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博物馆计划十周年庆联合12家博物馆连发36款限量数字藏品

作为百度百科在文博领域孵化的大型公益科普项目,百度百科博物馆计划在2022年迎来了自己的十周年。在518国际博物馆日,百科博物馆计划联合12家文博机构打造“数字藏品文博周”,共计发放36款限量版数字藏品,栩栩如生的文物数字藏品,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也拉近了博物馆和公众之间的距离。

“数字藏品文博周”反响热烈硬核知识X数字藏品新玩法

5月15日,中国四大园林之一的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套系数字藏品联合百度百科博物馆计划全网独家首发,其唯美的创作设计收获用户的好评赞美,为“数字藏品文博周”打下第一波热潮。

值得注意的是,百度百科做为国内权威的知识科普平台。在发行数字藏品的同时,针对每一件藏品以及背后的IP主体都进行了百科词条建设,不仅讲述了原型的知识科普,更配套创作理念和创作技艺的描述,让用户有迹可查。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当天,百度百科博物馆计划发布的10款限量纪念数字藏品,由2012-2021每年沉淀的365件文物藏品元素通过百度AIGC技术拟合而成,每款限量发行27666份,以回馈用户对百度百科博物馆计划十周年以来的支持和喜爱。

5月19日-20日,百度百科博物院计划发布的10款文博数字藏品,汇聚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跪射佣”、西安博物院“八瓣仕女狩猎纹银杯”、甘肃省博物馆“人面鲵鱼彩陶瓶”、山东省博物馆“青玉如意”等十大国家一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每款发行3999份,具有较高的纪念和收藏价值。百度百科博物馆计划更为每一件文物原型打造秒懂硬核知识科普视频配套上线,深入浅出的解读文物故事、文物知识以及历史文化。数字藏品是用户与文物深度连接的媒介,而百科自制科普内容希望为数字藏品加持更多知识养分,让用户全面了解数字藏品背后的历史价值与专属于中国历史的文化价值。

让文物“活起来”,持续深耕文博数字化建设

据了解,百度百科博物馆计划是百度百科发起的大型公益科普项目,基于百度的技术底蕴以及百度百科自身强大的知识体系,致力于将全世界博物馆数字化,将实体博物馆搬到网络,让文物“活起来”。目前,百度百科博物馆计划已与全球596家博物馆合作,收录25000多件藏品权威知识科普内容,接待上亿位游客了解文博知识。例如2021年,百度百科就将河南本地305家博物馆、6000余件藏品完成线上数字化建设,打造省级线上文物地图。

同时,百科博物馆计划也致力于通过视频、直播等形式,通过“云游”博物馆形式拉近公众和博物馆的距离。在2020年疫情期间,百度百科联合全球6大国家、12个国际博物馆,共同打造了中国首个户外博物馆直播科普IP《行走的文明》,通过互动体验式“云看展”,让更多人看到了历史文明的活力和数字化展览的广阔前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升级,3D全景、AR、VR、虚拟展厅等富媒体和技术逐渐趋于成熟,而百科博物馆计划也在满足用户多维需求的同时不断迭代自身的技术能力,帮助用户跨越时空限制,通过互联网沉浸式地欣赏全球文物珍品。早在2017年,由百度百科打造的秦始皇兵马俑数字博物馆正式上线,采用矩阵全景技术,搭建最接近真实的秦兵马俑参观体验,首次以200亿像素的“超高清级别”将兵马俑呈现给观众,成为世界八大奇迹中首个采用百亿级像素进行网络展出的历史景观。

在今年4月,百度百科博物馆计划与北京自然博物馆联手打造“云端自然-线上虚拟展厅”,利用web3D技术和三维建模技术,通过空间扫描技术进行线上还原搭建,实现AR沉浸式观展、3D建模复原、全息视频展示等,从建筑外观到博物馆内可移动文物,精度实现从建筑体的5mm到小展品的0.1mm,完全还原线下实际游览体验,让用户在云端也可随时随地领略自然知识的魅力。

通过“文博数字藏品周”,百度百科希望突破时空界限,让博物馆中的文物真正受惠全民,让用户可以将数字文创与传统文化带回家。未来,百度百科也将持续探索数字藏品在web3.0时代的应用,将继续走在文博领域数字化建设的前沿,尝试探索文博元宇宙,积极参与虚拟博物馆与用户互动的构建,让更多用户可以真实地、沉浸地随时随地游览博物馆,甚至打造专属个人线上展厅。下一个十年,百科博物馆计划将继续不断拓宽文博数字化创新的想象空间,建构行业web3.0新时代。

THE END
1.#百度百科AI非遗馆#重磅上线!曾经觉得来自百度百科#百度百科AI非遗馆# 重磅上线!曾经觉得非遗遥不可及?现在,给你近距离感受传统非遗震撼与魅力的机会!四大非遗场馆,十个超有趣的智能体小伙伴等你来撩,上百度搜索【百科AI非遗馆】即可与TA们进行对话,「京https://weibo.com/1647247597/OBXkS9V79
2.百度百科创新推出AI非遗馆热点播报比双十一还便宜?新游戏来袭,这样配电脑更划算去看看 据悉,百度百科在山东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第八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推出了名为“百科 AI 非遗馆”的智能化平台。该产品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展览空间,还集知识科普、学习分享和互动体验等多功能于一体。https://news.pconline.com.cn/1825/18257588.html
3.AI+艺术博物馆展品导览与人工智能图源:百度百科 “AI+AR+博物馆”的具体功能? PART 2 走进博物馆后,戴上AR眼镜,对准文物就可以智能识别。再现现实中的物品,复原远古的文物,讲述展品背后的故事、“修复”破损文物、“触摸”不宜展示的珍贵文物……人工智能的进步让这一切在过去的两年成为了现实。围绕让文物“活”起来的主旋律,“AI+AR+博物馆https://www.d-arts.cn/article/article_info/key/MTIwMzg1NjU1ODmD34Fjr5yocw.html
4.博物馆如何实现数字化人工智能技术在博物馆的应用,集中在智能导览、人脸识别、图像识别等方面。在文化遗产复原方面,百度公司在2018年启动了一项AI计划,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让更多丰富的文化遗产更为直观、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中,用户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准文物拍照,兵马俑可以自己“开口说话”,同时让观众在100米之外就可以看http://www.sanyamuseum.com/a/chenliexuanjiao/2024/0407/6315.html
5.乌镇观察:无AI不科技,应用正渗透生活方方面面中工民生记者注意到,这次不少AI技术打起博物馆的注意,中国电信展示的AR博物馆,用“放大镜”看一个小册子就可到丰富的内容,断头的佛像通过“放大镜”可以看到修复过程;“春分”本来是个抽象的词语,但展示出来确是草长莺飞,栩栩如生。 另外,百度展示的百度百科博物馆,已和近300家博物馆达成合作,收录2万多件藏品。该小程https://www.workercn.cn/32855/201910/23/191023075048753.shtml
6.博物馆迎来智能升级,AI数字人开启智慧讲解新篇章文博宇宙导览人在首都博物馆与数字人“京慧”聊聊古都北京的历史,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与“AI杜甫”畅谈对诗歌的热爱,在山西博物馆看“青鸟”复现晋候鸟尊原本样貌,向游客讲述晋候鸟尊的前世今生……随着文博热的持续,近年来AI数字人开始进入更多文博场馆,为游客提供更智能、更生动、更个性化的服务。 https://dy.163.com/article/JGQHA3RP055300P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