高标准进行建设。届时,她将会以新的面貌,揭开神秘的面纱。

创建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景德镇陶瓷民俗博物馆,是集明清建筑保护、文物收藏、瓷业习俗研究与展示、旅游接待为一体的园林式国家三级博物馆。该馆不仅保存着极具地方特色的11栋明、清世俗建筑,清代镇窑整体迁建落户,还搬迁保护了1栋较为完好的古窑房,2栋原装的古坯房,4栋用技改中拆除的古坯房料复原的坯房,都是明、清窑业建筑的原始遗物。明清六式窑的复原复烧,并收藏有一批五代至民国时期景德镇民俗用瓷、生产和生活器具、古代碑刻、石造像以及当代名人陶瓷书画作品。同时,该馆举办了瓷业习俗、民俗用瓷、古代制瓷图、古今名人陶瓷书法艺术及瓷乐演奏等展演活动。

这座“博物馆”建成之后,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1987年来自国内各地20余位专家教授在评审意见书中指出:景德镇“遵循忠实历史、科学复原的指导思想,把散落在市郊濒于毁坏且难以就地保护的作坊和明、清世俗建筑搬迁复建,……突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独立个性,具有强烈的东方文化建筑艺术色彩,成功地构成为一座新型的博物馆,在国内外独树一帜”。同年12月《中国环境报》以头版头条报道指出: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设计和营造的结果,“在我国首次解决了迁建与集中保护珍贵的明清民俗建筑的问题,……为保护历史名城的珍贵遗产作出了较大贡献。”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朱自煊、副教授楼庆西参观后挥笔写道:“这种形式,在国内当属独创”。

民办为补充,主要体现在馆藏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上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发挥博物馆的欣赏和教育功能

taoci52.com编辑推荐

景德镇陶瓷民俗博物馆,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西市区枫树山蟠龙岗,占地面积达15万平方米。馆内竹木青翠,溪湖鱼跃,古建筑错落有致,瓷文化绚丽多彩。幽雅的自然环境与古朴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令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

景德镇陶瓷民俗博物馆创建于上世纪70年代末,是集明清建筑保护、文物收藏、瓷业习俗研究与展示、旅游接待为一体的园林式国家三级博物馆。

目前,该馆不仅保存着极具地方特色的11栋明、清世俗建筑,还收藏有一批弥足珍贵的五代至民国时期景德镇民俗用瓷、生产和生活器具、古代碑刻、石造像以及当代名人陶瓷书画作品,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该馆结合自身的藏品特点,举办了瓷业习俗、民俗用瓷、古代制瓷图、古今名人陶瓷书法艺术及瓷乐演奏等展演活动。

如今,历经30多年来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该馆已发展成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

老建筑重焕青春

上世纪80年代初,经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建筑协会有关专家鉴定,景德镇明代建筑是继我国安徽徽州、江苏洞庭东山、山西丁村之后的又一次重大发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夏鼐等在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上提案,呼吁把“这些重要的明代建筑在原地完整保存下来,并保持它们原来的环境气氛,建成一个别具风格的露天博物馆”。之后,景德镇市人民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保护了11栋明、清世俗建筑。它们均从景德镇附近乡村迁建于此,以浮北古村落的坐落方式进行布局,形成了“明园”“清园”两大建筑群,具有显著的地方建筑特色。

其中,“明园”由夏田闾门、五股祠堂、汪柏故居、金达故居等7栋明代建筑组成,1987年公布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夏田闾门是“明园”的出入口。其制作精巧,形制简洁,是我国罕见的明代闾门建筑遗存。

五股祠堂,为六柱五开间,分门厅、享堂和后寝三进。门厅高大雄壮,装饰瑰丽。后寝是两层楼房,享堂右侧边门上镶嵌着“嘉靖甲申年建德县岁贡汪楷立”字样的木质匾额,该木匾铭文佐证了其营造年代不晚于明嘉靖年间。享堂后部设有“夹室”,夹室是宗族用来关押触犯族规者的班房。夹室的建造,说明了当时除国法之外还有不可侵犯的宗法制度来严格规范和束缚着人们的言行。因此,五股祠堂的铭文和夹室具有很高的地方史研究价值。

汪柏故居是明嘉靖年间浮梁兴田夏田村人、广东道副使汪柏致仕返乡后建造的宅院。其建筑两进两层,三间五架穿枋式结构,装饰精美,多采用砖雕、石雕、木雕手法,并出现了超法规的风纹和罕见的海怪戏水纹。

金达故居是明嘉靖年间浮梁峙滩英溪乡探花、翰林院编修、国子监司业金达的出生地,其建筑为三间五架两层穿斗抬梁混合式结构,外观简略而屋内却大量运用牡丹、卷草、荷叶、凤凰等木雕装饰,显得极其华丽,金达是景德镇地区历史上唯一的一名探花,也是景德镇地区古代科举考试中学位最高的儒士。

清园,有玉华堂、大夫第、华七公大宅等4栋清代建筑,1987年,其被公布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玉华堂为清代嘉庆年间宗族祠堂,原名“通议大夫祠”。它由照壁、门厅、享堂和后寝组成。其建筑平面开阔,空间高大,梁柱用材粗犷壮观,砖雕、石雕和木雕装饰图案富丽堂皇,现已开辟成景德镇瓷业习俗陈列的主展厅。

大夫第是清道光年间浮梁庄湾进士黄中理的宅院。它由两栋全封闭式的住宅、书房并列组合而成。其中,书房厅前设有祭台和石栏水池,两旁是槅扇厢廊,门外有一小花园,形成一处闲静幽雅的小天地。

华七公大宅是清道光年间浮梁礼芳村首富华七公私宅。华七公主要经营木材与烧瓷窑柴,生意近在景德镇,远达江、浙各地。其私宅为半封闭式,由门楼、门厅、前堂、中堂和后堂五大部分组成。其建筑规模宏大,用材精良,多选用白果树营造,而且木雕图案丰富华丽,门楼前檐柱还用青石作柱身,门坎高,门厅至前堂的台阶更高,这就充分反映了屋主的雄厚资产以及在当地的显赫社会地位。

在景德镇陶瓷民俗博物馆中,还收藏着一大批五代至民国时期景德镇陶瓷民俗文物,其中有饭具、酒具、茶具、文具、陈设器、盛器、祭器、冥器以及制瓷工具。它们不仅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同时,馆内还收藏着一批古代石质文物,如目前发现的江西省最大的两尊明代石质人物立像以及北宋镇压西南少数民族起义的黔南路马步军总管、官至“知二广经略安抚史”的程璘及其妻、妾的墓志铭等。这些石质文物是研究景德镇地方史乃至中国古代史的珍贵实物资料。

陈列、演奏带活展览

除了各具特色的藏品,景德镇陶瓷民俗博物馆还按照不同的主题陈列让展示更为生动。

“景德镇瓷业习俗陈列”,分成主展区、古代窑炉模型展区及水碓棚展区三大块,展示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它以实物、图片、模型、场景、硅胶人物像以及动态的高科技幻影成像等陈展形式,全面地反映了古代景德镇制瓷业中的产销、行帮、行规、祭祀和行业语言等民俗文化。它是目前景德镇市陈列内容最丰富、展示形式最新颖的陈列,备受观众喜爱。

“景德镇民俗用瓷陈列”,由景德镇的千年窑火烧造出无数的陶瓷精品组成,以器物用途分类为方块,为观众搭建了文物鉴赏、文化交流的平台。民俗用瓷的门类繁杂、品种多样,主要分为饭具、酒具、茶具、文具、洁具、盛贮器、陈设器、冥器、祭器等民俗用瓷。这些瓷器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和艺术性,不论在皇宫大内还是在寻常百姓家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给予人们极大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上的愉悦,它承载着厚重的民俗文化,是人类文明进程的历史见证,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

此外,博物馆内长期展出名为“瓷都赞”的中国古今名人陶瓷书法艺术展。该展览共展示了45块高112厘米、宽57厘米的大型书法瓷板。其内容有党和国家领导人给景德镇的题词、题诗;书画名家书写的唐代以来文人墨客咏颂景德镇或景德镇瓷器的诗词等。诗词书法,莹莹玉瓷,荟萃一廊,交相辉映。

“景德镇古代制瓷图展”是根据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和清代唐英《陶冶图说》的记载,并考察传统制瓷的实际生产工艺,运用42块青花图文瓷板,在仿古长廊形成了展线为120米长的一个独具特色的展览。观众看图阅文,可以全面了解景德镇古代制瓷的生产工艺,作为展品本身的青花瓷板也让观众赏心悦目。

瓷乐演奏是博物馆的另一亮点。瓷乐乐器,早在中国古代就颇为盛行,如陶埙、石磬、土鼓、瓷瓯等。它们有的用于民间,有的用于宫廷礼仪,但多已失传。1985年,景德镇首次成功研制出以瓷盘为主要材料的新型民族打击乐器“瓷瓯”,至1999年8月,又成功研制出瓷磬、瓷笛、瓷箫、瓷埙、瓷管钟、瓷编钟、瓷长鼓、瓷唢呐、瓷二胡等,已初步形成一整套瓷质乐器。瓷乐演奏清新悦耳,美妙动听,是景德镇瓷器“声如磬”的完美体现。2010年,景德镇陶瓷民俗博物馆瓷乐演奏在上海“世博会”上一展风采。

2019“景德镇博物馆之夜”于7月19日再次开启!四家国有博物馆共襄文化盛世,多场文化活动将陪伴您度过美丽夏夜。

2019年7月至9月,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景德镇民窑博物馆、乐平博物馆、浮梁县博物馆将在每周五、周六的晚上延长开放到21点,并将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为白天忙碌的市民和游客提供独特的夜晚参观体验,感受别样的博物馆之美和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

7月19日下午三点,“国家记忆——景德镇国家用瓷特展”“归来·丝路瓷典特展”开展暨“景德镇市博物馆之夜”活动开幕仪式在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举行。市委书记钟志生宣布展览开幕。汪立耕、张春萍、董立新、曹雄泰、刘朝阳、沈水生、王鸿运等市四套班子领导及著名文化学者、凤凰卫视高级策划王鲁湘出席开幕式并参观展览。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景德镇民窑博物馆、乐平博物馆、浮梁县博物馆4家国有博物馆馆长共同启动“景德镇市博物馆之夜”活动。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刘朝阳主持开幕仪式。

据悉,此次举办的“国家记忆——景德镇国家用瓷特展”“归来·丝路瓷典特展”暨“景德镇市博物馆之夜”活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重要指示要求的具体举措,也是我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活动之一。

国家记忆——景德镇国家用瓷特展

200余件由景德镇生产的国礼瓷、国宴瓷、重大国际活动纪念瓷、中南海等重要场所陈设用瓷,不仅展现了发展的历程,更记录了中国外交外事活动的一个个重要时刻,是国家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

归来·丝路瓷典特展

这是继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首展,国家博物馆、深圳南山博物馆系列展览后,经过研究、整理和提升的升级版展览。600多件精美的外销瓷,将在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长期陈列展览,让大家更好地领略中国陶瓷,充分认识对世界全球化、多元化的巨大影响和贡献。

中国御窑工艺博物馆20日在中国瓷都景德镇的御窑厂遗址开馆,为公众欣赏古代皇家精品瓷器、了解中国精湛的制瓷技艺及其发展历程提供了一个平台。

为此,景德镇文化部门组织业内高水平企业,探索古代制瓷工艺,根据御窑瓷器特征,印证考古资料与文献史料,经上千次试验,力图再现御窑瓷器的生产工艺,并严格按照这些工艺模拟烧造出一批产品,使普通公众也能欣赏到古代专供皇族的精品瓷器。

中国御窑工艺博物馆馆长向元华说:“馆内展品达150多件,主要模拟明、清时期御窑厂生产的日用瓷器,再现了白鹿尊、青花抱月瓶、百碟瓶一批历史精品。”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张燕认为,这批展品在逼真度等方面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生产者对古代制瓷工艺各个环节的研究非常深入,遵循这些工艺生产出来的部分产品公之于众,有助于研究人员解决中国陶瓷考古史上的一些疑难问题,为研究中国陶瓷史、科技史、文化艺术史提供了一分宝贵的实物资料。

博物馆还通过文字、图片、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向游人展示制瓷工艺的历史和传承,介绍这些珍品的原料和窑具,工匠成型、彩绘、填色的制瓷过程,以及历代帝王管理窑厂、官员监督工匠制作的历史等。

博物馆位于元、明、清三代专门烧造宫廷用瓷的皇家窑厂遗址之上,这片遗址面积约6万平方米,具有独特的文化考古价值。多年来,文物考古部门进行了多次抢救性发掘,清理了埋藏落选的贡品、遗址等大量官窑标本,修复了数以千计的官窑珍品,有一批被誉为“绝世孤品”的瓷器和文物遗存面世。

景德镇陶瓷馆是国内第一家大型陶瓷专题艺术博物馆。景德镇陶瓷馆于1954年1月1日对外开放,最初馆址临时设在市区中华北路301号的天主堂内。1955年9月,景德镇陶瓷馆的新馆舍正式落成于莲社北路21号。它占地面积7000多平方米,展厅面积528平方米,馆名由郭沫若先生题写。1965年8月扩建展厅主体两侧469.2平方米,与主体形成一个整体。1974年1月,陶瓷馆第二次扩建,新建一幢三层的展览大楼,计1500平方米。截止2013年6月,景德镇陶瓷馆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584平方米,库房面积376平方米,展厅面积3194平方米。

景德镇陶瓷馆收藏着自新石器时代陶器和汉唐以来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陶瓷名品佳作2万余件,其中国家珍贵文物500余件,涵括了景德镇千年制瓷历史长河中的代表品种。从装饰上分,有影青、卵白、青花、五彩、粉彩、色釉瓷等;从造型上分,有碗、盘、杯、碟、壶、瓶、罐、雕塑等;从工艺上分,有拉坯、印坯、镶坯、注浆、机压等;此外还收藏不少外国瓷和外地瓷,以及金石玉器、书画等。特别是景德镇近现代艺术陶瓷精品,更是该馆独有藏品。所有馆藏品类丰富、科学价值极高,为陶瓷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最可靠的实物依据。

(一)

眺望世界范围,没有第二座类似景德镇陶瓷博物馆专门针对陶瓷艺术的博物馆。可以非常自豪地说,我们拥有了别人不曾拥有的精彩。在过去一甲子的岁月里,它心平气和地站在喧嚣以外的安静之处,如果途经此处的人们不特意抬头仰望,就会与深邃的历史,跌宕起伏的制瓷传奇擦肩而过,这将是一种潜伏在内心深处的遗憾。因为,这里收藏着有关”CHINA”一切,错过这里,将无法在他处得到盘踞在你内心有关瓷的解答……

因此,便有了一条原则成了外地人来景德镇应该完成的规定动作:他们必须去三个地方——御窑厂、景德镇陶瓷馆和古窑。如果忽略这三个地方的任何一处,仿佛都不曾真正来过景德镇,更别说了解了“CHINA”的真正身世故事,那将是何等的遗憾呀!而景德镇陶瓷馆就像这座城市瓷文化的一位“守护神”,它默默地庇护着、收藏着这座城里所有有关瓷的一切信息,过去、现在、甚至未来。只要你迈进那扇门,它向你敞开的是一个熠熠生辉的陶瓷世界……

景德镇陶瓷馆眼下位于风景优美,闹中取静的莲社北路169号,馆名是1964年由郭沫若先生题写的。馆内藏品通过调拨、捐赠、收购、移交等方式入藏。其中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陶瓷馆建馆初期先后从文化部文物局、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江西省博物馆调拨一批精品供景德镇陶瓷馆收藏、展示。景德镇陶瓷馆内收藏有自新石器时代陶器和汉唐以来景德镇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陶瓷名作3万余件,其中文物藏品5000余件,还有收藏有明清及当代书画600余幅,其中有“金陵八家”、“珠山八友”等名贵字画,以及玉器、金银器、砚台、石碑、石刻等杂项藏品。

当你走进景德镇陶瓷馆,你就走进了一个独一无二的瓷的世界,虽然在陈列上只是沧海一粟,难以完全,但这里呈现的是陶瓷中的精品,是陶瓷艺术领域中的一个个生动的代表符号。这座陶瓷馆,规模不大,但里面的容量却不小。其设有“历史之部”、“新中国之部”、“专题展览厅”三个部分,共计有220多件古今经典瓷器展品,比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我国从五代的青瓷、白瓷,到宋代的青白瓷,元代的青花瓷釉里红,以及明代的青花瓷、五彩瓷,斗彩各类颜色釉瓷,直到清代的数十类精品陶瓷。

这里还有我市原各大国有陶瓷厂、陶瓷研究所、著名陶瓷名家的精品瓷之收藏。这些珍贵的陶瓷真实地反映了景德镇陶瓷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展示了历代景德镇陶瓷工人的聪明才智和伟大创造精神。景德镇陶瓷馆基本陈列展示的是景德镇自汉代开始至今的历代陶瓷代表品种220件,比较系统的诠释景德镇1800余年瓷业薪火相传,发展脉络完整的历程,让观众从中品味到——景德镇由瓷器而形成陶瓷产业进而独步陶瓷制造业高峰,成为“瓷都”的发展历史。

(二)

而且,为了让全国人民都能充分感受到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辉煌历史,景德镇陶瓷馆多年来坚持在国内其他城市举办专题展览,次数多达近20次,他们注重选择和国有博物馆合作,保证了质量、规模和安全。除了国内重要一线城市外,专题展览足迹还踏入北京、咸阳、杭州这样的历史文化名城,产生了良好效应。

陶瓷馆还利用每年的国际博物馆日契机,运用图版形式进社区、到学校、走军营开展宣传,并且邀请部队官兵、机关工作人员、学生来馆参观交流。陶瓷馆针对不同层次的观众采取了不同的讲解方式,如针对中小学生,采取科普教育、陶瓷知识教育等形式进行讲解;针对专家学者,从陶瓷历史、陶瓷工艺、陶瓷鉴赏等形式进行讲解;针对普通观众,采取历史典故等趣味性内容进行讲解,受到参观者的欢迎。

因而,这里丰富独特的陶瓷精品馆藏,自然也成了国际人士朝觐中国陶瓷的圣地之一。无论春夏秋冬,这里总是可以看见来自一车车世界五大洲的专程朝圣的客人。他们在馆内面对这些精美绝伦的景德镇陶瓷艺术绝品极品肃然起敬的模样,可以想象他们内心的震撼仰慕乃至留恋忘返。

(三)

正在施工的新馆,位于昌南湖畔,风景旖旎、地势开阔,有利于车辆的进出停放,不会造成交通拥堵,来去自如。展厅面积就高达一万多平方米,是现在展厅面积的数倍。新馆按照“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目标,依照高标准、高规格、国际化进行空间设计规划,打造现代化、交互式的高科技展馆,功能将大大丰富和完善。建成的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将由常设展厅、临时展厅、学术交流区、公共活动空间、休闲商务区、办公区、多功能区、库房区等组成,满足收藏、展示、研究、培训和教育等各项功能需求。

据记者了解,新的展馆充分综合利用多种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结合光、电、声效果,给观众以全新文化体验。不再满足于宏伟、精致的建筑中文物孤立、静态的展示方式,不再满足于定时、定点的参观模式,而是让文物生动起来,让历史的故事再现出来。比如多媒体技术做导游、语音导览、手机导览等多种方式,为参观者详细介绍展品或建筑物位置情况。再比如,观众一进入新馆的展厅,即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藏品数据库,了解到藏品或展品的详细信息和背后的历史文化信息、故事等等,非常方便快捷。

相比老馆仅仅一千平米的展览面积,新馆上万平米的展厅能展示绝大部分藏品,包括书画和杂件,将千年历史的“瓷器、瓷业、瓷都”完整生动地呈现出来。届时,众多难得一见的珍贵文物将让人们大饱眼福。不难想象,景德镇陶瓷馆新馆的启用和开放,必将成为瓷都新名片,再次有力地向世界展示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新馆将命名为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这项工程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项目总占地面积86451平方米,建筑面积2.7万平米,总投资2.5亿,主体建筑于2005年初步完工。目前,装修续建工程正全面展开,项目计划投资1.5亿,预计2015年10月正式开馆。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为宗旨,以打造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气息的国家一级博物馆为方向。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的建设将紧紧抓住景德镇陶瓷文化发展中“瓷器、瓷业、瓷都”这条主线,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技和信息等展陈手段,成为集陶瓷精品展示、陶瓷学术研究、陶瓷文化传播、陶瓷知识教育于一体的公益性公共服务平台,让观众回眸景德镇“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的陶瓷发展历程,品味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盛宴,从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向世人展示中国陶瓷和千年瓷都的历史辉煌。

“体育陶瓷”即将进入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博物馆

“体育陶瓷”获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于再清肯定

日前,景德镇橄榄枝陶瓷有限公司创作生产的体育陶瓷即将被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博物馆收藏,同时北京奥林匹克俱乐部与景德镇橄榄枝陶瓷有限公司正式成为合作伙伴,双方联袂打造、宣传2022年冬奥会,以体育陶瓷为媒作为中国申奥成功和冬奥会的文化传播。10月7日,记者来到景德镇橄榄枝陶瓷有限公司,采访了董事长江爱莲。

江爱莲说:“这次能够与北京奥林匹克俱乐部成为合作伙伴,相信跟公司坚持秉承‘打造奥林匹克体育陶瓷,让陶瓷文化与体育精髓完美结合,进入奥林匹克运动大家庭’的公司理念有很大关系。其实早在2013年公司成立之初,公司产品创作思路就是将奥林匹克精神通过陶瓷表现形式和生产工艺把陶瓷与体育完美融合起来,不仅要具有艺术性,还要具有实用性,这样才可以传播中国元素——瓷器,让中国瓷器注入新的生命力,让更多的体育爱好者能够感受到奥林匹克精神,感受到体育带来的快乐!”

冬奥会冰壶项目

在上次的采访中,曾了解到景德镇橄榄枝陶瓷有限公司已经把58项奥运会(夏季、冬季)运动项目的体育陶瓷产品创作生产出来。而目前,公司研发创作出各体育项目的其他延伸陶瓷产品也即将亮相。江爱莲告诉记者,公司和北京奥林匹克俱乐部已经瞄准明年的里约奥运会,准备合作举办一次体育陶瓷展,将公司的所有体育陶瓷产品进行展示,以世界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赛事为平台,与世界各国互动,与参赛运动员互动,使体育陶瓷成为链接奥林匹克文化和精神的重要形态,使公司能够通过这一最高平台走得更远!

北京奥林匹克俱乐部

北京奥林匹克俱乐部是一家以贯穿国际奥林匹克体育精神为发展方针战略的国际体育文化交流合作平台,俱乐部是由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于再清先生亲授的中国唯一一家非官方指定的国际组织机构。

民俗博物馆,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西市区枫树山蟠龙岗,占地面积达15万平方米。馆内竹木青翠,溪湖鱼跃,古建筑错落有致,瓷文化绚丽多彩。幽雅的自然环境与古朴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令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

民俗博物馆创建于上世纪70年代末,是集明清建筑保护、文物收藏、瓷业习俗研究与展示、旅游接待为一体的园林式国家三级博物馆。

在民俗博物馆中,还收藏着一大批五代至民国时期民俗文物,其中有饭具、酒具、茶具、文具、陈设器、盛器、祭器、冥器以及制瓷工具。它们不仅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除了各具特色的藏品,民俗博物馆还按照不同的主题陈列让展示更为生动。

瓷乐演奏是博物馆的另一亮点。瓷乐乐器,早在中国古代就颇为盛行,如陶埙、石磬、土鼓、瓷瓯等。它们有的用于民间,有的用于宫廷礼仪,但多已失传。1985年,景德镇首次成功研制出以瓷盘为主要材料的新型民族打击乐器“瓷瓯”,至1999年8月,又成功研制出瓷磬、瓷笛、瓷箫、瓷埙、瓷管钟、瓷编钟、瓷长鼓、瓷唢呐、瓷二胡等,已初步形成一整套瓷质乐器。瓷乐演奏清新悦耳,美妙动听,是景德镇瓷器“声如磬”的完美体现。2010年,民俗博物馆瓷乐演奏在上海“世博会”上一展风采。

馆是国内第一家大型陶瓷专题艺术博物馆。馆于1954年1月1日对外开放,最初馆址临时设在市区中华北路301号的天主堂内。1955年9月,馆的新馆舍正式落成于现莲社北路169号。它占地面积7000多平方米,展厅面积528平方米,馆名由郭沫若先生题写。1965年8月扩建展厅主体两侧469.2平方米,与主体形成一个整体。1974年1月,陶瓷馆第二次扩建,新建一幢三层的展览大楼,计1500平方米。截止2013年6月,馆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584平方米,库房面积376平方米,展厅面积3194平方米。

2015年10月,总占地面积8.6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翻开了它历史扉页……

新旧交接,续写盛世辉煌

眺望世界范围,没有第二座类似景德镇的陶瓷馆这样专门针对陶瓷艺术的博物馆了,可以非常自豪地说,景德镇拥有了别人不可企及的精彩。因此,便有了一条原则成了外地人来景德镇应该完成的规定动作:他们必须去三个地方——御窑厂、馆和古窑。如果忽略这三个地方的任何一处,仿佛都不曾真正来过景德镇,更别说了解了“CHINA”的真正身世故事。而馆就像这座城市瓷文化的一位“守护神”,它默默地庇护着、收藏着这座城里所有有关瓷的一切信息,过去、现在、甚至还有未来。只要你迈进那扇门,它向你敞开的是一个熠熠生辉的陶瓷世界……

在过去一甲子的岁月里,这座博物馆心平气和地站在喧嚣以外的安静之处,在莲社北路一处幽静的高处,如果途经此处的人们不特意抬头仰望,就会与深邃的历史,跌宕起伏的制瓷传奇擦肩而过,这将是一种潜伏在内心深处的遗憾。

即将隆重开启的新馆,位于昌南湖畔,风景旖旎、地势开阔,有利于车辆的进出停放,不会造成交通拥堵,来去自如。展厅面积就高达一万多平方米,是现在展厅面积的数倍。新馆按照“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目标,依照高标准、高规格、国际化进行空间设计规划,打造现代化、交互式的高科技展馆,功能将大大丰富和完善。建成的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将由常设展厅、临时展厅、学术交流区、公共活动空间、休闲商务区、办公区、多功能区、库房区等组成,满足收藏、展示、研究、培训和教育等各项功能需求。

新的展馆充分综合利用多种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结合光、电、声效果,给观众以全新文化体验。不再满足于宏伟、精致的建筑中文物孤立、静态的展示方式,不再满足于定时、定点的参观模式,而是让文物生动起来,让历史的故事再现出来。比如,多媒体技术做导游、语音导览、手机导览等多种方式,为参观者详细介绍展品或建筑物位置情况。再比如,观众一进入新馆的展厅,即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藏品数据库,了解到藏品或展品的详细信息和背后的历史文化信息、故事等等,非常方便快捷。

相比老馆仅仅一千平米的展览面积,新馆上万平米的展厅能展示绝大部分藏品,包括书画和杂件,将千年历史的“瓷器、瓷业、瓷都”完整生动地呈现出来。届时,众多难得一见的珍贵文物将让人们大饱眼福。不难想象,馆新馆的启用和开放,必将成为瓷都新名片,再次有力地向世界展示博大精深的文化。

完美升级,承载未来荣光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的建筑风格在具备现代个性的同时,蕴含诸多的陶瓷文化元素:主体建筑在两山之间,寓意“深山藏宝”;正立面外形中间圆形建筑像一件瓷器,两侧建筑像一双手与寓意“拉坯成型”;玻璃幕墙外钢护网成冰裂状,与陶瓷裂纹釉相似;通透的屋顶采用自然光源节能环保,寓意“玲珑剔透”;顶层的通廊向上高挑,寓意“通向未来”;整个建筑平面从空中俯瞰,犹如一架水车在运转。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是按照高标准、高规格、国际化打造的现代、交互式高科技展馆。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以保护传承为建馆之基,以教育传播为立馆之务,以创新发展为兴馆之策。充分综合利用多种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结合光、电、声效果,给观众以全新文化体验。新馆将成为集陶瓷精品展示、陶瓷学术研究、陶瓷文化传播、陶瓷知识教育于一体的公益性公共服务平台,亦是千年瓷都——景德镇的一张闪亮的新名片。

为满足不同层面参观者的需求,馆内除常设基本陈列外,还不定期引进各种类型的临时展览,在引进来的同时走出去,把博物馆文化送进学校、社区、军营。

馆内设有电子和图书阅览室,免费向公众开放,同时不定期邀请外地和本馆专家学者举办学术报告会,学术讲座让公众多层面,多角度深入了解文化。

馆内设有陶吧,由专业人员免费辅导,供观众动手制作陶艺。为满足观众“把博物馆带回家”的愿望,馆内设立商务中心,发售博物馆开发的具有文化和地方特色的衍生产品,纪念品和书刊。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是在馆基础上建立的,是国内目前最大的一座具国际化、现代化、信息化特色的陶瓷专题艺术博物馆。收藏着自新石器时代陶器和汉唐以来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陶瓷名品佳作3万余件,其中国家珍贵文物500余件,涵括了景德镇千年制瓷历史长河中的代表品种。从装饰上分,有影青、卵白、青花、五彩、粉彩、色釉瓷等;从造型上分,有碗、盘、杯、碟、壶、瓶、罐、雕塑等;从工艺上分,有拉坯、印坯、镶坯、注浆、机压等;此外还收藏不少外国瓷和外地瓷,以及金石玉器、书画等。特别是景德镇近现代艺术陶瓷精品,更是该馆独有藏品。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从前身馆发展至今,不断地收藏藏品,可完完整整的书写一部中国陶瓷史。通过新馆的科技展示手段,将民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后的陶瓷史补上,引领中国陶瓷的发展方向。新的陶瓷博物馆更以打造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气息的国家一级博物馆为方向,从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向世人展示中国陶瓷和千年瓷都的历史辉煌,一座城延绵数千年的陶瓷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可从这里获得解读……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为宗旨,以打造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气息的国家一级博物馆为方向。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的建设,将紧紧抓住文化发展中“瓷器、瓷业、瓷都”这条主线,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技和信息等展陈手段,成为集陶瓷精品展示、陶瓷学术研究、陶瓷文化传播、陶瓷知识教育于一体的公益性公共服务平台,让观众回眸景德镇“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的陶瓷发展历程,品味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盛宴,从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向世人展示中国陶瓷和千年瓷都的历史辉煌。

“在景德镇,脚踩的泥土下面都可能有宝贝。”这是很多人对千年瓷都景德镇厚重历史的认同。也正因为如此,这座因瓷享誉世界的城市,拥有了馆、民俗博物馆、景德镇民窑博物馆、景德镇官窑博物馆、乐平市博物馆、浮梁县博物馆等6家国有博物馆,为世人展示了景德镇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而民办博物馆是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背景下兴起的新生事物,近年来也随着民间资本的壮大,逐步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近年来,有着鲜明特色的民办博物馆不断出现在景德镇,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反映着瓷都这座城市悠久而灿烂的陶瓷文化。

在景德镇,国有博物馆与民办博物馆一起构成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地图”。民办博物馆在形式上以较小的视角、强烈的个性和灵动的布展方式吸引着人们。它们不仅丰富了博物馆自身的内涵,而且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也真正发挥了其文化传播和文化引领的功能,进而拉近了艺术与民众的距离,促进了与各个城市乃至国家间的文化交流。

一段文化延伸

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民办博物馆的出现,不仅向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更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而景德镇民办博物馆的建设发展,不仅顺应了我市的文化发展需求,也符合当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目前,江西省共有民办博物馆22家,仅我市就有6家,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我市的民办博物馆都在全省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2010年,江西省文化厅批准设立了景德镇十大瓷厂陶瓷博物馆、景德镇精益斋陶瓷博物馆、景德镇皇窑陶瓷艺术博物馆和景德镇御窑陶瓷文化艺术博物馆,这不仅是江西省第一批民办博物馆,而且开创了全省民办博物馆工作的新纪元,构建了我市国有博物馆和民办博物馆融合发展的生动局面。今年6月20日,江西省文化厅再次批准设立景德镇宁钢艺术和三宝国际陶艺村两家民办博物馆。另外,厚森青花瓷、景东艺术陶瓷珍品、雨前陶瓷、真如堂生活艺术4家民办博物馆也在待批中。

一段文化记忆

坐落于风景路55号的景德镇十大瓷厂陶瓷博物馆,占地面积1000多平米,馆外古朴雅致,馆内藏品精致。馆内收藏了景德镇从建国初期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十大瓷厂”的瓷器,不仅再现了当时的制瓷风格,而且勾起了人们对那个时代陶瓷文化的记忆。

据该馆馆长李胜利介绍,该馆的镇馆之宝是一件名为“青花蝶恋花”的瓷瓶。该瓷瓶是新中国成立10周年之际,周恩来总理作出指示,委派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梅健鹰、祝大年教授等人来到位于景德镇的原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主导设计的。该瓷瓶使用最高档的材质,器形典雅端庄,器物纹饰取材于毛泽东主席于1957年所作的《蝶恋花·答李淑一》词。像这样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体现景德镇精湛制瓷技艺的作品在这里还有许多,上万件藏品让人大开眼界,更让我们惊叹民间陶瓷艺术的丰富多彩。

其实,像李胜利这样自己出钱出力建馆的人在景德镇还有很多,他们付出的努力不仅是为了对那段历史的尊重,更是出于对陶瓷文化的热爱,抢救保护陶瓷文化和陶瓷历史的一份社会责任感。而对于我们而言,民办博物馆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文物收藏、史料收集和文化教育等,更多的是给我们留下了对这座城市的记忆。

一张文化名片

景德镇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千年窑火给景德镇留下了大量的陶瓷文化瑰宝,众多陶瓷艺术家和陶瓷艺术珍品已然成为这座城市最宝贵的财富。对打造“陶瓷博物馆之城”的景德镇来说,大力扶植和发展特色各异的民办博物馆将为人们了解瓷都打开了一扇窗。

具有景德镇地方特色的民办博物馆是对国有博物馆最有益的补充,使陶瓷文化从高处落到平地,覆盖面更广,受众更多,让瓷文化的精神渗透到瓷都各处。民办博物馆鲜明的区域特点和行业特性,反映了景德镇历史进程中某一阶段、某一产品、某一工艺的陶瓷文化存在各自的文化优势和个性特征,这正是目前国有博物馆工作中没有涉及的课题。如“景德镇十大瓷厂陶瓷博物馆”以建国初期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收藏、研究与展示为对象。景德镇精益斋陶瓷博物馆以收藏、研究与展示“红色官窑”———毛主席用瓷(即“7501”瓷)而著称。而景德镇皇窑陶瓷艺术博物馆和景德镇御窑文化艺术博物馆则再现了景德镇古代手工制瓷工艺流程及陶瓷风采。

一种文化个性

2010年4月1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率全国文物保护法执法检查组到景德镇进行执法检查,并饶有兴趣地参观了景德镇十大瓷厂陶瓷博物馆,对景德镇民办博物馆的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

2012年5月26日,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姚亚平来景视察文化工作,参观了景德镇御窑文化艺术博物馆,并在江西省博物馆馆长培训班上,再次肯定了景德镇民办博物馆发展的工作。

各级领导部门的关心使得景德镇民办博物馆发展势头强劲,发展脉络清晰。景德镇民办博物馆在藏品类型和陈列主题上填补了国有博物馆藏品和陈列工作上的空白,使得我市博物馆体系日趋健全、更加完善。根据现有的法律法规,我市对申报的民办博物馆馆名、馆舍、展厅、库房、藏品、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安全和消防设施及资金等必备的办馆条件逐项审查,严格民办博物馆准入制度。同时,在提升民办博物馆陈列展示服务水平上,市文物管理部门为使陈列内容紧扣主题,弘扬陶瓷文化,从国有博物馆中精心选派陈列专家对民办博物馆陈列展览、社会教育和服务活动进行专业指导,并严格审查,抵制低俗之风,凸显艺术效果。

一座座文化多元、形式多样的民办博物馆的出现,成为了展示瓷都文明的重要窗口,也从不同角度、以不同主题展现了瓷都的历史传承和文化品位,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也让这座城市因瓷文化展现了她的独特个性。

记者手记:

尽管国家七部委在2010年制定了《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但是民办博物馆仍然享受不到和公办博物馆相同或类似的待遇,名声在外的民办博物馆仍然困难重重。目前,国内民办博物馆的投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收藏者自己办博物馆,这就需要博物馆有一定的收入来支撑它的运行;另一种是投资者有其他产业支撑,所建博物馆一般对门票收入没有要求,投资建博物馆纯粹是为了提升企业文化层次或了却投资人个人的文化情结。记者也希望,国家的各种政策扶持和社会各界的帮助能让这些民办博物馆越走越远,让我们拥有更多属于这座城市的文化记忆。

THE END
1.博物馆文创品牌标语口号博物馆文创品牌标语口号 1. “博物馆文创,带你穿越时光的魔法宝盒!你想想,当你握着那充满历史韵味的文创小物,是不是感觉瞬间就与古老的岁月牵上了手?就像走进了一个神秘的时光隧道! 2. “博物馆文创,是历史的悄悄话!难道你不想听听它们在你耳边讲述那些被岁月尘封的故事?比如说,一个小巧的印章仿佛在诉说着https://wenku.baidu.com/view/b688f9f3e7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f1.html
2.实用范文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标语范本(5篇)20_年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标语范本三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我是武汉国际旅行社的导游员##,大家可以叫我##,在这里我对大家光临武汉市表示热烈的欢迎,在接下去的时间里将由我为各位提供导游讲解服务,我身旁的这位就是我们的司机张师傅,他有着5年的驾驶经验,大家可以放心乘坐我们的旅游大巴。我一定会尽力安排好各位的https://www.ilede.com.cn/a/lvu4y99.html
3.《有关文物的宣传标语5篇范文》.pdf《有关文物的宣传标语5篇范文》.pdf 61页VIP内容提供方:185***1880 大小:3.34 MB 字数:约3.35万字 发布时间:2024-12-21发布于河南 浏览人气:0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有关文物的宣传标语5篇范文》.pdf关闭https://m.book118.com/html/2024/1220/5320203321012013.shtm
4.“穿越千年的文化印记——访景德镇陶瓷的基因密码”嘉宾访谈即将一块古陶瓷片究竟蕴含多少历史文化基因? 一只姿态呆萌的陶瓷小鸭子 在深埋御窑珠山550年后 又是如何迎来第二次生命? 古陶瓷基因库全面采集景德镇地区 古陶瓷标本的“8+X”类数字信息 所形成的数据库 不仅有助于古陶瓷研究、鉴定和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4NjQ2NzYxMA==&mid=2247628270&idx=2&sn=cbdef37d817a9151d75f9ae595d6fdcb&chksm=fc11b2d66fa12d0735821fd1f02336727529edf22be1a1aad6af873277905c27551c4e9fe299&scene=27
5.博物馆宣传标语330句博物馆宣传标语330句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标语吧,作为一种最经济、最有效的宣传状态,标语持续见证着每个时代的变迁。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标语才是好的标语,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博物馆宣传标语330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https://www.yuwenmi.com/biaoyukouhao/3727625.html
6.柳州工业博物馆观后感(精选42篇)据该馆馆员介绍,柳州市博物馆占地面积一万七千平方米,建筑一万二千八百平方米,是中国同等规模城市中最大、最具历史韵味的博物馆。新馆的建成共投资了五千多万元,馆内共藏有文件六万多件。主要为古代青铜器、玉器、陶瓷器、书画、金银器、古生物化石、古人类化石以及石器、木雕、石雕、碑刻、造像、民族文物、革命文物https://www.cnfla.com/guanhougan/2620520.html
7.四字词语大全四字词语查询四字成语大全第517页2009年8月26日,“南海一号”的首次试掘于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水晶宫”展开打捞“武器”。 2009年9月26日,“南海一号”第一阶段考古发掘工作今日结束,共出土200余件瓷器,已经取得一系列的文物和重要成果。 南海一号 - 入住水晶宫 宋代古沉船“南海一号”今天(28号)上午入住它的新家——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https://www.hujiang.com/cidian/sizideciyu_517/
8.大窑遗址的现状和保护与开发大窑遗址的现状和保护与开发9.对外宣传. ①宣传语的选择 ②多渠道宣传 八.申请世界物质文化遗产 大窑遗址概述 一.大窑制瓷史 大窑遗址村位于龙泉市小梅镇东面的琉华山下大窑、金村等处,有着悠久的青瓷烧制历史。据龙泉县志记载:贞明五年(919)年,金村、刘田等地制瓷作坊已具规模,到了北宋时期已相当繁荣。宋室南迁之后,为青瓷发展带来了巨大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0219/04/8148118_353698153.shtml
9.新春特辑2024到博物馆里过大年独家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北4展厅 此次展览鳞萃自新石器时代至20世纪初的珍贵文物,涵盖青铜器、玉器、瓷器、金银器、漆器和绘画等多种形式。其中,红山玉龙古朴稚拙,是研究龙原始形态的重要物质资料;战国龙虎纹双耳盘,纹饰错落有致,辉煌浑厚;唐代双龙耳瓶设计巧妙,造型精美;清代海水云龙纹硬木屏风大气稳重,是清代宫廷家具https://news.artron.net/20240209/n1129340.html
10.收藏!甘肃各地博物馆精品展览来了为扩大博物馆的文化影响力,更好地服务社会和公众,展示新时代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成就,我省各地近120家文博单位围绕活动主题,采取举办专题性临时展览、流动展览“四进”、学术讲座、馆校互动研学、非遗手工制作、文创产品展示、文艺演出等形式,推出680多项主题宣传活动,其中包括众多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精品展览,快来看看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23120619
11.青岛市博物馆1、 亲爱的观众朋友: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发布的《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青岛市博物馆自2008年6月起向全社会免费开放至今,除曾授权“美团”可以发布青岛市博物馆参观预约信息外,没有授权其他任何主体或通过第三方平台发布门票预售或代售、代预约的信息。 馆内设有语音https://www.qingdaomuseum.com/collection/category/29
12.雪域瓷珍——以西藏博物馆藏瓷器为中心——“祥开万象:故宫与西藏文物联2023年7月14日上午,国家博物馆陶瓷研究所所长、研究馆员耿东升老师作题为“雪域瓷珍——以西藏博物馆藏瓷器为中心”的专题讲座。耿东升,北京大学考古系古陶瓷考古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任中国国家博物馆陶瓷研究所所长,首席鉴定师(陶瓷类),研究馆员。主要从事中国古代陶瓷器的研究与鉴定。编著《西藏博物馆藏明清瓷器https://www.dpm.org.cn/classify_detail/260211
13.首都北京博物馆大全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的经典企业大多建有企业博物馆, 它们对企业文化和企业宣传发挥独特作用, 说明企业有足够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 使观众通过参观增加对企业条件、底蕴、意义、声望、前途的了解, 从而发挥培育消费忠诚度、潜在求职者、品牌美誉度等营销效能。另一方面, 社会文化建设、社会教育需要多元多样化实体https://www.360wenmi.com/f/file0229jc5r.html
14.跟景德镇中国瓷器博物馆联名出的无语菩萨来自鸵立鸟跟景德镇中国瓷器博物馆联名出的“无语菩萨”饮品,这也算宗教商业化宣传的话博物馆全都不要卖文创了……//@墨湫龍:当代怪象之一。宗教场合中宗教徒也无法保持自己的信仰独立和自由;但是又能在宗教场合外的世俗世界中,肆无忌惮的用教法侵犯世俗人的信仰自由 @北京头条 #喜茶涉嫌违反宗教事务管理条例被约谈# 【https://weibo.com/5343069997/NvGX0gb0a
15.博物馆社会实践心得[大全10篇]博物馆社会实践心得4 为使党校培训活动与具体实践相结合,把理论教育与加强学员的党性锻炼结合起来,并贯穿于学习的过程中,我参加了我们历史系组织的博物馆社会实践活动。 博物馆的建筑风格既有历史的沧桑感又有现代的节奏感。在博物馆内,我们参观了八个展厅:隋唐瓷器厅、汉画像石厅、十二大名人厅、运河遗韵厅、宋代https://www.jy135.com/xindetihui/1760021.html
16.四川省博物馆四川省博物馆创建于1941年3月,1952年由“川西博物馆”更名为“四川博物馆”。是收藏和展出四川省文物的重要场所。现有馆藏文物30万件,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巴蜀青铜器、张大千绘画作品、四川汉代画像砖和陶塑等。素享“天府”盛誉的四川省,拥有秀丽的山川和辽阔的沃土,遍布http://www.jiangbeishuicheng.com/spots/detail/id-4155.html
17.河南省十大博物馆排行榜河南值得去的博物馆河南有名的博物馆河南博物院占地面积126亩,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是河南历史文化展示地,也是maigoo小编推荐的郑州最值得去的博物馆。博物馆文物多来自于二十世纪初商丘、洛阳、安阳、开封、三门峡等地的考古发掘,其中以青铜器、玉石器、陶瓷器、石刻造像等具有特色,镇馆之宝?包括贾湖骨笛、?杜岭方鼎、?妇好鸮尊、玉柄铁剑等。博https://m.maigoo.com/citiao/list_4264.html
18.博物馆导游词潍坊市博物馆作为一个集游览、参观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现代综合馆,将成为山东半岛的一个重要的宣传窗口、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科研的基地、收藏的宝库,为广大海内外观众所喜爱的重要游览场所。 该馆占地面积36.08亩,建筑面积18669.7平方米,实用面积14400平方米,可用于展览的面积10299平方米,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地市级博物馆https://www.oh100.com/a/202208/5075176.html
19.博物馆文化论文通用12篇首先,该研究让我们了解了博物馆的现状――非专业的学生对博物馆的兴趣不高,即使博物馆现在对外免费开放,但真正兴趣使然走进博物馆的同学寥寥无几;其次,该研究给我们以警示作用――目前人们对博物馆的热情越来越冷,我们作为博物馆学的学生,博物馆的发展问题及其严峻,这不仅关系到我们自身的就业还关系到我国文化的兴衰https://ryxxyyj.xueshu.com/haowen/1327.html
20.参观漕运博物馆叙事作文(共20篇)馆内虽说不是很大,可这个小小的博物馆通过讲解员阿姨的讲解身临其境得来到了那里。我看见这里陈列着许多的精美的青瓷,但是有一些瓷器上有一些裂缝是因为历史的久远在出土时有一些破损。 在南宋官窑博物馆里我还看到了精美的陶瓷与制作方法。有南宋官窑镂空瓶,有越窑青瓷套盒 ,有十二生肖陶瓷,有越窑灯盏……一个个https://www.hrrsj.com/zuowen/zuowendaquan/738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