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互联网的热点总是一个轮回,近期大家都进入了互联网考古时期,从风靡一时的“快乐星球”到近期流行的“你是我的神”等都让大众争相模仿,互联网考古对影视行业究竟有没有影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考古,被大家认为是具有独特价值的学科,它回溯远古时代,利用工具寻找验证现实的遗迹。而当考古被搬到网络空间,与互联网进行结合,一种全新的挖掘网络世界“遗迹”的互联网考古随之诞生。
比如,去年被网友考古出的“什么是快乐星球”的古早视频,曾经小小模样的马嘉祺因此火爆全网,快乐星球梗也瞬间在全网疯传。
而近期,由于07年快男参加了一档名为《欢迎来到蘑菇屋》的综艺,让人们回忆起追快男的青春回忆,在此过程中,人们也挖掘出古早综艺里的新乐趣,例如海清“你是我的神”“我的短发为你而留”等社交尴尬文学。
互联网考古看似是一种新兴的互联网现象,但事实上,从人们可使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搜寻开始,考古就以一种隐性的方式进入到互联网居民的日常冲浪当中。
一、梳理“互联网考古”史
“互联网考古”从单纯的一种搜索能力,到被改造为当下可盈利的商业手段,主要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
1.1.0考古:饭圈女孩能力指标
2.2.0考古:经典老剧再翻红
这一阶段,互联网考古基本跳出圈地自萌,在影视综等各领域变得比较突出。像已有超十年历史的《甄嬛传》《还珠格格》《武林外传》《巴拉啦小魔仙》等国民知名度高的影视剧集,经由人们的造梗、表情包制作、现代解读等重回观众视野。
例如被玩坏了的《还珠格格》,早年过于夸张的演技让里面的名场面变成表情包,尔康、容嬷嬷等表情帝流通于人们的聊天框。
还有像风靡一代青少年群体的《巴啦啦小魔仙》,游乐王子的“雨女无瓜”“要你寡”等魔性配音,被大家争相模仿。
另外,就是像《武林外传》《甄嬛传》等在内容上比较有深度的作品,里面的许多情节或者金句表达被大家进行现代化解读,让这些剧集时刻与社会热点相勾连。
3.3.0考古:考古与商业盈利
考古,除了发掘新事物之外,还可能引发人们对于古早记忆的回顾。例如,许多宣传方会利用人们的考古爱好,激发人们的怀旧情绪,进而营销产品并让用户产生消费。
△微博上网友对“摩尔庄园”游戏的讨论
除此之外,还有每年一度的周年活动,几乎已经将考古与怀旧进行捆绑,从而产生周期性消费,例如《哈利波特》影迷们每年的“霍格沃兹”狂欢。而这样的商业盈利方式,其实是让作为一种搜索能力的考古和作为一种情感的怀旧让步于消费,考古本身的有趣性也会被盈利需求所掩盖。
二、今天,我们为什么钟爱“互联网考古”
1.个体价值与创作狂欢
例如被大家定期性讨论的“汪峰定律”,每次有重大事件发生,汪峰总是会在近期发布自己的新专辑或者演唱会,而这样有趣的发现完全是通过网友们对于同时期历史的考古和经验总结。汪峰定律也成为人们在网络空间的一个好玩的梗。
△微博网友整理,2013年到2021年符合“汪峰定律”的大事
另外,青年亚文化依托互联网逐渐变得流行,特别是网络梗、表情包这种内容创作,让互联网考古有了更多价值感,人们不仅参与造梗或者表情包狂欢,还可成为网络空间的“创作达人”。
而模仿则让这种由互联网考古得到的流行梗迎来更大范围的热潮,考古则反过来变得更加受到欢迎。
2.代际对话与现代趣味
这些考古出的过往记忆易引发两个代际的价值观讨论,将两个受到不同社会文化熏陶的网民连接起来。例如琼瑶的《情深深雨濛濛》,在当年热播过程中,人们会觉得书桓很绅士,对他的形象也是很少有负面评价。但被今天的网友考古翻红后,会觉得何书桓是典型的“渣男”,他在如萍和依萍两个人中间盘旋,却又不给出一个确切的选择,吊着两个女人的人生。
对《情深深雨濛濛》的考古,引发了人们对于旧有价值观的再认识,而这也侧面反映了今天人们对于传统的反叛与社会文化的深刻变革。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考古意味着用全新的眼光审视过往,必然就有两个时代文化与审美趣味的对比,进而容易引起一定的争议。而当下互联网空间的话语权普遍集中在青年群体身上,这样看来,胜出的价值观认识其实也不一定是正确的。
三、网络“考古”带来再度走红,影视行业如何把握机会?
1.打破作品的“一次性消费”思维
从当下由网友考古引起的翻红来看,这些作品普遍是传播范围广、知名度较高的古早影视剧。此外,它们在演技、配音、台词等细节上也有着比较特别的表现,比如演技夸张、台词金句多、剧本具有现实主义色彩和讽刺意味。
当然,这其中也不可避免的存在“黑红也是红”的宣传思维,例如《小时代》系列电影,时常作为反面案例引起网络空间周期性地考古讨论。但这种消费并不能产生长久的口碑上的积累,无法给演员、制作团队等带来额外的正向宣传价值。
2.重视细节上的隐性宣传资源
这样的集体性互联网考古活动,让许多宣传方都未注意的点变成了重要的价值传播内容。例如在于正制作的新剧《当家主母》播出期间,曾引发的有关涉嫌虐待动物的舆论事件,在这件事完全以负面形式发展的过程中,《甄嬛传》的豆瓣小组就有网友发出一条关于拍摄期间保护小动物的帖子,引起了网友的好评。
△图片来自豆瓣“后宫·甄嬛传”小组
事实上,可能当初剧组里的一些小互动或者小新闻,会变成未来的一种隐性宣传资源,对于演员等来说是一种民间性质的正向传播。而如果片方能在适当的时机介入、主动进行话题宣传,则让作品、演员、制作团队、影视公司等多方获得更大范围的口碑宣传,进而延续到下一部创作的作品。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当下互联网考古内容的流行,其实背后暗示着今天的内容不再具有强吸引力,人们宁愿去旧有的内容中发现新价值,也不愿在当下的新内容中进行表达。由此可见,国产影视行业更需要对新产出的作品进行反思。
四、结语
互联网考古,突出了个人价值,让网民重回怀旧记忆,对于影视行业更是带来多层启示。
但对于这一话题,我们不得不提的一点是,互联网考古也极易变成“互联网挖坟”(挖黑历史)。这种来自网友集中性的“监视”,一方面给个体、尤其是明星带来隐私上的侵犯,甚至引发网暴现象。另一方面,这也给影视行业的制作底线带来许多警示,例如于正由《当家主母》一部剧的虐待动物事件,就曾被挖出《美人心计》剧组中也出现过类似情况。
总之,对于互联网考古,还有许多我们尚未发现的价值。或许,在数字化生存变得更加日常的未来,互联网考古会表现得更加突出,“人人都是互联网考古学家”也不再是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