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专家讲解|十二月10场专题导赏文物馆藏全国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专家讲解周”将在十二月推出10场专家讲解。本期专家讲解将围绕“古代中国”基本陈列、专题展览,以及临时展览开展,带您从不同视角看展览、赏文物、观古今,感受永恒的文化魅力。

2024年12月专家讲解安排表

专家讲解·内容简介

走进古希腊的美学世界

2024年12月24日(周二)9:40—11:10

讲解展览:美的多元——古希腊的艺术与生活

展厅:南1、南2展厅

主讲人:朱晓云,法国巴黎第一大学国际关系专业硕士、法国格勒诺布尔高等商业学校管理专业硕士,研究馆员。“美的多元——古希腊的艺术与生活”中方策展人。曾主持策划“新考工记——中法手工之美”“知者创物——第二届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国家博物馆智慧展厅“数说犀尊”等展览。致力于中西博物馆管理比较研究。主要学术成果:《法国的国立博物馆与国家文化影响力建设》《阿布扎比卢浮宫:法国博物馆走出去》《历史坐标中的法国“学院派”》等。

讲解内容:在所有关于古希腊的展览中,再没有比“美”这个主题更令人心动的。作为西方文明的起源,这片地中海沿岸,被美神阿佛洛狄忒垂青的土地,也为西方美学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树立了范式。但是,古希腊的“美”从何而来,在与埃及、两河流域的强大文明毗邻而居的地中海西岸,古希腊如何能够在“美”的世界构建中独树一帜?在走向我们所熟知的“希腊化时期”之前,它曾经历了什么?在这漫长的,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公元前1世纪的岁月中,“基克拉迪文明”“米诺斯文明”“迈锡尼文明”如何各自为“城邦时代”古希腊美学体系的最终形成提供多元的养分?本次讲解将带领观众一起探寻古希腊对于“美”这一主题的执着追求以及多元创造,展现“美”在古希腊精神世界中的独特地位,以及古希腊人是如何通过对“美”的探索实现自我的超越。

神话·传说·史实

——多元一体的中国古代音乐史

2024年12月24日(周二)14:30—16:00

讲解展览:古代中国

展厅:北20—25、南15—20展厅

主讲人:代媛媛,文学硕士,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中国音乐史。主要学术成果:《玉音和鸣,乐石同光——浅谈中国古代玉文化》《容曜丹青——明清肖像画展中“文人雅集”音乐活动场景及所用乐器》《碎金词谱选译及其研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乐派研究》、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北京音乐史》等。

讲解内容:中国古代音乐史深刻体现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各类特征,并从音乐的角度、以音乐的语言对其进行诠释。“古代中国”展览的展陈逻辑与展品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音乐信息,它们串联起绵延的中国古代音乐历史,它们见证了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发展,它们也展示着中华文明特殊的魅力。本专题以“古代中国”展览中文物的音乐故事出发,以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为脉络,为观众展现中华文明中多元一体的音乐历史。

俄罗斯饮食文化的历史渊源

2024年12月25日(周三)9:40—10:40

讲解展览:俄宴风华——克里姆林宫博物馆藏饮食文物精品展

展厅:北10展厅

主讲人:郑烨,文学硕士,副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欧洲文化、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展览策划。“俄宴风华——克里姆林宫藏饮食文物精品展”中方策展人。曾参与“启蒙的艺术”“殊方共享——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食味中华——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展”等项目的对外联络和策划组织工作。主要学术成果:《博物馆专业人员国际交流项目的策划》《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中国文物的收藏之路》等。

往日“食”光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

2024年12月25日(周三)14:30—16:00

讲解展览: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展

展厅:北11展厅

主讲人:王辉,历史学博士,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秦汉史、饮食文化史。主要学术成果:《秦汉的飨宴》《宴飨万年——文物中的中华饮食文化史》《民以食为天——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展》等。

讲解内容:中国古代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内容宏富,不仅有制作精美、功能各异的饮食器具,有种类繁多、自成体系的烹饪技艺,有浩繁的饮食典籍制度;还包含着由烹饪实践派生出的“五味调和、和而不同”的哲学思想,“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政治智慧以及“医食同源”“食疗养生”等科学的饮食思想。本次讲解从食材、器具、技法、礼仪、艺术等不同角度阐释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丰富内涵,呈现一幅幅鲜活生动的古代饮食文化图景。

中国艺术陶瓷的产生及意义

讲解展览:中国古代瓷器展

展厅:北17展厅

主讲人:杜卫民,副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古代瓷器鉴定。曾参与策划“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展”。曾受邀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作《中国艺术陶瓷的产生及意义》讲座。主要学术成果:参与编写《拣金集·陶瓷卷》,出版《青花、彩瓷鉴定辨伪》等著作。

讲解内容:从唐朝开始,唐三彩和秘色瓷出现,陶瓷器由冥器模型和一般下层群众的日用品,发展成为皇帝及文人士大夫喜爱的具有极高审美趣味的艺术品。此后各个时代的陶瓷艺人都有不同的艺术创作,使中国的陶瓷艺术品种繁多,异彩纷呈,逐渐在世界上被公认为东方艺术的代表。本次讲解选取展览中的经典文物,解析中国艺术陶瓷的产生及其意义。

服饰万年

——中国古代服饰巡礼

2024年12月26日(周四)09:40—11:10

讲解展览: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展厅:北18展厅

青铜犀尊工艺、造型及纹饰的数字化解析

2024年12月26日(周四)14:30—15:30

讲解展览:数说犀尊

展厅:北16展厅

主讲人:郭小影,美术学硕士,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工艺史及民族文物研究。主要学术成果:《数字化展览对于犀尊美学特征的阐释》《从历史中走来的错金银云纹铜犀尊》《中国传统文化在博物馆形态下的传播》等。

讲解内容:“数说犀尊”展是国博首个数字化展览,展览采用一物一展的策展思路,通过综合运用高清三维扫描、超高清显示、人工智能、红外感应、AOA定位、增强现实等技术,对国博馆藏代表性文物西汉错金银云纹铜犀尊进行科学的数据采集分析和数字化呈现,让观众从单纯的参观者变成了探索者、参与者。本次讲解将带领大家通过一场数字化的旅程,从多维度去探寻犀尊的出土经历、功能特点、铸造和装饰工艺、造型和纹饰美学等,领略错金银云纹犀尊的工艺魅力。

河北曲阳石雕造像的艺术赏析

2024年12月27日(周五)9:40—10:40

讲解展览:惠世天工——河北曲阳石雕艺术展

展厅:北1、2展厅

主讲人:蔡晓菁,宗教学博士,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佛教史与佛教文物。主要学术成果: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东亚视域下的南北朝三论学嬗变与发展研究》,论文有《佛教中国化视角下造像碑的功用与类型探析》《邺城出土白马吻别图像及其寓意》等。

讲解内容:佛教造像展览不仅展现多彩的造像艺术,也反映人们的文化信仰和精神世界。曲阳石雕艺术展集中呈现了河北特有的白石造像风格与造像历史。这一区域造像的题材、样式、造型等各方要素特点鲜明,别具一格的雕刻传统一直延续至今。本次讲解通过解读曲阳石雕艺术展,带领观众赏析珍贵主题文物、领略以曲阳石雕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石刻造像的艺术之美。

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之观念篇

2024年12月27日(周五)14:00—16:00

展厅:北20—北25、南15—南20展厅

主讲人:毕游,历史学博士,研究馆员。主要从事中国思想史方向研究,尤其在宋明理学方面成果颇丰。主要学术成果: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朱熹、陆九渊与王守仁理学思想比较研究》,并出版同名专著;论文有《朱陆之争所呈现的道德知识性问题》《理范畴的内在矛盾性及其主观化演进》等。

讲解内容:本讲解沿着古代中国陈列的历史进程,简述中国思想史的发展脉络。本期主要围绕古人内心世界的建设。人类最初萌发的是宗教意识和审美意识。周人将商人的祭祀文化发展为礼乐文化,礼乐崩坏则激发了百家争鸣的热潮。两汉的繁琐经学演化成清谈,魏晋玄学家重新讨论了名教与自然的关系。西来的佛教借玄学广泛传播,展开了一个全新的内心世界。佛教的思辨性、实证性、心性论以及道教的宇宙论成为宋明理学的重要资源。清初三大师在挽救理学末流之弊的同时,提出了具有启蒙意义的新人性观。本讲力求通俗易懂,故事性与知识性相结合,并具有一定的思辨性。

杏林探赏

——博物馆里的“生命之光”

2024年12月28日(周六)9:40—10:40

主讲人:曹丽莉,历史学博士,馆员。主要从事医疗史、政治史、社会史方向研究。主要学术成果:承担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近现代医药卫生资料的整理与研究”。论文有《晚清县官韩仲荆的家庭医病活动研究》《变局中的乱象——晚清上层官员托病现象探析》《民国时期的医疗美容整形术及其受众考察》等。

讲解内容:自古而今,医药技术和文化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福祉。中华民族对于生命健康的求索孜孜不倦,中国医药文化发展历史悠久,且取得了巨大成就,是中华民族绚烂历史文化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本次专题讲解以古代中国展览中的医药文物为依托,向观众讲述秦汉至明清时期中国医药发展的历程及中国传统医药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并通过诠释中医药文化对日常生活的浸润,探赏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融合的中国智慧。

【走近国博】

国博展讯、展览详情↓

【文明参观靠大家】让我们一起携手营造一个安全、庄重、有序的良好参观环境

【观众之声】

@丁丁呀:到国家博物馆,我只办一件事:那就是把读过的书,变成走过的路!国宝们一言不语,却又向我诉说着许多许多……在博物馆感受一眼万年……

@不正经洋仔:踏入国家博物馆的那一刻,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长廊。在这里,我不仅见证了文明的辉煌与沧桑,更深刻感受到了文化的温度与力量。漫步于一件件珍贵文物之间,它们静静地诉说着过往的故事,每一次凝视都是与古人跨越千年的对话。在这样的氛围中,我更加懂得了尊重与珍惜——尊重历史的馈赠,珍惜文化的传承。每一次学习,都是对自我认知的一次升华,也是对这个世界更多一份理解和包容。让我们一起,用心聆听历史的声音,共同守护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吧!

@豆豆:“美的多元——古希腊的艺术与生活”观展随想:“美是什么?”这一苏格拉底提出的问题一直牵动着古代哲学家、数学家、诗人和艺术家。即使最终无法导向绝对真理,也能引导我们认识自己的内心。美——见到即能感知,美不言而喻。

@我是文静的静静:前一段去河北博物院和定州博物馆,好多的精品文物和镇馆之宝都出差了,没想到在国博的临展中与它们不期而遇,还看到了很多正定博物馆和河北其他博物馆的馆藏精品,真是开心的不得了!

THE END
1.中国国家博物馆:用文物讲好文化故事110多年历史,143万件藏品,中国国家博物馆代表国家收藏、研究、展示、阐释中华文化代表性物证,为国护史、为国藏史、为国弘史是国家博物馆的重要使命。近日,记者走进这座历史文化艺术殿堂,探寻它如何用文物讲好中国文化的故事。 精彩展览呈现历史长卷 一厅之内,纵览百万年。走进国博“古代中国”基本陈列,琳琅满目的文http://www.bj315.org/xfzbj/wzbj/202412/t20241210_46604.shtml
2.汇集15家文博单位249件珍贵展品国图展出“贞观”长卷15家文博单位249件展品齐聚北京,数字光影沉浸式织就贞观图景。5月1日起,“贞观——李世民的盛世长歌”展览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开放,这是北京地区首次大规模贞观主题文物展,在2000平方米展览空间内,呈现唐太宗李世民成长之路和大唐盛世的恢弘画卷。https://www.beijing.gov.cn/fuwu/bmfw/sy/jrts/202405/t20240503_3654508.html
3.高台画像砖将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高台画像砖将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 中国张掖网高台讯为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依托国家博物馆重要平台展示河西特色文物,扩大河西历史文化影响力,按照甘肃省文物局要求,高台县博物馆精选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参与举办“竞为华观——河西画像砖上的古人生活”展。 http://www.zgzyw.com.cn/zgzyw/system/2021/04/30/030162498.shtml
4.罗马国家博物馆每日环球展览罗马国家博物馆共有4处主馆,其中马西莫浴场宫以诸多大名品雕塑、壁画和马赛克艺术闻名。这座文艺复兴风格建筑共三层,展品环绕中庭展出。最有名的莫过于公元前2世纪希腊青铜雕像《拳击手》(在维护),以及当今世界保存最完好的《掷铁饼者》。来自古罗马众多浴室的出土壁画则全方位展示了当时的市井风貌和大众艺术。https://art.idai.ly/museums/tlv5iti
5.“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哈特希·费舍尔馆长讲话说,很高兴能够与中国国家博物馆合作举办“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本次展览内容详实、展品丰富,从著名的大洪水记录板到色彩各异的爪哇皮影,从石器到丢勒的著名版画《犀牛》,他们代表着不同的历史瞬间,蕴含着丰富的故事,向观众讲述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大英博物馆一直以来十分重视博https://arts.cctv.com/2017/03/03/ARTIIkq8igk8rdp11RvZeQgy170303.shtml
6.国庆特辑博物馆新展推荐独家黄金武士与富饶草原——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藏哈萨克斯坦历史文物展 展期:2024.9.30-11.30 地点:天津博物馆 展览展出诸多珍贵文物,如伊塞克墓葬的金人装束、陶器、石器和金属器等,揭开古代游牧文化的神秘面纱。这些文物是游牧民族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讲述着当时的生活习俗、经济结构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故事,让观众朋友体会https://news.artron.net/20241002/n1135411.html
7.近期全国各大博物馆世界史类特展推荐(二)浦东美术馆携手西班牙普拉多国家博物馆隆重呈现“光辉时代:普拉多博物馆中的西班牙往事”(Ages of Splendor: A History of Spain in the Museo del Prado)。此次展览是普拉多博物馆于中国举办的展览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同时也是为浦东美术馆量身打造的特别项目,全球仅此一站。展览持续至2024年9月1日。展览呈现了普拉多https://eshistory.tjnu.edu.cn/info/1493/5641.htm
8.国家博物馆324项展览可“云看展”,新增三维展示文物3月9日,国家博物馆公告宣布上线《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该展览曾在2017年3月2日-5月31日在国家博物馆展出,当年未曾有机会看到展览的爱好者如今可以再次网上看展。点进线上展览页面,百件展品清单在列,20件精选展品也配以图文展示,并设置语音导览。https://www.cqcb.com/entertainment/2020-03-10/2244510_pc.html
9.一周观展指南上博将展王安石行书,纽约呈现南亚建筑艺术评论展出的展品上起商代,下迄21世纪初,品类丰富,涵盖了铜器、玉器、陶瓷、丝织、书法、绘画等多种形态的物质文化遗存,反映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延绵不绝的虎文化。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展 地点:国家博物馆 展期:2021年12月28日起 展览共分为“食自八方”“茶韵酒香”“琳琅美器”“鼎中之变”“礼始饮食”五个单元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6867576
10.16个国内必去的自然历史博物馆景盛龙翔国家动物博物馆是中国同类博物馆中规模最大的,它是中国科学院北京校区的一部分,以其科学研究价值而闻名。走进博物馆,沉浸在这里展出的各种动物展品中。 该展馆里还有冰河世纪的仿真动物模型。栩栩如生的1比1还原了几千至万年前的长毛象、大地獭、荒原狼等。 https://www.idinosaurx.cn/?p=13854
11.国家典籍博物馆:137件文物展现万历年间礼制生活与艺术明十三陵展出了多件精美展品,包括万历皇帝佩戴过的金翼善冠等。本报记者 方非摄 今天(27日),集中展现明代万历年间礼制、生活、艺术等方方面面的“邂逅·多彩大明1573——万历文物主题特展”,在国家典籍博物馆第七、第八展厅开展。我国出土文物中唯一的金冠——金翼善冠、明代体量最大的长明灯载体——青花云龙纹缸https://beijing.qianlong.com/2023/0428/8018430.shtml
12.文博日报每天3分钟,了解文博圈■ 中国文字博物馆拟于近期开放 ■ 三星堆博物馆建馆25周年 ■ 鄂尔多斯青铜器亮相三星堆博物馆 ■ 国宝级古生物化石亮相辽博 ■ “易水文脉·砚遇金石展”河北展出 ■ 齐白石作品亮相旅顺博物馆 【考古】 ■苏东坡故居——桄榔庵遗址启动考古发掘 上海发布:《处置文化和旅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https://www.d-arts.cn/article/article_info/key/MTIwMzQ5Mzg2ODeD33VksXa4cw.html
13.上海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第一展览厅 玉楮留芳:上海博物馆藏宋元古籍展 2023-05-16 - 2023-08-13 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第二展厅 玉兔精灵:上海博物馆兔年迎春展 2023-01-18 - 2023-02-26 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大厅及中国历代绘画馆 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 https://www.shanghaimuseum.net/mu/frontend/pg/display/index
14.新闻喜讯!湖南博物院“王者归来—中国古代青铜器巡礼”入围第武汉大学青铜文明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昌平指出本次展览有两个特点,一是将湖南本地青铜器放置在中原体系之下,体现了中华文明共同体的特征;二是本次展览还展出了许多宋元明的祭器,反映出礼制社会发展运作的过程。 五、展品遴选 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湖南博物院均是闻名中外的中国古代青铜器收藏重镇,藏品时间跨度长、https://www.hnmuseum.com/zh-hans/node/9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