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该不该规定“14岁以下免进”?或许可以改改“进入”的方式 媒体关注

博物馆不该再是一个沉默、只可远观的‘殿堂’,而应是鼓励观众探索、交流和思考的学习场所。

“我想仔细观看一件文物细节,旁边钻过来好几个小孩,一个大人在旁边解说。大人一说话,几个小孩就跳着搭腔,脑子都要炸了。”

上周末,前往上海博物馆观看展览的市民何先生正好遇上带着孩子结伴观展的家庭,将这段经历发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争议。不少人与何先生感受相同,认为低龄孩子并不适合需要观看门槛的博物馆展览,甚至有人建议博物馆“14岁以下免进”;但也有人认为孩子不可能像大人一样控制言行,“只要没有损害展品的过分举动,应适当容忍”。

随着暑假进入倒计时,上海各大博物馆、美术馆迎来一批携家带口的亲子类型观众。低龄孩子该不该进博物馆,近年来争论不休。日前正在举行的第26届国际博协大会将审议博物馆的新定义,但无论哪种定义都强调了博物馆面向“公众”,负有“教育”之责。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博物馆不应拒绝儿童入内,但可以创新“进入”的方式。

展览可否设准入门槛?

“这个罐子是什么做的?”“以前的人拿这个来干什么?”上周末,何先生在上海博物馆参观时,遇上一个大人带着三个孩子观展,围在他身边话音不断。据何先生回忆,这些孩子在10岁以下,很多问题“车轱辘来回问”,“除了不断问问题,这些孩子还习惯将双手放在展柜上,我真怕他们用力会晃动文物。”

何先生将自己的感受发到社交媒体上,引起不少人的共鸣。孩子们在场馆里追逐、喧哗、触碰展品,都是被人诟病的问题。在一家房产公司工作的姚女士曾在浦东美术馆参观艺术家蔡国强的展览时,看到有孩子伸手触碰展品;外企职员叶枥则曾在一家博物馆看到孩子窝在角落里玩平板电脑,还大声喊叫“信号怎么不好”……

“博物馆举办的展览大多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即使解释展览的导览、讲座也都有一定的专业性,成年观众尚不一定能看懂,小孩能有多少收获”在一家画廊工作的任先生表示,他们一般不太接待年龄太小的孩子,“画作等艺术品大多是裸露放置,顶多拉上一条距离线,但‘防君子不防小人’,而且许多非具象的艺术品小孩子也不一定能看懂。”

孩子应该如何看展览?(摄影:赖鑫琳资料图片)

近年来,“熊孩子”在博物馆内造成展品破坏的案例并不鲜见。2020年5月,上海玻璃博物馆一件展品玻璃城堡就因两个小孩翻越展区围栏追逐玩闹时撞到展柜导致损坏。今年1月,湖北武汉一私人博物馆的文物被参加校外冬令营的孩子失手打碎而引发争议。

不久之前,上海市发改委、文旅局等七部门联合制定出台《上海市公共文化设施收费管理办法》,明确公共文化设施可以合理收费,“以财政性资金为主建设的公共文化设施,开放或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

到博物馆即是学习

记者日前在上海博物馆看到,举家前来的参观者不少。正在举办的“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里,不少孩子未必了解这些数千年前文物背后的故事,但新奇有趣的造型也吸引着他们的目光。在猫头鹰造型的妇好鸮尊旁,今年9岁的参观者崔玟说,“希望这是我乘坐的飞船。”现场工作人员在展厅内来回巡视,确保观展秩序。当不少带孩子的家长在展厅门口排队时,他们立即上前疏导部分参观者提前进入展厅其他客流较少的区域参观。

在一家私企从事财务工作的刘凌有一双儿女,她经常带孩子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在刘凌看来,“接近博物馆”就是对孩子一次很好的教育:“比如在上海博物馆门口排队,大家很自觉保持社交距离,这就是教育孩子的契机。在场馆里有禁止使用闪光灯的标志,我可以跟他们解释这些图标的意义和原因。多去博物馆,他们才能学会和遵守场馆特有的礼仪。”

刘凌在展览时常常遭遇孩子的“无厘头问题”,比如“中国古人和奥特曼谁厉害”。“有些年轻人听到孩子提问会翻白眼,但我觉得这样的脑洞是孩子最珍贵的地方。”刘凌和孩子对话时,会俯下身或者干脆蹲下,“一方面可以让他们降低音量,另一方面也让孩子觉得平等。”

家长俯下身子和孩子对话,或许是降低孩子音量的好办法(摄影:赖鑫琳资料图片)

能有新的“进入”方式吗?

8月20日在布拉格开幕的第26届国际博物馆协会大会,审议“博物馆”的新定义。历经18个月、11个步骤、4轮咨询和分析、投票后,两个提案将在此次会议的特别全体大会上由会员代表最终表决。这两个提案中,都强调了博物馆“面向公众、为社会服务”“提供教育、深思和欣赏”。

“博物馆不能拒绝孩子。”在业内人士看来,与其想方设法限制孩子在博物馆中的行动,不如创新展陈和活动方式,把馆藏与孩子的兴趣相结合,让孩子通过文物和艺术品获得教育,同时平衡好孩子和成年观众的参观体验。

崔先生一家在成都旅游时,对成都博物馆举办的一场瓷器展览印象深刻。这场“空明流光——宋瓷·五大名窑特展”设计了一个互动板块,观众可以通过模拟的显微镜观看五大名窑出产瓷器的釉色细节。这一板块中除了成年人高度的“显微镜”,还有按孩子身高设计的“显微镜”,参观时大人孩子高低错落,互不干扰。

博物馆展览应设计适合孩子的互动项目(摄影:赖鑫琳资料图片)

“面对好奇、好动又好问的孩子时,我们策展是否从他们的需求考虑过?”一些业内人士认为,目前许多展览策划时侧重学术性而忽略了孩子的需求,“比如一些展览的讲解,成年人听了都吃力,何况孩子又比如,不止‘熊孩子’喜欢触碰展品,很多大人也会,那么是否能设计可触摸展品满足他们的想法?”据介绍,国内外不少博物馆已尝试这样的设计,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天文馆等未成年参观者较多的场馆也都有这样的互动项目。

在一些参观者看来,博物馆应该成为大人和孩子学习的场所,“无论是学习知识,还是学习礼仪”。2019年暑假期间,一张广东省博物馆留言本的照片在网上引发热议,参观者留言称“工作人员管得好多”“不给吃东西,又不给跑”“不让孩子解放天性吗?”馆方不仅及时回应,还“蹭热度”发布了一则参观礼仪科普视频,号召“拒绝成为‘熊孩子’”。上海玻璃博物馆展品损坏后,馆方则推出了“儿童礼仪工作坊”活动,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参观博物馆的礼仪和展品保护知识。

“目前,业内普遍认为博物馆不该再是一个沉默、只可远观的‘殿堂’,而应是鼓励观众探索、交流和思考的学习场所。”在业内人士看来,让孩子感受博物馆的魅力,需要馆方、家长和观众的共同努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东水路76号新闻出版大厦6层福建省文物局

网站主办单位:福建省文物局联系方式:0591-87505960传真:0591-87118173

THE END
1.国际博物馆日那些小众宝藏博物馆,你去过几个?南京博物院国家央广网北京5月18日消息(记者 张泽昕)近日,国家文物局、财政部确定并公布新一轮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等一批人们耳熟能详的博物馆纷纷上榜。今天(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除了这些盛名在外的博物馆以外,有哪些宝藏博物馆值得推荐?一起了解。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https://www.163.com/dy/article/J2F9GG830514R9NP.html
2.策展思路:文物专题展览,解锁文明密码第三,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有140余万件,涵盖各个历史时期,非钱币类文物资源丰富,可作为文物类专题展览的重要补充,增加展览视觉多样性,亦能延伸展览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策展组在梳理了历次“中国古代钱币展”的展览大纲,同时充分了解馆藏文物优势之后,确定了新的钱币专题展览将以表现我国古代钱币发展体系为基础,利用http://sanyamuseum.com/a/chenliexuanjiao/2024/0516/6795.html
3.长沙市博物馆参观方式 交通指南 历史沿革 建筑布局 设计布局 建筑特色 所获荣誉 长沙市博物馆展览有哪些 基本陈列 湘江北去——长沙古代历史文化陈列 所在展厅:一楼 一展厅、二展厅、三展厅 展览内容:长沙历史文化陈列是第一个系统展示长沙地区历史文化的通史展览,陈列共有四个展厅,面积达5000余平方米,展出文物1250余件https://www.maigoo.com/citiao/59632.html
4.博物馆展览的形式与内容之辩——观"永远有多远"小感杭州工艺美术馆这几年不断推陈出新,出品了一系列吸人眼球的展览,例如《女神的装备》、《永远有多远》,这批展览最值得关注的是对展览形式与内容彼此间关系张力的探索,将文物与当代艺术装置做结合的展陈方式相对来说比较新颖,尽管这几年做出此类探索的展览逐渐多了起来,但论影响力还是杭州工艺美术馆的几场展览比较先https://www.douban.com/note/783000404/
5.博物馆开放方式研究5篇(全文)藏品三维展示能够增加博物馆多层次参观路径, 拓宽博物馆展览方式, 培养博物馆观众参观的新习惯, 提高博物馆的宣传广度与深度。藏品三维展示打破了传统的陈列展示方式, 通过更加新颖的模式来传承中华文化遗产所蕴含的魅力。 3 结语 随着数字博物馆建设的不断推进, 苏州博物馆于2010年正式启动藏品三维数字化建模项目, 201https://www.99xueshu.com/w/ikeynpkb3opj.html
6.博物馆展览的阐释与叙事:背景路径与方法这类展览不可能像传统展览那样将物质性展品放置在展览容器中,而是要通过展品创意、设计和生产,将过程性现象及所携带的关于智慧、情感、技能、信仰等复杂信息以可视可感的方式呈现出来。由此,我们看到,博物馆化拓展的进程为博物馆的使命、功能、技术与方法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同时也连带引发了组织机构、建筑与设施条件、https://www.chinaclzl.com/jtzx_1/851.html
7.国博馆长王春法:博物馆好展览的10个标准一是展览要有高度。 博物馆展览不是一种简单的纯知识现象和认知行为,它在传播知识和娱乐服务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呈现出一定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倾向,对观众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文化形态和生活方式产生启迪和引导作用,进而成为社会文化建构的工具[28]。 https://www.d-arts.cn/article/article_info/key/MTIwMjgwMzA3NjWDz41lsYakcw.html
8.博物馆文物陈列展览设计的思路分析情景式陈列组合是当前博物馆展览中一种较为先进的陈列展览方式,其与传统的程式化展览方式有着本质的不同,其具体应用模式示例如下:在馆藏藏品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一面铜镜,展示其具体的映照功能,让观众能够了解其用途,并在其镜纽上系上绳带,以此来展示镜纽的作用,然后再以该面镜子为主题,设计一个简单的情景剧,使https://www.fx361.com/page/2021/1111/9090623.shtml
9.中国文艺网所谓“戏剧性”,即“你如何表现”,是看到和被看到的方式。就博物馆行业而言,在新博物馆学运动的推动之下,博物馆逐渐将工作重点从“物”转向“人”,更加注重参观者主动的文化参与意识以及感官和情感体验。在文化遗产的展览展示中,如何以科技赋能传统文化,打造场景中的美感,给予观众以优质的“沉浸式”享受,促进情感上https://www.cflac.org.cn/xw/bwyc/202108/t20210802_555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