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裂纹,巧夺天工残缺美

冰裂纹又称开片,是瓷器釉面的一种自然开裂的纹理,主要是由于高温瓷器骤冷开裂所形成的纹路。因其如冰破裂,裂片层叠,有立体感而被称之为冰裂纹。

宋代哥窑青釉鱼耳炉

冰裂纹原是瓷器烧制中出现的缺陷,但是在宋人眼中却是一种十分难得的残缺美,于是将冰裂纹赋予了美学上的意义。由此,制瓷工匠们便开始有意识地利用瓷器开裂的规律来制造冰裂纹。

宋代哥窑胆式瓶

纵观宋代的名瓷,不管瓶、盘、洗、碗,在其釉面上,往往散布着长短、深浅纵横的冰裂纹。它们与温润的瓷釉搭配调和,相得益彰,给原本以单色为主的宋瓷平添了更为丰富的装饰。同时,冰裂纹的存在还能给人以一种听觉的美感,似乎可以听到小巧洪亮的冰裂之声。

裂纹扶疏影婆娑

宋代官窑大瓶

带有冰裂纹的瓷器,最为典型的要属宋代的官窑和哥窑瓷器。其中,官窑瓷器莹润如脂的粉青、月白色釉面上,大片的裂纹扶疏伸展,好像雪地上的柳枝梅影般婆娑潇洒。

宋代哥窑八方贯耳扁瓶

而哥窑瓷器的冰裂纹则细碎得多,也被称作“百圾碎”,更小的叫“鱼子纹”。裂纹有粗有细,粗的色深如铁,细的接近金黄色,粗细裂纹交错在一同,也被人称为“金丝铁线”,历史上素有“哥窑品格,纹取冰裂为上”的美誉。

章生一

关于哥窑瓷冰裂纹的出现还曾有这样一个故事。据说浙江龙泉县,有章生一、章生二两兄弟,弟兄俩各主一窑。生二嫉妒哥哥的身手,一次,在哥窑行将出窑的时分,从窑口浇进一瓢冷水,好端端的一窑瓷器的瓷釉悉数开裂,却呈现出意想不到的美感,哥窑也因此而名列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巧夺天工冰裂生

宋代耀州窑青釉划花斗笠盏

为了能够获得冰裂纹的效果,制瓷工匠们在反复研烧中,摸索出人为烧制冰裂纹的方法。一般分为两大类:一为填充型,在烧成的釉裂纹中填充煤烟等,纹路呈黑色,也可在裂纹中填充硫酸铜等着色剂,呈棕绿色纹路;另一类为覆盖型,在焙烧后的底釉上覆盖一层颜色釉,再次焙烧,呈现裂纹,露出底釉颜色。

元代龙泉窑青釉点彩花口高足碗

帝王独爱冰裂美

宋代哥窑碗

清雍正仿官釉琮式壁瓶

时光回溯到北宋末年,历史上最具艺术修养的皇帝宋徽宗对冰裂纹青睐有加。作为一名善于舞文弄墨的艺术家皇帝,宋徽宗对色彩与线条的美学作用必定体会颇深,因此也就不难解释其对冰裂纹瓷器的特殊偏好了。

吉祥寓意岁平安

宋代官窑青釉方花盆

碎和岁是谐音字,每当家里有什么东西不小心打碎了,大家都会用碎碎平安来安慰家人。有着吉祥的寓意。冰裂纹那细碎的纹路,在美观别致实用的同时又为人填上了岁岁平安的寓意!瓷器有灵性,开片的瓷器还寓意着能够替代主人抵挡不好的事情,使主人免于受苦。

瓷外冰裂亦精美

清代红木冰裂纹花几一对

由瓷器上衍生出来的冰裂纹美学,后来又被扩展到了其他领域。比如在古代,冰裂纹还常常以透雕和榫接的形式装饰于床的围栏、椅背、透空的橱门以及画案的下搁板处,其既满足了特定家具部件需要“透空”的功能,又极大地丰富了家具的形体和装饰效果。

清晚期榉木冰裂纹地纲塔几书桌

如今,冰裂纹在生活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在一些餐桌的桌面、书桌的下搁板处都较常见。冰裂纹以其通透空灵,和现代建筑和谐地融为一体,煞是好看。

总之,毫不夸张地说,冰裂纹为我们呈现的就是极典型的化腐朽为神奇的残缺之美。

THE END
1.北宋珍瓷《官窑蓝釉冰裂弦纹瓶》鉴赏如是,一番鉴赏审视,这件“蓝釉冰裂纹弦纹瓶”,无论从器形还是釉相诸方面鉴赏之,均具备北宋官窑的典型特征,可谓之开门见山,难以置疑。有瓷识者知道,在收藏实践中,宋官窑蓝釉瓷器相对更少,因纯蓝而靓丽非常,虽然也可见公开展示,但是仍然十分难得,值得我们倍加珍惜。此外,作为北宋遗物,我们不能轻率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4297889849426120&wfr=spider&for=pc
2.南宋官窑冰裂纹价格:238元se87959399瓷片零售7788收藏南宋官窑冰裂纹,黄釉黄胎薄胎厚釉,宫廷用瓷。,,瓷片,se87959399,瓷片,,,宋朝,,青色,,其他纹饰,,,价格:238,7788收藏__收藏热线https://www.997788.com/pr/detail_3331_87959399.html
3.这才是真正的官窑冰裂纹南宋官窑 多次上釉 营造出 “温润含蓄,柔和晶润” 玉的效果 釉面有种独特的网状裂纹装饰 南宋 官窯 青瓷花式洗 南宋 官窯 青瓷葵口碗 南宋 十二至十三世紀 官窯 青瓷菱花式洗 南宋-元 官窯 青瓷葵口洗(「古」字銘) 南宋 官窯 青瓷葵口盤 南宋 官窯 青瓷葵口碗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0303/01/15820106_107020677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