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这一年里去了46次大英博物馆

在伦敦读书时,学校距离大英博物馆很近,步行五分钟的距离就可以到达。于是,我常在课后闲下来时到那里逛逛。在这一年里,我去了四十六次大英博物馆,每一间展厅都至少仔仔细细地走上过一回。直至离开英国的前一天,我和朋友一起,再一次探访它的几乎每一个角落,和它说了再见。

如果要问我,在伦敦的日子里最喜欢的地方是什么,那么我的答案中一定有它:大英博物馆。

事实上,在大英博物馆建立初期,馆藏以自然历史标本为主,兼有部分文物和手稿。随着大量文物的引进,博物馆的空间相对有限,在1880年,标本类展品被移入新建的自然历史博物馆。随后的1900年,大英图书馆建立,收入了博物馆馆藏的书籍和手稿。如今的大英博物馆以展出历史考古文物为主。

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4号展厅中的罗塞塔石碑(RosettaStone)。石碑制作于公元前196年,碑上刻有用古埃及象形文字、埃及草书和古希腊文三种文字书写的时任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的诏书。石碑由随拿破仑占领埃及的法国军队于1799年在罗塞塔获得并因此得名,在英法之间的战争中易手英国。

由于罗塞塔石碑上的三种文字为同一内容,对照古希腊文便可以将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进行解码,这奠定了石碑在语言学和翻译学中的重要意义。虽然我们如今也很难读懂古希腊文,但如果感兴趣(如果看得清),你也可以尝试着推测象形文字的意义。

罗塞塔石碑位于大英博物馆一层的黄金位置,参观的游人络绎不绝(避开他们的唯一方法是:抢在展厅开放时第一个进入或在闭馆时最后一个离开)。博物馆推出了大量与石碑有关的周边产品,从围巾、手套到书立、橡皮,应有尽有。我到英国不久便购买了一只马克杯。用黑色的杯子盛满白色的牛奶,无论是石碑上的文字本身所蕴含的历史意味还是鲜明的颜色对比产生的视觉冲击,都为生活增添了不少有趣之处。

18号展厅又被称作“帕特农厅”,这里保存着帕特农神庙的东西屋檐,以及神庙内的部分雕像和石板。雅典的帕特农神庙只留下了残破的立柱,而其中的精华大多被运往(抢到)大英博物馆。

希腊神话中的诸神雕像均可以在这间展厅内找到。虽然由于历史过于久远,兼之几经战火洗礼,部分雕像已经有明显的残缺,但空旷的展厅之中静肃的众神依旧让人感慨艺术之美。展品之中,太阳神阿波罗所乘马车的一尊马首保存得极为完好,也位列大英博物馆官方推荐的“必看展品”之中(马首就在下图所示雕像的右手侧)。

62号和63号展厅是许多游客进入博物馆后的参观首选,因为这里展出着来自埃及的木乃伊,而且据说数量远超过埃及的博物馆(一位工作人员说:为什么要到埃及看木乃伊呢,我们这里有的是)。

大英博物馆的木乃伊种类丰富,绝大部分被包裹完整并施以彩绘,但也有的被打开了包裹,完全暴露在空气之中(看起来很可怕并不想拍)。除了成人的木乃伊外,这里还藏有儿童和猫的木乃伊。

大英博物馆里有许多有趣的藏品,其中我们最为熟悉的恐怕要是西洋棋了。其中的棋子“皇后”因为神似漫画“妈妈再打我一次”而爆红。在42号展厅可以找到它们。

实际上西洋棋的体积很小,但制作还算得上精致。在大厅的商店中,博物馆复刻了一尊巨大的皇后,在冬天到来时甚至还为皇后披上了围巾。另外这里也有整套的大理石雕刻的西洋棋出售,但价格不菲。

看过了中国的艺术品,我们来欣赏一下欧洲的陶瓷。平心而论,欧洲的制瓷水平远不及同期的中国,这在中国陶瓷和欧洲陶瓷的展厅的对比中便可以看出(不用对比都可以看出)。不仅如此,他们的审美水平也是迥异于中国,请欣赏46号展厅中陈列的瓷器。

这个展厅中收不到手机信号,于是你可以全神贯注地坐在椅子上静静地欣赏壁画每一个精(欢)美(脱)的细节,比如这样。

27号墨西哥展厅常为游客所忽视,它位于博物馆北端,入口比较隐蔽,并不容易找到。展厅内的布光有些漆黑,配上富有中美洲特色的文物,很契合阿兹特克文化所蕴含的神(暗)秘(黑)感。展厅中最精美的文物是绿松石双头蛇。

箭头标明了游览的前进方向,所有的分岔路均为不得不走的回头路,均相对较短。两处未画图的展馆均可在路线中沿楼梯直接进入,另外在24号展厅北端可以进入地下参观非洲展厅。这两张图很丑,可是我的心灵美啊(大误)。

大英博物馆的大厅里有多个餐吧,在游览过程中可以随时补充能量。馆内设有餐厅,可提供正餐,而博物馆正门以南的街上也有几家不错的中国餐馆,味道还算是地道。

看过它在夏日里拥挤而喧嚣的人潮,也见过冬季太阳早早落山后空无一人的大厅。如今已经回到国内,我却仍然怀念大英博物馆中的陈列。一年里和它们由陌生变得熟悉,每一次的相见都像是和老友重逢,更是和人类文明与艺术的结晶对话。

愿你在大英博物馆浩如烟海的藏品中找到自己的所爱,享受这场穿越时空的旅程。

大英博物馆

公共交通伦敦地铁RusselSquare或Holborn站。出站后按照路标指引即可到达。

门票价格免费。导游讲解器提供中文、英文等语种,抵押身份证件并缴纳租金即可租用。

(配图:封面图及正文配图于2015至2016年摄于英国伦敦。)

THE END
1.大英博物馆(BritishMuseum)国会。在通过公众募款筹集建筑博物馆的资金后,@***?m=***&name=%E5%A4%A7%E8%8B%B1%E5%8D%9A%E7%89%A9%E9%A6%86&id=3403(大英博物馆) 最终于1759年1月15日在@***3258(伦敦) 市区附近的蒙塔古大楼(MontagueBuilding)成立并对公众开放。 博物馆在开放后,通过@***3245 https://itf.mafengwo.cn/client/note.php/info/?id=963081
2.最法式的英国贵族,历经五代人竟?将凡尔赛“搬”到了伦敦?大英博物馆 V&A博物馆 对艺术的向往和执着,是英国的骄傲之一,是印刻在米字旗上的不朽光辉。 然而即便是以严肃、绅士和克制清醒为代名词的伦敦,也曾有一处保存着法式罗曼蒂克情感的古老建筑。 在那方静谧的居所,简朴中透着不凡,舒适与尊贵并蓄。室内装饰,既显奢华又无半点造作,如同古老诗篇中的低吟浅唱。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648053
3.每日文章:文物篇大英博物馆 在英伦三岛的中心,伦敦这座古老而又现代交织的城市,隐藏着一处沉甸甸的历史宝库——大英博物馆。这座被绿树环抱、庄严肃穆的建筑,不仅因其辉煌的藏品而蜚声国际,更因一段不容忽视的历史纠葛,牵动着华夏儿女的心——是的,这里曾汇聚了部分被历史沧桑夺走的中华瑰宝。 https://www.jianshu.com/p/177c491a3a5b
4.英国文化伦敦著名打卡地大英博物馆又名不列颠博物馆,位于英国伦敦,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之一。该馆成立于1753年,于1759年正式对公众开放,拥有藏品超过800万件,涵盖世界各地的文物、珍品及科学家手稿。大英博物馆以其丰富的藏品和悠久的历史,成为了全球文化和历史爱好者的必访之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wMDAwODc1MQ==&mid=2649631893&idx=1&sn=aab3a3da5cc7f8e2eb9f581e28e60d64&chksm=832a706cc655b7209fb4c6ae6bff78820c37b4059d00c88c59eac06c64cb6ac672671892d536&scene=27
5.大英博物馆在哪大英博物馆拥有藏品800多万件,由于开放,原来主要收藏图书,后来兼收历史文物和各国古代艺术品,其中不少是仅存的珍本,18世纪至19世纪中叶,英帝国向世界扩张,对各国进行文化掠夺,大量珍贵文物运抵伦敦,数量之多,大英博物馆盛不下,只得分藏于各个博物馆。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大英博物馆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649955392941209780.html
6.英伦三岛行—大英博物馆大英博物馆位于英国伦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罗素广场,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核心建筑占地约56000平方米,共有100多个陈列室,藏品多达800多万件,由于空间的限制,99%的藏品都未公开展出。 博物馆仿帕提农神庙的大门。 博物馆中央大庭顶部由3312块三角形玻璃制成,十分壮观。当中是开放的阅览室。大https://www.meipian.cn/4z4kay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