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博物馆日丨带你云打卡河南这9家博物馆开封+首页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灵魂。河南地处中原大地,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河南各类博物馆数量达340余家,在中国博物馆协会公布的204家全国一级博物馆中,河南有9家上榜,分别是:河南博物院、郑州博物馆、洛阳博物馆、南阳汉画馆、开封市博物馆、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安阳博物馆、平顶山博物馆。今天,就一起来感受一下这9家博物馆的力量。

1、河南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创建于1927年,是国内成立较早的博物馆之一。博物院院区占地面积126亩,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有馆藏文物17万余件(套),尤以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玉器及石刻最具特色。其中国家一级文物与国家二级文物5000余件,精品文物数量多、种类全、品位高、价值大,是见证中华文明发展轨迹,展示中国历史发展脉络的文化艺术宝库。

九大镇馆之宝包括:贾湖骨笛、妇好鸮尊、云纹铜禁、杜岭方鼎、莲鹤方壶、玉柄铁剑、武则天金简、四神云气图壁画、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

贾湖骨笛

出土于距今7800年~9000年的同时期最为丰富的史前聚落遗址河南贾湖遗址。是我国目前出土的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被称为"中华第一笛"。

妇好鸮尊

“妇好”鸮(音同消)尊,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一件鸟形铜酒器,商代晚期文物。高46.3厘米,重16千克,1976年出土于殷墟妇好墓,因内壁有铭文“妇好”二字得名。

云纹铜禁

春秋中期青铜器,整体用失蜡法(熔模工艺)铸就,工艺精湛复杂,令人叹为观止。云纹铜禁1978年出土于河南淅川县下寺春秋楚墓,200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首批64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

杜岭方鼎

1974年出土于河南郑州张寨南街,通高87厘米,口长宽61厘米,耳高17厘米,足高25.5厘米,重约64.25千克,杜岭方鼎不只是早商的一件青铜重器,更是中国乃至世界于人类的青铜时代,所创造的第一座青铜文明纪念碑——杜岭方鼎是目前人类所能认知的年代最早、体量最大、铸造最为完美、保存最为完整的青铜重器。

莲鹤方壶

莲鹤方壶,1923年出土于新郑郑国国君大墓。通高117厘米,重64.28公斤。莲鹤方壶除了其卓越的历史性和艺术性,其铸造工艺也堪称春秋时期多范合铸的代表作,因此被专家称为是我国“青铜时代的绝唱”。

玉柄铁剑

是中国考古发掘中出土的时代最早的一件人工冶铁制品。它的出土,将中国人工冶铁的年代提前了近两个世纪,因此被誉为"中华第一剑"。

武则天金简

金简长36.2厘米,宽8厘米,重223.5克。上刻双钩楷书63字,武则天所遗留下来的文物,除了零星的碑刻外,大都还埋藏在她和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陕西乾陵中,这枚金简是目前唯一见到的、与武则天有直接联系的可移动文物。

四神云气图壁画

四神云气图壁画也称为“柿园汉墓壁画”,1987年揭取自河南省商丘市永城芒砀山柿园汉墓的主室顶部,柿园汉墓的墓主人为西汉早期的梁国诸侯王。

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

这件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宋代文物,1987年出土于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村(古代汝州)汝官窑遗址。它高19.5厘米,口径5.6厘米,底径8.2厘米。在汝官窑遗址考古发掘中,它是唯一一件完整的天蓝釉器物,而且是极为少见的刻花作品,其稀世程度,可见一斑。

2、郑州博物馆

郑州博物馆成立于1957年7月,是一座地方综合性城市博物馆,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原址在碧沙岗公园内。1999年12月,嵩山路馆建成开放。2021年5月1日,位于文翰街的郑州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门纳客,也是我国单体最大的博物馆。

郑州博物馆现有文物藏品6万余件,包括陶器、瓷器、铜器等近20个门类。尤以新石器时代陶器、商周青铜器、唐宋石雕、历代瓷器等最具地方特色。

郑州博物馆新馆21个展厅各类展览20个,基本陈列全景式展示郑州历史发展脉络,从旧石器时代直至近现代。专题陈列分为文物展和文化展两类,除按器物门类专项展示精美的文物藏品外,还挖掘郑州独特的文化内涵,策划了如郑地名人、千年中医、豫声豫调、老家河南等有代表性且对当今社会生活仍有重大影响的特色展览。

饕餮乳钉纹铜方鼎

1982年在郑州向阳回族食品厂青铜器窖藏坑出土,高81厘米,口长55厘米,口宽53厘米,重75公斤。

白衣彩陶钵

仰韶文化遗物,高21厘米,口径21厘米。

3、洛阳博物馆

洛阳博物馆是中国首批博物馆之一,也是中国地方性的综合历史博物馆,始建于1958年,新馆于2009年正式对外开放。该馆占地300亩,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建筑外形如方鼎屹立,寓意“定鼎洛邑”“鼎立天下”。

洛阳博物馆累计展出文物1.5万件,国家一级文物达508件。5件镇馆之宝分别为乳钉纹青铜爵、三层金丝楠木佛塔、东汉石辟邪、曹魏白玉杯、唐代三彩黑釉马,按颜色也被称为青黄赤白黑。

乳钉纹青铜爵

夏代乳钉纹青铜爵1975年出土于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高22.5厘米,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青铜酒器,享有“中国第一爵”的美誉。

三层金丝楠木佛塔

金丝楠木塔造于清代初期,现藏于河南洛阳博物馆。木塔周身深棕色,重量近4吨,高约6米,八面三级重檐,周身有304个佛龛,每个龛中供奉一尊鎏金菩萨。

东汉石辟邪

东汉时期的石刻精品,重达8吨,是国内现存最大、最重的东汉石刻辟邪。

曹魏白玉杯

1956年出土于洛阳市涧西区曹魏正始八年墓,高11.5厘米,由和田白玉雕琢而成。

唐代三彩黑釉马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多彩釉陶器,唐三彩中的“三”并非实指,事实上其釉色很丰富,但黑色三彩极为罕见。

4、南阳汉画馆

南阳市汉画馆是目前我国建馆最早、藏品最多、规模最大的一座汉画像石刻艺术博物馆,创建于1935年10月,现有馆藏文物2000余件,展厅内陈列着二百余块精品画像石。

南阳博物馆按照生产劳动、建筑艺术、历史故事、社会生活、天文与神话、角抵、舞乐百戏及祥瑞升仙八大部分展出。

许阿瞿观舞赏乐

画像石1973年出土于南阳市东郊的曹魏墓中,是三国人用汉代画像石重新造坟墓时被挪用作墓顶石的。右边刻有画像分上下两格,上格左边一幼童跽坐于榻上,旁边有铭文“许阿瞿”三字。上面不仅雕刻有精美的图案,同时还锲刻有墓主人的名字和确切的纪年等文字。这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墓志铭。

5、开封市博物馆

开封市博物馆是一座集陈列展览、文物收藏、文物保护、科学研究、宣传教育为一体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该馆始建于1962年,其前身为开封市展览馆。

开封市博物馆设有馆藏精品石刻展、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展、开封古代文明陈列、北宋东京城历史文化陈列四大展厅。

北宋“开封府题名记”碑

包拯的名讳被抹成指痕

宋钧窑玫瑰紫窑变瓷碗

这只碗出土于禹州扒村均瑶遗址,胎质淳厚紧密,外壁为玫瑰紫色,碗口处有一大片玫瑰紫斑,玫瑰紫与天青色错综掩映。钧瓷始于唐盛于宋,中国传统陶瓷烧制工艺的稀世珍品,为中国著名的五大名瓷之一,是中国历史上的名窑奇珍,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国之瑰宝”。

北宋“大晟夷则”铜编钟

北宋“大晟夷则”铜编钟,高27.5厘米,最大口径18厘米,重约6千克,甬部为双夔形,钲部有36枚,舞和篆部饰蟠虺纹,正面中部阴刻篆书“大晟”二字,背面刻“夷则”,“大晟”是北宋王朝的宫廷乐府名,“夷则”是古代音律之一。

6、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

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位于河南省信阳市新县,1984年开始建设,2001年6月,被中宣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4年,被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为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08年,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首批面向社会免费开放的600家博物馆之一,并于3月26日正式向社会免费开放。

截至2019年,该馆藏品总数为1130件,主要是革命文物,主要种类有军事用品,如“列宁号”飞机;文献资料,如苏区党政机关的报告、法令,其中壁书《中国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土地法令草案》为革命文物一级品;革命烈士遗物;历史照片;其它文物,如各级苏维埃印章、钱币、收税凭单等。

7、中国文字博物馆

了解文字从这里开始,中国文字博物馆位于甲骨文的故乡——安阳市,是经国务院批准的一座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也是我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

该馆共入藏文物4123件,其中一级文物305件,涉及甲骨文、金文、简牍和帛书、汉字发展史、汉字书法史、少数民族文字、世界文字等多个方面。

子游碑

《子游残碑》为著名的“安阳残石四种”之一,汉元初二年(公元115年)六月刻,隶书。于清嘉庆三年(1798)四月出土于安阳丰乐镇之西门豹祠旁。此碑是东汉早期隶书精品,为汉隶体系中境界较高的作品,结字方扁茂密,用笔圆劲浑厚,布局则疏朗有致。

贾伯壶

贾伯壶是一对保存完好的西周晚期青铜重器,通高48厘米,腹径30厘米。壶横切面为圆角方形。壶身平口,鼓腹,上有田字形扉棱,腹身平滑。壶颈两侧附有龙形兽首环耳,颈部铸有一周回首垂冠凤鸟纹。壶盖敛口为子口捉手器盖束腰处,顶部外有S型双龙纹,周边环绕雕饰无目窃曲纹。壶盖子口上铸有铭文八行三十三字,铭文内容记述了某年二月,贾伯为要嫁往世国的长女铸造铜壶一对,用于祭祀祖先神灵和祈求万寿之用。

龟腹甲刻符"八"

1987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在舞阳贾湖遗址中发掘出土契刻符号。它比以往发现的仰韶文化或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符号或图形要早,年代约为公元前7000年。

贾湖契刻符号共20多例,除了在骨笛上所见的设计音孔时的刻记和契刻骨板上的单道刻记外,有17例。其中龟甲上刻符9例,骨器上刻符5例,陶器上刻符3例,其特点均是契刻而成。该文物为其中一件,刻在龟腹甲上,符号为"八"。

8、平顶山博物馆

平顶山博物馆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外形理念源自我国古书竹简的形象,墙体由一片片抽象的竹简构成,造型雄浑大气,古韵盎然,同时也寄寓着博物馆作为文明使者的传播功能。

平顶山博物馆馆藏文物3万余件,三级品以上珍贵文物2000余件。主要藏品有骨针、骨笛、应国时期的玉器、原始瓷器、束腰垂鳞纹升鼎、鲁山花瓷和郏县钧瓷。西周应国白玉线雕鹰为平顶山博物馆镇馆之宝。

西周应国白玉线雕鹰

1986年在应国墓地出土的这件白玉线雕鹰,长2.2厘米,宽5.7厘米,重16克,玉鹰头顶和右翅有天然褐斑,古匠人有意运用“俏色”手法就势雕琢,鹰作展翅飞翔状,以嘴衔翅,形成一个穿孔。双翅前端亦各有一个小穿孔,鹰眼、鹰背、羽翅均为线雕。在甲骨文中,应国的“应”字与“鹰”字是同源字,应国的都城应城即鹰城,应人以鹰为图腾以示崇拜,应国墓地考古发掘大量出土的以鹰为形象的文物,佐证着鹰是应国的文化符号。

9、安阳博物馆

大河网综合新华社、大河报、河南博物院、郑州博物馆、洛阳博物馆、南阳汉画馆等

THE END
1.名窑讲坛——175号藏品元青花莲池鸳鸯纹碗的鉴定报告从历史角度来看,它见证了元代社会的繁荣和发展,是研究元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从收藏角度来看,它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和升值潜力,是藏家们争相追捧的热门藏品之一。此外,这件藏品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莲池鸳鸯纹作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之一,寓意着和谐、美满和幸福。将其置于家中或办公室中,不仅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8934327704211311&wfr=spider&for=pc
2.问物河南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天下第一瓷”让消失的汝窑重“天下名瓷,汝窑为魁”;汝窑瓷器,天蓝釉刻花鹅颈瓶位列第一 传世汝官瓷,六十七件半,几乎尽藏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世界各大博物馆,市场上很难一见。但国内外古瓷收藏家锲而不舍地追逐北宋“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窑作品,拍卖企业前前后后却拍出了八十余件“传世北宋汝官瓷”。至于拥有各类专家证书http://news.hnr.cn/djn/article/1/1370188792429940736
3.河南博物院馆藏文物欣赏八、北宋 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瓷瓶 天下瓷器,汝窑为魁,汝窑釉色天青为贵,粉青为上,天蓝弥足珍贵。 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出土于1987年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村(古代汝州)汝官窑遗址。高19.5厘米,口径5.6厘米,底径8.2厘米。 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敞口细颈,鼓腹圈足,颈部及腹部剔刻折枝莲花纹。 https://www.360doc.cn/mip/1135815443.html
4.镇馆之宝“北宋汝窑刻花鹅颈瓶”北宋汝窑天蓝釉刻花鹅河南博物院镇馆之宝“北宋汝窑刻花鹅颈瓶”北宋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 高19.6厘米,口径5.8厘米足径8.4厘米。 1987年,河南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出土,现藏河南博物院。 天蓝釉成品率极低,传世极少。到2000年为止,一共发现汝官窑传世天蓝釉器物4件;而在汝官窑遗址考古发掘中,获得的天蓝釉作品,独此一件。在5件天蓝釉作品https://www.douyin.com/note/7345757095385402635
5.镇馆之宝·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瓷瓶河南博物院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瓷瓶,北宋(960-1127年),1987年宝丰县清凉寺出土。高19.5厘米,口径5.6厘米,底径8.2厘米。河南博物院藏。 “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窑一件”,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排首位的著名窑场,大致创烧于北宋哲宗元祐元年,废止于宋徽宗崇宁五年,前后不过二十几年,且烧造难度高——现代工匠利用先进工艺仿制汝窑瓷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0810/21/80797972_1092049266.shtml
6.一眼千年:走进河南博物院,零距离探索国家宝藏宋代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瓷瓶 北宋时期,历任皇帝酷爱瓷器,当时瓷器烧造业空前发达,这一时期诞生的汝、哥、官、定、钧五大名窑,其烧造工艺登上中国陶瓷之巅峰,而专为皇宫生产御用瓷器的汝窑,又被称为五窑之魁。但是汝窑烧造时间极短,只在北宋晚期烧了大约20年。之后,汝窑消失,技术失传。 https://www.meipian.cn/28369pit
7.《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河南博物院镇院之宝》简介书评当当烟雨江南图书专营店在线销售正版《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 河南博物院镇院之宝》。最新《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 河南博物院镇院之宝》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Dang.com,网购《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 河南博物院镇院之宝》,就上当当烟雨江南图书http://product.dangdang.com/11881440498.html
8.被埋在地下的天蓝—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这件天蓝釉刻花鹅颈瓶敞口细颈,下有圈足,颈部和腹部分别刻以折枝莲花,器表满施天蓝釉,光亮滋润,布满开片。它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枝钉釉满足,完全符合汝瓷的典型特色。汝官窑系御用窑,烧造时间极短,只在北宋晚期烧了大约20年。之后,汝窑消失,技术失传。现存的5件天蓝釉作品中,河南博物院收藏的这件https://www.jianshu.com/p/db5e70ca44b0
9.硕果仅存的珍品——汝官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天下名瓷,汝窑为魁”。在北宋五大名窑“汝、钧、官、哥、定”中,不但河南独占其三,而且汝窑位居魁首。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就是一件稀世珍宝——汝官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它是1987年汝官窑遗址考古发掘中发现的唯一一件完整的天蓝釉器物。接下来我们一起欣赏它吧~ https://www.hntv.tv/daxiangkuplpd/article/1/1333414651760873472
10.河南最顶级国宝文物见过5件算你牛——人民政协网“天下名瓷,汝窑为魁。”北宋五大名窑“汝、钧、官、哥、定”中,河南独占其三,且汝窑位居魁首。此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造型秀丽,釉面光亮,器表配以若隐若现的刻花装饰,为汝窑传世品中所罕见。 青铜神兽 春秋青铜神兽 形象诡谲,制作精美,绿松石镶嵌精细,极为美观。 https://www.rmzxb.com.cn/c/2015-12-24/657403.shtml
11.《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河南博物院镇院之宝)(豆瓣)贾湖骨笛、杜岭方鼎、妇好鸮尊、玉柄铁剑、莲鹤方壶、云纹铜禁、四神云气图壁画、武则天金简、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是河南博物院的九大镇院之宝。1987年出土于河南宝丰清凉寺村的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是屈指可数的传世汝官瓷中的精品,其完整性和工艺造像堪称第一,弥足珍贵。更重要的是以汝瓷为代表的瓷器的变革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0597040/
12.2017年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馆之宝北宋·天蓝釉刻花鹅颈瓶2017年-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馆之宝-北宋·天蓝釉刻花鹅颈瓶-个性化邮票极限明信片,7788明信片收藏https://7788mxp.7788.com/s736/94746048/
13.国宝画重点·节气篇丨立春,世间万物皆有色盘内以鸡油黄釉为地 上绘红色蝙蝠、万字、寿字 寓意“洪福”“万寿” 尽显皇家器皿的华美 东风解冻 山水苏醒 万象更新 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 民间有云 “天下名瓷,汝窑为魁” 透过这件河南博物院镇馆之宝 感受何为“雨过天青”釉色 冬春之交 气温回暖,积雪解冻 https://m.youth.cn/qwtx/xxl/202302/t20230205_14299095.htm
14.国宝画重点·节气篇丨立春,世间万物皆有色盘内以鸡油黄釉为地 上绘红色蝙蝠、万字、寿字 寓意“洪福”“万寿” 尽显皇家器皿的华美 东风解冻 山水苏醒 万象更新 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 民间有云 “天下名瓷,汝窑为魁” 透过这件河南博物院镇馆之宝 感受何为“雨过天青”釉色 冬春之交 气温回暖,积雪解冻 http://m.cnwest.com/szyw/a/2023/02/05/21240116.html
15.#瓷器#北宋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来自中国艺术品收藏#瓷器#【 北宋 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 】高19.6cm,足径8.4cm, 口径5.8cm,河南博物馆藏。1987年于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汝窑遗址出土。此瓶敞口细颈,鼓腹圈足,颈部及腹部剔刻折枝莲花纹。器表满施天蓝釉,釉层匀净莹润,开片疏密有致。瓶的圈足底部露胎,并沾有细小砂粒,显系垫烧而成。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https://weibo.com/2197376813/EbaVm2DFk
16.河南博物院十大镇馆之宝河南博物院著名文物有哪些北宋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北宋汝窑瓷器,1987年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清凉寺汝窑遗址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为河南博物院国宝级文物。此瓶高19.5厘米,口径5.9厘米,底径8.2厘米,敞口细颈,鼓腹圈足,颈部及腹部剔刻折枝莲花纹,器身轮廓呈流畅的“S”形曲线。器表满施天蓝釉,釉层匀净莹润,开片疏密有致,釉层下配以如隐http://www.zhuoyunkang.com/news/show-36175.html
17.洛阳牡丹季人间四月天六大牡丹园攻略奉上,旅游攻略中国国花园以隋唐历史文化为底蕴,以牡丹文化为主要内容,充分展示了牡丹之美、之清、之幽,享有“中国故宫藏高125 .7厘米,称“立鹤方壶”, 河南博物院藏高126. 5厘米,称“莲鹤方壶”。两件方壶的汝窑瓷片 北宋(960~1127年 )1987年宝丰县清凉寺出土 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瓷瓶 北宋(960~1127年 )1987https://m.mafengwo.cn/i/23802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