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流失文物为何“回家”难国际公约“形同虚设”

原标题:海外流失文物为何“回家”难

2015年7月,曾流失法国的32件甘肃大堡子山秦人文物正式移交至甘肃省博物馆。这也是中法两国之间首次通过协商合作促成流失文物回归的案例。新华社图

事实上,像“青铜虎蓥”这样流失海外的文物数以千万计,令人心痛。而促成国宝“回家”,依然任重而道远。

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究竟有多少

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有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及地区,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有100余万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在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中有中国文物164万件,而民间收藏的中国文物是馆藏数量的10倍之多。

中国文物流失海外的原因,大致有战争抢劫、代理征集、非法走私、移民携带、合法贸易、赏赐赠送等。

通过战争抢劫文物主要有三次。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攻入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1931年至1945年日军侵华等,都致使难以计数的文物被劫。

另一方面,欧美国家的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基金会和私人收藏家,通过代理人到中国征集文物的历史也由来已久。他们利用当时中国文物保护法规的空白,到中国境内以各种方式获取文物。通过此种方式流出中国的文物不仅数量大,而且名贵文物极多。这股热潮始于上世纪初,终止于1930年国民政府颁布《古物保存法》。

除上述三途外,移民携带、合法买卖、赏赐赠送,也都造成了大量中国文物流向海外。

学术界平时常说的“外销瓷”,就属于通过合法贸易流失海外的文物。六百多年前,一艘木制的大型商船载满陶瓷、铜钱、香料,从中国的庆元(宁波)港出发,前往日本进行贸易,却不幸中途沉没在今天的韩国海域。六百年后,这艘商船被韩国政府打捞,成千上万件精美文物陈列在韩国国立首尔博物馆供大众瞻仰。

而向外国人赠送特品,更是两千余年前便已有之。日本出土的“汉委奴国王印”便是中国制造,由汉光武帝赏赐给日本倭奴国王的。1907年,美国驻华公使的夫人拍卖的圆明园文物,据说也是中国宫廷赠送给她的。

法律困境:国际公约“形同虚设”

早在2002年,国家文物局就设立了“国家重点珍贵文物征集专项经费”,用以购买具有代表性、文物艺术价值极高的珍品。同年10月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则开始允许私人收藏艺术品,这一藏宝于民的政策也促进了流失文物的回流。此外,中国民间公益组织也在同时发力,开始有组织地开展流失文物回归工作。

然而十余年过去,流失文物的回归仍面临着包括法律等方面在内的诸多障碍。

现在人们谈及文物回归,很喜欢说“根据国际公约,被抢掠的文物都应归还原属国”。然而实际执行起来,情况却远非如此简单。

在国际保护机制中开流失文物归还先河者,首推“海牙公约”。1954年,在国际法庭所在地荷兰海牙,制订了《武装冲突情况下保护文化财产公约》及其议定书,规定:每一缔约国应在敌对行为终止时,向先前被占领领土主管当局返还处于其领土内的文化财产。

197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迄今已有90多个国家批准加入,是目前控制文物非法流转的最重要的国际公约。还有1995年通过的《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在实施细则上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遗憾的是,“法不溯及既往”的国际法原则,很大程度上让这些国际公约失去了效力。另外,以上公约基于自愿原则而缔结,一般仅在缔约国之间才产生约束力,而英国等主要“文物流入国”并没有加入公约,它们或奉行所谓的“文物国际主义”、鼓吹“人类共同享有遗产”,为自己抢掠而来的文物珍宝辩解,或以公约与其本国法律冲突为由而拒绝加入。

另外,要实现流失文物“回家”,须对追索的文物定性,然后根据具体情况搜集证据资料、法律依据,并与外交手段配合索回。但由于年代久远,很多文物流出的确切证据很难搜集,这也成为法律技术上的瓶颈。

被劫文物只能追讨不应购买

通常来说,流失文物回流原属国,大致有依法追索、国家或民间回购、捐赠交换等方式,其中以追索难度最大。前些年听到的圆明园国宝回流,大多是在拍卖会上高价购回的。如保利以数千万元竞拍圆明园十二生肖中的牛首、猴首、虎首等。但是,与数以万计的流失文物相比,这些只是“冰山一角”。

2002年,国家文物局设立“国家重点珍贵文物征集专项经费”,每年拨款5000万元人民币,用以购买具有代表性、文物艺术价值极高的珍品。一件北宋书法家米芾的《研山铭》手卷,就花去2999万元人民币。事实证明,如果只凭借高价回购方式追还圆明园文物,这将是一项不堪重负的工程。

随着中国私人收藏家兴起,中国修订了《文物保护法》,允许私人收藏艺术品,这一藏宝于民的政策,促进了海外文物回流。与此同时,中国第一家以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为主的民间机构——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会也宣告成立,并启动了“国宝工程”,多渠道促成流失海外的国宝早日回归。

对于文物追索这一任重道远的工程,中国圆明园学会的顾问、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谢辰生表示:对于那些明火执仗抢的文物,只能在国际公约的框架底下通过法律、通过正常的渠道去追索,绝对不能买,如果买了的话,反而变非法为合法。流失的文物也不是一定非得全拿回来,比如有些艺术价值一般的文物,就没有必要劳民伤财追讨了,追索的重点在于那些珍贵的文物,或者是被掠夺的文物。

他山之石:埃及十年追回3万件被盗文物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埃及拥有无数珍贵文物。但18世纪以来,英、法、德等国大量窃掠埃及的珍贵文物,加之走私活动猖獗,埃及文物散落于世界各地,仅法国卢浮宫就有4.5万件,其中不乏价值连城的极品。鉴于此,追索流失在外的古文物,就成了埃及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

埃及政府曾为追索一段狮身人面像的胡须,前后努力百余年。1817年,一个殖民者掠夺了埃及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的部分胡须,并把它送给英国政府以示“忠诚”。这段长75厘米、直径约40厘米、重量超过百斤的胡子,此后便长期“存放”在英国的大英博物馆里。

一百多年间,埃及政府多次向英国提出归还这一文物,但英国执意拒绝,担心“这个先例一旦打开,以后的事就难办了”。1982年,埃及文化部长到访英国,再次正式提出追索要求,迫使英国于1983年将其归还。埃及花费了166年的等待和努力,终于追索成功。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埃及就成立了追索流失文物的专门机构,并在全国各海关口岸设立了反文物走私检查机构。埃及方面还与国外一些大博物馆建立了稳定的联系,随时向这些博物馆通报埃及国内文物被盗事件和新发现的线索,并举行会谈协商,寻求协作破案。

此外,埃及文物归还管理局还会对世界上约40家主要经营文物买卖的网站进行追踪,一旦发现有埃及文物参与拍卖、展览等,会立即联系拥有该文物的机构或个人,要求其出示拥有该文物的合法文件。如果对方非法持有埃及流失文物,埃及将通过外交手段施压、追索。如果所在国拒绝合作,埃及将考虑终止与其在文物发掘、展出等方面的交流活动。

2006年,一名法国人在网上拍卖埃及著名法老拉美西斯二世木乃伊的头发。原来,30年前,拉美西斯二世的木乃伊受到真菌侵害而损坏,被送到法国修补。主持修补的人正是这位拍卖者的父亲。他在修补完后,顺手把拉美西斯二世木乃伊的部分头发私自留了下来。

在得知头发下落后,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下设的文物追讨部门就一直与法国有关方面接洽,并通过埃及外交部与法国外交部进行交涉。起初,法国方面并不愿意归还头发,还险些引起两国间的外交风波。经过埃及方面的不懈努力,2007年4月这绺头发终于重新回到了拉美西斯二世的木乃伊身上。

近年来,埃及在追讨文物方面之所以一次次成功,离不开一位灵魂人物——扎希·哈瓦斯。他就任最高文物委员会主席近10年来,埃及已成功追回3.1万余件被盗文物。哈瓦斯向来以强硬著称,甚至不惜与世界上最有声望的博物馆之一的卢浮宫“大动干戈”。

THE END
1.《逃出大英博物馆》火爆出圈,流浪在海外的中国文物,藏在这7家博物有人说,没有一个中国人能笑着从大英博物馆走出,然而我国文物流落之所又何止是大英博物馆一家。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47个国家200多座博物馆里,存放着大约167万件中国流失的文物,民间私人收藏的数量,更是数倍于此。 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访7家世界顶级的博物馆,在欣赏博物馆建筑和馆藏的同时,不要忘了去看看这https://m.douban.com/note/854213633/
2.流落海外的中国文物,藏在哪些博物馆?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甚至还有人说没有一个中国人能笑着从大英博物馆走出。 在那个时局动荡的年代里,大量文物流落海外又何止是大英博物馆一家,下面一起来看看那些被掠夺的文物吧。 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国家 英国 大英博物馆是全世界现存收藏最大、最全面的博物馆之一,馆内藏品高达800多万件。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4293071
3.收藏中国文物的各国博物馆画廊动态东方艺术馆画廊主页法国卢浮宫在解释文物来源时也不得不承认,很多中国文物是来自于战争掠夺。并且,卢浮宫的中国瓷器馆展出的文物件件令人震撼,只是现在不经常开放。 法国的卢浮宫藏有多少外国文物?说出来也令人吃惊:在这里,来自法国以外的文物超过40万件,“六大馆”中的东方艺术馆、古希腊馆和古罗马及古埃及馆三大馆,几乎全部是外国珍https://gallery.artron.net/541/g_shownews541_4893.html
4.盘点那些已经“回家”的圆明园文物2018年4月,挪威文化部审核批准了该批石柱文物的出境许可,同意将石柱归还中国。2019年10月,为了便利该批石柱进境,实现石柱的最佳保护展示效果,国家文物局积极协调北京大学和中坤集团,推动将该批石柱存放在圆明园或其他具有文物进境免税资格的博物馆。 2023年3月至6月,7根石柱以“文物”名义顺利入境。6月20日运抵北京https://www.cqcb.com/feidian/2023-10-14/5397169_pc.html
5.上海博物馆上海博物馆馆藏文物102余万件,其中珍贵文物14.4余万件,文物收藏包括32个门类,藏品体系种类齐全、系统完整,被誉为“包罗中国古代艺术万象”的顶级艺术博物馆。此外,还收藏有近万件外国文物和艺术品。依托馆藏文物资源,上海博物馆在文物学与艺术史、考古学、博物馆学等领域均确立了学术领先地位,学术研究成果丰硕。上海https://www.shanghaimuseum.net/mu/frontend/pg/article/id/I00004551
6.建设“世界一流”的国家博物馆——纪念中国国家博物馆建馆100周年2012年7月9日,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建馆100周年。今天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已进入“世界大馆”的行列,成为可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和法国卢浮宫比肩的世界一流博物馆。新的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建成和开馆是中华之崛起,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一个重要标志,引起了国人自豪,世界赞叹。 https://www.chnmuseum.cn/Portals/0/web/zt/100n/article_atc.html?id=19
7.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 姚文发 大英博物馆即英国国家博物馆,又名大不列颠博物馆,位于英国伦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罗素广场,成立于1753年,1759年1月15日赴正式对公众开放,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的综合性博物馆。博物馆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许多文物和珍品,及很多伟大科学家的手稿,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https://www.meipian.cn/4yi27ixp
8.北京30分钟车程有个超牛的博物馆,可惜经常被人错过横向看,天南地北,四海八荒,哪儿的文物都有!纵向看,夏商周,秦汉晋,隋唐宋元加明清,哪个朝代都不缺! 瓷器 就说瓷器吧,天博藏瓷5000多件,中国所有朝代、所有名窑的精品,这里都有。 这两年宋瓷很火,把宋代五大名窑集齐的博物馆,放眼全球没几家,天博是其一: https://m.mafengwo.cn/gonglve/ziyouxing/89410.html
9.@流落在外的中国文物下一站,瑰葭路(归家路)!过去数十年间,许多曾被英国殖民或侵略的国家都要求大英博物馆归还非法所得的本国文物,但大英博物馆经常用“英国保护外国文物”的借口为自己的不当行径正名。 大英博物馆自称馆藏珍品有两个来源:世界各地各界人士捐献;在英政府的财政支持下,动用自身资金所购入。 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61155449673127893
10.馆藏文物最多的博物馆排行榜国内藏品最多的博物馆盘点→MAIGOO中国十大历史博物馆 全国各省市博物馆 每次去博物馆,经过参观博物馆内的文物,我们往往能学到很多的知识,所以文物的数量对于博物馆来说也是一大吸引力。那么你知道国内收藏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有哪些吗?国内馆藏文物最多的博物馆、国内馆藏文物最多的私人博物馆是四川省建川博物馆,国内馆藏文物最多的国有博物馆是https://www.maigoo.com/top/427571.html